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5月21日,我国著名的民间体育活动家、哈尔滨环球体育俱乐部创办人阎庚华为挑战珠峰而牺牲整整一周年了。我因采访认识他,后又与他相交近二十年,在这些日子里,与阎庚华相识、相熟的往事连连浮现在眼前。 A 1983年,我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当记者,那时听说有一个哈尔滨青年从哈尔滨徒步跑到了上海,迎接第五届全运会在上海召开。这件事对我很有吸引力,就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去采访他。阎庚华当时在大学的食堂当炊事工,他身  相似文献   

2.
周长年 《新闻记者》2001,(12):71-72
1975年3月上旬至6月上旬 ,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穆朗玛峰 ,取得了9名男女运动员同时登上珠峰顶峰的好成绩。我同新华社的另一名文字记者随队进行了采访报道 ,在喜马拉雅山北麓5000米以上的特高海拔地区 ,生活和工作了八十多个日日夜夜。这段26年前的不平常经历 ,至今记忆犹新。立下生死文字进山前 ,登山队的同志向我们这些未经任何适应性和体能训练的记者如实介绍了上山后将面临的严酷 :高山缺氧 ,对心脏、大脑以至全身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有的人还可能有后遗症。天很冷 ,极易发生冻伤 ,而且很难治愈。在海拔5000米以上地…  相似文献   

3.
攀登与挑战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运动员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这是人类第一次登顶珠峰. 60年来,珠峰还是珠峰,但登山者的初衰和身份却在悄然发生变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国企业家群体.在这个名单里,有新近成功登顶的万科集团总裁郁亮,也有10年前就已完成梦想的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还有黄怒波等一长串明星企业家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出版     
《万象》2000年7月号 为什么要去 攀登珠峰?—— 这是无数人问过 的问题。一九二 四年英国著名的 登山家乔治·利· 马洛里在回答一 位记者提出的这 个问题时说:“因  相似文献   

5.
秋日的一天,武警西藏总队定日县中队士官周文飞再一次和15名战友一同乘车到100多公里外的珠穆朗玛峰下,开始了他自1998年12月入伍以来的第七次“珠峰清扫大行动”。 雄奇高峻的珠峰,以海拔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度傲居群峰之首。1921年以来,人类开始了对她的高度和山体难度的各种征服活动,特别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上顶峰后,从中国境内的北坡攀登珠峰的活动日益增加,到珠峰北坡大本营观光的旅游者更是络绎不绝。持久的“登山热”、“旅游热”使塑料袋、玻璃瓶、罐头盒、帐篷及煤气罐等大量生活垃圾沉积在珠峰,严重危及到  相似文献   

6.
周迅 《中国广播》2007,(9):61-61
中国珠峰测量队今天(2005年5月22号)上午11点成功登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对珠峰高程进行了1975年以来的首次精确测量。请听中央台特派记者郎峰蔚从登顶现场发回的录音片断。  相似文献   

7.
何锋  何颖 《新闻实践》2006,(6):26-27
2006年5月14日10时50分,浙江勇士陈思齐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钱江晚报》旗帜高高飘扬在海拔8844米上空。“钱江晚报·珠峰行动”大捷!这一刻,让我们震撼的同时, 也让我们遐想无限。每个人心中  相似文献   

8.
1953年,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人丹增·若尔盖登上珠峰,这是人类第一次站上世界之巅。50年后的今天,全世界的登山爱好者不约而同地以再攀珠峰的方式纪念这一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三月十七日,光明日报用整版篇幅,报道了清华大学一群对建筑材料专业完全是外行的机械系学生,用了四天公益劳动的时间,攻下了一个专家一年多没有解决的科学研究课题——烧制陶粒获得成功的消息,同时发表了社论。这个报道受到了欢迎,不少学校把这个报道作为学习资料,许多读者来信说。这个报道给人很大的启发。大大鼓舞了青年们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这个报道所以受到欢迎,因为它反映了科学技术领域内无产阶级世界观对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斗争取得的胜利。同时表扬了一群大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的高尚風格。虽然,“陶粒”的制成是我国千百万件创造发明中平常的一件,但是正如我们在社论“一颗陶粒的启示”中所说:“它给我们揭示了  相似文献   

