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痒宁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洛临  张建军  李智勇 《光明中医》2009,24(10):1881-1883
目的:筛选出合适的成型工艺方法,辅料及其配比,确定痒宁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以颗粒的成型性、溶化性及吸湿性为考察指标,优选合适的制粒方法、辅料及其配比,并测定比较干浸膏粉以及成型处方所制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并采用对颗粒进行薄膜包衣的生产工艺.结果:采用干法制粒不加辅料所制颗粒的成型性好,溶化性合格,成型处方所制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无明显改善,包衣后颗粒可明显降低其吸湿性.结论:本方法工艺简单,抗吸湿效果较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杏苏止咳颗粒的最优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最佳成型颗粒的物理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制粒情况、粉体学参数、吸湿率、成型率及溶化性为主要考察指标,对成型辅料的种类进行单因素考察;以颗粒的吸湿率为指标,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对成型辅料的最优配比进行考察,采用正交设计法颗粒最佳成型工艺。再对最佳成型颗粒进行临界相对湿度、休止角、溶化性以及颗粒粒度进行测定。[结果]杏苏止咳颗粒最佳成型辅料为乳糖∶糊精∶可溶性淀粉=1∶3∶1,杏苏止咳干膏粉与辅料按1∶1.20混合均匀,以最佳成型工艺浸膏相对密度1.14、进料速度40 r/min、进风温度为80℃制粒。最佳成型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为75.5%,休止角、溶化性以及颗粒粒度均合格。[结论]D-最优混料设计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优选出的工艺稳定可靠,为杏苏止咳颗粒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改进润肠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湿法制粒,以颗粒的口感、外观、粒度及溶化性为考察指标,优选合适的辅料及其配比。结果:浸膏一蔗糖粉一糊精为1:3:1时,颗粒的口感好,外观、粒度及溶化性均符合颗粒剂相关检测标准。结论:改良后的润肠颗粒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5种常用药用辅料微晶纤维素(MCC),糊精(DE),羧甲基淀粉钠(CMS-Na),可溶性淀粉(ST)和麦芽糊精(MA)对党参颗粒吸湿及其成型性的影响。方法:以单一辅料,2种辅料不同配比混合后分别与党参浸膏按1∶1混合制粒,通过Higuch方程,Weibull分布和一元二次曲线方程模型拟合党参颗粒的吸湿动力学,并结合成型性和溶化性,筛选制备党参颗粒的最佳处方。结果:综合吸湿性和成型性,以党参浸膏-MCC-DE(3∶2∶1)组合时,党参颗粒均可在2 min内全溶,成型率85.41%,48 h内平衡吸湿量6.28%。结论:按最优处方所制党参颗粒的阻湿性和成型性均较好,工艺稳定可行,能有效降低党参颗粒的吸湿性。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5,(9)
目的研究乌芍止痒颗粒(何首乌、白鲜皮、赤芍、醋延胡索等)的制备工艺及最优处方,并对最佳成型颗粒的物理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制粒情况为指标,对润湿剂种类、润湿剂用量和搅拌时间进行单因素考察;以吸湿率、成型率、溶化性和制粒情况为指标,对填充剂种类进行单因素考察;以吸湿率为指标,D-最优混料设计对填充剂最优配比进行考察。再对最佳成型颗粒进行临界相对湿度、休止角、溶化性、颗粒粒度测定。结果乌芍止痒颗粒最佳成型工艺为以乳糖-可溶性淀粉-糊精(0.335∶0.360∶0.305)为填充剂,干膏粉与填充剂按1∶1比例混匀,以干膏粉用量0.2倍的70%乙醇为润湿剂,搅拌30 s后制粒。最佳成型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为69%,流动性、溶化性以及颗粒粒度均合格。结论 D-最优混料设计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调胃承气颗粒的辅料种类及配比,解决其成型性、溶化性及吸湿性等问题,为该制剂的临床推广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颗粒的外观、粒度、水分、溶化性、吸湿性等为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调胃承气颗粒的辅料品种、配比及用量,并对成型颗粒进行质量验证和临界相对湿度、休止角考察。结果:最佳成型辅料为乳糖和甘露醇混合物,以浸膏-乳糖-甘露醇(1∶3∶1)配比混合制粒,制得的颗粒大小均匀,成型性、溶解性、流动性均好,且不易吸湿。临界相对湿度69%,休止角40度。结论:优选的辅料可显著地提高该制剂的稳定性,且工艺科学合理、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7.
