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临床护理、用药护理、辨证施护等整体化护理措施。结果:12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71例病情迅速缓解,42例症状有效控制而出院,11例因并发感染、体质虚弱等原因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结论:通过耐心、细心地为重症哮喘患者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临床护理、用药护理、辨证施护等整体化护理护理措施,是缓解症状控制并减少发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与正常儿童在行为方面的差异,及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病例对照研究原则,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分别对84名哮喘儿童及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对18名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3~4个月的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结果哮喘儿童行为问题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哮喘的不同程度、不同性别,其行为问题不完全相同。对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变哮喘的症状。结论哮喘儿童易出现行为问题,对哮喘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控制哮喘症状,干预和矫治不良行为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哮喘儿童行为问题及干预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与正常儿童在行为方面的差异,及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病例对照研究原则,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分别为84名哮喘儿童及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对18名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3-4个月的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结果:哮喘儿童行为问题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哮喘的不同程度,不同性别,其行为问题不完全相同,对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变哮喘的症状。结论:哮喘儿童易出现行为问题,对哮喘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控制哮喘症状,干预和矫治不良行为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琼  韩梅林  毛开琴 《中外医疗》2008,27(17):118-119
通过归纳患者在语言、情绪、个性特征等心理因素时哮喘发作的影响,提出对哮喘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不同的心理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建立健康的心理反应,达到减少哮喘发作频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根据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氧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吸痰、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辅助通气、心理护理等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 2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治愈14例占65%,症状缓解5例占20%,病情恶化未缓解1例占10%抢救成功率95%.结论 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个体化、规范化、人性化及心理护理,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社区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生活起居、家庭环境指导、药物防治等作为切入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做社区护理指导。结果:提高他们对疾病的了解,让更多的家长正确掌握对患儿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缓解了患儿的病情,减少了发病次数。结论:开展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社区护理工作能够满足患儿及家长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莉 《吉林医学》2006,27(12):1505-1505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的心理特点及心理—行为疗法在患儿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EPQ量表,对63例病程3~11年,年龄7~12岁的中、重度哮喘患儿进行心理测试。结果:哮喘儿童神经质个性高于对照组(P<0.001),哮喘患儿显示出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特点,存在着明显的行为问题。结论:通过心理—行为疗法对哮喘患儿的心理护理,可以显著地提高哮喘患儿对于疾病的认识,更好地配合治疗和预防,达到减少哮喘发作,维持长期稳定的目的;同时利用哮喘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增强了患儿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改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 将我院近年收治的3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分别进行心理护理及药物治疗护理; 结果 3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症状得到缓解,基本痊痊癒出院; 结论 针对性治疗,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通过心理护理、氧疗、药疗、环境安置、饮食等措施综合治疗和护理.结果: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有效的个体化、规范化、人性化、尤其是心理护理,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哮喘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能够减少患儿发病次...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整体系统的护理在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方面的作用.方法:对78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不同的护理.结果:采用整体系统的护理能及时缓解哮喘症状,缩短住院时间.结论:整体系统的护理对哮喘急性发作的缓解和治愈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到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9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水平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哮喘症状评分及随访期间哮喘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期间采用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儿哮喘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2.
王丽霞 《吉林医学》2014,(36):8194-8195
目的:研究并分析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择4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对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统计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后,42例患者康复出院,其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5例患者病情有所减轻,1例患者由于基础性疾病与年龄因素的影响最终呼吸衰竭死亡。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缓解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不良心理,提升患者对于慢性支气管哮喘的认知程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重、危重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重、危重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进一步掌握支气管哮喘病人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护理要点,以正确的护理方法解决护理问题和病人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感。方法:给予心理、环境、氧疗、药疗、饮食等全方位的护理。结果:患者症状缓解明显,住院时间缩短,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全方位护理对提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敏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198-199
目的: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氧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吸痰、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辅助通气、心理护理等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2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治愈14例,症状缓解5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例,抢救成功率95%。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个体化、规范化、人性化及心理护理,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夜间哮喘加重是支气管哮喘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夜间哮喘的护理很量要。1临床资料本组44例,其中夜间哮喘9例。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16~18岁。病程3~19年。4例单纯夜间发作,5例昼夜发作,夜间症状加重。2护理体会2.1严密观察哮喘发作先兆。注意病人心率较白天减慢20次以上,往往为哮喘发作先兆。应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2.2掌握夜间哮喘的临床特点。夜间哮喘表现为夜间发作的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端坐呼吸。静脉推注安茶碱或者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症状可缓解。2.3加强心理护理。夜间哮喘病人,因反复发作,精神紧张,思想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哮喘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与指导,使患儿及家长掌握哮喘的防治知识,从而减少和控制哮喘的发作.方法:应用观察法和交谈法根据哮喘的特点、病情轻重、不同心理状态及年龄特点分别指导,通过口头、书面、宣传资料等对106例哮喘患儿及家长进行调查,掌握全部患儿心理特点,并依此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予以对症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患儿及家长均不同程度地掌握了哮喘的防治知识,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结论: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提高他们的应激能力,让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减少患儿急性发作次数,缩短治愈时间,提高哮喘的防治效果,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对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在咳嗽、哮喘、哮鸣音、湿啰音等症状缓解时间方面,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更接近正常水平,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探讨健康教育在提高小儿哮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哮喘控制效果、症状缓解时间、治疗依从性、近亲属护理满意度、近亲属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哮喘控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近亲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4%,高于对照组的80%(P0.05);两组近亲属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与护理前比较明显降低(均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在哮喘患儿的护理中,能够使哮喘控制效果有效改善,缩短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提升其治疗的依从性,还可改善患儿近亲属心理状态,提高患儿近亲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9.
心理干预对哮喘儿童行为及家长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行为及其家长的心理卫生状况,以及心理干预治疗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病例对照研究的原则,应用美国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分别对76名哮喘儿童及正常儿童行为问题进行了调查,应用Symptom Checklist 90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父母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对38名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了5个~6个月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结果:哮喘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5.2%(35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6%(13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其父母的心理精神压力亦高于正常儿童的父母,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方面.对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变哮喘的症状,减少复发.结论:哮喘儿童及其家长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对哮喘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控制哮喘症状、干预和矫治不良行为、改变家庭环境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的原因,总结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抑郁的23例产妇行多种方式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23例产后抑郁的产妇通过心理及临床相关护理,抑郁症状均得到缓解或消失。结论针对患者不同的发病原因,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治疗产后抑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