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动力学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新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构造等方面的分析, 表明该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主要指塔木兰沟组(J_3t)火山岩、上库力组(K_1s)火山岩是形成在的明 显的挤压环境中;再结合区域构造、区域岩浆作用、古地磁特征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笔者得出以 下认识;1、该区中生代火山岩岩浆来源较深(幔源);岩浆是挤压背景下,“减压-剪切”作用的产 物,而不是裂谷环境中的产物,从而使得岩浆在演化过程中混入了大量的壳源物质;2、中生代火 山活动大致分两个亚族回,其中塔木兰沟组(J_3t)火山岩和上库力组(K_1S)火山岩是同一岩浆亚 族回的产物,并构成一个完整的亚族回。  相似文献   

2.
火山活动具多旋回性,一个火山活动旋回的岩浆作用产物及其形成的火山构造形迹具时空分布协调性,同一旋回的火山构造在空间上呈串珠状或并列式展布,不同旋回的火山构造在空间上呈叠置式展布;火山喷发类型与火山岩相具一致性,岩相及相序是推演古火山演化历史、恢复古火山机构的主要依据,亦是组成火山地层并且成因意义的单元;不同旋回火山机构内的火山地层层序的综合、叠置是建立区域火山地层层序的基础;火山构造是火山岩区地质构造的主要内容,以区域构造、火山构造、火山岩浆作用产物的岩相为内容的火山岩相构造图是揭示火山岩区地质构造特征的综合性图件;环形火山构造叠置与区域线形构造交织分布组成线─环形境构造格局.是火山岩区所特有的构造面貌,在火山地质图上应得到充分的体现;。根据上述认识,对陆相火山岩区作为火山地层填图单元的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划分提出了方案,建议用旋回─组─岩相─层(即火山构造─组─岩相─层)四级作为火山地层划分单位和填图单元,其中旋回火山构造一致,组与火山机构演化阶段一致,岩相与火山喷发类型一致,层为岩相内容的补充。据此填制的火山地质图才能真正成为反映火山岩浆作用及其产物的特色和具普遍意义的图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江西广丰岭底早白垩世破火山口进行了全面研究,选择军潭山—岭底实测火山旋回地质剖面作为该火山口基准剖面,厘定了该火山机构早白垩世中墩组第三旋回火山岩地层及其与晚期火山活动侵入的花岗斑岩的关系,划分了火山岩岩相类型、组合;对基准剖面采集样品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地层、岩相、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讨论了火山岩相与火山喷发类型的成因机制,探讨了母岩浆性质、起源及火山—侵入作用的构造环境。研究认为,岭底火山岩为铝质A型流纹岩,形成于以挤压为主并转向拉张的构造环境,为进一步研究铜钹山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及区域岩浆构造演化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溧水火山岩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东邻茅山山脉,西接宁芜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一系列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分布区之一。该区火山岩系,按喷发次序、岩石组合、喷发间断等,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四个火山喷发旋回,即龙王山旋回,主要由中—基性熔岩、次火山岩和相应的火山碎屑岩组成,东芦山旋回,主要由中碱性和基性熔岩、次火山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组成,观山旋回,主要由中碱性—碱性熔岩、次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甲山旋回,全部由酸性熔岩、次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有关各旋回的主要岩石类型和主要火山岩的岩石化学成份见表1、2。  相似文献   

5.
浙江东南部中生代酸性火山岩其成因类型为同熔型岩类;岩浆起源于成分为安山质的中下地壳(16-25km)的部分熔融,属古老大陆变质基底构造活化的产物。在弱挤压—弱拉张这样的总体构造背景下,因火山喷发之岩浆房的深度。过饱和水含量等物理化学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同旋回甚或同一旋回的火山产物在产状、组份、结构构造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三界谷来地区主要出露中、新生代火山岩。进行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采用火山活动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相、岩性-体化思路,按照同旋回火山机构或火山喷发区为单元,确定岩石地层单位和填图单元。火山岩划分为九种岩相类型,建立了两个岩相模式和一个三相一体成因模式。根据火山岩浆作用的旋回性及其产物与火山构造形迹时、空、成因一致性原理,将中、新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分为四个火山活动旋回,圈定了相应的火山机构或火山喷发中心,建立了竹田头复活破火山演化模式。新生代玄武岩中发现二辉斜长麻粒岩等深源包体,为研究区域深部地质作用过程提供了证据。侵入岩按岩石谱系单元划分了七个岩石单元一个超单元,将侵入岩-潜火山岩-火山岩作为岩浆作用整体研究,为正确阐明岩浆作用及其演化规律奠定了基础。区域线型构造发育,与环形火山构造组合,形成火山岩区特有的线一环构造格局。中上元古界陈蔡群变质岩划分为上、下两个岩组,探讨了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
浙东山门火山构造洼地的燕山晚期火山—侵入杂岩由I型和A型组成,它们在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上有着明显差异,分别来源于不同的母岩浆。本区下白垩统朝川组(K_1 C)的火山岩为玄武岩—流纹岩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与燕山晚期的侵入岩都是在拉张构造环境下,同空间、大致同旋回形成的。但来源于各自独立的岩浆房,而且熔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本书反映了近年来中国东南大陆地区火山地质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运用古生物化石组合、同位素地质年龄及构造旋回与火山活动旋回对比等综合资料,并结合基底构造、矿化分布等研究成果,对本区中生代火山活动旋回进行了划分与区域对比;提出了古火山构造类型、级别划分方案,并对各级火山构造进行了解剖;对区域火山构造基本特征以及火山旅回与火山构造的控矿意义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找矿方向的一些看法;对本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各旋回火山活动的不同构造控制条件也作了分析与总结。本书对地质勘探探、科研、教学单位的地质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作用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东南沿海自晚侏罗世到白垩纪火山活动分为二期、四个旋回,在空间上有迁移性,在时间上与侵入活动呈交替式演变。建立火山碎屑流等五种岩相模式,岩浆爆发占主导地位,同时存在蒸气岩浆爆发。确定破火山口、火山穹隆和锥火山为火山构造基本类型。由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作用、沉积作用控制形成火山沉积洼地、火山构造洼地和火山构造隆起。提出不同类型火山构造组合形式和相互演化关系。火山岩系列属高钾钙碱系列,晚期则具双模式性质。它们的地球化学型式兼具大陆边缘和大陆板内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东南沿海陆相多旋回双模式火山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闽东永泰地区为实例,具体阐述东南沿海陆相多旋回双模式火山岩及其区域性分布特点。早白垩世为主要形成期,与世界其它地区以太古代为主体有所不同。区内双模式火山岩为主元结构,Ⅰ旋回(下组合)为沉积岩——玄武岩——流纹质凝灰岩;Ⅱ旋回(上组合)为沉积岩——碱性玄武岩——流纹质凝灰岩;Ⅲ旋回为沉积岩——玄武岩——火山集块岩及钾长流纹岩,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板内拉张环境,岩浆结晶温度大约在970—1156℃,估算过渡岩浆房形成深度约3.5—5km。  相似文献   

