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手足口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臂部等部位的疱疹、斑丘疹,其病原体主要是EV71和柯萨奇A组16型COX16〔1〕。最早在1957年由新西兰Sedno首次报告,1958年加拿大Robinson从患儿粪便和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在英国伯明翰流行时Alsop氏首先提出HFMD命名。1969年美国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肠道病毒71型(EV71)。自此,EV71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次暴发流行,近年在亚太地区也呈上升趋势。柯萨奇病毒A16型与肠道病  相似文献   

2.
2009年河南省肠道病毒71型基因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69年首次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婴儿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71,Ev71)~([1])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报道了该病毒导致的疾病暴发与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0年致白城市手足口病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基因特征。方法对2010年白城市6株EV71分离株VP1编码区基因全长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进行序列测定,使用Bioedit软件和MEGA 4.0软件进行同源性、基因亲缘关系分析。结果白城市2010年的6株EV71分离株均属于C4a基因亚型,6株白城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6%~100.0%,并形成2个传播链,传播链1的白城4株病毒与吉林省2010年流行株代表株JL-HFM-10-5病毒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99.7%~100.0%,传播链2的2株白城流行株与2008年的阜阳流行株和2009年的2株吉林省流行株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99.3%~99.4%。结论 2010年白城市至少有两个EV71传播链致手足口病流行,传播链1的病毒在吉林省内和白城部分县区循环传播导致手足口病的流行;传播链2的病毒已经在国内传播较长时间,提示EV71病毒跨地域迅速而广泛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2010年肠道病毒(EV)71病毒流行状况。方法设计肠道病毒71型实时荧光RT-PCR引物和TaqMan探针,运用TaqMan实时荧光RT-PCR技术,对2010年全年来医院就诊的疑似手口足病患儿送检标本20150份,进行肠道病毒71型荧光RT-PCR检测,同时,设计了扩增EV71病毒全基因组的引物,随机选取了5株病毒进行全基因组进行测定。结果在20150份临床标本中,EV71病毒的阳性为4780份,全年总的检出率为23.72%,每个月均有阳性检出;其中,EV71病毒阳性率较高的为4~7月份,最高检出率为6月份,达32.19%,最低检出率为10月份,为7.91%;扩增了5株广州株EV71病毒全基因组全长序列,提交到GenBank上,将5株广州株EV71病毒与EV71的A、B3、B4、B5、C1、C2、C3、C4型及阜阳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ClustalW比较,发现与C4a型阜阳株等同源性为98.00%~99.00%,与C4b同源性为91.00%~93.00%,与C1-C3同源性为82.00%~83.00%,与B3、B4、B5同源性为81.00%~83.00%,与A型同源性为80.00%。结论 2010年广州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是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在2010年全年还是较普遍流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2010年分离的5株广州株EV71病毒属于C4a型。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包括EV71病毒、柯萨奇A16型病毒等1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该病可在多个年龄组人群引起感染,但在5岁以下婴幼儿中易发生暴发流行[1J。EV71病毒是目前常见的手足口病流行病毒,因患儿发病较严重,并多伴发轻重程度不等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翻。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为了解其发病水平及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6.
自1970年手足口病在日本大流行以来,由于柯萨奇病毒A16(CA16)和肠病毒71(EV71)交叉感染,约5年呈现周期性流行,各地报告较多,死亡病例也弓1人注目。作者从血清学角度对爱媛县16年来10次流行情况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毒分离采用绿猴肾细胞作病毒培养(GMK)接种小鼠(SM),按常规法分离。标本来源于患者的咽拭子、粪便、水泡液和脑脊液等。中和抗体效价测定时,交叉中和试验用的病毒为EV71标准株(BrCr)及1973、1978和1983年在本县分离的6株,共7株。CA16为标准株(G10)及1970、1975、1979、1980、1992、1984和1985年分离的共8株。各病毒株的抗血清  相似文献   

7.
