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毽拍,俗称拍毽子。它是一项流传很广、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民间体育活动。毽拍,它不受场地的限制,器材十分简单,只需一只毽子和一块硬纸板就可以。它对发展儿童的灵敏、协调、耐力等身体素质都有很大的作用,它是一项很好的民间健身运动。为此,我们对它作了挖掘和整理。  相似文献   

2.
毽子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器械,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根据制作的材料可分为鸡毛毽、纸条毽、塑丝毽、绒线毽和皮毛毽等。为充分利用毽子的潜在功能,有效弥补体育器材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体育兴趣,笔者总结出毽子的一些新玩法。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会看到:仨一群俩一伙的学生,两只脚此起彼落,随心所欲地踢得毽子在空中上下飞舞,快乐无比。可是也会出现毽底掉落的不幸和无奈。此时,毽子上端的毽毛还挺立得很好,如果扔掉,真是太可惜了!如用胶水粘、用胶带缠、用线绳捆绑等,但是都用不了多久就又松了、掉了。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4.
<正>一、把爱护鸡毛毽作为课堂常规,用两种游戏培养习惯在教学中,鸡毛毽易掉毛、易损坏,因此,教育学生爱护器材就非常重要。对此,笔者把爱护毽子作为了一项课堂教学常规来抓。具体地讲,当学生从纸箱中有序地取出毽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2014,(11):21
南湖国际实验学校以“现代化学校?未来化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办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兼具国际化特征的知名品牌学校”为办学目标,以“多管齐下打造人才高地、精细服务提升学校品质、特色发展创建名校品牌”为三大战略,实行“寄宿”与“走读”并存的小班化教学。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工作,旨在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阳光的个性。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由体育组统筹,全体教师组织管理,体育教师担任总巡视、指导。学校现拥有器材1600件左右,包括开发的一些传统项目器材,如毽子、长绳、高跷、铁环等。器材的充足、合适,激发了学生的运动乐趣。
  除了固定的器材室,学校还在外场地放置了移动的篮球架、羽毛球架,并在操场的四个角落建造了外场地器材屋,分散借用器材的人流,节约借用器材的时间。器材屋由高年级的学生自主管理,小屋内分层放置了篮球、标志锥、跨栏架等活动器材,既方便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学生取放器材,又可起到美化校园的作用。器材使用的方便快捷,保障了学生充分的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6.
<正> 乒乓球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项目,但由于受场地器材条件的限制,学生们想随时练习是有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人经过研究,设计了两种有趣的“龙川乒乓”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关于运动项目名称的说明: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吉祥物,当今已成为中国的象征;川是指河流,有穿流运动之意,而乒乓球的运动也是一种来回往返的运动,为区别于通常的乒乓球运动,故取名为“龙川乒乓”。运动器材:1.反弹板一块,最好  相似文献   

7.
游泳运动是整个体育教学的组成部份,游泳能增强体质、磨炼意志,是男女老幼较为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它能引导人们走向大自然,给人以美的追求。但是“水能载舟,又能覆舟”,倘若掌握不好游泳技能,便会导致溺水,危急生命。为了使更多的人参加这项运动,教师的责任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此发生兴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校体育》2015,(Z1):76-77
<正>一、问题分析(一)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被誉为"生命的蝴蝶"。毽子的踢法甚多,共有一百零八种花式踢法,集趣味性、普及性、健身性为一体。可基于"体育、艺术2+1项目"要求,通过普及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二)踢毽子活动器材简单,携带方便,不受场地限制,参与面广,为学生提供了正确课间游戏活动的方法,同时踢毽子还可以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的灵活性,为学生锻炼找到了更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五年级学生在50m×8往返跑学练初期会出现“转弯绕杆半径大、过杆后起动慢、绕杆往返乏味”等问题,笔者利用废弃矿泉水瓶自制器材“风车”,借助“风车发电”情境,让学生“触摸着”“看将见”“跑起来”,以此唤醒学生强烈的奔跑欲望,激活学生的生命原动力,提高学生跑的素质。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场地环境、运动需求和成效的最优化,此自制器材适宜在室内场地开展。  相似文献   

10.
<正>一、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和快速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篮球运球技能。二、场地器材篮球场一块,篮球、毽子若干。三、游戏方法1.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  相似文献   

