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大肠多原发癌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多原发癌是指发生于大肠的2个或2个以上的原发癌,根据第二癌距第一癌的发病问期,又可分为同时性多原发癌(SC)和异时性多原发癌(MC),临床易漏诊或误诊.1998~2006年,我们共收治19例大肠多原发癌患者,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大肠多原发癌和腺瘤是引起大肠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大肠癌术前全结肠的肠镜检查、术后的肠镜随访、肠镜下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大肠腺癌,是提高大肠多原发癌的诊断和降低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临床资料 1973~1991年共行结肠镜检查2600例,发现大肠癌163例(6.3%),其中大肠多原发癌22例(13.5%)。男13例,女9例。年龄18~20岁3例,29  相似文献   

3.
大肠多原发癌临床分析42例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多原发癌及其肠外器官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80-2005年收治的42例大肠多原发癌及其肠外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我院同期收治的所有大肠癌的3.10%(42/1354),其中同时性大肠多原发癌13例(0.96%);异时性大肠多原发癌29例(2.14%);合并肠外器官恶性肿瘤的有20例(1.48%).大肠癌灶以右半结肠和直肠为多,肠外癌灶以胃、小肠、乳腺、卵巢、子宫为多;病理均以腺癌为主.共有12例(28.6%)符合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阿姆斯特丹标准Ⅱ,16例(37.2%)符合中国人HNPCC诊断标准.结肠纤维镜检查有助于多原发癌的检出.结论:大肠多原发癌的发病率较高,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理特点突出.应注意重视结肠纤维镜检查,术中应仔细全面探查,加强术后随访有助于HNPCC的发现和诊断,以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4.
按照1932年Warren及Gates所制定的多原发恶性肿瘤临床诊断标准:同时多原发大肠癌是指半年以内或同时间大肠发现2个以上的癌,两个癌灶间距一般≥5cm,两个肿瘤相同或不同。以此为标准,我院自1994-2003年共收治大肠同时性多原发癌13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大肠镜在大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大肠镜检查诊断大肠多原发性癌,能使一次手术及时切除大肠内多个原发病灶,有利发现早期多原发癌和防止癌前期病变——大肠腺瘤术后演变为第二、第三原发癌有主要意义,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987年1月至1995年12月,589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常规用大肠...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多原发恶性肿瘤35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胃肠道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通过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检索我院近5年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820例,其中35例经病理确诊为胃肠道多原发癌,发生率为4.3%。男女之比为2.5:1。结果 多原发大肠癌25例,胃及胃肠多原发癌10例;同时癌23例,异时癌12例;胃多原发癌的眼病年龄、病程、组织分化不良程度均高于大肠多原发癌及胃肠多原发癌。胃肠道多原发癌发病年龄轻,癌灶分布以右半结肠  相似文献   

7.
纤维结肠镜诊断大肠恶性肿瘤651例分析徐向英,吴华星,王成良我院自1980年6月至1990年6月共行纤结镜检查3214例次。诊断为大肠恶性肿瘤651例,占同期受检人数的20.3%。其中多原发癌15例,占同期大肠癌检出率的2.3%。本文着重就纤结镜对大...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大肠多原发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老年人大肠多原发癌的经验。方法:对46例老年大肠多原发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占同期老年人大肠癌的7.6%(46/608),其中大肠重复癌16例(男12例,女4例),大肠癌伴其他脏器癌30例(男14例,女16例)。同时性癌13例,异时性癌29例,同时伴异时性癌4例。异时性癌相距时间10个月至30年5个月。共完成手术83例次,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随访率达100%,术后3、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71.1%(27/38)、63.6%(21/33)、43.3%(13/30)、28.6%(8/28)、16.0%(4/25),优于同期老年大肠单发癌。结论:要增强对老年人大肠多原发癌的防治意识,定期复查,使其早诊断、早治疗,以期获得更佳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惠州地区大肠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惠州地区577例大肠癌患者进行大肠癌危险因素单因素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纳入多因素条件Logisl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各危险因素与大肠癌的关联程度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对577例大肠癌患者进行单因素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史、既往有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史和一级亲属患大肠腺瘤或大肠癌家族史和大肠癌的发生有关(P<0.05).根据单因素的分析结果,将有意义的变量引入到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既往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史、一级亲属患大肠腺瘤或大肠癌家族史是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5,OR值均>1).结论 糖尿病病史、既往有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史和一级亲属患大肠腺瘤性息肉或大肠癌家族史增加了患大肠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孙华君  王云慧 《山东医药》2005,45(19):48-48
1993年1~12月,我们对97例大肠癌切除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异时大肠多原发癌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97例大肠癌患者均经病理证实,行根治切除术。术后每3个月、半年后每6个月常规行纤维结肠镜检查1次,如有便血、梗阻症状则随时做相应检查。共发现异时大肠多原发癌7例,其中复查检出2例,因便血、梗阻症状复查检出5例。男6例,女1例;年龄41~74岁。首次癌位于乙状结肠3例.回盲部2例,直肠、结肠肝曲各1例;腺癌4例。未分化癌2例,黏液腺癌1例;Dukes分期B期3例,C期4例。再次癌位于回盲部3例,直肠2例,乙状结肠、吻合口各1例;腺癌5例,黏液腺癌2例;Dukes分期B期1例,C期5例,D期1例。首次癌与再次癌间隔时间7个月至10a,平均3.9a。  相似文献   