2009年珠海市肠道病毒71型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09年珠海市手足口病(HFMD)患者中,肠道病毒71型(HEV71)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09年1—10月采集珠海市各医院就诊的HFMD患者的粪便标本558份,经HEV71通用引物扩增分析,确定为HEV71阳性158份。选取其中HEV71阳性标本24份用RT-PCR扩增衣壳蛋白vp1全长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分析病毒遗传学特征。结果珠海市24例HEV71的vp1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测定结果显示,所有核苷酸序列长度都是891bp,编码297个氨基酸。该24株HEV71全部属于C4基因亚型C4b进化分支,与C4基因型相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在95.4%~98.9%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9.3%~99.7%之间,与2008—2009年中国流行的HEV71同源性极高;但24株HEV71在vp1区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2%~100.0%和99.0%~100.0%,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24例HEV71可划分为7条传播链,75%(18/24)流行株分布在其中的2条传播链,且这2条主要传播链只由珠海市HEV71分离株构成。结论2009年珠海市流行的HEV71属于C4基因亚型C4b进化分支,与中国2008—2009年流行的HEV71在基因亲缘关系和流行时间关系上都很接近,但珠海市HEV71流行株的基因特征存在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郑颖 《中国卫生产业》2013,(13):125-125,128
目的分析2011年南京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3—7月流行季节南京地区186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肠道病毒E71型(EV71)、卡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的监测,监测所得资料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186例手足口病患儿中普通病例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共同主导,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以肠道病毒71型为主要病原体。结论 2011年南京儿童手足口病普通病例中肠道病毒71和柯萨奇病毒A16均可见,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以肠道病毒71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9年龙岩市EV71病毒VP4基因序列,进一步掌握EV71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离监测标本的EV71病毒,选择4份阳性标本进行EV71病毒VP4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采用相关软件对所测结果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4份标本EV71病毒VP4基因同源性较近,最大的差异性为3.3%,最小差异性只有0.5%。与阜阳、安徽流行株的差异性也较小,平均1.7%和2.4%;与台湾流行株同源性差异性较大。讨论龙岩市EV71流行株与阜阳、安徽流行株同源性相近,同属一个传播链,但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1],引起该病的病原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2]。其中EV71感染致残及病死率较高~[3]。自1969年起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了EV71的流行报道。1987年,中国大陆首次发现EV71感染,1995年国内首次分离出EV71病毒~[4]。20世纪90年代以来,EV71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5]。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肠道病毒71型流行株的遗传学背景。方法采集2012年-2013年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样本,经特异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鉴定EV71病毒核酸阳性者进行细胞接种分离病毒。选取阳性分离株扩增其VP1完整编码区全长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加以分析,构建序列遗传亲缘关系树。结果共分离得到14株EV71毒株,经VP1全长基因测序分析发现,所分离病毒VP1区核苷酸与EV71病毒A型代表株同源性为79.6%~81.3%,与B型代表株的同源性为81.7%~84.7%,而与C型代表株的同源性明显较高,为86.0%~95.2%,其中与C4代表株(AY895144)的同源性最高,为93.8%~95.2%。进化树分析发现本地流行株与上海、安徽等地区流行株的亲缘较近,而与台湾地区流行株亲缘较远。相应的氨基酸位点分析也表明符合C基因型的氨基酸模式。结论南京地区2012年-2013年肠道病毒71型的流行株主要为C4亚型,与上海和安徽地区流行株亲缘较近,可能具有同一来源。  相似文献   

12.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简称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简称CA16)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两种主要的病原体,常相伴造成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每次流行中两种病毒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1].EV71感染引起HFMD常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CA16感染引起自限性的手足口病,极少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2~6].2008年安徽、广东(包括深圳市)、浙江等28个省市出现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因此,亟须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方法对这两种病毒进行快速区分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体。方法:采集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的咽拭子、粪便或肛拭子、疱疹液采用RT-PCR方法扩增病毒的特异性片段,检测EV71、CA16核酸和非EV71、CA16的其他肠道病毒核酸。结果:2010年4月-2010年11月共检测标本101份,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0份(49.50%),其中EV71为17.82%;CA16为19.80%;其他肠道病毒阳性为11.88%。101例标本中,从发病至采样0 d~2 d病毒核酸检出率最高(59.68%),其次是3 d~5 d(39.29%)。咽拭子、肛拭子或大便、疱疹液阳性率分别为48.42%、50.00%和100%。结论:黔东南州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毒株以肠道病毒CA16和EV71为主。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手足口病(HFMD)是南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最常见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及肠道病毒71型(EV71).作为一种致病性较强的肠道病毒血清型,EV71在近30年引起全球各地HFMD爆发性流行,近来频繁的发生在东南亚及周边地区[1-4].2008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发生多名儿童EV71感染致死事件,相继全国多个城市出现HMFD暴发.研究表明我国南方地区一直存在EV71病毒的活动,5岁以下人群的抗体水平普遍较低[5],提示EV71病毒对人群尤其是幼儿的危害一直存在,一旦条件具备,将有发生暴发的可能性.为掌握HFMD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了解影响该病发生、感染、传播的相关因素,开展了HFMD流行特征和发病危险因素的调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008年中国甘肃省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患者中,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71,HEV71)的分子进化特征。