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里程 《河南科技》2004,(7):14-15
随着科技进步在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中的战略首要地位的确立,各级政府都相应地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大幅度地增加科技投入.由于对科技投入的立法和执法的力度不断加大,各级财政按法定比例都相应加强了财政资金对科技事业发展的倾斜.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也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科技进步的活动,如"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市评选"、"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创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评优"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把科技投入做为重要指标,甚至是一票否决指标.无疑,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各地多渠道科技投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同正在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各个地区对科技活动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提高,以期通过扩大投入增加产出,使科技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使用与配置,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河南作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和"中部崛起"的中心,科学技术自然承载了更多的使命和责任.因此,科技活动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河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武陟县科技局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科技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十五"以来,南阳市科技局在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综合职能作用,坚持不懈地推进深化实施"科教兴宛"战略,强化科技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支撑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加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由2001年的39.8%提高到2005年的44.6%.在2005年河南省组织的科技进步考核中,南阳市在18个地市中综合成绩位居前列.2005年12月15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南阳市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相似文献   

5.
"1+1>2",这是郑州市二七区委书记史秉锐形象地比喻科技的催化作用.近年来,郑州市二七区强力推进"科技强区"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加快科技自主创新、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抓手,科技进步工作再迈新台阶,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该区先后连续三次、六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曾荣获国家科技部"星火科技先进集体"、"河南省专利示范区"、"郑州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各个地区对科技活动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提高,以期通过扩大投入增加产出,使科技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使用与配置,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河南作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和"中部崛起"的中心,科学技术自然承载了更多的使命和责任。因此,科  相似文献   

7.
2007年,武陟县科技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使科技工作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近些年,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和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知识产权战略扎实推进,我国在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方面也在大幅度提升,专利领域相继实现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两个100万项"的重大突破,知识产权大国地位牢固确立。高校是科技创新人员最集中、创新要素最活跃、创新资源最充足、创新环境最优越的地方之一。在国家或区域科技创  相似文献   

9.
最近,中央领导指出: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要确立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实现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近日,各大权威报纸连续就科技创新发表系列评论,表明中央已经明确地把科技创新和应用当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路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也完全适合河南的实际,我们应以更大的力度抓好科技进步,全社会上上下下大力营造科技文明,以促进河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煤矿生产的总体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分别从完善并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形成和完善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的监察机制、借助现代化科技、重视"一通三防"、加大职工安全培训力度这五个方面,对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十五"科技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安阳市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三项费由2001年的42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740万元,年均增长59.8%.累计争取到国家、省科技项目经费1410.5万元,市级财政累计投入科技三项费4844万元,带动社会科技投入10多亿元,新增产值30多亿元,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安阳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提高科技对促进农民增收及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全面提高农村科技信息化水平.孟州市根据科技部提出的县市科技工作年的部署和省、市有关精神,结合孟州市实际,于2004年4月始,在全市实施了科技网络"村村通"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3.
科技的发展,是人类实践过程中知识、智慧的结晶和升华,我们说,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超导研究等高精尖技术是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标志性项目,是科技"顶天"的一面:但科技还有另一面--从"庙堂之高"走向大众,真正落地,直接造福于民.相对于产业科技而言,民生科技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社会问题,它甩科技之光照亮百姓的心坎,让科技成果为惠民、富民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元月8日,省委徐光春书记就"郑麦9023"等荣获国家科技奖励做出重要批示.贾连朝副省长在听取省科技厅汇报2005年工作思路时,就做好全省科技工作也做了重要指示.因此,在推进2005年河南省科技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五点:一是要认真落实徐光春书记在省委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更加重视"的要求,把为"三农"服务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二是要认真落实全省科技大会确立的工作重点,把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机制创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三是要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凝炼科技工作的重点,特别要在扶持省定百户重点企业、发展县域经济等方面采取有效举措.四是要加强宣传造势,通过典型宣传,进一步凝聚人心,调动和激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工作的显示度,突出重点,集中精力抓好几件有显示度的工作,努力实现科技工作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是科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河南省"十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弘扬科技文明是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历史表明,没有科技支撑的文化,是落后愚昧的文化;不与文化相结合的科技,则是单调枯燥的科技.二者必须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2009年2月9日,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科技大会备受关注,因为"科技"已经成为中国拉动"经济"的有力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安徽省科技投入的效率评价问题,选择合适的构建指标体系,综合使用数据包络分析,回归分析的方法,构建了DEA模型与道格拉斯函数增长模型.利用MAXDEA,R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安徽省科技投入效率与科技投入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最终得出目前安徽省科技投入产出效率不高,投入力度不高,以及科技投入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促进较弱等结论,并据此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河南省高校科技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高等学校是科技工作的重要方面军.近年来,河南省高校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社科规划办和河南省科技厅、省计委、省财政厅、省经贸委等部门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211工程"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为经济发展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高校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在基础研究、高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曹华东 《河南科技》2011,(19):16-17
<正>科技财力投入是科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事业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与基本保证。要提升河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型河南建设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对科技的投入。本文,笔者总结了河南省"十一五"期间科技投入的成效,分析了河南省科技投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一、"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科技投入取得的成效1.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共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