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7):231-2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贯穿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篇的红线。《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展开表述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定义,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发展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工作布局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重点任务是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主要目的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因国家和社会现实需要,不同时期对十月革命的纪念与阐释呈现出不同的主题.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十月革命表达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苏关系协调、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世界和平的维护方面的政治诉求.改革开放后,十月革命的纪念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构起双向话语支撑,既明确了中国改革的政治方向,又建构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话语.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的纪念与阐释呈现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持服务现实、彰显主体意识的鲜明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仅是对十月革命道路的坚持和继承,更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中国为本位对这一道路的发展与创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强调应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先后两次提出"走自己的路".从中共十二大到十六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党在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确立起来的重大认识.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大贡献.胡锦涛从"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角度,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崭新的价值涵义.在当代中国,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历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初步探索、稳步推进和完善发展等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总结这一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经验: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一百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实践中,坚定了党的初心使命,形成了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百年探索过程中,随发展阶段的变化,共同富裕的特征变化为通过土地革命或改革使人人拥有土地、“平均富裕”的思想倾向、坚持“先富带后富”及新时代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推动共同富裕的经验启示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人民至上。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辉煌历史进程中实践和发展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西方民主理念中的合理因素作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主要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孕育与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序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开拓创新,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健全的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认同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内在统一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贯穿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主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科学态度.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正确处理现阶段中国的一切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党提升执政理念提供了科学指导.我们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成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根本国情依据。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理念,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进到新时代阶段。在这一新时代阶段,中国共产党继续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基础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从制度层面全面布局顶层设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与时俱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突破传统的二元国际政治观,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美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的必然结果,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内在要求,是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必然选择,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主线,这同时也对全社会各领域提出了基本要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必备内容。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决定了中国金融现代化的基本使命,也勾画出了金融现代化的基本框架。中国金融现代化既有与世界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相同的特征,也具有党的领导、普惠覆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安全为要等自身特色。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应通过加快金融现代化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1.
社会因法治而文明,时代因法治而进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道路选择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核心要义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从历史经验、现实需要、未来要求、国际进程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理论特点和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行动指南。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必须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在不断的解放思想中,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从而把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新要求贯穿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提出并科学回答了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首要问题,成为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与时俱进,也是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使以人为本从科学理念到社会实践,就要使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就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充裕条件,就要从体制上、制度上、法律上保障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实现,就要将人文关怀体现在社会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微观细节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部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不仅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目标要求,同时还对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新部署,包括进一步明确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阐明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提出了"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明确要求、明确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任务、重申了坚持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策略选择,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5.
跳出“历史周期率”是饱经忧患的中国人民对百年中国共产党这一中华民族主心骨的真诚期望。从延安时期毛泽东探寻“民主新路”,到习近平擘画“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宏伟蓝图,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不懈努力相继找寻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和自我革命,并持续将这“两个答案”深深熔铸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以非凡勇气和毅力完成了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成功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新形势新任务下,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是要在道路逻辑中探寻“中国模式”、在理论逻辑中贯通“中国思想”、在制度逻辑中体现“中国之治”、在文化逻辑中彰显“中国气派”,从而更好地在坚守初心使命、巩固长期执政地位中充分展现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辉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先进性与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应当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的论断,揭示了先进文化建设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将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发展与中国先进文化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从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角度昭示了党的发展方向,揭示了党的先进性质;中国先进文化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时期的中国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先进文化;文化的先进性与建设先进文化的执政党密不可分;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质和发展方向;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必须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充分重视中国文化的社会主义特色,才能坚持中国文化的先进性,实现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7.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提出并科学回答了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首要问题,成为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与时俱进,也是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使以人为本从科学理念到社会实践,就要使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就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充裕条件,就要从体制上、制度上、法律上保障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实现,就要将人文关怀体现在社会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微观细节之中.  相似文献   

18.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时代坚定制度自信的重要主旨,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坚贞不渝的奋斗目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核心要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新时代,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也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提出并科学回答了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首要问题.成为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与时俱进,也是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使以人为本从科学理念到社会实践,就要使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就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充裕条件,就要从体制上、制度上、法律上保障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实现,就要将人文关怀体现在社会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微观细节之中。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