麻杏止咳平喘颗粒剂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优选麻杏止咳平喘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方法考察不同辅料糊精、糖粉、可溶性淀粉用量对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粒工艺条件,考察颗粒的流动性与吸湿性,以成型率、溶解性及吸湿率为指标,筛选处方中加入辅料的品种、配比及最佳成型工艺。结果以糖粉加糊精作辅料的颗粒优于以糊精或糖粉或可溶性淀粉作辅料的颗粒,最佳工艺条件为主药-辅料(1∶2)、辅料配比为糊精-糖粉(1∶1),以80%乙醇为润湿剂,润湿剂的用量占主药的14%。结论该颗粒剂所选辅料合理,成型制备工艺可行,本研究为麻杏止咳平喘颗粒制粒工艺条件的确定及生产环境的控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出参术健脾颗粒的最优成型辅料及其配比,并考察其吸湿性。方法以颗粒荆的溶化时间、崩解度、吸湿率为指标筛选出制备参术健脾颗粒的最佳辅料品种、配比和用量。结果参术健脾颗粒浸膏粉采用湿法制粒时筛选出的最佳辅料为乳糖和糊精,其最佳处方组成为浸膏粉:乳糖:糊精=10:3:2混合制粒,按此比例所制的颗粒成型性好,溶解性好,且不易吸湿,较为理想。结论优选的成型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简便。  相似文献   

9.
参芪妇康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臻  陈明聪  汪杰  张影  黄祖光  高华宏 《中草药》2018,49(16):3849-3853
目的研究参芪妇康颗粒干法制粒最佳成型工艺条件。方法以颗粒的一次性成型率和吸湿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辅料配比。结果以干浸膏-微粉硅胶-可溶性淀粉-麦芽糊精77.5∶2.5∶5∶15为最佳辅料配比;干法制粒工艺条件参数为车间温度20℃,50%相对湿度,挤压压力12 kg/cm3,侧封压力14 kg/cm3,挤压频率22 Hz,制粒频率52 Hz,送料频率19 Hz。结论优选的参芪妇康颗粒干法制粒成型工艺稳定可行,成品流动性、溶化性良好,吸湿性小,为大生产提供了可靠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尿石颗粒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根据制粒难易程度初步优选出颗粒剂的最优辅料,再以辅料的成型性、吸湿性、休止角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辅料加入量、乙醇体积分数及辅料比例的工艺参数,并对制得的颗粒进行临界相对湿度考察。结果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浸膏粉与糊精配比为1∶0.9,乙醇的体积分数为90%,糊精与淀粉比为3.5∶1。为减少水分对药物性质及稳定性的影响,环境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2%以下。结论优选出的尿石颗粒成型工艺简单可行,为进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五子补肾胶囊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吸湿率为指标考察辅料的种类和配比,并考察颗粒的休止角、堆密度和临界相对湿度。结果确定淀粉为本处方的辅料,纯浸膏与淀粉的比例为1.15∶1.25,80%乙醇湿法制粒,60℃下干燥,制得颗粒流动性好,临界相对湿度应为62%。结论该成型工艺合理、可行,为大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四金排石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四金排石颗粒的最优成型处方。方法以溶化时间、粒度合格率和吸湿性为指标,按综合评分法进行优选。结果最优成型处方是浸膏粉∶糊精∶乳糖的比例为3∶2∶1。结论混合辅料与浸膏粉制粒,能取长补短,有利制成颗粒均匀、冲溶性、抗湿性好的颗粒。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肠炎颗粒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醇沉工艺和成型工艺。方法:以干膏质量和盐酸小檗碱质量分数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加水量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肠炎颗粒的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考察其醇沉工艺;以颗粒成型性、流动性、吸湿性和制粒情况为指标,筛选辅料的种类及配比,确定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1.5 h;醇沉浓度60%;最佳制粒工艺为浸膏-糖粉-糊精1∶2∶1,临界相对湿度61%。