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作之美     
正大化石以质、色、纹著称,很少有画面尤其是风景画面出现。而这枚美石表现了朦胧远山、层叠近景、树木藤蔓、山岩嶙峋,加上方正的石形,活脱一幅完整的山水风景画作,见证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石就算脱离台座也是能够自立的,但是加上了台座,就显得更为高雅,一个简单的线条座,几块小岩石,自然过渡,呼应了主题,没有生硬的感觉,因为石头画面本身已经足够丰富了,所以我们在台座上就不该再大费周章,台座是配角,配角就是绿叶,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台座抢戏。这个作品,干净利索、素雅简朴,有古画的意味,石形周正,是大化石里一件比较不错的画面,适合于置放在书桌上,安安静静的空间里,点缀上它,增添了书卷气。  相似文献   

2.
春色满园     
正雨花石被人们称作为带画面的宝石,它的颜色、画面、景色与意蕴可称得上石中珍品,它能再现大自然的美妙景色,在小小的画面中展现斑斓的色彩、无穷的纹理,给人无限的遐想。《春色满园》画面中的百花争艳且不枯、不萎、不残、不败,长盛不衰,让人感觉如同置身于五彩斑斓的梦中。五颜六色孕育出石中灵气,虚实相映融汇出美丽的画境,让人仿佛看到百花争  相似文献   

3.
该石是本人在一次郊游时捡得,系宁夏境内的黄河石,高12cm、宽8cm、厚5cm。石的图案清晰、色泽分明、比例适当、形象生动。图案的底色为褐绿色,土黄色块稍凸出画面,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像一幅浮雕画。其形恰巧是一只雄鹰站在山巅的一块石头上,它的整个身体稍向前倾,头部高昂,转向身后,体态静中寓动,重心平稳。感谢大自然的神工,正好在眼  相似文献   

4.
石品赏析     
《闹春》《闹春》是一块纯天然堵河红石,石头呈椭圆形,外形完美,质地细腻,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此石周身为红、白色相间,整个画面色彩亮丽、喜庆,犹如春天盛开的朵朵鲜花。画面中心处棕色部分呈树干状,树形苍老奇特,树势曲折遒劲但生命力旺盛。整个石头表面的华丽,使人油然惊叹大自然的造化是如此神奇。(王刚)  相似文献   

5.
正题名:山川出岫材种:白云石、真柏、迎春规格:盆长150cm山水盆景是大自然美好景物的缩影。韩琦先生擅于以整体山形石创作山水盆景,突出画面整体气势。此景主峰以整体大块白云石搭配小山形石组合,重心偏于一侧,给人以磅礴、巍峨、厚重之感;水岸线曲折蜿蜒,由远及近,渐次开阔,两岸林木多姿,草绿青翠,波光潋滟中,轻舟短棹,顺流而下,饱览沿岸美景。作品画面主次鲜明,轻重相衡,比例得宜,表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河胜景。  相似文献   

6.
奇石的审丑     
正在奇石审美中,包含着一种独特的、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审美情趣,这便是对石的瘦、漏、皱、透的一种丑陋形态的美感喜爱。越丑的石头越是美的、是石中的上品乃至精品,这是人们早巳达成的共识。此时,奇石的形体美、画面美竟然不是一种轮廓清晰、完整无缺、稳定雅致的美的呈示,而是让丑怪的形态与奇诡的画面占了上风,大自然对坚硬石体以风雨剥蚀与水火洗练形成少有的丑、漏、怪、皱等奇形怪状:在残损中组构成一种相对的统一与和谐,在透漏中展示沧桑万变之痕,在丑怪中激发万象百变之谜,  相似文献   

7.
<正>树根的生长与终止的过程就是大自然生命的一个缩影。根部常年盘旋于地下,形成了千奇百态的变化,这种变形、扭曲、夸张给艺人以创造想象的空间,将根艺的美学价值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本作以其独特流畅的线条,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似一位衣袂飘飘的仙女当空舞动彩练,盘旋流转间,恍若置身仙境,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相似文献   

8.
盆景的本质     
李新 《花木盆景》2014,(8):20-23
盆景的要件来自大自然,而人同样是大自然的产物,彼此间有着天然的亲近与联系,选择与盆景为伴,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与植物、土石、阳光、空气、水、运动……紧密交融的生活,是在局部意义上对大自然的回归与融会。在这个钢筋水泥丛林日益凸显,去大自然愈来愈远的"现代社会"里,盆景,是人与自然沟通交流的一条纽带。此"纽带"或隐或现,根植在人的意识或潜意识里。  相似文献   

9.
藏石心语     
陈少华 《花木盆景》2004,(11):49-49
名画家把大干世界融在作品中,大自然把岁月沧桑记录在奇石上,大自然创作一个作品至少需要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每看到奇石那样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我被深深震撼了,我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惊叹大自然的奇思妙想。我觉得,收藏奇石就是在收藏大自然。  相似文献   

