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开展三黄连散对人工感染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预防效果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以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3.2 g的三黄连散为推荐剂量,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设立三黄连散试验组、中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个组,每组300尾罗非鱼,连续用药7 d后,每组随机取30尾,测定增重率、器官指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用药后第8天,采用同居感染的方法感染鱼群,于感染后第14天计算保护率。结果表明,给药7 d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三黄连散试验组罗非鱼的增重率明显提高,器官指数和多项肝脏抗氧化指标均明显升高,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总体无明显异常,预防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保护率为43.67%。综上提示,三黄连散能够提高罗非鱼机体抵抗力,降低无乳链球菌感染罗非鱼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讨三黄连合剂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预防效果,试验将健康无感染的罗非鱼900条随机分为3组,每组300条,分别为不处理对照组(不给药对照)、受试药物组(在饲料中添加三黄连合剂40mL/kg饲料,连用7d)及对照药物组(在饲料中添加三黄散0.5g/kg体重,连用7d),用药后第7d随机抽取30条罗非鱼检测各项指标,并于第8d同居感染无乳链球菌,观察7d,以感染临床症状评价结合药物保护率综合评价三黄连合剂的预防效果。结果显示,连续给药7d后,各组之间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液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未见明显毒副反应。依据建立的同居感染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模型,结合临床症状评分及保护率统计,发现三黄连合剂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感染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本试验表明,三黄连合剂(40mL/kg),拌饵投喂罗非鱼,连用7d,安全性好,且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鱼腥草散对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预防作用。本试验选取罗非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90尾。其中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和第6组为试验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5 g/kg、10 g/kg、20 g/kg、30 g/kg、40 g/kg鱼腥草散进行投喂,连续喂养35天后,进行生长指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测定;第36天进行攻毒试验,从第1组中随机挑选60尾罗非鱼分为空白对照组30尾和感染对照组30尾,分别从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和第6组随机挑取30尾罗非鱼做为药物1组、药物2组、药物3组、药物4组和药物5组,除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2 mL生理盐水外,感染对照组和5个药物组罗非鱼腹腔注射菌液0.2 mL浓度为1.51×108CFU/mL的无乳链球菌菌液,连续观察7天。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鱼腥草散能够显著(P<0.05)提高罗非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脏指数及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与感染对照组相比,药物5组的攻毒保护率最高。本研究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究三黄连翘合剂对南美白对虾的安全性。选取南美白对虾1 5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尾。空白对照组对虾投喂基础饵料,4个三黄连翘合剂组分别投喂最佳推荐剂量(20 mL/kg)的1、3、5、10倍剂量进行试验。试验期35 d,分别于试验第18、35 d测定各试验组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以及生理生化指标,观察肝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第18和35 d时,1、3、5倍剂量组能够不同程度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各项生长指标和器官指数。第35 d,1、3倍剂量组南美白对虾的总血淋巴细胞数、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半透明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1、3、5倍剂量组南美白对虾肝胰腺组织结构清晰、细胞分布均匀、排列有序。研究表明,南美白对虾连续饲喂35 d的三黄连翘合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生长性能和机体免疫功能,推荐剂量(20 mL/kg)的1、3、5倍剂量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确定贞苓增免散在临床推荐剂量下对罗非鱼的安全性,研究罗非鱼使用剂量安全范围并综合评价药物的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依据与指导。试验分别设置空白组(基础饲粮)、1倍剂量组(含贞苓增免散0.4%)、3倍剂量组(含贞苓增免散1.2%)、5倍剂量组(含贞苓增免散2.0%)和10倍剂量组(含贞苓增免散4.0%)共5个组。连续饲喂30 d,分别在第15和30天检测罗非鱼的临床体征、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器官指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各剂量组罗非鱼活动、摄食、体色、排泄等均良好,与空白组罗非鱼没有明显区别。0~15 d,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在1倍剂量组均最高,且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P<0.01),但其随着贞苓增免散剂量增加而减少;15~30 d贞苓增免散各剂量组增重率均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各剂量组罗非鱼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中部分指标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但均在正常范围内。0~15 d时各剂量组和15~30 d时1倍剂量组的罗非鱼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罗非鱼肝脏和脾脏组织切片,均未发现药物引起的细胞毒性变化。以上结果说明贞苓增免散在10倍推荐剂量及以下连续饲喂罗非鱼30 d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能提高罗非鱼生长性能、增强免疫力,对推动罗非鱼养殖快速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探讨大鼠长期口服三黄连散的亚慢性毒性作用。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三黄连散低(2.5 g/kg·BW)、中(5.0 g/kg·BW)和高剂量组(10.0 g/kg·BW),每组20只,雌雄各半,采用混饲给药的方式连续给药30 d,每日观察临床表现,记录体重和饲料消耗量,停药后继续观察7 d。分别于给药后30 d和停药后7 d进行血液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解剖学、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给药期间和停药后,各试验组大鼠未出现中毒和死亡情况,临床症状、解剖学检查等均无异常变化,脏器指数、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无异常;血液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该药物无毒副作用,仅见高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和饲料消耗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三黄连散给大鼠连续饲喂30 d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三黄连合剂对动物的安全性,采用大鼠进行长期毒性试验。