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营养性贫血     
<正> 贫血是指血液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的浓度低于正常参考值,一般认为在乎原地区成年男性Hb<120克/升,成年女性Hb<110克/升,可以诊断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可分为轻度贫血(Hb低于正常值但大干90克/升),中度贫血(Hb60~90克/升),重度贫血(Hb<60克/升)。  相似文献   

2.
正常成年女性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为11~15克/100毫升。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其中血浆增加比红细胞增加相对为多,故孕期贫血的诊断标准要相应降低。即血红蛋白在10克/100毫升以下时才诊断为贫血;而将血红蛋白在10~11克/100毫升时,称为孕期生理性贫血,可不予治疗。孕期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其次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据临床观察发现,孕期重度贫血(如血红蛋白<5克/100毫升)时,可引起胎儿发育迟缓、早产和死胎;而孕妇则可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如心肌缺氧、心力衰竭、感染、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使死亡率增加。因此,在做孕期保健检查时,要注意筛查贫血,并尽早防治。 (一)孕期缺铁性贫血 多数孕妇在孕前即有慢性失血性疾病的病史,如月经过多、肠道寄生  相似文献   

3.
贫血寻因     
临床上把血浆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标准称为贫血。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贫血标准为:血红蛋白量成年男性低于120克/升,成年女性低于110克/升,孕妇  相似文献   

4.
正贫血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确切地说贫血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具体的疾病,各种疾病都可能伴有贫血。所谓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即成年男性低于120克/升,女性低于110克/升,孕妇低于100克/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0亿人不同程度贫血,每年因患贫血引致各类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达上千万。  相似文献   

5.
《药物与人》2013,(8):10
在血液系统疾病中贫血最为常见,指的是单位容积周围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以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为最重要标准。我国成人血红蛋白测定,男性低于120克/升、女性低于110克/升、妊娠妇女低于100克/升时可诊断为贫血。引起贫血的常见原因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过多及失血。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孕期轻度缺铁性贫血对双胎妊娠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6~2017年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孕早期轻度贫血(90 g/L≤血红蛋白110 g/L)与非贫血(血红蛋白≥110 g/L)孕妇的母儿结局。结果共纳入704例双胎孕妇,其中203例(28.8%)早孕期出现轻度贫血。早孕期轻度贫血双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15/203,7.4%)低于非贫血组(68/501,13.6%)(P0.05);两组其他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情况和围产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期轻度缺铁性贫血的双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下降,同时并未增加围产儿不良结局风险。因此,双胎妊娠早孕期轻度缺铁性贫血可能为妊娠期糖尿病的保护因素,无须对所有双胎孕妇尤其是非贫血孕妇进行常规补充铁剂治疗。  相似文献   

7.
刘奕  吴千苗  谢爱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185-4187
目的:探讨口服铁剂改善孕期贫血及铁储备状态的作用。方法:选择144例妊娠贫血孕妇(贫血组,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150 mg/次,2次/天)、100例正常孕妇(预防组,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150 mg/次,1次/天)和5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膳食补铁),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结果:贫血组和预防组Hb和RBC呈现早-中期下降(P<0.05)、中-晚期上升(P<0.05)的变化,对照组各孕周Hb、RBC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整个孕周3组孕妇SF均呈进行性下降(P<0.01)。3组孕妇SI早-中期下降较为明显(P<0.01)。结论:单纯膳食补铁不能满足孕期对铁的需求。孕期铁储备处于持续消耗状态。需重视孕早期及孕中期铁剂补充。  相似文献   

