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长北 《中国生漆》2011,30(2):40-43
本文按艺术风格的不同,将我国现代漆器归为七大类,分类介绍其历史沿革、工艺特色、漆艺名人。  相似文献   

2.
长北 《中国生漆》2010,29(2):38-43
本文按艺术风格的不同,将我国现代漆器归为七大类,分类介绍其历史沿革、工艺特色、漆艺名人。  相似文献   

3.
长北 《中国生漆》2012,31(1):40-42,49
本文按艺术风格的不同,将我国现代漆器归为七大类,分类介绍其历史沿革、工艺特色、漆艺名人。  相似文献   

4.
何豪亮 《中国生漆》2012,31(1):25-28
中国漆艺是世界漆艺之母,中国漆是五大洲的天然环保"涂料之王"。现代漆艺应该在传统漆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本文以鸟巢、柏悦酒店、人民大会堂中用到的漆艺装饰为例讲述了漆艺制作的三大工程,即制漆、制胎、装饰。  相似文献   

5.
长北 《中国生漆》2012,(2):18-19
本文按艺术风格的不同,将我国现代漆器归为七大类,分类介绍其历史沿革、工艺特色、漆艺名人。  相似文献   

6.
长北 《中国生漆》2013,32(1):29-36
作者记录了往天台山佛教城、天台县宗教艺术研究所与天城工艺美术厂,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与东方艺术品有限公司、东方艺术品博物馆及宁波传统工艺坊考察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见闻,列述了浙中干漆夹纻技艺、造像技艺、泥金彩漆技艺工艺家们的造诣。浙中很好地保存了传统工艺并且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7.
江文 《中国生漆》2011,30(1):41-43,53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漆的民族,中国古代漆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美术史、工艺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曾经是中国人观照自然、器以栽道的传统艺术,在20世纪文化主流化进程的迅猛变化和现代艺术观念影响下正面临着形式与内涵观念的缺失、异化,如何能使漆艺创作在当代语境之下寻求和建构当代价值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张志军 《中国生漆》2005,24(2):17-20
1漆艺文物的分类、出土状况及保存处理原理漆艺文物,按其胎骨质地可分为两大类:Ⅰ类是胎骨为有机物质。其胎骨有木胎、夹纻胎、竹胎、皮革胎及丝绸胎等,其中木胎漆器的数量最大。Ⅱ类是胎骨质地为无机物。其胎骨有金属胎、陶胎等,其中陶胎漆绘文物相对较多。在我国出土的漆艺文物中,Ⅰ类遗存最为著名的有:江陵望山楚墓和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漆器、云萝睡虎地秦汉墓出土的秦汉漆器、长沙马王堆汉墓和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的西汉漆器等。Ⅱ类遗存中最著名的是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出土的漆底彩绘兵马俑。出土的Ⅰ类遗存由于年代久远,长期…  相似文献   

9.
《漆艺》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年:2000年5月1日定价:42元推荐理由:漆艺是和丝绸、瓷器并列的"中国三宝"之一,但是现在了解漆艺的人有多少呢?如果你想从这门"器以载  相似文献   

10.
何豪亮 《中国生漆》2005,24(1):25-28
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是经济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全球化和信息化 ,不仅有利于我们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的交流 ,更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中外漆艺交流 ,借鉴和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漆艺 ,也为我们在世界上宣扬中国漆艺、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 ,我们要看到 :在工业生产的国际化、经济和贸易的自由化、资本的全球化等诸多领域的“求同”中 ,文化的“存异”就成为一些国家的自觉 ,中国漆艺应有中国审美风格 ,才能真正地走向世界和屹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1 中国漆艺复兴的基础中国现代漆艺 ,从河姆渡走…  相似文献   

11.
生漆是一种天然涂料,其品质与产地、漆树品种、立地条件、采割时间、采割技术和贮存时间等有关。一般生漆中约含有漆酚40~80%,树胶质和含氮物6~14%,水分14~40%。生漆中各组成成分的变化,造成了生漆品质的差异。生漆检验主要依据其表观特征以及各组分的含量差异,通过看漆质、闻气味、煎分数、试燥性、测含量判定品质之优劣。一般而言,生漆乳液分层愈明显,转色愈快,漆酚含量愈高,生漆品质愈佳。掺有异物的生漆具异象,漆酚含量通常较低。  相似文献   

