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53例"摇头丸"滥用者社会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摇头丸”滥用者社会学特征及相关因素,为进行有效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摇头丸”滥用者心理社会学特征调查表》对北京市安康医院强制戒毒所2002年6月5日-2003年4月14日收治的153例“摇头丸”滥用者进行逐项登记,并对“摇头丸”服用方式、服用场所、对“摇头丸”认知情况以及经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摇头丸”滥用者多以好奇为主,服用场所以迪厅、歌厅等娱乐场所为主、对“摇头丸”认知欠缺,经济状况尚好。结论:“摇头丸”滥用者虽然知识结构和经济状况尚好,但毒品知识欠缺,并以群体服用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出一种既能区别“摇头水”、摇头丸和海洛因 ,又能在现场快速检测的方法。方法··∶用吗啡、苯丙胺、甲基苯丙胺胶体金抗体试纸分别对“摇头水”、摇头丸和海洛因进行初步分类检验 ,并将尿液通过固相萃取柱进行提取 ,所得提取液再用GC/MS进一步确证。结果··∶3种试纸联用 ,经不同结果的组合 ,可以在现场查验中快速排除阴性对象 ,筛选出嫌疑对象 ;通过GC/MS的确证实验 ,可以进一步区别海洛因吸食者和“摇头水”滥用者的尿液。结论··∶多种尿检试纸联用结合GC/MS确认 ,是一个快速、准确、可行的现场检测尿液中毒品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摇头丸”滥用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6名“摇头丸”滥用和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丸”滥用组在躯体化、人际关系、偏执、敌对及精神病性五个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偏执和敌对两因子尤为突出(P<0.01);结论 心理健康水平低是“摇头丸”滥用的易感因素之一,应对加强对滥用的心理治疗,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了解甲基苯丙胺类混合物滥用者的滥用模式及其对精神活动的影响。方法··:用GC -MS方法对当场截获的毒品成分进行检测 ,以问卷方式收集滥用者的滥用方式、滥用后的主观感受和行为表现。结果··:被称为“摇头丸”的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和MDMA的混合物 ,并掺有杂质。被调查者平均年龄24.80a±s3.98a ,滥用场所均为周末或朋友聚会时的舞厅 ,平均滥用剂量为每次0.36±s0.12片 (每片约250mg),多数随啤酒送服。每周使用2次者占23.8 %。“摇头丸”的作用时间为4.58h±s5.17h。滥用后主要感受有愉快心境、体力充沛、亲密感增强 ;主要行为表现有随音乐摇摆 ,活动增多和磨牙等。“摇头丸”作用消失后部分滥用者感到疲乏、焦虑和渴求等 ,但未见明显戒断症状。结论··:甲基苯丙胺类物质的滥用趋势及长期使用后对健康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摇头丸”滥用者与海洛因滥用者个性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摇头丸”滥用者与海洛因滥用者的个性特征差异。方法·· :对各24例“摇头丸”滥用者与海洛因滥用者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调查,并与正常人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摇头丸”滥用组P分低于海洛因滥用组及正常对照组 (P<0.01),但海洛因滥用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摇头丸”滥用组与海洛因滥用组E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两组之间E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摇头丸”滥用者与海洛因滥用者个性特征无明显差异,但与正常组比较 ,两组均有显著的外向倾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灌注显像,观察电针(EA)对摇头丸滥用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及脑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 17例摇头丸滥用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在电针治疗前后进行SPECT检查,用服血流功能变化率(BCFR%)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电针对上述观察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17例摇头丸滥用者的大脑皮质额叶、颞叶、服岛、基底栉均存在局部服血流量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脑岛、基底节区功能亢进的病理表现;电针治疗可显著增加或调整局部服血流量,并改善大服的功能活动(P<0.01,P<0.001)。