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造血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它具有自我增殖能力,并能通过增殖分化产生各种功能不同的子代细胞,因此造血干细胞又称为多能造血干细胞(Pluripotent hemopoietic stem cell)。造血干细胞在人胚二周时出现在卵黄囊,第四周开始转移到胚肝,妊娠五个月  相似文献   

2.
背景:哺乳动物的胚胎期造血包括原始造血和永久造血。原始造血发生于卵黄囊已被普遍认可,但永久造血的起源部位一直是造血领域争论的焦点。目的:探索永久造血的胚胎起源。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 2000-01/2010-03 PubMed 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hematopoietic stem cell,hematopoiesis,yolk sac,AGM region ",同时检索 2000-01/2010-03 CNKI 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造血干细胞,造血,卵黄囊,AGM 区"。共检索到文献 682 篇,排除重复性研究,最终纳入 42 篇。结果与结论:传统观点认为永久造血起源于胚外卵黄囊,但近些年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永久造血首先起源于胚内 AGM 区。胎盘是新近发现的从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到胎肝阶段可能生成造血细胞的部位。在卵黄囊和 PSp/AGM 区中,造血细胞的祖细胞分别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模式:在卵黄囊中,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共同来源于成血血管细胞;在主动脉-性腺-中肾区中,背主动脉腹侧壁的生血内皮生成造血干细胞。此外,造血发育过程受多个信号通路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干细胞(stem cells)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细胞,造血干细胞(hemotopoietic stem cell,HSC),又称多能造血干细胞,是干细胞中的一种,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项分化潜能的造血前体细胞,也是干细胞中研究最早、最多、最深入和应用最广的一种,其被认识和应用已经近五十年.一般来说,人体有三个部位生产和存储造血干细胞,大部分在骨髓里,所以叫骨髓造血干细胞;还有一部分在外周血液中,也就是在血管里面有少量的造血干细胞;第三就是在脐带里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显微注射法制备嵌合体动物,最早在Gardner 1968年报道,他们将小鼠胚胎泡内细胞群细胞注射入另一种毛色基因不同的小鼠胚泡中,获得毛色混杂的嵌合鼠。随后,显微注射法逐步发展起来,上世纪90年代起,主要通过转入外源基因的小鼠ES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显微注射,制备嵌合体,进而获得转基因小鼠。但对成体十细胞在异种动物内的嵌合报道不多。Harder等将人脐带血来源的造血干细胞注射到小鼠胚泡中,发现在成年小鼠造血系统中有人的细胞嵌合。我们改进了显微注射技术,并通过该技术探讨了灵长类动物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嵌合体构建,建立了干细胞在体内分化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5.
造血细胞的发生和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胚胎期造血细胞发生分为原始造血和永久造血两部分 ,原始造血起源于卵黄囊已被普遍认可 ,但永久造血起源于何处仍存在争议 ,目前认为至少有两个部位与永久造血有关 ,即卵黄囊和胚内的PAS/AGM区。胚胎干细胞是来源于胚胎发育早期的全能干细胞 ,在诱导分化为造血细胞的过程中 ,一系列过程类似于在体胚胎发育 ,可作为研究造血发育调控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1)及其受体Tie-2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胚龄14、16、18 d胎鼠和生后1、3、7、14、21、42 d仔鼠Ang-1和Tie-2的表达.结果:Ang-1在胚龄14 d胎鼠肾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中呈微弱表达,随着胚(日)龄的增加,表达逐渐增强,主要分布在肾小体,间质血管以及肾小管中.Tie-2于胚龄14 d首先出现在肾间质,以后随着肾的发育,出现在肾小体以及间质血管中.结论:Ang-1和Tie-2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对肾小体毛细血管的形成、间质血管的发育及血管稳定性的维持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客观、准确和快速地对鸡胚卵黄囊膜(chick embryo yolk sac membrane,YSM)血管图像进行定量分析,为促血管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评价和筛选提供有效可靠的技术支持。方法应用OPTPRO2007图像采集系统和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软件对鸡胚卵黄囊膜血管图像背景处理和血管面积及血管密度等参数进行客观、准确地测量。结果建立了有效的鸡胚卵黄囊膜数字图像血管自动分析方法和步骤并通过药物实验对鸡胚卵黄囊膜血管图像进行了参数检测和统计分析。结论应用OPTPRO2007图像采集系统和Image-proplus6.0图像处理分析软件对鸡胚卵黄囊膜图像血管进行自动分析的方法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可较准确、快速、客观地反映鸡胚血管新生情况,优于鸡胚尿囊膜血管发生模型的常规人工目测血管计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造血干细胞归巢的因素,为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率奠定基础。