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联合损伤(Ⅲ度膝关节外翻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关节镜下同时联合重建ACL、PCL并修复内侧副韧带和内侧关节囊,8例交叉韧带重建材料来源于自体双侧髌腱中1/3骨-腱-骨结构,8例采用同种异体髌腱重建,交叉韧带重建的同时进行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和关节囊的修补。术后佩戴可调式卡盘支具3个月,并给予严格的康复训练。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主观感觉以及膝关节稳定程度恢复良好,均进行正常生活与工作,同种异体髌腱移植重建比自体髌腱移植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手术时间短,效果更好,没有发现明显的排异反应和感染传染性疾病的现象。结论1期行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联合损伤,使用安全,效果满意;同种异体髌腱是重建物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来源,效果优于自体髌腱移植重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关节镜下微创诊断、修复与重建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方法 。方法 对356例ACL急性损伤的患者施行早期关节镜治疗,关节镜下采用自体中1/3髌韧带两端带骨块(B-PT-B)重建前交叉韧带,随访2年,采用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效果。结果 平均随访2年,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40±6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0±9分。结论 ACL急性损伤时,早期施以关节镜手术,创伤小,可同时处理合并伤,对于早期稳定膝关节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Leeds-Keio人工韧带辅助自体髌腱(中1/3)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临床应用Leeds-Keio人工韧带辅助自体髌腱(中1/3)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1995年10月至1998年2月间,应用Leeds-Keio人工韧带辅助自体骨-髌腱(中1/3)-骨-髌前筋膜-股四头肌腱瓣重建前交叉韧带32例.术后实施积极的康复训练.结果:术后随访26例、7~9年(平均8年),Lysholm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6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7分,Noyes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14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230分,患者对手术的主观评价满意度平均为86%(70~99%).运动员患者术后第6个月恢复正式训练、比赛.16例术后(平均20个月)在行内固定物取出时进行了关节镜检查,重建韧带外形及张力良好.术后再伤导致人工韧带断裂1例,1例出现明显异物反应取出人工韧带.结论:应用Leeds-Keio人工韧带辅助自体髌腱(中1/3)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术后可采用快速康复程序,康复快,运动员患者术后早期即可恢复训练与比赛.提示应用Leeds-Keio人工韧带辅助自体髌腱(中1/3)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可行,适合复合韧带损伤患者和期望迅速恢复运动训练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髌韧带(bone-patellar tendon-bone,BTB)和半腱肌、股薄肌(bone-ham-string-bone,BHB)在关节镜下修复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临床疗效。手术要点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在膝关节镜直视下,选用自体BTB和BHB行ACL竽建手术65例,其中BTB重建30例,BHB重建31例,股四头肌腱重建4例,结果 随访时间1个月-3年,手术前Lachman和Piveot shift试验从阳性转为阴性,按日本骨科学会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48例,良7例,可10例,本组病人2个月后均恢复原来日常活动,半年后恢复体育活动,结论 应用BTB、BHB在关节镜下修复ACL损伤,术中等长点的选择是手术关键,坚强固定是早期康复训练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已在国内外普遍开展 ,并逐渐成为标准术式[1,2 ] ,后交叉韧带 (PCL)采用何种术式重建尚有争议。我院从 1999年 4月至2 0 0 0年 6月在关节镜辅助下行有限小切口 ,取同种异体骨 -髌韧带 -骨 (BPB)移植重建PCL ,取得较好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2 8~ 4 2岁 ,平均 31岁。交通伤 3例 ,运动伤 1例。新鲜损伤和陈旧损伤各 2例 ,2例新鲜损伤关节镜下证实为韧带中段成马尾状撕裂伤 ,无法修复。损伤至手术时间分别为 7,15d、2 ,3个月。其中 3例为单纯PCL损…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下自体中1/3髌韧带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late,Iigament,ACL),已成为常规治疗ACL的微创外科手段,但带来的术后并发症将直接影响ACL重建的疗效: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在采用关节镜下自体中1/3髌韧带等长重建ACL的同时,用半腱肌或髂胫束修补髌韧带21例,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髌腱断裂合并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一种罕见损伤, 通常伴侧副韧带和半月板损伤, 首诊时易被漏诊而延误为陈旧性髌腱断裂合并ACL损伤, 明显增加治疗难度。仔细的临床评估结合MRI检查、膝关节镜手术的应用对于此罕见损伤的及时诊断和处理至关重要。笔者报告1例左膝陈旧性髌腱断裂合并ACL损伤患者, 探讨采用Ⅰ期半腱肌转移加强修复联合膝关节镜重建技术治疗陈旧性髌腱断裂合并ACL损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髌腱中1/3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中供区骨槽骨缺损行同种异体植骨对术后膝前症状的影响. 方法关节镜下取自体髌腱中1/3重建前交叉韧带51例,其中35例行供区同种异体植骨修复骨缺损,16例未特别处理. 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之间供区的压痛、跪地痛以及髌股关节症状.植骨组膝前供区压痛、跪地痛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未植骨组,但是对于髌股关节痛并无影响. 结论关节镜下髌腱中1/3重建交叉韧带术中,供区骨槽行同种异体植骨可有效降低供区压痛和跪地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经关节镜自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膝前交叉韧带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7年 4月以来 ,笔者采用自体中 1/ 3髌韧带骨 -髌韧带 -骨 (bone -patellartendon -bone ,BPB)移植物经关节镜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2 1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1例 ,男 10例 ,女 11例 ;年龄 16~ 35岁。左膝 8例 ,右膝 13例。运动损伤 16例 ,交通伤 5例。