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卓越的成就,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城市空间环境问题的产生。为此,从“生态城市”的理念出发,对“生态城市”相关理论进行综述;进而通过总结国外多个生态城市建设案例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城市空间环境特色规划自身的特点,提出了“生态城市”理念下城市空间与环境设计规划的策略;生态发展理念,擘画美丽中国,最终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化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勇 《华中建筑》1999,17(2):84-85
文章论述了城市生态化发展及其对策,并对生态城市的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实施步骤的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发展的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对策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在建设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建设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的对策和政策,对建设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重视,最近国内外的城市发展政策都将焦点集中到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上.于是,实现现有城市发展模式向低碳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变就成为城市领域共同探讨的新课题.目前,我国正在积极与新加坡和欧洲国家共同对生态城规划建设进行实践研究,在此背景下,首先对生态规划建设起步较早的日本和韩国的典型低碳型生态城市进行案例分析,然后利用归纳总结的规划要素构想出适合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最后针对中新天津生态城与日本和韩国的低碳生态城市比较分析中得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焦民顺 《山西建筑》2009,35(9):11-12
探讨了生态城市的内涵,就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相关的论述,并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实施步骤,以期对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双修发展背景下,生态城市设计的指导产生了新的变化,要求其设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以修复城市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中心,确保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局面。对"城市双修"做出了解读,并提出了在城市双修视角下生态城市设计的着力点以及相关设计策略,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城市生态经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贤金 《城市规划学刊》2001,(3):14-16,23
文章在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生态环境资本与经济资本相互演替关系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态需求增长的态势 ,并通过对生态经营内涵的分析 ,提出生态经营具有理念的创新性、产品的创造性、效益的持续性三个特征 ,以此根据对城市生态系统及其运行的分析 ,提出了城市生态经营的主要发展方向 ,最后对照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状况 ,从城市生态经营的卖点、亮点、重点和难点四个方面提出发展我国城市生态经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美国查塔努加市成功发展生态城市不同时期的主要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其发展生态城市的路径:建立城市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重新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发展生态城市工业经济等,最后对正处于城镇化大发展的我国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建设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理想城市模式及其变迁以及生态城市发展路径的分析,发现人们对理想城市的追求已经超越愿景与技术主导的城市和政策与指标主导的城市而进入生态城市阶段,但主流城市规划的手段却仍然只有应对蓝图理想的空间控制和应对指标理想的数字控制,因此提出规划建设生态城市必须结合生态学原理。本文还对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进行了回顾,并通过对生态学派和城市学派认识差别的分析,指出当前的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无法与生态城市建设充分结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特征性和应用性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并对该模型的结构和特征,各子系统的内涵、特点以及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进行简要的介绍,最后应用该结构模型对我国一些城市的发展现象和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对策要点。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生态城市注重“人、建筑和环境”的整体和谐,构筑综合的多功能环境,提升人在建筑、环境中的舒适感受。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结合我国现代城市建设发展趋势,探讨了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以期推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从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6,(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城市建设水平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多样化的社会经济需求,实现城市的生态与低碳建设,新的城市建设理念不断出现。本文旨在从生态城市理论的角度出发,在相关建筑理念的指导下,对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与科学应用进行全面的探索,以期实现我国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与中国城市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理想城市模式及其变迁以及生态城市发展路径的分析.发现人们对理想城市的追求已经超越愿景与技术主导的城市和政策与指标主导的城市而进入生态城市阶段,但主流城市规划的手段却仍然只有应对蓝图理想的空间控制和应对指标理想的数字控制,因此提出规划建设生态城市必须结合生态学原理.本文还对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进行了回顾,并通过对生态学派和城市学派认识差别的分析,指出当前的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无法与生态城市建设充分结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特征性和应用性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并对该模型的结构和特征,各子系统的内涵、特点以及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进行简要的介绍,最后应用该结构模型对我国一些城市的发展现象和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对策要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回顾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理念的缘起和研究背景,对我国住建部选择三亚作为开展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的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从现状城市问题、城市发展目标以及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等方面论述了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认识;接着,结合三亚市的具体实践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相关规划、建设及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从价值理念、技术方法、推进时序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此次"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的创新意见与思考;最后,进一步总结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对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生态风景林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我国城市存在的生态问题出发 ,论述了生态风景林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并阐述了生态风景林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探讨了我国生态风景林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快速的城市建设和粗放的建设模式给城市生态带来严重影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迫在眉睫.为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本文系统解读了《城市生态评估与生态修复标准》,旨在为指导各地开展城市生态评估与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科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城市废弃物低碳研究学组于6月22日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城市废弃物低碳管理方面的综合研究机构。学组将通过开展相关的政策研究、评价分析、技术研发、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促进我国城市废弃物领域的低碳环保和节能减排以及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7.
建生态经济城市,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平 《城市开发》2004,(6):38-42
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建设生态经济城市,首先应看到,它是一个现代化的范畴。就我国大我数城市而言,其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在与国际社会竞争下的发展,城市建设是进入21世纪条件下的生态经济城市的建设,因此,它的建设目标就应该是看齐于当前国际城市的一般先进水平,建设生态经济城市,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城市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建设生态城市已经为世人认可并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途径,因此重新审视之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城市人口集中,与生态环境矛盾越来越尖锐,造成了城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雾霾污染频繁发生。本文从政策建设、环境信息化建设、城市生态标准等方面提出缓解生态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黄琼 《云南建材》2014,(15):143-14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最新生活方式。整合整个城市规划与设计并对此做出相应的评估,了解低碳、生态要素,制定出一套低碳、生态优先的城市设计方案,对于整个城市来说是一大进步。本文研究了国内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从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入手,阐述了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对类似城市规划具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