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大柴胡汤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方剂之一。它是医圣张仲景在"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少阳之邪未解,又入阳明"的情况而设立的具有解表攻里之效的首选方剂。其药物组成有:柴胡半斤、枳实四枚、生姜五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1]。本方以和解少阳,泻下热结为主功,主治少阳邪热未解,阳明里热壅盛之证。其临床表现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郁郁微烦,心下痞硬,下利而不畅,舌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病乃目前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引起中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常用平肝潜阳、祛风化痰止眩法治疗,疗效差强人意。通过六经辨证,应用经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常能执简驭繁,疗效确切。苓桂法常用于高血压病日久,心、脾、肾之阳受损,无以制化水饮引起的水饮内停、水气上冲证;大黄法常用于胃肠积滞、邪热内盛、瘀血内阻证;柴胡法常用于少阳枢机不利,少阳胆火郁热证;附子法常用于少阴病元阳亏虚证;吴茱萸法常用于肝胃虚寒、脉络不通证;石膏法常用于阳明气分热盛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论述六经辨证的实质,辨析少阳及少阳表证之"源"与六经的关系。[方法]从《伤寒论》第48条条文展开分析二阳并病的内涵,进而引出对六经表证的探讨,以及六经辨证在临床中如何识别与鉴别其特异性病位、特异性病因、特异性病机之"源"。[结果]二阳并病实质是太阳阳明、太阳少阳之表证;六经皆有表证,非独太阳膀胱、手太阴肺可言表证;六邪皆可动六经,非独伤寒、伤风、风温之属;六经皆有营卫气血分证,非独太阳言营与卫。[结论]少阳表证之源,辨病位当以"无少阳里证"为原则;辨病因有风邪、温邪、寒邪、水邪、暑邪、戾气等不同;辨病机在于水火同病、虚实相兼,只是程度的深浅;治方以辛温辛凉佐以苦寒等,总以疏解走表为大趋势。六经辨证的实质是六经气化,临证"见病识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述及下利条文有60多条,方有20余首。现综合分析如下:一、实热型:多由邪热侵犯肠胃;或素体阳盛,邪从热化所致。其中,有太阳病误下邪陷阳明的葛根芩连汤证,少阳邪热内迫阳明的黄芩汤证,阳明府实、热结旁流的承气汤证,肝经湿热的白头翁汤证。1、太阳病误下邪陷阳明之葛根芩连汤证:表证误下,邪热内陷,阳明热盛,迫津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中六经病变均可出现下利,三阳病篇中,下利多见于兼证及或然证,病情多较轻浅,而三阴病篇中,下利多作为主证出现,病情多较危重。太阳下利包括太阳表证兼里证下利及太阳病变证之里证下利,前者既具有太阳表证,亦兼有他经或里证病变,后者为太阳病误治或已解,纯里无表之下利;阳明下利包括阳明兼他经下利及阳明本经下利;少阳下利主要是少阳兼他经下利;太阴下利未言及具体方证,病机主要为太阴虚寒;少阴下利包括少阴寒化、少阴热化及少阴阳郁证;厥阴下利主要为寒热错杂下利及厥阴热利。此外,少阴篇及厥阴篇均言及下利预后的判断,其要点在于判断体内阳气盛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升降散的君药及其理论依据,给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素问》《伤寒瘟疫条辨》等相关文献的研究,同时结合临床案例,探讨升降散君药的动态性。[结果]君药针对主要病机而立,病机的动态性决定君药的动态性,升降散方证根据不同的病机选用不同的君药,即以少阳郁热为主证,兼见阳明证,君药为僵蚕;以阳明胃热为主证,兼见少阳郁热证,则君药为大黄。所举两例患者,前者以少阳证为主,重在宣郁透热,故以僵蚕为君药;后者以阳明证为主,下焦不通、气机阻滞,故以大黄为君药。[结论]针对病机不同,升降散的君药既可为僵蚕,又可为大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浅析张志聪基于六经气化学说的《伤寒论》三阳阳明病相关论述,为更好地理解及临证运用伤寒阳明病相关理论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研读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伤寒论宗印》《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等著作,旁参其他医家关于《伤寒论》及六经气化学说的相关研究文献,简要解析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并从症候表现、病机本质、方药选用等方面阐释其对三阳阳明病的分析论述。