设三黄连合剂20 g/kg、10 g/kg、5 g/kg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连续给药30 d,观察给药期间和停药后7 d大鼠的临床表现,于停药后第1天(试验第31天)和停药后7 d(试验第38天)分别进行腹主动脉采血,用于血常规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同时剖检并采集大鼠实质性脏器计算脏器指数及制作石蜡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三黄连合剂高、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除个别指标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未见与药物有关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三黄连合剂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高剂量(26.40 g/kg)、中剂量(13.20 g/kg)和低剂量(6.60 g/kg)的三黄连散饲喂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的罗非鱼,观察并记录其临床症状和死亡率,旨在明确三黄连散对罗非鱼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的预防作用。结果显示,高剂量和中剂量的三黄连散保护率分别为77.77%和55.55%,且与市售三黄散相比,效果较稳定。研究表明,三黄连散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预防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竹叶黄酮颗粒对靶动物肉鸡的安全性,选用200只7日龄AA肉鸡,按平均体质量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0只,分为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饮自来水,试验组分别以1、3、5、10倍推荐剂量的竹叶黄酮颗粒连续饮水给药7d。给药后对临床症状、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主要器官指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等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肉鸡精神状态良好、采食饮水无异常。与对照组比较3倍剂量组在7d和7d后显著增重(P0.05),各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饮水中添加竹叶黄酮颗粒对肉鸡大部分血液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给药7d时5倍剂量组红细胞总数显著增加(P0.05);停药7d时,3倍剂量组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加(P0.05)。给药7d时,3倍剂量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3、5倍剂量组的丙二醛(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停药后7d,3倍剂量组肉鸡脾脏、法氏囊指数有显著提高(P0.05),5倍剂量组法氏囊指数有显著提高(P0.05)外,试验组对其他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另外,停药7d后肉鸡的各重要器官均未观察到组织病理学变化。以上表明,竹叶黄酮毒性较小,在鸡体内耐受性高,至多以10倍推荐剂量饮水给药对靶动物肉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白藜芦醇(Res)对高脂摄食红罗非鱼生长性能、腹脂沉积、肠道组织结构及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选用红罗非鱼360尾,设置8%脂肪(A组)、10%脂肪(B组)、10%脂肪+Res(C组)以及10%脂肪+Res+抑制剂EX527(D组)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为63 d.分别在第3、...  相似文献   

11.
赵怡  文露婷  黄姻  陈忠  刘倩  林勇  胡庭俊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10):3635-3643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山豆根多糖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作用。试验选取400尾体格健壮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罗非鱼,各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CK组)、1.0(SSP 1组)、2.0(SSP 2组)、4.0 g/kg (SSP 3组)山豆根多糖和20 mg/(kg·BW·d)黄芪多糖(APS组),试验期30 d。试验结束时测定吉富罗非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等生长指标和罗非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血清和肝脏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SSP 1和SSP 2组吉富罗非鱼WGR、SGR水平及FCR系数无显著变化(P>0.05),SSP 1组血清中胆固醇(TC)和总蛋白(TP)水平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SSP 1、SSP 2、SSP 3和APS组)罗非鱼肝脏和脾脏的脏器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IL-12水平显著升高(P<0.05),SSP 2和SSP 3组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SSP 1和SSP 2组罗非鱼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山豆根多糖对罗非鱼的生长、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添加量2.0 g/kg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欧阳满  郑敏 《中国饲料》2022,1(6):69-72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0~200 g/kg美藤果渣替代豆粕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器官发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体重一致的720条罗非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8条.在为期10周的饲养试验中,对照组与处理组分别饲喂美藤果渣替代豆粕水平为0、100和200 g/kg的颗粒日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1组罗非鱼体重...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三黄连散于水产养殖防治细菌性疾病的应用,通过常规检查和PCR技术对试验菌株进行罗非鱼无乳链球菌鉴定后,检测三黄连散对该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试验菌株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血清型为Ia型、II型、dIts型。三黄连散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5.6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5mg/mL;1/2×MIC和1×MIC能抑制对数生长期的菌体分裂,2×MIC能抑制细菌进入对数生长期。本研究表明:三黄连散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效果,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天冬糖苷散对南美白对虾的安全性,将1、3、5、10倍推荐剂量的天冬糖苷散连续拌料给药35 d,另设空白对照组。于第17 d、35 d检查各组南美白对虾的体指数、血淋巴生化指标和肝胰腺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按推荐剂量的1、3、5倍饲喂天冬糖苷散35 d可以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增重率、增长率和肝体比;天冬糖苷散10倍剂量对南美白对虾生化指标及肝胰腺有一定影响。结果表明,连续饲喂1、3、5倍推荐剂量的天冬糖苷散可以促进南美白对虾的生长,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APS)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外观正常、体质健壮、平均体重(19.32±0.23) g的吉富罗非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鱼投喂基础饵料,试验组在基础饵料中添加0.05%(0.05%组)、0.10%(0.10%组)、0.15%(0.15%组)和0.20%(0.20%组) APS。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10%组、0.15%组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显著提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7 d,试验组吉富罗非鱼血清中的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使用无乳链球菌攻毒10 d后,0.20%组罗非鱼的免疫护率最高(61.25%),0.15%组次之(56.41%)。研究表明,从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和经济角度综合考虑,吉富罗非鱼生产中建议添加0.15%的APS。  相似文献   

16.