结论 摇头丸滥用可以导致大脑血液供应减少或病理性增加,进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针刺治疗对此有显著改善作用,提示针刺可以作为一种简便、有效、无副作用的方法用于治疗摇头丸滥用所导致的服部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松籽油中γ-亚麻酸进行鉴别。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和气相色谱(GC)法鉴别γ-亚麻酸甲酯。结果 应用GC法能够鉴别出γ-亚麻酸甲酯,TLC法斑点清晰。结论 对松籽油中γ-亚麻酸进行质量鉴别的两种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
孙凤  彭颜晖  丁成丽  王强 《医药导报》2009,28(11):1503-1504
目的分析鹰嘴豆中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鹰嘴豆中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研究。结果鉴定了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等13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达83.5%,其中油酸为23.39%,亚油酸为58.53%。结论该法可用于鹰嘴豆中脂肪酸类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高学历吸毒者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高学历吸毒者的情况,为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安康医院戒毒中心2000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收治的戒毒人员中大专以上高学历者进行逐项登记,并对吸毒原因、毒品滥用等情况分析。结果:高学历吸毒者共计431例,占同期戒毒的4.52%,其中男265例(61.48%),女166例(38.52%)。婚姻状况:未婚289例(67.05%),已婚100例(23.20%);职业:以无业为主,219例(50.81%),其次为职员,73例(16.94%);吸毒主要原因:好奇264例(61.25%)、受他人(朋友)影响112例(25.99%);主要滥用毒品的种类:海洛因274例(63.57%)、“摇头丸”130例(30.16%);滥用方式:海洛因滥用者中烫吸155例(57.57%)、注射119例(43.43%),“摇头丸”均为口服,其中119例(91.54%)兑于酒或饮料中使用;大麻均为烟吸,“K粉”均为兑于饮料中使用。有86.92%(113/130)的“摇头丸”滥用者认为服用摇头丸不会成瘾。结论:高学历吸毒人群以未婚、无固定职业为主体,高学历者好奇心强,易受他人影响,对新型毒品(摇头丸)知识欠缺,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零包海洛因的成分、含量及海洛因滥用者尿液中吗啡/可待因比值。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气相色谱法(GC)检测105份海洛因滥用者的尿样及441件零包海洛因,并作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05份尿样中有9份检出海洛因原体(其中三份同时检出O6-单乙酰吗啡);30份仅检出吗啡和可待因,其中吗啡/可待因峰面积比值小于1的有13份。441件零包中海洛因含量的最大值是95.2%,最小值为0;乙酰可待因含量的最大值是89.3%,最小值是1.6%。乙酰可待因含量比海洛因含量大的零包有25例,占到5.7%。结论:零包中海洛因中的成分及含量差别大;嫌疑人的尿液中吗啡/可待因浓度比小于1时,不能排除有吸食海洛因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阿片、海洛因滥用形成依赖性(成瘾)的现象 是一个殃及全世界的问题,目前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戒毒前后检测,康复期监测,法医学在检测滥用者血液工尿液时,均迫切需要方便、微量、快速、准确、花费少的手段。国内已有的方法如TLC、GC、HPLC等或需样量大、耗时、  相似文献   