11.
游戏《大鱼网》的做法是:以预先画好的方形场地或篮球场做鱼塘,把全班男女同学分别分成“渔夫”和“鱼儿”两组。游戏开始后,“鱼儿”在鱼塘中自由跑动,“渔夫”拉手做网围捕“鱼儿”,“鱼儿”被捉后变成“渔夫”结成更大的“渔网”,直到把“鱼儿”捕完为止……由于该游戏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简单易行,被许多教师所选用。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跑的能力和身体的灵敏、协调素质,培养学生积极果断的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有部分老师在辅导该游戏的过程中,大都是只注重提示“渔夫”如何尽快地将“鱼儿”“一网打尽”,却忽…  相似文献   

12.
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学生体质,我校从开学初就井然有序地开展了“大课间活动”和“体、艺2+1活动”。因学生人数多、项目丰富,器材的需求量很大,如果完全由学校提供器材,不仅给学校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而且也很难满足学生对器材不同品质的要求。另外,我校是国有民办学校,学生家庭经济条件都不错。鉴于以上原因学校决定:两项活动的体育器材由学生自己购买。但是,当学生器材买来之后才发现,球类的存放和保管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按照传统的游戏分类,“老狼,老狼,几点钟”属于民间儿童游戏,由于规则简单,玩法易懂,该游戏适合集体开展,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废旧报纸做练习,既可每人一张或几张,方便收发、简单实用、弥补场地器材的不足,提高运动密度,增加运动负荷;又能使学生在做技术动作时没有安全方面的顾虑,  相似文献   

15.
<正>一、牵绳踢毽1.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使学生初步掌握踢足球的正确部位;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2.游戏器材:毽子若干;细绳若干。3.游戏场地:平整的场地或篮球场。4.游戏方法:在游戏前,让学生每人准备  相似文献   

16.
<正> 根据目前农村的办学条件,大多数中、小学校运动场地都比较狭小,器材又短缺,给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在教学中往往出现少数人练习、大多数人等候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的身体锻炼及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采用多组轮换教学法,可以缓解这一矛盾。多组轮换教学法,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学习不同的教材或进行不同内容的练习,按预定的时间、一定的顺序进行轮换,从而增加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采用这种教学法,教师不易全面指导学生,也不易使各组的运动负荷都符合逐步上升的原则。因此在运用多组轮换教学时应做到“四结合”和“四注意”。  相似文献   

17.
当今,徒步运动正在世界上广泛开展,许多城市都在举行徒步大会,仅中国大连市就举办了四届,参加人数逐年增加,第四届时参加人数已达二十多万人。走是人出生后首先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人人都会走,每天都要走,走伴随着人的一生。其实,走也是一项既简单又经济又安全的健身运动。它不受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场地器材的限制,只要运用得当,就能走出健康。如果能把走与空气浴结合起来“赤膊”徒步,效果更佳。“赤膊”徒步就是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承受能力、性别,尽量少穿衣服或赤裸上体进行徒步,以达到健身的目的。怎样才能走出健康?首先,走姿自然…  相似文献   

18.
<正> 测定课的生理负荷,是从测学生“相对安静心率”开始的,即让受测者在静心默坐之后取得的。然而,且不说由于学生的性别、体质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相对安静心率”的千差万别,就实际而言,课前学生的“相对安静心率”也是绝对不存在的。情况是:课前,学生都要按课堂常规的要求,做各种准备工作。诸如整理服装、鞋,跑厕所,协助教师画场地、搬器材,最后集中到上课地点附近活动,等等。显然,当他们做着这些事情的时候,都在承受着不同强度的生理负荷。另外,心理的生理机制也表明,心理上的刺激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射。即当学生见到操场上的各种课上用的线迹、器材时,便产生对本课内容的猜测、联想,尤其对那些极感兴趣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张过 《中华武术》2007,(5):56-57
学校业余田径队训练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二是参加体育专业高考,为进入高校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力量素质是运动之本,在训练中占的比例很大,通常每周训练2~3次。实际训练中常常因参训学生多,场地、器材的局限而不能如期、按计划进行,这期间笔音坚持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或不用器材的方法对  相似文献   

20.
水上拔河     
<正> 水上拔河,是在水上开展的一项具有竞技性、趣味性与娱乐性的集体角力运动。它因场地器材简单,节省裁判人力,适宜于各界人士开展。特别是学校,它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游泳技术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刻苦耐劳的精神,而且可以丰富体育课与课外活动内容,活跃学校体育气氛。实践中,我校学生对此项运动很感兴趣。1985年省(广东)港(香港)海员游泳大赛采用这一项目,运动员也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