11.
应用Q—型聚类分析、对应因子分析及某些微量元素图解等方法,判别出本区火山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它与东太平洋沿岸火山岩及花岗岩相似,而与日本、台湾等岛弧火山岩相差较大,可能属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东南沿海中生代安山岩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中生代火山岩带中 ,东南沿海火山岩岩性岩相出露最全 ,火山地质调查研究程度较高。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面积酸性火山岩和与之共生的玄武岩 ,而对安山岩注意不够。作为过渡性岩类 ,安山岩的成因研究对于探讨中生代火山岩带物质来源、岩浆分异演化、大地构造背景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东南沿海新生代玄武岩中陆续发现了一些基性麻粒岩包体 ,为研究底侵作用与壳幔作用过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材料。结合基性麻粒岩包体的研究 ,进行系统的安山岩成因研究 ,对于研究中生代火山岩带成因、进而探讨东部大陆边缘形成演化动力学过程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诺尔特地区位于阿尔泰北部山区 ,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诺尔特地区石炭纪火山岩赋存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中 ,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 ,主要是酸性陆相火山岩。火山岩岩浆起源于诺尔特地区中地壳位置 ,成岩物质来源于地壳。痕量元素协变关系、皮尔斯元素比值、元素丰度关系及氧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表明 ,石炭纪火山岩具有明显的部分熔融成岩机制的特点 ,而结晶分异作用特点不明显 ,无混合作用特点的显示。石炭纪火山岩为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诺尔特地区火山岩赋存于上泥盆统忙代恰组及下石炭统红山嘴组中 ,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 ,主要是酸性陆相火山岩 ,是诺尔特地区中地壳物质经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构造背景的研究表明 ,火山岩形成于新陆壳演化阶段 ,泥盆纪火山岩是固结期的产物 ,石炭纪火山岩是固结期→弛张期→活化期演化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杂岩同位素年代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对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杂岩进行系统研究。认为火山活动起止时间因地而异,粤东为180—75Ma;渐、闽为135—105Ma,东西两区也有差别。发现粤东高基坪群下群存在180—170Ma的早侏罗世火山岩。全区火山活动可划分为七个旋回。火山岩与侵入岩同时、同源、同空间和同步迁移。火山活动先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逆转;东西方向由大陆向海洋推移演化。  相似文献   

16.
新疆北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于晚古生代火山岩中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新疆北部近期发现的一个重要的金成矿类型。通过对本区部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容矿火山岩岩石化学成分、REE分布模式、硫同位素、氢同位素、氧同位素和锶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成分的分析与对比.讨论了其基本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并揭示了本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与我国东部地区某些产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中的同类型金矿床在成矿地球化学特征上存在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系统总结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及侵入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微量元素以及Nd、Sr、O同位素资料,结合各构造岩浆活动区基底变质杂岩的性质,在Ⅰ型和S型分类的基础(依据源区岩石的性质)上,首次提出了I~S过渡类型的概念,它反映其源区岩石由火成岩和沉积岩以不同比例构成的一个“混合建造”。根据其性质与典型的I型和S型亲缘性的大小,进一步分出了IS和SI两种,并归纳了I型、过渡型(包括IS和SI)以及S型岩石在研究区内的一些综合标志特征,划出了它们在空间上的主要的分布区域。指出过渡类型岩石普遍发育是本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浙东沿海大片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区的永嘉县枫林镇附近、地层时代原定为上侏罗统茶湾组(J3c)或下白垩统馆头组(K1g)的一套沉积地层中,首次发现较为丰富的、曾产于中国某些地区新元古界和俄罗斯陆台与西伯利亚陆台上里菲及文德系中的微古植物化石。据此.该地层时代应属于新元古代。从而为研究浙东沿海基底构造提供了重要而可靠的窗口。  相似文献   

19.
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冀北地区张家口组三段酸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38Ma,属于上侏罗统顶部;花吉营组中基性岩石的形成年龄为133Ma,应划归下白垩统底部为宜。根据火山岩全岩Pb—Pb等时线年龄、残留锆石的年龄及基底岩石的变质时代等信息,结合火山岩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等推断:张家口组火山岩主要是由基底岩石(硅铝壳)重熔形成,而花吉营组岩石可能为壳幔混染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