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近几年来,脑立体定向技术发展很快,为了使人们了解这门科学,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 关于脑立体定向技术的概念 脑立体定向技术是当代神经外科领域中新兴的一个学科,脑立体定向手术,就是通过立体定向方法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将脑立体定向仪安装固定在病人的头部.其导向系统可将特殊的手术器械或射频传感器.传送到脑内特定位置(靶点)进行治疗脑部疾病.这种通过脑立体定向仪进行手术的方法称为脑立体定向手术。 脑立体定向仪是根据人类头颅的立体空间坐标原理而设计的,手术时将定向仪固定在病人头部特定位  相似文献   

2.
神经外科学发展之初,在解剖学和病理结构的确定方面存在着两个方向,即解剖学定位策略和通过使用机械装置来精确确定手术入路及目标病变的策略,它们都不是依赖于神经外科医生的个人技术.有框架立体定向是基于影像学信息发展而来的立体定向技术,它通过坐标系系统来确定病变部位.这种机器的定位系统在提高了准确性的同时却减少了技术操作的灵活性.尽管有框架立体定向系统通过计算机导航进行交互式影像传递从而提高术中的灵活性,但并没有适合术中神经外科医生的可视定位标志和装置.无框架交互式计算机辅助外科使用的神经导航系统,包括超声定位、CT定位、MRI定位等,他们的应用原理并不是基于坐标系信息的转换,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与有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即经典立体定向与交互式计算机定位的主要不同点是"框架".二者的不同还包括:空间定位装置的不同计算方法,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的交互式目标的迅速适时显像.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作为神经外科的一个分支,是利用影像定位和定向仪引导,将微电极、穿刺针等显微器械置入脑内特定靶点;通过记录电生理留取组织标本、产生毁损灶、去除病灶等方法,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病症。由于以往的立体定向手术主要治疗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人们常将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视为一体。随着医学影像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高科技融入,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应用范围日益扩大,诊断和治疗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其特点。方法:对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CT引导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术治疗,分析手术疗效。结果:92例患者中治愈或好转75例(81.52%),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5年,良好率为46.07%,轻残率为30.34%,重残率为23.59%。结论:CT引导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创伤极小,操作简单,用时短,并发症少,高龄、身体条件差的病人也能耐受手术。本研究认为立体定向技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立体三维定向放疗治疗胸腹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共58例,采用立体三维定向治疗计划系统设计适形照射计划,进行已定剂量治疗。结果本组58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总有效率为90%,并发症发生率为26%。结论立体三维定向放疗技术治疗腹部恶性肿瘤有效率高,又能很有效地避免药物治疗所引起的并发症,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对脑干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我院神经科收治的治疗的脑干出血患者5例,予以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结果5例患者中3例好转;1例术后1d脑干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7d仍处于深昏迷状态,家属放弃治疗死亡。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干出血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软通道血肿清除术联合针刺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立体定向软通道血肿清除术,治疗组患者给予立体定向软通道血肿清除术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天、1个月和3个月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结果:治疗组各项参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软通道血肿清除术联合针刺可提高脑出血患者的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静滴,每日一次,连用14天。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常规组为80%,治疗组为90%,疗效两组比较P〈0.05。结论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加大承气汤加味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加中药大承气汤加味治疗脑出血80例。结果:痊愈52例,基本痊愈20例,死亡8例。死亡率较传统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死亡率低。结论:采用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早期应用大承气汤可减轻患者致残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对脑出血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及治疗中量脑内血肿的疗效。方法将56例中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治疗前及手术后7 d检测2组患者血清VEGF含量,评估2组疗效。结果手术后7 d,治疗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后程立体定向推量照射治疗鼻咽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后程中采取立体定向分次推量照射治疗对鼻咽癌的治疗价值。方法治疗组32例先行常规外照射55~60 Gy后再改用立体定向分次推量照射,对照组35例行单纯常规放疗。立体定向分次剂量300~500 Gy/次,每周3~5次,DT 18~25 Gy。结果治疗后6个月,2组鼻咽癌局部控制率(CR+PR)分别为100%和89%(P<0.05);随访6~36个月,2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和20%(P<0.05);3 a生存率分别为81%和74%(P>0.05)。放疗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未见明显增加。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程采取立体定向推量照射治疗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局部复发率,且未增加放疗毒副作用,提高了鼻咽癌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对6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1例采用立体定向引流血肿,同时加服逐瘀消肿合剂,对照组伐加立体;定向引流血肿。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9%)优于对照组(60.0%,P〈0.05)。在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血肿吸收等且无间成于对照组(P〈0.05)。结论:逐瘀消肿合剂结合立体定向引流是治疗高血压脑出  相似文献   

13.
双靶点单通道法立体定向术手术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确定位与合理的手术路径设计是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的基础与前提,立体定向技术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本院2004年8月-2005年12月对36例不同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施行立体定向手术,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有关的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脑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临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靶点定位方法多采用脑室造影法,此法常因操作繁杂或造影显示脑内结构不理想,而影响脑立体定向术的推广应用。我院在实施脑立体定向手术过程中发现,脑内靶点与前囟、垂体窝有一定关系,因而对此进行研究,利用前囟与垂体窝骨性标志进行定位(前垂骨标定位法),通过与戴姚氏人头标本对照和经过30例病人临床验证,术中安全,有效率达83.4%,现将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脑立体定向技术是神经外科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独立学科。这种技术损伤小、效果好,应用范围广过去传统开颅手术无法进入脑深部丘脑部位,通过脑立体定向技术则可在局麻情况完成。当前X—刀、γ—刀等介入放射神经外科技术取得突破进展。但这种技术尚不能完成肿瘤活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导航下经皮穿刺卵圆孔的准确性与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采用CRW脑立体定向导航技术和16排螺旋CT卵圆孔三维重建技术准确引导穿刺针穿刺卵圆孔到达半月节理想位置然后进行射频热凝治疗.结果 共治疗三叉神经痛87例,随访3~12月,平均6月.恢复优良者54例(62%),良好31例(36%),并发症主要为同侧面部感觉障碍,但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无其他严重、永久并发症.结论 立体定向导航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穿刺卵圆孔成功率高,定位穿刺半月节部位理想,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评价中度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手术组38例,保守治疗组4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微创组的疗效优于保守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度高血压脑出血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全脑照射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意义。方法总结肺癌脑转移患者31例,全部应用全脑照射30—40Gy/3—4周,病灶局部应用立体定向照射16—20Gy/3—7天。结果31例中位生存期为8.3个月;KPS评分:治疗前平均为61分,治疗4周后平均为67分,〉70分生活可以自理者12例,占38.7%。结论全脑照射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范一平  乔志刚 《中医药研究》2009,(11):1385-1386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案。方法分析采用立体定向方式和小骨窗开颅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3个月总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立体定向组和小骨窗开颅组治疗HICH血肿清除率为35.4%、81.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3个月的总病死率为2.5%、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定向方式治疗HICH患者术后3个月ADL预后评价优于小骨窗开颅组(P〈0.01)。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消除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不但具有损伤小、方便快捷、疗效明显,费用低廉的特点,同时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脑室出血患者经立体定向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0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侧脑室前、后角置管引流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各种管道的护理,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结果30例血肿消失时间分别为2 d 7例,3 d 15例,4 d 6例,5 d 2例,无一例死亡,总有效率100%。3个月~3 a随访,恢复良好率67%,轻残率27%,重残率7%。结论脑室出血经立体定向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引流术后护理非常关键。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精心、细致的护理可使治疗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