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 2个月~ 5年。所有患者均存在明显关节不稳定症状 ,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 6例 ,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 5例 ,内侧半月板损伤 3例 ,双侧半月板损伤损伤 2例 ,内侧副韧带损伤 4例 ,后外侧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egond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致伤机制、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例Segond 骨折合并ACL损伤的患者,关节镜下均可见ACL断裂及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断裂,1例还合并外侧副韧带(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LCL)断裂、内侧半月板损伤,4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撕裂,2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撕裂.均行关节镜下异体肌腱移植、ACL重建、内侧副韧带修补术.1例同时行LCL重建术,3例行半月板缝合术,4例行半月板成形术.6例Segond骨折块较大,分别以2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3例骨折块较小,以1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 结果 平均随访12个月.Lysholm术后评分平均为59分,疗效均满意. 结论 Segond骨折常伴有ACL损伤,前者对后者有很好的提示作用.在重建ACL的同时,对于Segond骨折块较大者应予复位、固定,对于合并的损伤,也应同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陈旧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患者,采用自体骨-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bone,B-PT-B)和自体腘绳肌腱(hamstring tendon,HT)单束重建后移植物愈合的形态学表现以及前向稳定性是否存在差异。方法:2000年12月~2003年8月,我所77例受伤病史>12个月的ACL断裂患者,分别采用自体B-PT-B和HT作为移植物,接受了膝关节镜下ACL单束重建,因去除金属内固定进行二次手术,并接受关节镜探查(术后10~32个月,平均14.7个月)。根据移植物种类将其分为B-PT-B组(n=27)和HT组(n=50)两组,比较关节镜下移植物愈合形态学表现,采用膝关节韧带位移测量仪(KT-2000),分别在屈膝30°和90°时测量前向松弛度。结果:B-PT-B组和HT组移植物愈合形态学表现分别为:①韧带完整的分别占96.3%(26/27)和98.0%(49/50),部分断裂占3.7%(1/27)和2.0%(1/50)(χ2=0.000,P=1.000);②滑膜完整的分别占77.8%(21/27)和82.0%(41/50)(χ2=0.119,P=0.655);③滑膜内有明显血管形成的分别占63.0%(17/27)和76.0%(38/50)(χ2=1.460,P=0.227);④有分股表现的分别占22.2%(6/27,此6例均无完整滑膜覆盖)和32.0%(16/50)。屈膝30°时,两组前向松弛度分别为1.5±1.8 mm和2.2±1.3 mm(t=1.949,P=0.055),90°时分别为1.1±1.4mm和1.4±0.9 mm(t=1.467,P=0.147)。结论:采用自体B-PT-B和HT单束重建陈旧性ACL断裂,术后短期肉眼观察移植物愈合形态学表现无显著性差异,前向稳定性均满意,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韧带联合损伤的关节镜治疗后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后外侧结构联合损伤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2003年10月—2005年11月,采用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修复或重建侧副韧带和后外侧结构治疗急性膝联合韧带损伤12例。术后早期等长肌力练习、早期完全负重、早期本体感觉练习、早期被动练习。出院后随诊并功能评分。结果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Lysholm评分:优2例,良8例,可2例。关节稳定性良好,有2例腘绳肌腱重建者抽屉试验Ⅰ度阳性。膝关节屈曲超过120°者9例,90~120°者3例。结论膝关节联合韧带损伤关节镜手术治疗配合正确的康复护理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浮膝损伤中骨和韧带等稳定装置的恢复与重建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对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浮膝损伤合并急性膝关节不稳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评定术后疗效. 结果 38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时间1~4年,平均1.5年,骨折均愈合.术后伤口感染3例,内固定松动2例,前交叉韧带松弛1例,骨关节炎2例.按照改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优良32例,中上5例,下中1例,优良率占84%. 结论 浮膝损伤治疗中不仅仅要重视骨结构连续性的重建,更要重视韧带、半月板、关节囊、肌肉等稳定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腱中1/3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中,横切口取腱和纵切口取腱的优缺点。方法:以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行髌腱中1/3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病例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横切口取腱32例,纵切口取腱32例,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疤痕面积、隐神经髌下支受损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种方向取腱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全部恢复正常,且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横切口取腱手术平均时间较纵切口延长11分钟;横切口长度(5.0cm/m±0.25cm/m)显著短于纵切口(5.8cm/m±0.16cm/m),其疤痕面积(2.32cm2±1.75cm2)显著小于纵切口(7.05cm2±2.75cm2);横切口取腱患者无明显跪地痛表现;横切口取腱患者隐神经髌下支受损率为81.3%(26/32),而纵切口取腱患者为87.5%(28/3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关节镜下髌腱中1/3重建前交叉韧带,横切口取髌腱与纵切口相比,手术难度较大,但术后疤痕小。关节功能不因切口方向选择有任何影响。两种切口方向取腱,隐神经髌下支损伤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转移重建后交叉韧带(PCL)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口螺旋肌腱剥离器剥离半腱肌腱,保留肌腱远侧附着点,在近侧腱肌交界处切断,对折成两股编织,转移到关节镜下重建PCL。隧道内口侧使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股骨隧道外口加强固定。结果手术16例,平均随访23.5个月。Larson评分由术前58分提高到93分,Lysholm评分由术前54分提高到90分,所有患膝术前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阳性,术后仅2例抽屉试验弱阳性,l例Lachman试验弱阳性。