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光催化剂上以太阳光为驱动的催化反应是目前太阳能转化和利用的一个有效途径,对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能源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光催化技术的核心是开发新型光催化剂材料以实现对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卤化铅钙钛矿材料作为一种光电性能优异的半导体材料已经被开创性地应用于光催化领域中,但其差的环境稳定性和元素毒性限制了其未来的发展.以S...  相似文献   

2.
以某盐湖提钾后老卤为研究对象,其中锂含量仅有0.15g/L,镁锂比达到800∶1。磁性铝系吸附剂的饱和吸附容量为4.3mg/g,提锂后吸附剂利用超导磁选机实现与卤水的固液分离,同步实现洗盐和解吸,最终得到含锂解吸液产品。研究表明,超导磁选机采用钢网片聚磁介质,背景磁场强度2 400kA/m,吸附剂浓度10%,下料速度10cm/s的情况下,吸附剂的截留率达到99%以上。在500mL淡水洗盐,1.5L淡水解吸,解吸液中Li^+0.28g/L,Mg^2+0.57g/L,全流程卤水中锂的回收率在80%以上;吸附剂在磁选机进行100次吸附解吸循环,吸附剂累计丢失8.9%。该工艺有一定的工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许跃 《冶金与材料》2021,41(2):13-14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也在向可持续化转变,关于合理利用能源以及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在目前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视的内容.随着技术的突破,太阳能已经成为当前受到人们重视的新能源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开展太阳能发电的项目,在国际政策的引导下,太阳能新能源市场也在逐步的扩大,各国都将太阳能发电行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作为太阳能的基础原材料的多晶硅也随之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种通过光伏电子手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来电解难选铜矿浆的技术及装置.以DSP芯片作控制核心,通过DC/DC变换器控制蓄电池充放电,并对太阳能最大功率输出点进行跟踪,实现了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及矿浆电解.在能源短缺和节能减排形势下,太阳能的利用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用方铅矿精矿直接湿法制备电池材料硫酸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铅矿精矿中提取铅多采用传统的火法工艺,得到的是金属铅,然后再加工成相应的铅盐。铅酸电池材料硫酸铅的生产以化工产品氧化铅为主要原料,其价格昂贵。在本研究中,以经过浮选处理的方铅矿精矿为原料,采用湿法直接制备铅酸电池用材料硫酸铅。该法既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又使硫酸铅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实现了直接用矿物原料制备工艺材料。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能源、备件消耗,对步进式加热炉液压系统进行余压回收技术改造,增加皮囊蓄能器,改造了液压控制阀台,完善了控制系统,实现了重力势能回收利用,节能66%。  相似文献   