[结果]六经气化学说为张志聪依照运气学知识,将六气气化和伤寒三阴三阳病脉证并治体系具体结合的学说思想。三阳阳明病症候表现,在不更衣、内实、大便难等“胃家实”症状的基础上各有不同侧重,太阳阳明病兼有小便数,正阳阳明病强调腑实,少阳阳明病兼有心烦。太阳阳明病病机为太阳阳热之气入于太阴脾土,脾阴受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正阳阳明病病机为阳明燥金之气及悍热之气侵袭阳明本腑经所致液少津亏;少阳阳明病病机为三焦受邪,少阳枢转不利,误治失津而阳明液损。太阳阳明病方选助脾输津、通腑行便的麻子仁丸;正阳阳明病方选推陈置新、荡涤攻邪的大承气汤,少阳阳明病方选承热畅中的调胃承气汤或疏导气机、交通阴阳的小柴胡汤。[结论]基于六经气化学说对三阳阳明病机的分析探究,揭示了人体无...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阳明腑实证与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明腑实证是由于太阳病误治症,伤阴转属阳明或由阳明经证内热伤阴,化燥成实所致。其病机是热结胃肠,热邪与糟粕互结,燥实内阻,腑气不通。燥屎不去,非但邪热无以肃清,反而更伤津液,助长热势,因此,阳明腑实证非用下法不可。然其下,又不能以一  相似文献   

9.
仲景论太阳病性质既有寒证如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又有热证如太阳温病证;阳明病性质,既有实热证,又有虚热证;既有虚寒证,又有实寒证;少阳病性质,主要论少阳胆热气郁证;太阴病性质,太阴病既有内伤杂病的,又有外感病所致的,还有正气不虚受邪而自我向愈的;少阴病性质,既有寒证,又有热证;既有轻证,又有危重证者,更有危重不可救治的,还有自愈证;厥阴病性质,既是一个独立的病如热利证,寒利证等是也,又是外感病的一个证型,并非是“外感病终末期”。  相似文献   

10.
不寐可从六经辨证。太阳辨治:多以太阳经证营卫失调为主,可从桂枝类辨证治疗。阳明辨治:多因阳明腑证胃不和则卧不安,治宜承气汤、栀子豉汤除烦祛热。少阳辨治:少阳枢机不利气机不畅而至失眠,治宜柴胡类和解少阳。太阴辨治:寒湿郁积而致虚火上炎,治宜附子类温阳。少阴辨治:多表现为心肾不交而致失眠的少阳热化证,治宜黄连阿胶汤。厥阴病:多为枢机不利,寒热错杂,治宜乌梅丸等。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的方法治疗成人附红细胞体病,分为4型:太少受邪,营卫不调型,用荆防败毒散加味治疗;少阳、阳明合病,邪热炽盛型,用加味白虎汤治疗;邪达膜原,热邪久羁型,用柴胡达原饮治疗;气阴两伤,病邪留恋型,用加味竹叶石膏汤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丁济万治疗湿温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丁济万临床上根据湿温病的不同阶段,采用六经和卫气营血合而辨证的方法,并附少量医案说明丁氏辨证细腻、用药轻灵的特色。[结果]湿温之证,在温病中比较特殊,温是阳邪,湿是阴邪,湿与温合,或从阳化热,或从阴化寒,所以要根据湿温的变化或从伤寒辨证,或从温病辨证:邪在卫、气,按三阳经治法;湿胜阳微,按三阴经治法;邪热从阳入阴,按温病热传营血治法。其次,湿温主要病变部位在中焦脾胃,三焦的症状无不与脾胃病变有关,所以要兼顾中焦,配以化湿健脾之法。[结论]湿温病是湿热之邪侵袭人体所导致的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的一类疾病。丁氏一派本着"辨病机,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六经体系及卫气营血辨证,大大丰富了湿温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骆金文 《中医学报》2021,36(4):710-712