8.
金伟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5):729-729,F0004
目的:分析我院1386例孕妇血红蛋白结果及贫血孕妇红细胞参数结果,了解孕妇贫血情况及贫血类型,探讨预防和降低孕妇贫血的有效途径。方法:采集孕妇及健康女性静脉血用五分类血液细胞仪进行Hb及红细胞参数检测。结果:1386例孕妇中有15例重度贫血(Hb<60g/L),占1.08%;有188例中度贫血(Hb结果61~90g/L),占13.56%;有312例轻度贫血(Hb结果91~110g/L),占22.51%;共515例孕妇贫血,占37.15%。贫血孕妇与正常女性的红细胞参数比较,孕妇的MCV、MCH、MCHC小于正常值,RDW高于正常值,孕妇的贫血种类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结论:提示孕妇合并贫血百分率很高(高达37.15%),孕妇合并贫血对胎儿和孕妇健康影响很大,加强孕妇怀孕期间的营养(特别是含铁丰富的食物),定期检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参数,对孕妇贫血的早发现,及时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刘赫洋 《现代养生》2023,(3):193-194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地区孕妇贫血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于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建档的3765例孕妇为调查对象,按照孕周期划分为3组,妊娠期≤12周为孕早期共571例,妊娠期13周至27周为孕中期共1338例,妊娠期≥27周为孕晚期共1856例。分析孕妇贫血的孕期及年龄分布特点。结果 调查孕妇孕期贫血检出率为10.39%,其中孕早期贫血发生率1.58%(9/571),其中1人中度贫血;孕中期贫血发生率12.26%(164/1338),其中2人中度贫血;孕晚期贫血发生率为11.75%(218/1856)其中29人中度贫血;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25岁组贫血发生率为10.08%(12/119);随后各年龄组贫血发生率依次为7.75%(90/1162)、11.36%(190/1673)、12.21%(99/8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市某地区孕妇贫血患病率为10.39%,孕、中晚期及30岁以上孕妇贫血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妊娠合并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妊娠中、晚期贫血的发生率及其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265例孕妇产前及产后血红蛋白(Hb)检测结果与产科结局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Hb<100g/L的孕妇为贫血组,Hb≥100g/L的孕妇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对孕中期及孕晚期贫血与产科结局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孕中期贫血导致晚期贫血、产后贫血、早产、胎盘功能欠佳发生率增加(P<0.05)。孕晚期贫血导致产后贫血、早产、产后出血、低体重儿的出生、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加(P<0.05),孕晚期贫血可增加妊高征、死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贫血对产科结局有不良影响,应加强妊娠期贫血的防治,从妊娠中期常规补铁,降低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1.
<正> 采用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在洛阳市食品添加剂厂监制的乳酸亚铁,对97例(男57,女40;其中3岁以下34,3~7岁63)贫血儿童进行了治疗效果观察。 1.贫血分度及治疗方法 以Hb<11~9g/dl,RBC<350~300万/mm~3为轻度;Hb<9~6g/dl,RBC<300~200万/mm~3为中度;Hb<6g/dl,RBC<200万/mm~3为重度贫血分度标准,受试者中RBC<350~300万/mm~3者47人,<300~200万/mm~3者11人;Hb<11~  相似文献   

12.
正贫血是指人体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通常以血红蛋白浓度测定作为临床指标。在我国,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小于120克每升,成年女性小于110克每升,孕妇小于100克每升,称为贫血。贫血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头晕、乏力、困倦、面色苍白,耳鸣、多梦、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活动后心慌等症状。如有上述不适要及时就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水平(以下简称为"贫血3项指标")及其意义。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早、中、晚孕期孕妇,以及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期非妊娠女性各13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早、中、晚孕期组及对照组,并对各组受试者进行贫血3项指标检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法,对4组受试者贫血3项指标检测结果分别进行总体及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早、中、晚孕期组孕妇贫血3项指标异常(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这3种物质之一缺乏)、贫血发生率及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进行总体及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不同孕期组贫血3项指标异常与正常孕妇分娩新生儿出生时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早孕期组与对照组受试者贫血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孕期组受试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及铁蛋白水平分别为(8.8±2.4) nmol/L、(238.2±103.8) pmol/L及(41.5±10.3) μg/L,(6.3±1.2) nmol/L、(134.2±23.5) pmol/L及(15.7±6.8) μg/L,均分别低于早孕期组和对照组的(12.9±3.4) nmol/L、(353.7±122.9) pmol/L及(77.7±15.1) μg/L,(13.6±3.8) nmol/L、(376.9±128.7) pmol/L及(80.3±16.3) μg/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孕期组vs早孕期组:q=16.226、12.702、32.478,均为P<0.001;中孕期组vs对照组:q=18.997、15.254、34.810,均为P<0.001;晚孕期组vs早孕期组:q=26.120、24.140、55.625,均为P<0.001;晚孕期组vs对照组:q=28.891、26.691、57.957,均为P<0.001)。随着孕龄增加,孕妇贫血3项指标逐渐下降,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晚孕期组孕妇贫血3项指标异常发生率、叶酸缺乏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及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以及贫血总发生率,均分别高于早、中孕期组;中孕期组上述指标发生率,均高于早孕期组,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晚孕期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肌缺血/损害、胎儿异常及妊娠并发症总发生率,均分别高于早、中孕期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期组与中孕期组上述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早、中、晚孕期组孕妇中,贫血3项指标异常者分娩新生儿的身长,均短于正常者分娩新生儿,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期组孕妇中,血清铁蛋白水平低者分娩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轻于正常者分娩新生儿,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早孕期组孕妇中维生素B12缺乏者与正常者及晚孕期组孕妇中铁蛋白缺乏者与正常者分娩新生儿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情况下,贫血3项指标异常孕妇分娩新生儿出生时头围,均小于正常者分娩新生儿,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随着孕妇孕龄增长,其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及铁蛋白水平降低,贫血及妊娠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各孕期孕妇贫血3项指标异常,均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530名育龄妇女(孕妇405人、未孕妇125人)的营养性贫血状况进行调查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分别从不同孕期及未孕育龄妇女中采血测定血红蛋白(Hb)、血锌原卟啉(ZPP)和血清铁蛋白(SF)水平.并进行有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530名育龄妇女中,贫血患病率为23.8%(其中孕妇25.9%,未孕妇16.80),孕妇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未孕妇,孕妇的血红蛋白随孕周的增加而下降,孕妇的血锌原卟啉与未孕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孕期的血清铁蛋白随孕周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结论]缺铁性贫血是妇女最常见的营养性疾患之一,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前瞻性纵向监测贫血孕妇及其新生儿、婴儿的Hb,sTfR,分析孕妇贫血对婴儿6月龄时铁代谢的影响。 【方法】 随机抽取Hb<100 g/L的56例临产孕妇作为研究组,选取56例Hb>110 g/L的同孕周临产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所生各56例新生儿、婴儿为子代研究组、子代对照组,婴儿于出生时、42 d、4个月、6个月进行定期体检,孕妇、新生儿、6月龄婴儿抽血检测Hb、sTfR。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贫血孕妇及其所生婴儿6月龄时的Hb、sTf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Hb、sT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孕妇所生婴儿6月龄时IDA检出率为60.8%%,正常孕妇所生婴儿为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孕妇贫血是导致6月龄婴儿SID及IDA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汤梅兰 《工企医刊》2001,14(3):91-91
贫血与营养不眉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山区儿童的患病率偏高。根据我所儿保科1999年度对1708名托幼园所集体儿童体检中,贫血情况和营养不良状况分析、报告如下。 1 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分别于上午8:30~11:30、下午3:00~5:00采左手无名指血以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诊断为贫血。贫血程度分为:轻度贫血Hb90g~110g/L,中度贫血Hb60g~89g/L,重度贫血Hb30g~59g/L,极度贫血Hb<30g/L。营养状况根据儿童年龄、身高、体重的三个指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评价标准”中同年(月)龄、同性别的体重值对比,如低于中位数-1SD就是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分度:轻度:体重介于中位数-1SD至中位数-2SD之间,中度:体重介于中位  相似文献   

