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子还在上幼儿园时,一次我带着他到我们单位玩儿。我们单位地处内蒙古西北部连绵的阴山脉脚下。当儿子看到那雄伟的大山,他不无惊诧指着大山悄悄地对我说,爸爸,你说这山睡倒还这么大,要是他站起来,会不会压住我们?我为儿子的童稚之音感到好笑,可又一想,儿子难道说得不对吗?那横亘着的山脉不就是躺着沉睡的巨人吗? 其实大山已不再沉睡,那隆隆的炮声,是开拓者进军的号角;机器的轰鸣又奏响了矿工们劳动的凯歌。大  相似文献   

2.
啊!矿工     
一天晚上,儿子正在翻看一本《名人名言》,我凑上前去对儿子说:“一个人只要品行端正,并能为自己树立的远大目标而去做不懈努力,则这个人就离名人不远了。”说完,我问儿子:“你知道这段话是哪位名人说的吗?”儿子摇头说不知道。我笑着说:“老爸刚才说的,你怎么说不知道呢?”儿子嘴一撇,露出一副不屑一顾的神色说:“你说的话也算名人名言,真是不自量力。不要以为你发表了几篇狗屁文章,就认为你成了名人。”我被儿子一句话呛的半天说不上话来。又有一天,我拿回一本《当代矿工》杂志社寄来的样刊。儿子一把夺了过去说:“老爸,上面发表了你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远离仇恨     
离异快一年了,儿子被他带走快半年了。他带走儿子时问我:”有什么话要说?”我告诉他:“等你们学校放假你回银川时,让我见见儿子,毕竟4岁的儿子从未离开过我。”他点头答应了。 孰不知,他在放假时并未让我见儿子。2月12日儿子这一走,我再也没法见到他了。 无奈之下,我将电话打到兰州铁路机械学校问他,他劈头盖脸就是一句:“我和你已经没任何关系了,我的儿子我会对他好的,你要看儿子上兰州来。”没等我说什么就将电话挂断。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领稿费是1993年4月,那时的我正钟情于文学创作。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看书,忽听外面有人喊我,我跑出去一看,是乡邮递员。他看到我,脸上露出了笑容,说了声:“你的稿费。”我一听,高兴得差点分不清东西南北了。“什么?我的稿费?”投了那么多稿子,都是泥牛入海,没想到这一次竟有了稿费,我怎能不高兴。“多少?”我问。邮递员想笑又忍住了:“一元整,一百多里路,从宿州市寄来的。”“一元钱,没弄错吧?”见我不信,邮递员便把稿费汇单递给我。可不是吗,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一元整,这是我写的那篇介绍皖北名胜古迹——萧县皇藏峪的稿费,此文被宿…  相似文献   

5.
如果下星期六不下雨 男朋友在电话里对女孩说:“亲爱的,我爱你,我可以为你到悬崖上摘花,为你和蛟龙搏斗,上刀山、下油锅,为你牺牲生命在所不惜,只要我能爱你,我什么都可以做。”听男朋友这一番告白,女孩大为动容,赶紧说:“我也爱你,我们什么时候见面?”回答是:“如果下星期六不下雨,也许我会去找你。” 急救电话 布朗医生匆匆把电话挂上后对女儿喊道:“玛丽,快点把我的药箱拿出来,我要出诊啦!”女儿问  相似文献   

6.
饭桌训子     
手中的活儿终于忙完了,早已过了下班时间。急急忙忙到市场买了青菜烧饼便往家赶。 一进门,儿子便说:“爸爸,我书包里有《家长报》,上面有篇文章你要看。”“好、好。”我答应着。爱人也是刚刚到家,责备我单位近,回来晚,又追问说:“是你那点儿事要紧,还是让孩子早吃饭早睡觉要紧?!”这活实在让我不好回答。 儿子出生之后,头两年日子还算轻松。爱人先在娘家住了一段时间。回来时后面跟了个保姆。后来保姆走了,我和爱人都干着“别人忙时我们忙,别人不忙时我们还在忙”的记者工作,儿子不到3岁便被送进了全市唯一的“全托”。虽因每周仪团聚一次而常感空落,但属于自己的时间相当多,每有文章发表,也很充实、满足。 可是,自打儿子上小学之后情况就完全变了。上学要  相似文献   