12.
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冰毒)、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等[1]。ATS是目前全球滥用最广泛的非法药物之一,2013年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UNODC)的世界毒品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年满15岁-64岁的人群中,ATS滥用者人数约为3380万,仅次于大麻滥用者人数[2]。21世纪以来,我国ATS滥用者呈持续上升趋势,2013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我国已登记在册的ATS等合成毒品滥用人数已达79.8万,较2011年底上升35.9%,合成毒品引发的自伤自残及伤害他人事件日益增多[3]。  相似文献   

13.
色谱联用技术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药现代化离不开现代、高效的分离、分析技术。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色谱联用技术的出现加快了中药研发的步伐。该技术具有所需样品量少、速度快等特点,且可得到更多信息。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广泛应用的色谱联用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高效液相-核磁共振仪联用(HPLCNMR)、毛细管电泳-核磁共振仪联用(CE—NMR)、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一/MS/MS)、液相色谱-核磁-质谱联用(LC—NMR—MS)、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CEMS)等,本就其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型毒品滥用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人格特征。方法:对118例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临床问卷调查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验,EPQ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新型毒品滥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6.95± s3.42)年;初吸平均年龄为(22.16± s5.14)年。92.4%患者为多物质滥用,主要以 K 粉、冰毒、摇头丸及麻古为主。滥用新型毒品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包括脑神经衰弱症状、躯体损害、性格改变及精神活动的影响。EPQ 结果显示,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内外向倾向(E)、情绪稳定性(N)、精神质(P)及说谎(L)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型毒品滥用者的精神质及情绪稳定性维度均与滥用毒品年限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新型毒品滥用者受教育程度低、年轻、多物质滥用者居多,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存在明显的人格缺陷。治疗时应加强心理干预,重建其人格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法快速定性和气相色谱(GC)/质谱(MS)法定性定量检测有机磷农药,快速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方法检材经二氯甲烷萃取后,薄层色谱法快速定性,GC/MS选择离子模式定性定量检测检材中有机磷农药浓度。结果对硫磷、甲拌磷、马拉硫磷、辛硫磷和久效磷在紫外灯下均有较好的紫外吸收,用双波长薄层色谱扫描仪对斑点做原位紫外吸收扫描,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300,240,225,290,260nm,可配合比移值进行定性分析;GC/MS选择离子检测方式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各药物的特征离子峰分别为:97,109,291;76,97,121;93,125,173;77,97,129;67,97,127。结论薄层色谱扫描法定性检测检材中有机磷农药,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等特点,加上GC/MS定性定量检测,不仅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而且使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可应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快速诊断和有机磷农药中毒致死的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小儿感冒颗粒处方中薄荷药材可能掺有杂质留兰香(特征性成分香芹酮)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GC法)对小儿感冒颗粒中的香芹酮进行定性定量测定。样品采用乙酸乙酯提取,经毛细管柱(HP-5,30 m×0.32 mm×0.5μm)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外标法用于定量分析,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用于对阳性样品进行确证。结果 香芹酮的测定范围在1.07~42.82μg/m 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7.57%,RSD为2.29%,检出限为1μg/g。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单,可用于小儿感冒颗粒中掺杂留兰香的定性及定量检查。  相似文献   

17.
“摇头丸”是少数舞厅中滥用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近年来滥用有上升的趋势。本文总结了2002年2月-2004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救治的“摇头丸”中毒患者12例急救时的主要护理体会。1一般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17~35岁。就诊时间在服药后20 min至8 h之间。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系统过度兴奋症状。轻度中毒如神志清楚伴头痛、失眠等症状者4例;中度中毒如精神错乱、幻觉、呼吸短促等症状者6例;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后继而转为抑制,表现为昏迷、呼吸表浅甚至呼吸骤停者2例。2主要临床表现“摇头丸”是苯丙胺类兴奋剂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成分为中枢神…  相似文献   

18.
在药物体内过程研究或治疗药物监测工作中,色谱分析法是目前首先选用的分析方法,常用的色谱分析法包括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方法。由于此类研究中的样品为生物样品,包括血液(血清、血浆或全血)、尿液、组织液、脑脊液、唾液、泪液、组织和粪便等,样品组成十分复杂,其中药物含量低(一般为μg或ng级水平),  相似文献   

19.
尿中氯胺酮及其代谢物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氯胺酮在人体内的代谢情况和代谢产物,为检测滥用氯胺酮者尿液提供定性分析手段.方法:用固相萃取及GC/MS的选择性离子模式(SIM)检测尿中氯胺酮及其2种代谢物.结果:运用GC/MS确认了氯胺酮滥用者尿液中的有效成分氯胺铜及其代谢物去甲基氯胺酮和脱氢去甲基氯胺酮.结论:上述方法可以用于滥用者尿中氯胺酮及其代谢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气相色谱法测定依托泊苷注射液中乙二醇与二甘醇的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碧莹 《中国药业》2010,19(11):29-30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依托泊苷注射液中乙二醇与二甘醇的量。方法色谱柱为DB-WAXetr毛细管柱(30m×0.32mm,1.0μm),采用程序升温方式。结果乙二醇检测质量浓度在1.60~667.8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523.59X-2.8439(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3.1%,RSD为1.9%(n=9);二甘醇检测质量浓度在1.61~670.2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567.48X-1.8425(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1.6%(n=9)。结论 GC法简单、灵敏,可用于依托泊苷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