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设 计领域中数字化及建造技术的应用从仅关 注数字概念设计发展到更加关注“从虚拟 设计到实体建造”的完整过程。结合同济大 学数字建造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探究了形 态自生成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环境性能分 析技术、数控加工技术(CNC)以及传统材 料多维表达技术等数字化设计与建造技术 在景观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回顾天府农业博览园主展馆基于数字化模拟和三维模型体系的木结构设计建造过程,从软件平台、结构优化、节点设计、建造组装等方面,阐述数字化工作流程在整体设计建造中的重要作用,展现数字化技术与设计建造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从数字化编程到数字化建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烽 《时代建筑》2012,(5):10-21
文章论述了"前数字化"时代、"参数化主义"时代以及"多智能体"时代的建筑数字化思想演进过程,并着重阐释了"参数化设计"、"算法设计"、"数字化建构"与"数字化建造"等基础概念。作者还从数字设计方法论角度介绍了"建筑数字编程设计"理论内容,阐释了"自上而下"的建筑几何设计方法以及"自下而上"的涌现理论;在编程与算法的方法论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建筑数字化建造"对于数字范式革命的重要意义,涉及内容从建筑形式生成到基于建筑性能与生产方式一体化的数字化建造理论i展望了协同设计与社会多系统整合带来的建筑产业升级及建筑材料的革新。  相似文献   

4.
陈中高  吉国华 《建筑师》2020,(3):107-112
随着建筑数字生成新范式的建立,设计与建造整合不仅要求新的工具和技术,同时也需要新的回应建造的 设计方法。在最近十多年中,一种建造驱动的建筑数字化设计思维正逐渐成形,它将帮助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预 判建造复杂性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本文通过分析论述建造驱动的技术实例,从建筑数字化设计的逻辑生成、模 拟评估和建造优化3个阶段,阐释建造介入带来的设计特征转变及其趋势,进而指出数字化语境中建筑学科不仅 需要更新传统知识体系,更亟待加强通过设计回应建造的观念,以期为建筑数字化设计与建造的创造性整合提供 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在清华建筑学院2012年"建筑体验实习"课程中进行的一次数字建筑实践。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和33名同学在2周的时间内完成了一个实验性亭子的设计和建造。在这个作品中,试图探索数字建筑语境下的结构形态创新的潜力。经过数字化设计、结构模拟与优化、数控加工与建造等完整的数字建筑实践过程,一个由60块三角形木质面板和201个金属合页组成的亭子被建造出来。本文介绍了这个项目的设计概念和设计、建造的全过程,并对项目的过程和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建造     
<正>本期《时代建筑》杂志聚焦"数字化建造",旨在纵览和梳理数字化设计和建造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呈现数字化建造技术对当代建筑实践的深刻影响。建筑设计的方法、工具,建造的过程、逻辑深刻地影响着设计新范式的产生。当我们审视多重系统理论推动下的当代图解理论与计算逻辑时,可以看到:建筑图解对于建筑的功能性、环境性、可建造性都进行了与现代主义完全不同的描述和思考方式;而计算逻辑可以与图解逻辑打通联系,如程序编码和参数建模正普遍成为现实。新的算法技术不是为了形式的建模,而是用编写代码的方式来创造形式,而且,这一建筑设计领域的新范式正通过数字化建造技术的发展得以逐步实现,如数控机床(CNC)、3D打印机、激光切割和各类机器人的使用。这些数字化  相似文献   

7.
袁烽 《建筑技艺》2014,(4):30-31
正马克·威瑟(Mark Weiser)在《无尽的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中说:"最具深远影响意义的技术往往是那些已经消失的,并且难以辨别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内容。"我想这句话用来描述数字化建造的未来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毋庸置疑,数字化设计与建造作为一种建造技术方法,相较于建构(Tectonic)所强调的"过程的文化意义",建造(Fabrication)更注重的是"过程的逻辑意义"。所以,要理解数字化建造,还是要从设计本体方法入手。  相似文献   

