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与滑膜液Ⅰ,Ⅱ,Ⅸ,Ⅹ,Ⅺ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不同类型胶原B细胞瓜在类风湿关节炎(RA)出现的意义。方法 以EL-4OUrBUr/rIL-2/PMA作为刺激系统,应用酶联斑点技术,检测抗Ⅰ、Ⅱ、Ⅸ、Ⅹ、Ⅺ型胶原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anti-HCⅡ ISC)。结果 28例PA患者外周血及滑膜液中21例出现anti-HCⅡISC,Ⅰ、Ⅸ、Ⅹ、Ⅺ型胶原反应性B细胞阳性者分别为5、6、11及9例。虽然对某种胶原的反应水平与抗其它型胶原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抗X型胶原B细胞反应。方法:以EL-4 OU^rBU^r/rIL-2/PMA作为刺激系统,通过酶联斑点技术检测抗X型胶原免疫球蛋白分泌B细胞(anti-HCX ISC)频率。结果:28例RA患者滑漠中11例出现anti-HCX ISC,而对照组骨性关节炎(OA)患者滑膜液中则未检测到anti-HCX ISC。RA患者外周血主滑漠液CD19^ 及CD20^ 细胞  相似文献   

3.
以一个CD4+T细胞克隆(EL-4,克隆OUrBUr)和PMA、rIL-2做为多克隆刺激系统,应用酶联斑点(ELISPOT)技术从单细胞水平检测了类风湿性关节炎(RA)、非类风湿性关节炎(Non-RA)患者外周血及滑膜液中Ⅱ型胶原特异性抗体产生细胞频率。发现RA患者外周血及滑膜液中Ⅱ型胶原反应性B细胞频率明显高于Non-RA患者。提示单纯软骨结构的破坏并不能解释Ⅱ型软骨胶原在免疫病理损伤中的作用,因为Non-RA患者关节局部也存在着严重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以一个CD4^+T细胞克隆(EL-4,克隆OUBU)和PMA,rIl-2做为多克隆刺激系统,应用酶联斑点(ELISPOT)技术从单细胞检测了类风湿性关节炎(RA)非类风湿性关节炎(Non-RA)患者外周血及滑膜液中Ⅱ型胶原特异性抗体产生细胞频率,发现RA患者外周血及滑膜液中Ⅱ型胶原反应性B细胞频率明显高于Non-RA患者,提示单纯软骨结构的破坏并不能解释Ⅱ型软骨胶原在免疫是损伤中的作用,因为Non  相似文献   