10.
《出版视野》2008,(3):46
5月8日.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获得圆满成功。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个伟大的时刻:2008年5月8日9时17分.中国人创造的又一项奇迹诞生。这一刻,将以其深远的象征意义载入奥林匹克运动史册,也将写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1.
郎峰蔚 《中国广播》2005,(8):14-17,26
为纪念我国首次测量珠穆朗玛峰高程30周年,国家测绘局组织开展了“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重新测量”活动(以下简称“2005珠峰复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30年来珠峰长高了还是变矮了?许多年来人们朗朗上口的8848.13米这个数字将被怎样一个新的数字取代?这一重大新闻热点成为2005年春季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的主题,广播、电视、报纸以及新兴媒体互联网络都以大量时段和篇幅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万新 《新闻世界》2006,(3):68-69
2005年5月登上海拔7206米的宁金抗沙峰,2004年9月登上海拔8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2004年5月登上海拔7021米的珠穆朗玛峰北坳……广西联通公司的普通职员、22岁的罗丽莉这几年来每年都要攀越一座高山,这个漂亮静,娇小而腼腆的女孩子,乍一看,恐怕谁也不会想到她就是“中华女子登山第一人”。别看她外表柔弱,骨子里却有着非凡的坚韧与顽强,对高峰的攀登欲望丝毫不比任何一个男性弱。[编按]  相似文献   

13.
1988年5月6日,也就是中日尼三国联合登山队双跨珠峰取得巨大成功后的第一天,我在珠峰北侧大本营意外地看到了人民日报当天的报纸传真样。这是日本《读卖新闻》设在北京的机构人员通过珠峰北侧卫星地面站传来的。使我更为欣喜的是,《读卖新闻》社会部部长冈岛成行还将《读卖新闻》当天有关双跨珠峰的几乎六个整版的报纸传真样也复制了一份给我。在《读卖新闻》的报纸传真样中,《读卖新闻》珠峰报道队的组织者冈岛成行就我与其它中方记者在珠峰的采访活动作了介绍,还很客观地报道了我们指出的  相似文献   

14.
王秋杨登上珠峰,我既意外也不意外。意外的是十几年没有得过感冒的王秋杨,这一次登顶前却感冒了很长时间,两次下山进行雾化治疗。不意外的是,登顶珠峰是她一直的向往,也是她不曾动摇的誓愿。  相似文献   

15.
全运会自1959年至2013年,已举办十二届。《人民日报》对每届全运会都做了详细报道。不同历史背景下,在关于全运会的报道中,运动员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以1959年至2013年的《人民日报》的体育人物报道为样本,以运动员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2000年、新世纪至今,三个不同时期的报道进行分析,对典型个案进行重点剖析。通过分析运动员形象的变迁,总结其历史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人类首次成功攀上世界最高峰50周年,国内新闻媒体做了很多报道。但是,大多数纪念活动和文章,和西方国家的调子几乎没有区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珠峰探险历史的另一面。 史实之一:谁组织的首次珠峰登顶 最早组织对珠峰探险活动的,是英国人。据已故北京大学地理教授林超1958年发表的《珠穆朗玛的发现与名称》,由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和阿尔卑斯俱乐部联合组织的第一次探险,是在1921年。从1921年到1953年,共组织过对珠峰的13次探险活动,其中9次是英国人主持,也就是说,最早对珠峰的探险活动,都是由英国垄断的。  相似文献   

17.
在送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历史时刻,我们登上海拔3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到新疆克孜勒苏自治州的乌恰县、我国版图上最西部一个行政村——斯姆哈纳村采访“吟诵千年史诗、送别千年阳光”世纪庆典活动。2000年12月31日19点25分,当我们目送中国大陆最后一缕阳光缓缓落入崇山峻岭中,忽然体会到昼夜轮回、日月如梭这个深刻的哲理。一个人一生中跨越两个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三昧》2013,(6):34-39
今年是人类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60周年.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屹立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海拔8844.43米,是喜马拉雅山主峰.与艰苦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超越自我,登顶珠峰,是全球登山爱好者的共同梦想.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运动员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登山史上的伟大壮举.34岁的希拉里曾说:"探险是每一个具有普通素质的普通人都做得来的事情,我认为自己不过就是具有普通素质的普通人."  相似文献   

19.
“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是新闻频道的追求。……看见新闻的发生,看着新闻的发展”。2003年5月1日6时,罗京、李瑞英、白岩松、敬一丹4位主持人共同宣读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篇辞宣告了“CCTV新闻频道”正式诞生。 央视新闻频道开播不久,便相继直播了美国总统布什飞临“林肯号”,宣告伊拉克战争基本结束;土耳其地震;攀登珠峰以及对中国海军潜艇失事第一时间的字幕报道,一切似乎如频道创办者预期的那样—及时、灵活报道最新发生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是在今年二月十三日至二十四日在美国纽约州普莱西德湖举行的。这是八十年代的第一个国际体育盛会。我国派出了二十八名男女运动员参加这届冬季奥运会,这是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合法席位以后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在这个世界性体坛上正式参加比赛。中国运动员参加冬季奥运会在历史上也是第一次.为了报道这个举世瞩目的国际体育盛会,我们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记者一行八人,万里迢迢,从东半球到西半球,取道东京和蒙特利尔,到达美国北部的普莱西德湖,会同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兄弟单位的记者一起参加采访,所见所闻,一切都使我们感到很新鲜,使我们开了眼界,增长了不少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