8.
文章讨论了"数字化建造"的内涵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并从建筑信息模型为数字化建造提供详尽的数据信息、保障、有效的管理平台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信息模型是数字化建造的基础。文章还指出,数字化建造必须与建筑信息模型结合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字化大发展和后人文主义兴起的背景,以时间为脉络,通过对研究中国数字化建构和建造转化的建筑学家袁烽的建筑理论研究及建筑思想转变的纵向研究,梳理21世纪以来中国数字化建构与数字化建造及研究范式的转化过渡过程,总结转化阶段性成果——后人文建构。并通过对最新的后人文建构实验性实践——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案例的研究,对后人文建构理论进行验证,最终对数字化建构向数字化建造转变的未来方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装配式建筑具有显著的系统性特征,须采用一体化的建造方式,信息技术则是推行从构件生产到装饰装修一体化建造方式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阐述了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装配技术的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 BIM 与 ERP 相结合,建立一体化数据化的装配式建筑信息交互平台,对装配式建筑全过程全产业链的信息进行数字化集成,以达成全过程全产业链的信息贯通、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实现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数字化建造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PM2.5概念、组成、来源及危害,从太原市的地形、地貌、气象特征对PM2.5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论述,对钢铁企业排放PM2.5的主要工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太钢当前PM2.5的防控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与注册师制度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专业评估认证已成为教育界和关心教育人士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是中国开展得最早的专业评估认证,有近20年的专业评估认证的经验。文章分析了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的基本情况、中国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情况、对专业评估认证及注册师制度的思考,以及完善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特雷克斯是一家经营方式独特的跨国公司,1986年创建于美国特拉华州.凭借其独特的收购兼并经营方式,在工程机械领域迅速扩张,不断将世界各地有名的单一工程机械品种生产商整合在自己的品牌下.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立了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构成的我国法定城乡规划体系,标志着我国城乡规划在法律制度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城乡规划法,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治情况,加强城乡统一规划管理,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它仅仅只是解决了城市和村镇的统一规划问题,对于存在于乡村地区的大量的自然,历史等资源的规划和保护,利用的问题,并没有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本文通过结合南京浦口的规划实践工作,提出基于城乡一体的规划编制设想,目的旨在探索地方层面的规划编制如何能进一步结合地区管理需要,实现规划与管理的无缝对接,充实和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5.
瓷砖石材粘结剂和填缝剂泛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瓷砖、石材粘结剂和填缝剂等材料在施工后泛碱的产生过程、内在机理、泛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材料中存在过量的游离Ca2 、Na 、K 等,材料内部结构中存在毛细孔以及有水存在是材料泛碱的3个条件.只有严格控制材料的性能、正确的施工方法和采用合理的养护措施等消除产生泛碱的条件,才能有效防止泛碱.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5  
长期以来,混凝土的收缩性质受人关注,但除了大坝以外,通常只测定混凝土的干缩值,并以其评定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然而,随着对水泥与混凝土工程技术的不断研究发现,温度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引起开裂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加速,弹性模量、徐变松弛等参数随之变化,造成开裂趋势明显加大。因此,更新评价和预测混凝土收缩与开裂的方法,寻求改善现今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方法已经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7.
郑建庭 《山西建筑》2012,38(28):153-155
针对常规的装煤漏斗仓下方架设接触网方法的弊端,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与装煤漏斗仓匹配的柔性移动接触网系统,分别对其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安装工艺进行了论述,指出该系统与漏斗仓的良好配合,提高了煤炭装载效率,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域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古时候,支撑起一栋楼房的是木材,而木材与木材相连接固定的方法,就是榫卯.古时候的木匠,技艺精湛,手艺超群,在没有任何图纸的情况下,可以把楼房建造起来而不倒塌.一根根木材靠着木匠做出的榫卯搭接在一起,最后形成了亭台楼阁.榫卯作为木材和木材之间的连接点、固定点,不仅扮演着结构的角色,也扮演着美观的角色.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优劣,榫卯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功能不容忽视,它不但能体现建筑的个性和特色,还能增添建筑的美观.文章主要通过研究中国古建筑各个地方的榫卯,结合观察法、现场调研法、文献阅读法、经验总结法,分析探讨榫卯的繁简、大小与构件的承重有何种关系,得出结论并运用于毕业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20.
在古时候,支撑起一栋楼房的是木材,而木材与木材相连接固定的方法,就是榫卯.古时候的木匠,技艺精湛,手艺超群,在没有任何图纸的情况下,可以把楼房建造起来而不倒塌.一根根木材靠着木匠做出的榫卯搭接在一起,最后形成了亭台楼阁.榫卯作为木材和木材之间的连接点、固定点,不仅扮演着结构的角色,也扮演着美观的角色.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优劣,榫卯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功能不容忽视,它不但能体现建筑的个性和特色,还能增添建筑的美观.文章主要通过研究中国古建筑各个地方的榫卯,结合观察法、现场调研法、文献阅读法、经验总结法,分析探讨榫卯的繁简、大小与构件的承重有何种关系,得出结论并运用于毕业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