11.
多原发大肠癌的内镜诊断及其与腺瘤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多原发大肠癌的重视程度,研究腺瘤与肠癌的关系。方法总结843例大肠癌中多原发癌22例(同时癌17例,异时癌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原发癌检出率2.61%;22例共有癌灶49个,乙状结肠以下占62.6%;22例中共检出腺瘤31个,癌变息肉达61.2%,亦多分布在乙状结肠和直肠。结论多原发大肠癌并不少见,多原发大肠癌与腺瘤之间关系密切。对大肠癌患者行肠镜检查时,对所见息肉均应常规活检,并治疗,以减少多原发大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大肠癌102例术后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102例老年人大肠癌术后1 ̄17年随访结果。手术时Dukes A、B、C期分别为11例(10.8%)、64例(62.7%)和27例(26.5%);其中查体发现的27例中Dukes A、B、C期为11例(40.7%)、15例(55.6%)和1例(3.7%)。多原发癌22例(21.6%),其中大肠多原发癌11例(10.8%)均采取手术治疗。56例(54.9%)中、晚期患者术后行辅助化疗,对化疗的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HNPCC家系登记档案,以便收集、归类遗传性大肠癌临床表型和人口统计学资料,为寻找大肠癌的易感基因奠定基础.方法选择符合阿姆斯特丹Ⅱ标准的13个HNPCC家系为研究对象.观察发病的一般规律①确诊时的年龄,性别;②肿瘤发生的部位(包括肠外癌);③同时多原发结肠癌;④异时多原发结肠癌;⑤临床表现.结果①13个家系中,18岁以上的家族成员共248人,确诊HNPCC的患者64例.②13个家系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64例患者中,女性23例,男性41例.③确诊的中位年龄为41岁,50岁以前发病者为68.75%,60岁以前的发病率达90.63%.④72个原发癌灶中,肠外癌灶15个(20.83%);大肠癌灶57个(79.16%).大肠癌中右半结肠癌占66.67%(38/57),左半结肠癌为33 33%(19/57).⑤同时多原发癌4例,其中2例为3次多原发癌,2例为2次多原发癌;异时多原发癌1例.结论HNPCC的临床特点为发病年龄比西方患者年轻;右半结肠癌的比例高;大肠癌的垂直传递特征突出;肠外癌以胃癌比例较大;同时原发癌和异时原发癌较多.对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长期监护和随诊将可早期发现大肠癌,并可经过干预治疗,降低家系成员的大肠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大肠镜检查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防止和降低多原发大肠癌的发生.方法 分析1986年6月至2007年6月大肠癌外科术后进行无症状定期结肠镜随访2762例患者的资料,随访方法为术后3~6个月内首次肠镜检查,以后每年1次,连续3年.并与1981年9月至1986年5月大肠癌术后有症状者结肠镜复查的218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2762例中发现多原发癌48例,其中同时多原发癌39例(1.4%),异时多原发癌9例(0.3%);TNM分类Ⅰ期癌6例,Ⅱ期癌31例,Ⅲ期癌11例.发现腺瘤583例(21.1%),病理检查证实17例(3.2%)为浸润性早期癌,58例(9.9%)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18例有症状检查者共发现多原发癌27例(12.4%),明确Ⅰ期癌4例,Ⅱ期癌6例,Ⅲ期癌16例.发现腺瘤29例(13.3%).结论 无症状定期结肠镜随访检查发现多原发癌明显低于有症状者,发现的早期癌、腺瘤比例高,说明无症状定期检查,能防止和降低多原发大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大肠腺瘤属癌前病变,与大肠癌密切相关〔1〕。大肠癌发病与饮食结构、肠道慢性炎症、遗传、大肠腺瘤等因素有关〔2〕。本研究观察老年大肠癌、大肠腺瘤患者组织中bcl-2、bag-1的表达及其在大肠癌的转移、发展中的相互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82013年我院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5例大肠腺瘤标本,50例大肠癌标本。另外,选取30例大肠癌或大肠腺瘤手术患者的正常大肠黏膜标本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早期诊断与治疗存在的几个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典的大肠隆起性肿瘤临床易发现,随着肠镜普及应用不易漏诊,但在我国绝大部分大肠癌在发现时已近中晚期,5年生存率在30%~60%之间.而影响大肠癌患者早期诊断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点:(1)高危人群的筛检;(2)患者能否有意识地在无症状期接受肠镜检查;(3)内镜医师能否恰当地使用内镜将大肠早期癌以及癌前病变准确的检出而不漏诊,尤其是对患者危害甚大但又易漏诊的大肠平坦型肿瘤;(4)病理医师是否能选择恰当手段将全瘤中某一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癌变的部分准确检出而不漏诊.  相似文献   

