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目的:许多患者主诉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这些患者可能增加冠心病风险和病死率。本研究评估了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患者和他汀类药物高依从性患者心肌梗死复发、冠心病事件和全因死亡率等的风险。方法:研究纳入了2007~2013年因心肌梗死住院的105 329例患者出院后接受中等剂量或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不耐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是一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血脂异常是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他汀类试验充分肯定了降脂治疗的临床益处,但目前血脂达标状况却不容乐观,仍有约70%的心血管事件不能通过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来预防,尤其对于有混合性高脂血症的高危患者。他汀类药物虽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6月心血管内科13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他汀类药物应用依从性决定因素。结果随访7月~13月(9.02月±1.11月),依从性佳63.77%、依从性差36.23%;单因素t/χ2检验9个因素是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他汀类药物应用依从性决定因素:使用药物种类多、缺乏冠心病知识、存在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经济收入低(OR=4.09、3.40、3.24、2.97)。结论冠心病二级预防应用他汀类药物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应实施针对性干预对策提高他汀类药物应用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使用规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比较明确。然而,在脑卒中防治中,他汀类药物却一直没有找到真正的相关依据。自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颁布ATPⅢ指南以来,先后有5项大规模的他汀类药物临床治疗试验结果(HPS、PROSPER、ALLHAT-LLT、ASCOT-LLA、PROVE-IT TIMI22)发表,新的研究使神经科医师对他汀类药物在脑卒中的应用又有了新的认识。2005年德国脑缺血二级预防指南已经明确指出,对有局灶性脑缺血和冠心病的患者,都应予他汀类药物治疗(A级)。2006年5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第15届欧洲脑卒中会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中药血脂康胶囊和其他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关键词"Xuezhikang""Statin""Endotheliun""Coronary heart disease"及对应的中文关键词"血脂康""他汀""内皮"和"冠心病",分别搜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OVID循证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中英文数据库,寻找研究指标包括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研究,应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取符合要求的中文文献7篇,其中中药血脂康胶囊组2篇,他汀类药物组5篇。血脂康胶囊组2篇均设立了空白对照,他汀类药物组有4篇设立空白对照,设立空白对照组的6篇文献中的5篇均单独得出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血脂康胶囊组的WMD值分别为3.92、2.31,他汀组的WMD值分别为3.47、4.10和2.51,95%的可信区间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WMD值分别为-0.10、-0.52和-0.10,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文献支持中药血脂康和他汀类药物均可有效保护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剂量的血脂康对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数个大规模临床研究相继证实,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心血管病死亡率乃至全因死亡率,从而奠定了他汀在冠心病一级、二级预防中的基石地位。然而,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独立于调脂作用外的多种疗效,即他汀的多效性。现将着重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调脂以外的有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清珍  刘坤申 《山东医药》2008,48(13):114-115
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对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均有显著疗效.临床观察发现,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冠心病患者冠脉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根据血脂水平降低程度所做的预测值,提示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以外的有益作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以大幅度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在TC和LDL-C明显升高的冠心病患者中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获益(如4S研究、LIPID研究等),而且即使在TC和LDL-C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中使用他汀类药物也能获益(CARE研究)。他汀类药物不仅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有效,而且在冠心病一级预防中也有明显获益(WOSCOPS、AFCAPS/TexCAPS等)。临床研究也证明,更积极地降低TC或LDL-C可以使动脉粥样斑块明…  相似文献   

9.
从循征医学看老年心血管病药物治疗进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1.他汀类药物:对这类药物的药理研究发现它除了良好的降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外,还具有重要的非调脂作用,如抑制炎症、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状态,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作用。因而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甚至有人认为它所带来的贡献可以与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所带来的贡献相媲美。因此,他汀类药物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是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近十余年来开发的降脂药物。经4S(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CARE(胆固醇与冠心病复发事件研究)、LIPID(普伐他汀对冠心病长期干预研究)、WOSCOPS(西苏格兰冠心病一级预防研究)等几项里程碑式的大型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他汀类药物能减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然而该类药物取得临床疗效的机制除降脂作用外,尚有重要的多向性效应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即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本文对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Distribution of gasses to the cast volume and volume of pores can be maintained within the acceptable limits by means of correct setting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casting and by selection of suitable structure and gating system arrangement.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per solves the issue of suitability of die casting adjustment—i.e., change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r change of structural solution of the gating system—with regards to inner soundness of casts produced in die casting process. Parameters which were compared included height of a gate and velocity of a piston. The melt velocity in the gate was used as a correlating factor between the gate height and piston velocity. The evaluated parameter was gas entrapment in the cast at the end of the filling phase of die casting cycle and at the same time percentage of porosity in the samples taken from the main runner. On the basis of the performed experiments it was proved that the change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particularly of pressing velocity of the piston, directly influences distribution of gasses to the cast volume.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