7.
在聚光太阳能发电(CSP)系统中,高温熔盐带来的腐蚀问题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耐高温防腐涂料的研发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点。于565℃的空气、盐蒸汽和熔融太阳盐环境中评价了市售石墨漆GRAPHIT 33和碳基浆料C涂层对碳钢A516的保护情况。对比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碳基浆料C涂层能够一定程度上减缓A516在565℃太阳盐中的腐蚀,形成的腐蚀层致密且连续。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线材加热炉全流程余热回收利用案例.通过实施炉内水梁立柱水冷改进为汽化冷却、对空气换热器进行优化、在空气预热器后烟道设置回收排烟烟气余热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等一系列技术,对余热进行了充分回收利用,使得能耗大幅降低,实现了节能减排的双重效益.项目实施后,设备运行稳定,空气预热温度提升约50 K,平均小时产汽量达到5~7 t,全年节能量可达4 236 t标煤,年效益500万元人民币.该技术在国内外类似的步进式加热炉中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现有的条件下可以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的供电现状与预期进行了简要介绍.太阳能光热技术是世界范围内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新的研究、投资热点,本文主要针对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的各种方式进行了原理分析、参数比较和前景预测.结论是太阳能光热发电在我国的应用会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室内太阳能进行集热的研究,进而达到室内供暖,满足生活热水需要的目的.利用太阳能采暖,其他能源辅助加热和换热设备集合构成供热系统的方法,最终满足北方冬季的供热供水,并起到节能的作用.该想法最主要的创新在于将室内太阳能集的热量用于室内供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实现西藏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综述了西藏能源资源情况,分析了西藏农村生物质能利用的特点及潜力,并提出了西藏薪柴替代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结果]西藏可再生能源十分丰富,主要有水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和以薪柴和畜粪为主的生物质能,而常规化石能源资源稀缺,石油、煤炭资源较少,能源消耗以生物质能为主.这种低水平的传统的能源消费结构使脆弱的高原生态植被遭到破坏,致使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结论]西藏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改变目前能源的消费结构,积极实施薪柴替代战略,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农村小水电替代目前以生物质能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小城镇化进程,重点发展农村沼气,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减少因能源消费对西藏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联邦德国由欧洲煤钢联营资助,对采用多种标准喷嘴排列的推料式和步进式加热炉的流动条件进行试验研究,并根据热交换观点,使炉内的流动条件得到改进和最佳化。根据产品加热和能源利用观点,对整个炉子流动条件的控制是操作参数最佳化的先决条件。了解流动条件是选择合适的测量点以及测量值必不可少的。例如,通过改进气氛控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作者将沿用数百年的三项传统的技术——太阳能温室、烟囱、风能结合在一起,研究太阳能烟囱发电站。用太阳能温室加热空气;用烟囱产生驱动风力涡轮机的压力;用风力涡轮机发电。50 kW小规模太阳能烟囱发电站的建造及试运行表明,其建造成本在可以接受范围内,运行费用非常低。在不久的将来,太阳能烟囱发电站将有可能比水力发电站应用得更广泛。  相似文献   

14.
刘涛  葛灵  张一敏 《中国冶金》2023,(4):1-8+133
能源自古以来就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面对全球化石资源消耗所引起的自然环境和天气恶化,全世界开展了低碳战略部署,着力推动可再生绿色能源的持续利用。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可以解决绿色能源(风能、水能和太阳能等)波动性强、不连续和受环境、天气限制的难题。电解液与电堆是钒电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决定了钒电池容量、功率和稳定性等性能,同时也是钒电池产业成本主要支出口。介绍了国内外钒电池电解液、电堆近年的研究进展、关键技术和商业化应用,讨论了全钒液流电池的发展潜力与后续方向。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通过高吸收率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够把低品位的太阳能转换成高品位的热能.因此,制备高效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是太阳能热利用中的关键技术.该文作者对目前国内外有关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工作和最新进展进行介绍,综述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几类选择性涂层,并总结了各种涂层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希望为制备高吸收率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掌握了一种转换率超过40%的太阳能光伏系统,这是目前为止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转换率。这一转换率是在悉尼的户外测试中得出的,其后也得到了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证实。该研究工作是由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署(ARENA)资助,并得到了美澳合作机构AUSIAPV的支持。40%的转换率是该领域的里程碑。太阳能转换率首次超过20%是在1989年,目前最新的成果已经将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环境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包括环境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理论基础和主要研究内容。综述了环境经济学核算的基本要素与国内外环境经济学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成就,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完善中国环境经济学体系进行积极展望、探索并提出建议。以通过市场引导产业经济结构转变,合理利用资源,达到使用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使环境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整个社会利益实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自然通风具有无能耗、无污染等优点,通过对流体力学及矿井自然通风规律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矿井辅助通风设备——太阳能通风塔,利用太阳能对安装于出风井处的太阳能通风塔内空气进行加热,使矿井进、出风井产生空气压力差,形成自然风流,辅助矿井通风,减少矿井通风机的使用频率,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清洁能源,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但是,根据研究表明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周期一般为25年,届时,大量的光伏组件将面临着报废。本文针对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报废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对其回收利用的方法,分析其在回收利用过程中的难点,采用机械和高温热处理结合的技术,提出了一种针对废旧晶硅光伏组件回收的自动化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20.
工业生产加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如锌盐鞣革废液中残留的Zn对环境污染极大。金属锌络合物在重金属污染中具有致癌效应而成为主要治理目标。结合粉煤灰陶粒焙烧与干法解毒工艺,混合受污染土壤和解毒剂并施加高温可以得到新型陶粒产品,使土壤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