7.
手机响了,是远方的父亲打来的,这对很少和父亲联系的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惊恐。“爸爸,家里出什么事了吗?”“没有啊,好好的,平时我工作忙,今天抽空打电话问问你过得怎么样。”我的脸一热,恨不得掐死自己,怎么可以这样对自己的父亲讲话呢?“萌萌,前几天听你妈说你连往家里打电话的钱都没有了,我在你存折上存了5000块钱,寒流又要来了,好好照顾自己。”挂断电话,我傻了似的,才想起我无意间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上星期妈妈打电话责怪我不和家里联系,我一时不知如何应答,随便开了个玩笑说自己没钱给家里打电话,没想到妈妈当了真。天啊,开这样不负责…  相似文献   

8.
“谢叔叔,您歇一歇,我来推吧。”“不用。你在前面带路,我把东西给你们家送去。”这是白芨沟矿采二区通风队的车间工会委员谢跃章正推着自家的独轮车往本队职工张根雄家送矿工会发给困难户第二季度的补助。当队上通知张根雄家到区工会来领面和油时,来的是张根雄家12岁的小儿子。他说:“爸爸上班,妈妈病了,我来领行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一旁的谢跃章忙说:“孩子,我带你去领。”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山路弯弯,烈日炎炎。当张根雄的爱人接过谢跃章送来的面和油时,她激动地说:“这么热的天,您还亲自给送来了,真是让您费心了,太谢谢您…  相似文献   

9.
我丈夫是重庆煤炭集团石壕煤矿采煤队的一名普通员工。每当我看到丈夫残缺的左手,我的心就一阵阵疼痛。记得在一次闲聊时,一位朋友说:“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事,就像人的手,五个手指伸出来没有两个是一样长的。”当即,我五岁的儿子自豪地说:“哼!我爸爸就是五个指头一样长!”儿子的一席话,逗得朋友们哈哈大笑,而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儿子天真的话语犹如一把利剑直刺我的心脏。童言无忌,不懂世事的儿子哪里知道这五个指头一样长的背后,有几多辛酸,他爸爸却为之付出了血的代价……2005年6月25日,星期六。丈夫照例上早班。当丈夫和工友们一起到达…  相似文献   

10.
凡事争第一     
"我选择了他,而他选择了矿山。"他的妻子"委屈"地说。"爸爸,你去哪里了?怎么我总是看不到你啊?"他的儿子心存怨言地说。面对家人的"满腹牢骚",他却说:"选择这个职业,我不后悔!"  相似文献   

11.
第一缕阳光     
陈琳 《当代矿工》2006,(8):32-32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时常会遇到一些尴尬的事,有的让人难堪,有的让人捧腹,有的让人无奈,但细想想又有几分情趣,于是我便有了把所遇的尴尬写出来的念头。最近,家里养的一只猫“四月怀胎,一朝分娩”,下了三个小猫崽,可爱极了,儿子高兴得连蹦带跳。我们一家三口围着三个小猫崽,琢磨着该如何给她们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大的比较壮实就叫它“壮壮”,二的比较温柔就叫她“苗苗”,小的嘛?长得又小又瘦,不太好起名字。我自言自语地说“:这个小垫窝,叫你什么好呢?”儿子不解地问“:什么是小垫窝啊?”“你没见过小猪小狗生的崽吗?先生的大,后生的小,最后…  相似文献   

12.
笑口常开     
姑娘找到媒人说:“你骗人,他一只眼睛是假的,你以前为什么不告诉我?”“我怎么没告诉你?”媒人也不甘示弱。“你们头回见面,我就告诉你,他一眼看中你啦!”  相似文献   

13.
詈我者师     
“颜老师,我想请您给我写个书斋名。”“你取的什么斋名?”“藏露。”“你取这个斋名的意思是……”“颜老师,您还记得我第一次登门拜访您的情景吗?”那是五年前的事了。金竹山煤矿青年工人刘广文,在工余练习书法。矿里人都说他写得一手好字,而他自己又不知如何,想找个名师鉴定一下吧,条件又  相似文献   