结论(1)关节镜下使用双股半腱肌腱转移重建PCL较B-PT-B通过隧道时柔顺通畅。(2)隧道内口可吸收螺钉挤压固定,愈合后内口消失,可避免韧带撞击内口使之逐渐扩大引起重建韧带松弛。(3)隧道内外口的坚强固定,使重建后交叉韧带有足够刚强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自体骨-1/3髌腱-骨移植重建损伤的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包括40例单纯性前交叉韧带断裂伴症状性胫骨前脱位的病例,均采用自体骨-1/3髌腱-骨重建。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康复训练。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行患侧膝关节X线检查,行体格检查及功能评分。结果总共36例(90%)获得随访,时间平均31个月。30例(83%)Lachman征及旋转移位试验阴性。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55.7±3.1)分增加至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的(90.1±2.7)分(P0.001)。而Tegner评分则由术前平均(5.0±1.4)分增加至术后(6.25±1.2)分(P0.001)。与术前X线检查相比,无退行性改变。结论采用自体骨-1/3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后2年以上随访结果发现,83%的患者膝关节不稳现象消失,至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以该方法重建ACL有效地恢复了受伤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B-PT-B)、同种异体跟腱和LARS(1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system,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从2008年2月-2010年11月,对156例膝关节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其中自体骨-髌腱-骨(B-PT-B)组39例,同种异体跟腱组53例,LARS人工韧带组64例。通过一般情况、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Lysholm、IKDC膝关节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38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3、6个月各组膝关节Lysholm、IKDC评分,LARS组明显高于其余2组(P〈O.05)。异体跟腱组与自体B-PT-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及最后随访时,LARS组略高于其余2组,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关节镜下应用3种不同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近期疗效均较为满意,LARS组可在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活动近期效果优于自体B-PT-B组和异体跟腱组。对于年轻患者.尤其是运动员ACL损伤。LARS人工韧带是一种理想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aim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is to reduce excess joint laxity, hoping to restore normal tibiofemoral kinematics and therefore improve joint stability. It remains unclear if successful ACL reconstruction restores normal tibiofemoral kinematics and whether it is this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a good result. STUDY: Case series. PURPOSE: To assess the kinematics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reconstructed knee using open-access MRI. METHODS: Tibiofemoral motion was assessed using open-access MRI, weightbearing through the arc of flexion from 0 degrees to 90 degrees in 10 patients with isolated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hamstring autograft) in one knee and a normal contralateral knee. Midmedial and midlateral sagittal images were analyzed in all positions of flexion in both knees to assess the tibiofemoral relationship. Sagittal laxity was also assessed by performing the Lachman test while the knees were scanned dynamically using open-access MRI. RESULTS: The amount of excursion between the tibial and femoral joint surfaces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normal and reconstructed knees, but the relationship of tibia to femur was always different for each position of knee flexion assessed-the lateral tibia being about 5 mm more anterior in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reconstructed knees. This anterior tibial position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0 degrees (P <.0006), 20 degrees (P =.0004), 45 degrees (P =.002), and 90 degrees of flexion (P <.006). Anteroposterior laxity was similar between normal and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reconstructed knees. CONCLUSIO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reduces sagittal laxity to within normal limits but does not restore normal tibiofemoral kinematics despite a successful outcom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部队官兵体能训练所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手术时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关节镜下对平均病程(5±0.8)周27例新鲜组和平均病程(76±10.5)周19例陈旧组ACL损伤,均以半腱肌和股薄肌为替代物进行手术重建。结果按Lysholm评分,新鲜组和陈旧组ACL损伤的优良率分别为92.5%和7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能训练所致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早期关节镜手术重建的疗效优于晚期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