17.
引起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依次为大肠癌(77例),大肠息肉(73例),结肠炎症(66例),痔核等肛周病变(55例),结肠动静脉畸形(14例),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变(45例)。未发现病变者(64例)。31例大肠癌发生在横结肠至盲肠,提示老年人右半结肠癌并非少见。19例大肠癌系由腺瘤性息肉恶变所致。51例大肠息肉及23例多发性息肉发生在左半结肠,提示老年人息肉或多发性息肉仍以左半结肠多见。为防止息肉恶变,对老年人大肠息肉应尽早行电凝切除术。结肠镜未能发现病因的64例中,15例出血系空、回肠病变所致。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大肠息肉与大肠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解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更好地预防老年人大肠肿瘤的发生和早期诊断大肠癌,对248例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检出率分别为33.3%和23.3%,并有以下特点:(1)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是老年人便血的主要原因,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及大肠癌三者的便血率依次增高;(2)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息肉检出率,且腺瘤性息肉占73.8%;(3)多发性息肉比例较高,并以腺瘤性息肉为主,占80.7%,且多发生于不同的肠段;(4)老年人大肠癌低恶性程度者多;(5)大肠腺瘤性息肉常与大肠癌并存,二者多发生于不同肠段。因此,我们认为便血是老年人大肠镜检查的有力指征;大肠镜检查时不应满足于远端大肠病变的诊断,应尽可能检查全大肠;对老年人大肠息肉,尤其是多发性息肉及直径大于1.0cm者应积极切除。  相似文献   

19.
多原发癌是指同一患者的单个或多个器官组织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以上的原发癌。现报道我院1982~1983年收治的11例消化道多原发癌,并着重讨论其X线诊断及漏诊原因。病例1:女,50岁。因吞咽不畅2个月于1982年2月29日入院。食道钡餐检查示食道下段有一长6厘米的粘膜皱襞破坏,钡剂通过受阻。X线诊断为食道癌。1983年3月11日行食道癌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术  相似文献   

20.
用S-100蛋白质抗体对31例正常大肠粘膜,54例大肠腺瘤和7例早期大肠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大肠腺瘤和早期大肠癌组织树状细胞较正常大肠粘膜明显增多。大肠腺瘤组织内DC和淋巴细胞相伴浸润,在绒毛状腺瘤及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局部癌变的腺瘤DC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