方法采集甘肃省门诊就诊的HFMD患者粪便、疱疹液、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然后对阳性病毒分离物进行HEV71特异性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鉴定,随机选取20株HEV71阳性分离株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与其它38株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HEV72代表株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结果20株甘肃省HEV72分离株,与1998年以来在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分离的HEV71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都较高,尤其与2008年中国流行的HEV71同源性最高,与C4亚型代表株聚为一支,属于C4基因亚型C4b进化分支。但20株HEV71之间在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有一定差异,同源性分别为92.5%~100.0%和96.9%~100.0%。在亲缘进化树中显示,这些HEV71分离株处在不同的簇中,表现为20株HEV71分离株至少属于7条病毒传播链。结论2008年甘肃省流行的HEV71属于Ct基因亚型C4b进化分支,并且存在多个传播链。它们与2008年中国其它省流行的HEV71在基因亲缘关系和流行时间关系上都很接近,说明甘肃省HEV71不是独立进化的,而是与中国流行的HEV71在共同进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08年江苏省某福利院手足口病(HFMD)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该福利院首起暴发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3个月的跟踪随访.实验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病毒,并用RD、Vero细胞分离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分离株,并对EV71分离株的VPI基因序列进行种系发生分析.结果 该福利院首起暴发疫情发病数为21例,罹患率为20.0%;10份粪便标本分离出3株EV71病毒,其VPI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为CA基因亚型,与安徽省阜阳地区08株的同源性在97.9%~100.0%之间.随访研究发现EV71病毒在疫情第1周即可通过粪便排毒,最长排毒期近10周.首起疫情发生2个月后,该福利院又暴发产生6例CA16病毒感染的病例,两起疫情均有3例发生潜伏期排毒,7名婴幼儿被发现机体同时存在两种病毒.结论 该福利院先后两起疫情分别由EV71和CA16病毒引起.EV71分离株为CA基因亚型,同安徽省阜阳地区08株有较高的同源性.两种病毒在机体中存在潜伏期排毒、混合感染(或携带)和超长排毒期现象.  相似文献   

17.
2008年龙岩市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龙岩市2008年手足口病病原特点。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组织细胞分离法,对614例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样本454份、粪便样本377份、疱疹液样本62份共893份进行CA16和EV71的检测。结果 614例中158例检出CA16或EV71,其中CA16 37例、EV71 121例,4例检出其他肠道病毒。病原监测发现2008年4月以前流行的是CA16,5月份CA16和EV71同时存在,6月份以后7个县(市、区)监测的病例均为EV71,全市7个县(市、区)均监测到EV71。结论本检测表明RT-PCR用于手足口病CA16和EV71的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扩增咽拭、粪便、疱疹液及病毒培养物中的病毒,鉴定病毒亚型,结果可靠,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2008年引起龙岩市幼儿手足口病的病原,5月份以前流行病原为CA16,5月份后为EV71。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09—2010年秦皇岛手足口病病原学和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首诊256例手足口病患者采集标本,分别用肠道通用病毒PE、EV71和CA16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56例被检测患儿中187例为PE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73.05%,EV71阳性为101例,阳性率为39.45%;CA16阳性为46例,阳性率为17.97%。2009年EV71阳性率为65.35%(82/127),2010年EV71阳性率为14.73%(19/129),2009年EV71阳性率高于2010年(χ2=66.563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足口病发病与性别无关。病毒检测阳性的147例患儿中,6岁以下患者132例,占构成比89.80%。结论秦皇岛儿童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和CA16为主,2009年和2010年相比流行优势型别不同,2009年以EV71型为主,手足口病6岁以下儿童多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哈尔滨市阿城区2014年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手足口病防治指南》要求的标准,对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集病毒标本应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学监测。结果手足口病2014年监测采集患病儿童咽试子76份,59份实验室病毒分离阳性,阳性率77.60%。哈尔滨市阿城区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是EV71,检测阳性标本中89.83%是EV71.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是夏季,流行高峰是5-7月,发病人群是1-5岁学龄前儿童,主要是3岁以下儿童,男孩女孩有明显差异。结论哈尔滨市阿城区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明显增多,应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2008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期间,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71,HEV71)分离株的VP1编码区基因特征。方法采集发病1~3d的咽拭子标本33份,采用人横纹肌肉瘤(Human Rhabdomyosarcoma,RD)细胞进行EV分离,用特异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进行毒株鉴定。对分离到的HEV71进行VP1编码区全长扩增,并对扩增产物采用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序列测定,Bioedit7.0.5和Mega3.1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从33份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到16株病毒,经鉴定:HEV7114株,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CV)A组16型(CVA16)2株,其中1例为HEV71和CVA16混合感染。对10株HEV71进行了VP1编码区全序列测定,10株病毒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5%~100%和98.9%~100%;与安徽省阜阳市2008年流行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4%~99.1%;与C4基因型代表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92%。基于HEV71的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构建亲缘性关系树,北京市2008年流行株与C4亚型代表株聚为一簇,属于C4基因亚型中的C4a分支;且10株病毒处于四个相对独立的进化分支。结论北京市2008年从HFMD患儿分离的HEV71均为C4亚型,且属于2004年以来我国的优势分支——C4a。亲缘性分析提示,此次流行中至少存在4个HEV71传播链。由于近年来HEV71在中国持续大规模流行,迫切需要对HEV71进行连续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及时阐明现阶段流行毒株的基因特征,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病毒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