10.
包凡 《花卉》2017,(16)
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的进步也越来越明显,人们在对物质、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文化以及艺术鉴赏的水平也逐步提升。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思想观念的更新也使得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归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因此,风景园林设计逐步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喜爱。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等一些草本植物进行巧妙配置,充分展现了植物本身的形态、线条、色彩,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供人们欣赏。基于此,本文对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根艺作品     
《花木盆景》2014,(10):94-95
渔归 经白蚁和天然风化后的根体山水更有太湖山石的"瘦透漏秀"之美,配以小件,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太湖之滨,渔夫辛勤劳作一天,满载而归。夕阳下的山体与远天相辉映,共建劳动者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这真是:红日西沉起暮烟,鱼与欢笑满渔船:晚风拂面凉如水,遥见妻儿迎岸边。破壳而出当一个幼小的生命降临时,对于禽类来说它本能的动作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力量从何而来?通过作品的观察使你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2.
对于园林的艺术与鉴赏,我国可谓是首屈一指,对于古代园林艺术,我国有着很高的造诣,而且在对于中国古代园林的描述上,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短文绘画,都是具有很高的艺术气息,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同样也首屈一指,在我国,对于园林艺术的追求,不仅仅是只注意意象,而且还要注意内在的一种精神,一种大自然的气息,一种大自然想要表达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李新 《花木盆景》2014,(2):28-29
“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这话自少时就喜欢,以为说出了艺术创作的某种真意。及至年壮,足迹略广,每当登临胜景,身处莽莽苍苍的河山,在被感染振奋的同时,莫不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郁勃才情——何以雄壮、奇诡、秀美至此?但天地无言,依旧日月轮转,呈上一幅又一幅摄魂夺魄的画面……所以后人将奇山秀水视为横亘天地之间的巨大才情。正是由于这一“才情”的存在,才激发了无数敏于感受的心灵,为之流连陶醉,歌咏描绘,从而成就了内心有如重峦叠嶂般千回百转的才子词人。这两者,天地山水为因,人心才情为果,故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14.
传统古典园林、现代园林到生态园林的发展古典园林及发展古典园林发展到清朝末期,基本上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古典园林的雏形,在那个时期基本上还不能称作为园林,这个时候的园林雏形是人们用于生产目的的房前屋后的果木蔬圃。因为这个时候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态度是一种崇拜恐惧的心理,对大自然是一种感性的适应阶段,所以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园  相似文献   

15.
<正>家乡的土地上蕴藏着数不清的雨花石,但并不是每一枚石头的画面都能带给人艺术享受,只有部分珍品才会有如此的艺术魅力。在雨花石的画面中有全景图案与局部图案,有的石头画面图案虽大,但大而空,缺少生动的细节表达,看不出画外之意,不能引人入胜。有的石头画面图案虽小,却能表现出景外有景,画外有画的意境,有小中见大、画外有音的效果,这样的石头才被人们称之为有象形、意蕴之美,让人观后有久而弥深之念。  相似文献   

16.
当今,国际上对园艺疗法的定义较多,比较公认的是美国园艺疗法协会提出的定义:园艺疗法是一种利用植物、园艺活动和大自然的环境来促进个体身心与精神上的功能,以提升认知与健康的过程。园艺疗法是全球性的、可适应性的,并且可进行科学上研究的领域。~[1]人类对大自然的喜爱源于本能,因为我们本就活在自然之中。  相似文献   

17.
思念     
此石是我收藏的一方黄河石,画面上一位女子侧身而坐,身后及上部是茂盛的藤萝、缤纷的枝叶。只见她右手扶额,凝神远眺,似思绪万千。颀长秀美的身姿楚楚动人,表达出一种处于沉思状态的内在气质和高雅风韵。整个画面透露出传统仕女画中所惯有的静穆和神秘感,飘逸着一种难以言传的淡淡情思。这是一幅天成的画,这是一首凝固的诗,细细品味,如  相似文献   

18.
旭日东升     
正浩荡无垠、神秘莫测的大海,繁星渐渐隐没,水平线上开始露出鱼肚白来,慢慢泛红,淡红、紫红、赤红,弥漫了长长的一条线,画面色彩协调,比例适中,简洁明了,气势磅礴,意境深远,这一画面让人勾魂摄魄,同时也给此石增添了动感,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希望。而这一绝妙景观,却悄无声息地凝固在一块小小的雨花石上,怎不使我入迷。  相似文献   

19.
诗中赏绿     
李盛仙 《花卉》2010,(4):15-15
绿色,是大自然的基色,是生命的象征。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万条垂下绿丝绦”。自居易的“绿扬阴里白沙堤”,刘方平的“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展示给人们的是一幅江南春色的绚丽画卷。自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和“春来江水绿”两个画面,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读后令人浮现着一幅美好、恬静的农村风光图。  相似文献   

20.
报喜鸟     
小溪边的高枝上,伫立着一只报喜鸟。身肢前倾,尾翼悠然翘起,像是引吭高歌,又像在报告喜讯。此石画面精美,构图适中,实乃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