17.
杨柳  李静  董爽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559-5560
目的:调查了解沈阳地区孕妇妊娠合并贫血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沈阳地区于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就诊的孕妇3 200名,对其贫血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妇贫血总患病率为21.63%,孕早、中、晚期患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期职业、学历、经济状况、地区分布的不同其妊娠合并贫血的患病率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期贫血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定期于孕中期及晚期复查血常规,加强孕期保健宣教工作,科学指导孕期饮食、提高孕妇认识水平,于妊娠期4个月起常规补充铁剂,于孕晚期复查血常规,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缺铁性贫血(IDA)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也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现将我院收治的126例IDA,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住院IDA患者126例,男38例,女88例,年龄44.2(18~87)岁。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MCV<80fl,MCH<26Pg,MCHC<0.31;红细胞形态有明显低色素表现。(2)有明显的缺铁原因和临床表现。(3)血清铁<8.95mmo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健康孕妇孕期贫血的严重程度、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并比较补铁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和分娩的3109例健康孕妇的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 测定纳入孕妇孕早、中、晚期血红蛋白计数、比较补铁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 在未干预的情况下,健康孕妇孕晚期贫血发生率为34.97%(905/2588),其中以轻度贫血为主,妊娠晚期中度贫血的比例显著增大.在影响健康孕妇孕期贫血的因素中,职业因素是贫血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农民、职员、服务业、工人等是贫血的高危人群.中、重度贫血孕妇发生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期感染、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等不良妊娠结局,显著高于不贫血和轻度贫血的孕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孕妇孕期贫血会对母儿产生不良影响,应对孕妇进行营养指导,对妊娠期贫血及时防治.孕期营养指导及补铁治疗可有效减少孕妇孕期贫血的发生,使妊娠结局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正有报道,在60~79岁老年人群中,贫血发生近35%,而到了80岁以上,发生率高达45%。所谓贫血,主要是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所致。我国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小于120克/升,女性血红蛋白小于110克/升,就是贫血;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贫血定义为男子血红蛋白小于130克/升,女子血红蛋白小于120克/升。老年人缺铁性贫血定义及成因铁是血红蛋白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当机体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