12.
漆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雕漆在中国漆工艺发展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雕漆是漆材质运用的巅峰样式。在雕漆的发展过程中,以"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盘为代表的元末雕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从漆材质语言角度,以"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盘为代表的雕漆潜含了漆材质自身发展的规律,漆艺的历史线索是伴随着漆材质的本体特性不断展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漆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飞龙 《中国生漆》2007,26(2):10-32
中国漆工艺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催生了生漆装饰艺术,"饰威饰荣"的政治文化主张,是漆工艺繁衍滋生的土壤,技术的进步成就了漆工艺的辉煌,时代的变迁演绎着漆文化的生发起伏。漆艺是财富的象征物,生漆艺术的高贵品性决定了它的兴盛衰微总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革、文化思潮的影响息息相关,和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发生着千思万缕的联系。在远古时代,人类出于装饰器物的需要,孕育了漆器发生的胚胎;夏商周时期,伴随着青铜生产工具的使用,漆器嵌玉贴金,使生漆装饰艺术走向了多元化发展之路;春秋战国时代,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油漆"制造技术的发明,生漆装饰艺术体系日臻完善,漆工艺的发展突飞猛进,最终迎来了秦汉时期生漆艺术的辉煌,为中国漆文化的历史树立了一座高耸的丰碑;三国至隋唐时期,是漆文化的消长时期,它承前启后,使漆器走上了向精品工艺美术品发展的轨迹,密陀僧、绿沉漆等工艺的出现,就是这一时代的漆工艺发展的杰出成就,而后来夹纻造像、金银平脱工艺的兴起则迎合了时代逆转的风向;宋、元、明、清时期生漆,精制关键技术的突破,把生漆工艺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14.
周剑石 《中国生漆》2007,26(1):38-44
本文探讨了日本现代漆艺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长北 《中国生漆》2010,29(1):10-16
本文按艺术风格的不同,将我国现代漆器归为七大类,分类介绍其历史沿革、工艺特色、漆艺名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越南的漆画艺术发展迅速并且享誉国际,甚至对中国漆画艺术的现代转型产生过巨大的促进作用。阮颖菲菲是越南当代漆画界享有盛誉的青年漆艺家,通过她对越南当代漆画与漆艺家的理解与认知,我们得以直面越南当代艺术家的创作观念与漆画实践经验,为我们更真切地了解当代越南漆艺家的工作与思考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三角洲平原范畴内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以其精湛的琢玉技术闻名于世,其实,良渚文化的髹漆工艺也很精彩,反山、瑶山、卞加山、梅堰等遗址都出土了为数不少的髹漆器物,器形多样,胎骨主要有木胎、陶胎和石胎等,以生活用器为主。髹漆彩绘和髹漆嵌玉技术是这一时期的重大创新,代表了良渚文化漆器装饰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器物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完美体现,也是等级分化的标志之一。髹漆工艺的发展是人类审美发展、欲求膨胀、技术进步、财富增长的结果,是为贵族服务的产物,富裕的环境促使人去注意生活装饰,愉悦自己。  相似文献   

18.
胎骨是漆器制作的骨架,可以髹漆的胎体种类繁多,主要有木胎、陶胎、金属胎、纸胎、竹胎、皮胎、裱胎(脱胎)、树脂胎等,其中以木胎应用最广。本文着重探讨了漆器底胎工艺的制作技法。不同胎骨,做地工艺虽有差异,但基本类似,主要包括制胎、嵌补、刮灰、砂磨等工序。通过底胎工艺使胎地平整光滑,可提高髹漆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东方精神和本体语言的探求是当代漆画发展的契机。文化转型期的中国,一方面在吸收西方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吸收西方的文化艺术,一方面则强调民族精神,民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漆材料在当代文化的语境中怎样用原始本体语言来表现深度人生和当下人的生命状态,怎样创造出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的作品是当代漆画创作群体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正是这一基础上对当代漆画的精神、语言及发展中的诸问题进行探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