方法:传代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长成单层后,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脂多糖(LPS)激活内皮细胞,再将经过去除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而富集的脐血造血干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同培养,使之发生粘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C-Kit+的造血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情况。并比较VCAM-1单克隆抗体封闭血管内皮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静息状态的血管内皮细胞能够与C-Kit+的造血干细胞发生粘附,但粘附率较低。用VEGF、G-CSF和LPS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后,造血干细胞的粘附显著增加。用粘附分子VCAM-1单克隆抗体预处理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后,造血干细胞的粘附明显下降。结论:激活的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增加对造血干细胞的粘附,这种粘附与粘附分子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川芎嗪、葛根素、银杏黄酮及三七皂苷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长的影响。方法培养海兰种种蛋,观测局部用药对生长七日及五日鸡胚尿囊膜血管数目、血管面积的变化。结果葛根素及三七皂苷对鸡胚尿囊膜血管数目、血管面积影响不明显,川芎嗪、银杏黄酮减少鸡胚尿囊膜血管数目、血管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显著性。结论川芎嗪、银杏黄酮可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抗人μ重链单抗结合 APAAP 酶标记法对6~11周人早期胚肝的研究结果表明:6~6.5周的胚肝中未发现有μ~ 细胞;1例47天的胚肝中最早观察到胞浆μ~ 的前 B 细胞,7~11周的所有样本中都存在有前 B 细胞,因此胚肝中最早出现前 B 细胞的时期是在7周(49天)前后,最早出现的前 B 细胞为椭圆形大淋巴样细胞;在6~11周的胚肝中前 B 细胞呈散在分布,可能都是独立发生且处于分裂不活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鸡胚尿囊膜血管生长的特点及观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鸡胚尿囊膜血管的特点以及观测方法。培养海兰种种蛋,观测不同培养天数以及模拟用药后鸡胚尿囊膜血管数量、血管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鸡胚尿囊膜血管数量、血管面积随培养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生存能力亦随之增强。培养5d的鸡胚适于局部用药观测血管生长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50年代以前血液学仅仅是临床内科的一个分支。60年代初我国出现一些专门从事造血及止血生理以及造血损伤病理生理研究的实验室。从此,我国的实验血液学逐渐从临床血液学分离出来,终于成为基础医学、病理生理学  相似文献   

13.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阐述了关于造血干细胞的特点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观点。移植需要的造血干细胞不仅应包括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还应该包括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来源呈现多样化局面,当没有配型相合的供者时,配型相合的非血缘志愿者、脐带血和配型不合的亲缘供者都可以作为常规供者。造血干细胞适应证、供者、移植方式、移植时机的选择以及移植合并症的处理都趋向个体化。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日趋成熟,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证实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基质细胞饲养层及其条件培养液可促进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 目的:以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基质细胞为饲养层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并比较不同移植途径对造血干细胞体内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小鼠E14 胚胎干细胞诱导为拟胚体,采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体系在人AGM区基质细胞饲养层上诱导6 d,接种NOD-SCID小鼠检测体内致瘤性。再将诱导后的拟胚体细胞移植经致死量60Co γ射线辐照的BALB/C雌鼠,受鼠随机分为静脉移植组、骨髓腔移植组、照射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拟胚体细胞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后Sca-1+c-Kit+细胞占(13.12±1.30)%。NOD-SCID小鼠皮下接种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的拟胚体细胞可出现畸胎瘤,经骨髓腔接种未见肿瘤形成。静脉移植组动物全部死亡,骨髓腔移植组生存率为55.6%,移植后21 d外周血象基本恢复,存活受鼠检测到供体来源Sry基因。提示小鼠胚胎干细胞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分化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骨髓腔移植安全并具有一定的造血重建能力。  相似文献   

15.