结论:优选的肠炎颗粒工艺稳定可行,可应用于其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枳茵益子安母颗粒成型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合格颗粒收率、溶化时间、吸湿率为评价指标,淀粉-糊精用量比例、辅料-浸膏用量比例、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淀粉-糊精用量比例6∶1,辅料-浸膏比例2.24∶1,乙醇体积分数81.51%,合格颗粒收率95.12%,溶化时间19.24 s,吸湿率12.768 3%,休止角27.23°,临界相对湿度78%。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枳茵益子安母颗粒的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7,(4)
目的:通过几种常用辅料对圣济二精浸膏的阻湿性研究,筛选出适宜于圣济二精颗粒的最优辅料配方,并测得最佳处方的临界相对湿度。方法:选用常用的4种辅料,比较其与圣济二精浸膏配伍后的吸湿性,并建立圣济二精颗粒剂吸湿的数学模型,根据模型参数筛选出最优辅料。结果:圣济二精颗粒最适宜辅料配方是浸膏粉∶微晶纤维素∶糊精为1∶1∶1,并测得在其配方下颗粒临界相对湿度为79%。结论:利用以上结果可以解决工业生产中圣济二精浸膏易吸湿问题,为圣济二精颗粒的制备选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可溶性大豆多糖作为淫羊藿颗粒辅料的适用性,并对制剂成型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以可溶性大豆多糖作为单一辅料,采用湿法制粒制备淫羊藿颗粒,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对制剂成型工艺进行优化,并与糊精所制备的颗粒比较,考察其溶化性和吸湿性。结果 正交试验筛选出的优化工艺为浸膏比重1.33、浸膏温度60 ℃、浸膏辅料质量比为1∶3.5,此时所制备的淫羊藿颗粒具有较高的成型率和流动性,临界相对湿度为73%,与糊精制备的颗粒相比,其表现出更好的溶化性。结论 以可溶性大豆多糖作为辅料制备的淫羊藿颗粒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提示可溶性大豆多糖有望成为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颗粒辅料。  相似文献   

17.
《光明中医》2021,36(15)
目的针对三子清肺颗粒剂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选择最为合理的成型工艺。方法选取提取次数、加水倍数和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应用正交试验法筛选最优的干膏制备方法。在确定干膏粉制备工艺的基础上,优选辅料种类与用量,同时考察颗粒成型率、颗粒溶化性及颗粒的口感,确定最佳的颗粒制备工艺。结果提取次数为3次,加水倍数为8倍量,每次煎煮40 min时浸膏得率最高,干浸膏粉与辅料(淀粉和糖粉)的比例为1∶1∶2∶2.4时所制颗粒成型性较高。结论优化的浸膏提取和颗粒成型工艺稳定合理、科学可行,制得的颗粒剂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仙方清咽颗粒成型工艺。方法:以制粒情况、颗粒成型性、溶化性为指标,采用湿法制粒法,筛选辅料的种类、配比,确定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5份浸膏与8份可溶性淀粉、2份糖粉混合制粒。结论:优选出的工艺简便可行,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无糖型益气补血颗粒的最佳的处方及成型工艺.[方法]以粒度、溶化性、临界相对湿度为考察指标,筛选出其处方中加入辅料的品种、配比及其最佳的成型工艺.[结果]一份益气补血颗粒的浸膏(2.5 kg,可制备1000袋颗粒剂)加入50 kg可溶性淀粉、15 g的甜菊糖苷为最佳处方.[结论]该处方的溶化性、粒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肠炎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干膏率和盐酸小檗碱含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以颗粒成型性、流动性、吸湿性和制粒情况为指标,筛选辅料的种类、配比及最佳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加10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 1.5 h ;醇沉浓度60%;最佳制粒工艺:浸膏、糖粉、糊精的比例为1:2:1,临界相对湿度61%。结论 优选得到的肠炎颗粒工艺简单、稳定,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