14.
电话礼仪     
当你餉电话响起,接通之后你通帯会说:“喂。”可是在办公室里,要用不同的方式接听电话。你可能会说出你的名字或是公司的名称。也许有人打电话要找亨特先生。对方可能会说:“请找亨特先生。”如果你接听了这通电话,你可能会说:“请问哪里找?”如果亨特先生当下无法接听电话,你可以问:“请问您要留言吗?”或是“可以请您留下电话,好让亨特先生给您回电吗?”  相似文献   

15.
父亲叫李天法,已逝。他是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基层干部,他的言行给了我巨大的影响,他是我人生路上的路标。 记得我八岁那年,同伙伴们在街上玩捉迷藏,有个卖西瓜的老人送给我一个西瓜。父亲问:“瓜是哪来的?”我说是一个老人给的。父亲不让吃,让我把瓜还给老人。当我把瓜还给老人时,老人对站在我身后的父亲说:“你这是干啥?我自留地里种的,孩子不该吃吗?”父亲见我泪跟汪汪,便掏衣兜,我知道父亲是打算买瓜了,可父亲掏了半天,没掏出什么,对我说:“你回家拿瓜干  相似文献   

16.
寄情笔墨间     
在兖矿集团济二矿工会办公室,笔者看到宣教办主任刘万林凝神悬腕,在铺开的雪白宣纸上写出秀丽的行书,这是他在为济二矿即将召开的四届一次“双代会”写宣传标语.当笔者打趣地说:“刘主任,现在都是电脑制作了,谁还写标语啊?”他不紧不慢地说:“咱自己写,能练练我的笔,最关键的是省钱啊!你知道,电脑制作这样一个标语很贵的.”噢!这不仅是工作书法两不误,还要工作书法互为增益,果真是勤勉地工作,快乐地书法.  相似文献   

17.
日渐受不了10岁儿子随手乱放书的习惯.看看我们的家,床头边、茶几上、电视旁,甚至是卫生间里,到处都能看到他的课外书.说了无数次,吼了几百回,儿子只会说:"好,好,我收拾."当着我的面,儿子会拿起乱放的书,不是往他的书桌抽屉里塞,就是插入书桌摆放学具的小格档中,看似少了一些杂乱,可一打开抽屉,那可真是乱中有乱啊!看我脸有怒气地站在他面前,他会闪着狡黠的眼光埋怨我说:"妈,这也怪你,谁让你给我买了这么多的书."面对儿子的狡辩,我只好苦笑.  相似文献   

18.
小蜜     
一天,儿子到矿开发公司找爸爸,爸爸对面坐着一位摩登女郎,比妈妈年轻漂亮。 爸爸对儿子说:“小明,快呼小姨。” 小明瞅了瞅摩登女郎,噗哧一笑耍了个鬼脸喊道:“小蜜。” 爸爸有些生气了:“嗨,咋这么叫!”  相似文献   

19.
那还是我在煤矿当小科长的时候,记得在一年“十一”长假期间,一位同学从外地特意来铜川看我,多年不见,格外亲切。在一次聚餐时,我们边吃边聊,从国内外大事,到柴米油盐,无所不谈。三杯酒过后,老同学开始讲话:“你这个当科长的每月能在家里吃上几顿饭?”“几顿饭,我不回家吃饭难道还喝西北风不成?”没等我把话说完,我老伴儿就接上了话茬:“他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钱没挣下几个,整天穷忙活,除了开会下井,顿顿都得我侍候。”“我说老同学,听了你可别见怪,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做‘回家吃饭的男人没有用’,看来你这个科长是真没权啊。”老同学…  相似文献   

20.
永远的记忆     
高伟 《当代矿工》2004,(8):34-34
说来真惭愧,父亲去世四年多了,我这个被他称为“秀才”的儿子,却一直没为他写下任何怀念的文字。不是不想写,而是心情太沉重,每次未提笔眼泪就先下来了。母亲说:“你爸这辈子没享过一天福。”这句话概括了父亲艰辛的一生。他出身贫寒,十几岁就在日本鬼子开的煤矿挖煤,挨过日本把头的鞭子。解放后,共产党把他培养成一名煤矿政工干部,赶上“文革”却被戴上“走资派”的帽子,遭受了非人的折磨。“文革”结束,好日子总算来了,他却因为多年的井下工作患上了矽肺病和冠心病,他的晚年一直在与病魔抗争。在我们姐弟四人的印象里,父亲留给我们更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