在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5%鱼油(低水平鱼油)、10%鱼油(高水平鱼油)、5%亚麻籽油(低水平亚麻籽油)和10%亚麻籽油(高水平亚麻籽油),配制4种试验饲料,在室内淡水循环水族缸内饲喂罗非鱼8周,比较研究不同碳链长度n-3脂肪酸及脂肪水平对罗非鱼生长、肝功能以及餐后血液指标的影响。将360尾初重为(43.70±1.06)g的罗非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每组试验鱼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料。结果表明:各组罗非鱼末重、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水平亚麻籽油组的摄食量显著低于低水平亚麻籽油组(P0.05)。鱼油组罗非鱼血清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高于亚麻籽油组,且同一脂肪源的高水平组高于低水平组。鱼油组血清TCHO含量峰值出现在餐后6 h,而亚麻籽油组出现在餐后9 h。各组血清HDL-C含量均在餐后6 h回落到最低值。亚麻籽油组血清甘油三酯(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含量高于鱼油组。各组血清TG与VLDL-C含量峰值均出现在餐后6 h。随餐后时间的延长,罗非鱼血糖含量基本呈降低趋势。鱼油组肝胰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极显著低于亚麻籽油组(P0.01),而各组间肝胰脏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肝胰脏丙二醛(MDA)含量表现为高水平鱼油组高水平亚麻籽油组低水平鱼油组低水平亚麻籽油组,且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同一水平下,鱼油组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亚麻籽油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低水平鱼油组肝胰脏SOD活性显著高于高水平鱼油组(P0.05)。由此可见,不同碳链长度n-3脂肪酸及脂肪水平不会影响罗非鱼的生长,但会影响其肝功能以及餐后血液指标。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探究“苋山黄”复方制剂对罗非鱼的安全性。将360尾罗非鱼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倍剂量组、3倍剂量组和5倍剂量组,共4个试验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空白对照组罗非鱼饲喂基础饲料,各试验组分别在饲料中加入1、3、5倍推荐剂量的“苋山黄”复方制剂(即5、15、25 g/kg)。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5倍推荐剂量范围内的“苋山黄”复方制剂能够促进罗非鱼的生长,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显著提高(P<0.05),对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剖检未见内脏明显病变,肝脾组织切片组织结构清晰,细胞完整,无可见病理变化。研究表明,“苋山黄”复方制剂分别按照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连续饲喂罗非鱼30 d未见毒副作用,安全性好,且能够提高罗非鱼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卷心菜浆液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肉仔鸡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组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15、20 g/kg卷心菜浆液,试验期42 d。于试验第21、42天分别称重、计算采食量,采集血样测定血液生化指标,采集胸腺、脾脏、法氏囊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22~42 d采食量、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试验Ⅲ组42 d体重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1~21 d胸腺、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试验Ⅲ组22~42 d胸腺指数显著提高(P0.05);试验Ⅲ组1~21 d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试验条件下,卷心菜浆液可提高肉鸡22~42 d日增重,提高肉鸡42 d出栏体重,提高肉鸡1~21 d胸腺、脾脏指数,以20 g/kg添加剂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中药对雏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SPF雏鸡180只,随机分为6组,即1个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均饲喂基础日粮,5个试验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女贞子、绞股蓝、女贞子+绞股蓝、女贞子+绞股蓝+黄芪、女贞子+枸杞+黄芪。连续饲喂7 d,停药观察3周,测定雏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5组雏鸡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降低(P0.05),法氏囊指数显著提高(P0.05),脾脏指数5组显著提高(P0.05)。综合比较,5组效果较好,能够较好地改善雏鸡的生长性能,提高雏鸡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对武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以确定绿狐尾藻在临武鸭饲粮中适宜添加水平。选用30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临武鸭48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1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组、3组分别饲喂含10%、20%绿狐尾藻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44和58日龄时进行屠宰,测定活体重、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皮脂率和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1)30~44日龄和45~58日龄,3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2组、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但2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44和58日龄,各组之间活体重、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和皮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3组胸肌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44日龄,各组之间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58日龄,3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P0.05),各组之间胸腺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临武鸭饲粮中添加10%的绿狐尾藻,对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