5.
T细胞耐受的诱导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阐明抗原特异性 T 细胞无能的诱导条件、无能细胞的特性及其耐受的机理。方法 抗 B71 单抗与 Cs A 联用诱导抗原特异性 T 细胞无能, 通过3 H Td R 掺入法测定 T 细胞增殖和 M L R, 利用 R T P C R 检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结果 耐受 T 细胞与异体淋巴细胞比例为0 .01∶1时, 可显著抑制 M L R, 转染 B71 分子的 M D A453 和3 A O 能协同刺激 C D3 诱导的 T 细胞增殖,不表达 B7 分子的 M D A453 和3 A O 无此作用。 P H A、 C D3 单抗、 P M A+ A23187 可以逆转本试验所用诱导方法所致的 T 细胞的耐受状态。无能 T 细胞 I L2 和 I F Nγm R N A 不表达, 而 I L4 和 I L10 m R N A可表达。无能 T 细胞活化后, I L2 和 I F Nγm R N A 能够表达。结论 抗原特异性 T 细胞耐受是可以人为诱导的, 无能 T 细胞细胞因子基因格局向 T H2 细胞偏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抑制体外脐血B细胞免疫球蛋白释放的机制。方法运用RT-PCR法观察IVIG对体外新生儿单个核细胞(CBMC)分泌的IL-2mRNA及IL-4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佛波醇乙酯结合钙离子导入剂(PMA+IONO)激活CBMC,很容易检测到IL-2mR-NA的表达,但不能检测出IL-4mRNA的表达。将PHA刺激后的CBMC与rIL-2一起孵育,再用PMA+IONO刺激,CBMC始表达IL-4mRNA。在活化后的CBMC接受PMA+IONO再刺激的同时加入IVIG(5mg/ml)。发现IVIG抑制了上述两种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论IVIG对IL-2,IL-4两种细胞因子产生的抑制可能源于转录到分泌至胞外整个阶段任一时相上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抗CD4抗体(anti-CD4)在体外对CD4T淋巴细胞亚群CD4,45RA ̄+和CD4,45RO ̄+T细胞的辅助性功能及T细胞受体调节的细胞内Ca ̄(2+)信号的影响。anti-CD4主要是通过影响T-B淋巴细胞相互作用早期而影响CD4,45RO ̄+T细胞的辅助性功能;anti-CD4对TCR/CD3调节的T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是由于抑制了细胞内Ca ̄(2+)信号的传导,并且与CD45的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细胞ELISA法,研究发现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单核细胞HLA-DR的影响。结果表明HCMV感染后1d,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显著增高(P<0.01),以后逐渐降低,d5降至对照水平;IFNγ(500U/ml).TNF(250U/ml)、IL-6(500/ml)、IL-1(500/ml)均能不同程度地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HCMV感染后,细胞因子刺激HLA-DR表达的水平在感染后d5,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IL-1+IFN-γ及TNF+IFN-γ在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时有协同作用;HCMV感染后,IFN-γ+IL-1及TNF+IFN协同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在HCMV感染引起免疫抑制过程中,其引起单核细胞HLA-DR表达降低是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HCMV感染对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细胞ELISA法,研究发现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单核细胞HLA-DR的影响。结果表明HCMV感染后1d,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显著增高(P<0.01),以后逐渐降低,d5降至对照水平;IFNγ(500U/ml).TNF(250U/ml)、IL-6(500/ml)、IL-1(500/ml)均能不同程度地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HCMV感染后,细胞因子刺激HLA-DR表达的水平在感染后d5,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IL-1+IFN-γ及TNF+IFN-γ在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时有协同作用;HCMV感染后,IFN-γ+IL-1及TNF+IFN协同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在HCMV感染引起免疫抑制过程中,其引起单核细胞HLA-DR表达降低是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丙型肝炎(HC)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致病机制及机体对其免疫保护作用,收集24例HC病人(急性3例,慢性21例),用3H-TdR掺入法研究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不同HCV抗原增殖反应,并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了PBMC中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在HCV抗原刺激后的变化。结果:HC病人PBMC对HCV合成肽CP9,NS4和基因重组抗原C,E1,E2,NS3刺激后出现不同程度增殖反应,刺激指数(SI)分别为1.69±0.51,1.61±0.54,1.68±0.58,1.49±0.44,1.44±0.44和1.33±0.33。3例急性HC中2例病人的PBMC对HCV抗原呈有效增殖反应(SI≥2.1),且血清HCVRNA阴转伴ALT正常。细胞表型分析显示:增殖的细胞表型是CD4+淋巴细胞,而CD8+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较弱。结论:HC病人PBMC确实存在对HCV抗原的增殖反应;CD4+淋巴细胞比CD8+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要强,急性HC病人PBMC对HCV抗原有效的增殖反应预示可能有良好的临床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共刺激途径B7/CD28 和ICAM1/LFA1 对T 细胞活化以及B 细胞效应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建立APCTB 细胞反应系统, 用B71 单抗和ICAM1 单抗分别阻断B7/CD28 和ICAM1/LFA1 共刺激途径, 利用3 HTdR 法检测T 细胞增殖,ELISA 法测定B 细胞分泌的抗体, 用RTPCR 法检测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结果 B71 单抗和ICAM1 单抗均可抑制T 细胞增殖及IL2 的产生。B71 单抗可下调B 细胞抗体的产生( P< 0 .05) , 而ICAM1 单抗未见明显的抑制( P> 0 .05) 。B71 单抗和CsA 联用能阻断T 细胞增殖活性及B 细胞的效应, 而ICAM1 单抗和CsA联用则无此作用。B71 单抗能下调IL2 和IFNγm RNA 表达,B71 单抗和CsA 联用则阻断IL2 和IFNγm RNA 表达,IL4 和IL10 m RNA 仍可表达。结论 B7/CD28 和ICAM1/LFA1 共刺激途径在T 细胞活化中具有不同的作用,B71 单抗和CsA 联用可导致T 细胞功能失活即无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rIL-2刺激对人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用t检验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新鲜未刺激的脐带血淋巴细胞在发育和功能方面均比成人外周血幼稚;两者对rIL-2刺激的反应明显不同,脐带血的变化主要表现为CD4+和CD8+细胞亚群的成熟和记忆功能增强,即由CD45RA+向CD45RO+细胞转化,而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主要为CD33-CD16+的NK细胞比例增加和CD4+和CD8+细胞亚群的CD25+细胞比例增加,而CD45RA+和CD45RO+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结论人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无论在构成还是对rIL-2刺激的反应均不同  相似文献   

