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南昌水专学报》2019,(5):79-84
高安话"到"与普通话"到"相比,存在动量词的特殊用法。本文首先概述高安话中"到"的各种用法,展示"到"的多功能性;其次,针对"到"的动量词用法展开论述,将高安话中用如动量词的"到"与普通话常用动量词"遍、次"进行对比,分析高安话中"到"用作动量词时的语义特征以及与"到"组合的动词特点;最后,通过对历时语料的整理,寻找"到"动量词用法存在的历史根据,分析"到"的语法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南阳方言属华北次方言,而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因此在古老的南阳方言中看古语词的演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古代汉语、普通话、南阳方言三方面对比,通过查史料、词典及现代方言研究资料来对南阳方言中的古语词在南阳方言中的遗留进行考察研究。无论是对方言本身来说,还是对普通话而言,在普通话推广的今天,既具有语言文化传承的意义,还...  相似文献   

3.
孟津方言中,儿化现象很普遍。该方言中儿化的发音与用法均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分析了儿化的语音特征、儿化对原音节发音造成的影响,得出了孟津方言中的儿化以超音段特征出现的结论,并举例说明了儿化在孟津方言词汇使用中的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庆燕  江琳 《商品与质量》2012,(Z2):117-118
汉语各个方言都有语气词,但是情况不完全一样。昭通方言中的语气词,不仅字音、字形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不尽相同,而且很多语气词在普通话里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词。本文就昭通方言中比较特殊的"噻、改"两个语气词与普通话中相对应的语气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永州方言中,"好"与单音节形容词组合,用于询问数量或程度.这种用法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用法相悖.分析了"好"作疑问代词的条件,列举了"好"表示疑问的各种用法.永州方言中"好"字的疑问代词用法有历史语源依据和同时代方言支持,存在系统性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通泰方言中“大”一词的分布和使用情形 ,特别是口语中徒盖切的“大”不同于普通话的语言特征 ,并跟邻近方言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汉语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普及,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越来越多。在普通话的影响下,汉语方言正经历着许多变化。笔者在运用变异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社会语言学访谈法,对芜湖方言中"个"字进行多变量分析,旨在探讨在语言接触的背景下,普通话是如何影响芜湖方言"个"字的变化与变异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着重分析了金坛方言中的[t]与普通话中“的”的区别,指出金坛方言中的[t]具有作后缀、作语气词、动态助词、结构助词等语法功能。同时,文章还指出,金坛方言中与普通话“的”、“地”、“得”相对应的词只有两个,即[t]和它的变体[k],它们的对应关系是:[k]同“的”、“地”对应,[t]同“得”对应。  相似文献   

9.
以南充方言称谓语中的后缀“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南充方言称谓语中后缀“子”的分类描写,从使用情况、与普通话的异同以及特点等方面分析南充方言称谓语中的后缀“子”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0.
运用词缀附加在词干上构成新词,是汉语方言的一种构词方法.东安石期土话中的词缀“咑“可从类别、功能及与普通话词的对应三方面进行分析.类别上,“咑“尾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量词词尾;双音节“咑“尾词与普通话词之间有六种对应关系;功能上,“咑“尾不仅是一个构词的后缀,而且它具有附加性的词汇意义及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陕西关中地区的人在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时,受方言影响而形成的"关中方言腔普通话"问题,本文在整理语音、词汇、语法诸要素表现的基础上,分析方言词缀、单音节语素重叠和逆序构词等构词规则,以及方言程度副词、语气词、代词、动态助词和介词的句法功能,"把"字句的特殊形式和功能,提出比较关中方言和普通话的异同及容易出现偏误的语法点,在习说普通话时规避使用方言语法等策略,达到提高普通话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中古入声字在蒙自方言中的读音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发现蒙自方言入声字在演变过程中和普通话走的道路不同,普通话的演变规律是“平分阴阳,入派三声”,而蒙自方言则把大部分入声字归入阳平,归入另外三声的仅有少量鼻音韵尾的字。  相似文献   

13.
醴陵方言属赣方言,共有19个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相比较,醴陵方言中的有些声母的音值有所不同,每个声母所包含的字更是不同,但其与普通话声母相比较又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阿坝州某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语码转换中使用方言的原因、使用方言的场合、方言语码和普通话语码的使用情形,以及普通话与方言语码转换中的性别和民族差异性,认为普通话与方言都是为满足交际的需要而待选的语言形式,二者不是互相排斥的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和谐共存的互补关系,共同满足交际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5.
茶陵方言的人称代词主要有“我、你、渠”等。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后缀“南”的用法比较特别,和普通话的后缀“们”用法有很多不同之处。它不是一个“复数形式”标记,而是一个表集体概念的语素。  相似文献   

16.
以近亲属词、二层亲属词、三层亲属词为分类依据,对安庆方言的亲属称谓词进行分类,并与普通话进行对比。从中总结出安庆方言的特点,并试从文化角度进行分析探源。  相似文献   

17.
“ME”一词在英语中的用法历来众说纷纭。在现代英语的交际中,该词的特殊用法和应用范畴的扩充以及“ME”所使用的文化、个人教育等背景因素对其影响和发展趋势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分析福建顺昌人平翘舌声母使用现状,可发现顺昌方言由于受中古音系的直接影响,对应普通话翘舌音字的读音有一定的特性,没有翘舌音zh、ch、sh,没有r声母等。一旦离开顺昌这个方言环境,语言交际功能大打折扣。文章从顺昌方言特点及古今音演变规律着手,就顺昌方言中对普通话平翘舌音常用汉字的读音及规律加以调查和初步探讨,认为只要顺昌人说普通话时,能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叶音,把方言中读舌叶音汉字全部转换成翘舌音,就可以说出一口较为标准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19.
在四川方言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动宾补”的否定式“VO不C”结构随着语言的发展和语法复制逐渐向普通话靠近,形成了“V不CO”结构。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由人称代词充当宾语的“动宾补”结构在四川方言中保留了下来,形成了独特的“VOP不C”结构。分析了四川方言中的“VOP不C”结构的发展变化情况和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 金坛县位于吴方言区与北方方言区的交界线上。金坛县的东面、南面是吴方言区、西面、北面(除丹阳外)是北方方言区。金坛县应划入吴方言区还是北方方言区,曾引起方言学家们的争论。原因不仅在于金坛县境内操吴方言的人口与操北方方言的人口不相上下,还在于金坛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城镇,存在罕见的“双语现象”。金城镇内有两种方言:一种是属吴方言的老金坛话,一种是属北方方言的“新金坛话”。城中居民有的讲老金坛话,有的讲“新金坛话”,还有的会讲两种金坛话。一般说会讲老金坛话的人也都会讲“新金坛话”,只会讲“新金坛话”的人大致也能听懂老金坛话。在实际交往中,人们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