Neuropilin-1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菌毛素(Neuropilin-1,Nrp-1/NP1/Npn-1)是Nrp-1家族重要成员,其研究已经从最早的神经轴突导向扩展至血管生成、肿瘤增殖与转移等多个方面,尤其是近年来,Nrp-1在免疫学领域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综述了Nrp-1在各领域尤其是近年来在免疫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CD34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柏树令  赵丹 《解剖科学进展》2005,11(1):54-56,60
CD34抗原是一种高度糖基化Ⅰ型跨膜蛋白,它选择性的表达于人类造血干细胞(HSC),祖细 胞(PC)和血管内皮细胞(EC)表面。CD34+细胞并非通常所指的原始细胞,而是存在于淋巴细胞群内的造血 干细胞,随干细胞的分化成熟而逐渐消失。目前,已经证实了最原始的造血干细胞是CD34-细胞。本文对 CD34抗原、CD34+细胞和CD34-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鼻咽癌细胞株在鸡胚尿囊膜模型上促进血管生成能力的差异。方法选用6日龄鸡胚,开窗后分别种植5-8F、6-10B及CNE-2三种鼻咽癌细胞株,三种细胞株细胞数为2×106/鸡胚者各一组,细胞数为5×105/鸡胚者各一组,另一组为对照组(PBS),每组10个鸡胚。孵育6日后,统计分析新生血管数及血管面积/鸡胚面积比。结果种植细胞数为5×105/鸡胚时,5-8F、6-10B细胞部分鸡胚有移植瘤形成,CNE-2细胞鸡胚均未见成瘤。种植细胞数为2×106/鸡胚时,三种鼻咽癌细胞株均可100%成瘤,其新生血管数依次递减,分别为(38.7±2.50)、(33.5±4.43)、(29.7±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面积/鸡胚面积比分别为(22.2±2.18)%、(18.7±2.45)%、(16.9±2.62)%,均高于对照组的(9.5±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8F面积比高于其他两种细胞株(P〈0.05)。结论鼻咽癌5-8F、6-10B及CNE-2三种细胞株在鸡胚尿囊膜模型上血管生成能力依次减弱,实验研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研究证明,胎盘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而目前恶性血液病及其他许多需要造血干细胞治疗的疾病,都面临造血干细胞来源有限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综述近年来与胎盘造血干细胞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研究及其最新进展。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于2005年1月至2013年11月发表的有关胎盘造血干细胞的临床与基础实验研究,检索关键词分别为"placenta,hematopoietic stem cell"和"胎盘,造血干细胞",排除发表时间较早或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胎盘是一个高度血管化器官,在孕期介导胎儿母体之间的物质交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逐渐表明,胎盘还是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之一,在造血干细胞的发生发展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并且相对于其他造血干细胞来源有其独特的优势。动物实验已经证实其在血液学临床应用和再生医学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还需要更深一步的基础及临床试验以期优化并扩展胎盘造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肿瘤血管生成是鉴别肿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分感谢潘丕庸医师对《CD34在肝细胞癌血窦中的表达》一文(发表于贵刊1998年第27卷第3期第225页)的意见。兹就一些问题答复如下。1CD34最早被发现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但近年来的研究已证实CD34还存在于正常及肿瘤性的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20.
大鼠和小鼠胚胎后肾移植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臧东钰  李晓明  郭敏 《解剖科学进展》2006,12(4):333-334,338,I0005
目的观察不同胚龄的大鼠和小鼠的后肾植入同种异体远交系成年宿主体内后的生长变化,探讨胚胎后肾移植的最佳胚龄及血管起源。方法应用光、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胚龄的后肾移植后,肾脏各部的发育情况及后肾内CD31+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离体后肾移植10天后成熟的肾小体形成,胚龄16天的大鼠和胚龄13天的小鼠后肾移植10天后,排斥反应轻微;胚龄20天的大鼠后肾和胚龄14、16天的小鼠后肾移植10天后,出现明显排斥反应,且随着胚龄的增长排斥反应逐渐加重。CD31+阳性细胞分布在肾小体毛细血管内皮及部分皮质中的间质细胞。结论胚龄16天的大鼠和胚龄13天的小鼠后肾中均无成熟肾小体出现,是移植的最佳时间;后肾移植物内的毛细血管袢是由移植物的间质细胞分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