13.
ELECTRONMICROSCOPEANALYSISOFMITOCHONDRIAONRENALTUBULECELLSUFFEREDWARMISCHEMICANDREPERFUSIVEDAMAGEINRABBITSELECTRONMICROSCOPEA...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HLADRB1基因cDNA片段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质粒ZIPneoSV(×)BamHI位点中,构建了HLADRB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反义RNA重组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导入PA317细胞。方法: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富集CD34+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含编码人HLADRB1基因的pcDV1质粒,用BamHI酶解,回收HLADRB1cDNA片段,将cDNA片段反向插入pZIPneoSV(×)逆转录病毒载体,经扩增、抽提、酶切鉴定,用脂质体将反义RNA重组体导入到PA317细胞,用含G418300μg/ml培养液筛选,获抗性克隆,流式细胞仪检测HLADR抗原阳性细胞数。结果:重组质粒转染PA317细胞后,其病毒滴度达1×105CFU/ml,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经免疫磁珠富集后,CD34+细胞高达85.0%~90.0%,导入反义RNA的脐血干细胞,其HLADR抗原表达从导入前的45.0%降至28.0%,抑制率达382%,而导入空载体后从56.0%降至45.0%,差异不显著。结论:HLADR的反义RNA能导入脐血干细胞,降低HLADR抗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观察了抗CD4抗体(anti-CD4)在体外对CD4T淋巴细胞亚群CD4,45RA^+和CD4,45RD^+T细胞的辅助性功能及T细胞受体调节的细胞内Ca^2+_信号的影响,anti-CD4主要是通过影响T-B淋巴细胞相互作用早期而影响CD4,45RDT细胞的辅助性功能,anti-CD4对TCR/CD3调节的T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是由于抑制了细胞内Ca^2+信号的传导,并且CD45的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人淋巴因子rhIL-4、rhIL-2、rhIFN-γ对PMA活化的扁桃体B淋巴细胞CD23分子表达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rhIL-4能够显著增加PMA作用下的B细胞CD23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反应;rhIFN-γ对活化后B细胞CD23表达呈明显抑制作用;rhIL-2对CD23表达的抑制作用微弱。2.在PMA单独刺激下B淋巴细胞CD23的表达在第3天达高峰,而PMA与IL-4共同作用下IL-4能够持续促进PMA作用下的扁桃体B细胞CD23的高表达,在作用的第5天CD23阳性率可高达75.4%。由此可见B细胞CD23分子的表达受到T细胞源性淋巴因子的调控,这种调控对于免疫应答的调节可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B淋巴细胞经PMA及淋巴因子活化后,反映细胞分裂状态的 ̄3H-TdR、 ̄3H-UR掺入cpm值与CD23表达的相关性进行探索。发现两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AFREQUENCYDOMAINQUANTITATIVEMEASUREMENTMETHODFORBLOODFLOWVELOCITYWITHBIDIRECTIONALDOPPLERULTRASOUNDAVOIDINGDOWN-BANDCHANNELWa...  相似文献   

18.
STUDYOFADIVICEONTHEWATCHFORPARAMETEROFBLOODPRESSUREANDITSFLOWBYUNDAMAGEDMETHODSTUDYOFADIVICEONTHEWATCHFORPARAMETEROFBLOODPRES...  相似文献   

19.
于士柱  徐小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4):221-223,T044
对44例原发性脑肿瘤的免疫组化研究发现,29例(67.2%)的肿瘤细胞表达HLA-Dr。HLA-Dr阳性细胞含量和阳性率均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有关,并随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肿瘤中浸润的单个核细胞(MNC)主要是CD45RO+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前者主要包括CD4和CD8个亚群。HLA-Dr+,++,+++组CD45RO+和CD8+T细胞密度均低于HLA-Dr-组。CD4亚群和单核巨噬细胞密度不受H  相似文献   

20.
THEDEVELOPMENTOFGISTATIONARYMOTILITYPHYSIOLOGYAPPARATUSTHEDEVELOPMENTOFGISTATIONARYMOTILITYPHYSIOLOGYAPPARATUSChenYuHuangChu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