五脏六腑通过经络与舌相联,其中心与舌的关系最为密切。舌象的改变首先反映心的功能状态。望舌形是舌诊的主要内容之一,与舌色和舌苔相比,舌形诊法的客观性更强,更能充分体现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以血瘀、寒凝、痰浊痹阻心脉为标。舌体的老嫩可反映冠心病虚实的变化;舌体胖瘦、是否有裂纹能够反映冠心病患者气血津液的盈亏;舌形苍老,舌面有点刺,多提示冠心病痰瘀日久,郁而化热,热毒充斥血分;舌体胖大而滑嫩,舌色淡白,多与冠心病患者命门火衰、水湿阴寒邪气蓄积有关,为阳虚寒凝之证;舌下脉络形状的改变侧重反映血液运行情况,对冠心病瘀血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四逆散被认为疏肝行气之祖方,始见于《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原文用治少阴病传经热邪,阳郁不伸的四逆证。而今临证运用四逆散已不仅仅以六经辨证为主,大多时候以病机为本,结合临床症候,凡有郁滞之象,皆能用四逆散加味运用,其效突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制儿童胃肠积热评价性量表。方法由专业人员采集了453例研究对象的临床信息,共包括38个症状及体征。采用5种方法进行条目筛选,包括基于经典测量理论的离散趋势法、相关系数法、克朗巴赫系数法及因子分析法和项目反应理论。最终保留至少4种方法保留的条目,并结合专业知识形成量表。结果最终形成量表共有26个条目,包括面赤、唇红、咽红肿、舌红、舌苔黄、手足心热、脉数、脉滑、恶热、口臭、口鼻气热、口渴喜冷饮、食欲异常、腹痛、矢气臭、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排便费力、大便臭、小便色黄、夜间汗出、夜卧不安、烦躁、鼻痂、易呼吸道感染和饮食不节则加重。其中11个条目为二分类变量,以有或无分级;15个条目为四分类变量,以频率或程度分级。结论形成了以胃肠积热为核心的评价量表,为胃肠积热与相关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舌诊是通过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舌苔是由脾胃之气上蒸而成,根据邪气的寒热虚实不同,舌苔的病理性表现亦有所差异。黄腻苔为湿热证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司外揣内,而预判疾病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近年来,中医舌诊的研究逐渐向微观化、客观化、标准化方向深入,文章主要以湿热证黄腻苔为立论点,从其成因、现代研究、病因病机、菌群的变化及炎症因子等方面并结合临床验案,探讨其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证据支持,从而辅助疾病的判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鼻渊溯源     
《内经》时代,人们认为变应性鼻炎与肺、肾、胆、手足阳明经、足太阳膀胱经关系密切,为其后的治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伤寒论》认为鼻塞、鼻呜、鼻干等症状与太阳经病、阳明经病及寒湿之邪有关,并提出相应治法,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上热下寒证是机体阴平阳秘常态被打破的状态。搜集古今文献,阐释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并提出从"系统辨证脉学"入手对上热下寒证作出明确诊断。用该脉学体系中的"寒""热"两个要素来分析机体的阴阳失衡状态,即以脉象"尺寒寸热"对应机体"上热下寒"的阴阳紊乱。同时提出需以脉象中其他要素为背景脉象,以达到辅助诊断、分析病因病机、判断病情发展进程等目的。以脉断证,以实现对临床相应证候的诊断,同时清晰认识整个疾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医理论认为病程日久,无论外感六淫邪气,亦或内生痰瘀湿滞,诸邪久积,皆有郁而化热的倾向.肺间质纤维化是多种肺疾病发展到最后的结局,符合中医病久“郁而化热”的病机特点,临床经验亦表明,肺间质纤维化具有从热转化的特性.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热郁日久可化火,火气内炎亦可生热,热与火密不可分.因此在“阴络”载体下,从气络阳气...  相似文献   

20.
三论阴阳奇偶数律与月经周期演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奇偶数律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以便于更好地推导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论治未病。如7数律,为少阳之数,少阳与厥阴相结合,实际上内与厥阴肝木有关,所以7数律虽为少阳数,实应属厥阴肝体;5数律为阳明中土之数,阳明与太阴相合,实际上内与太阴脾土有关,所以5数律虽为阳明之数,实应属太阴脾体;3数律为太阳之数,太阳为三阳,与少阳相合,实际上内与少阴肾水有关,所以3数律虽为太阳数,实应属少阴肾体。由于肾为月经生殖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