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改善富锂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使用Li3VO4对富锂锰基材料Li1.2Ni0.13Co0.13Mn0.54O2进行湿法包覆。对样品进行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包覆工艺不会破坏富锂层状材料的结构;包覆物明显改善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其中3%包覆量的样品综合性能最好,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43.2 mAh/g,库伦效率70.9%;在1C下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7.2%。  相似文献   

2.
从成分、粒度、比表面积和结构形貌、离子价态、电池电化学性能、CV曲线和电化学阻抗等方面对3种不同组分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进行分析, 探讨富锂材料的本质特征, 深入分析富锂材料充放电过程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3种富锂材料中, Li1.18Ni0.13Co0.13Mn0.54O2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最优, 在0.05C和2~4.8 V电压范围内, 初始放电比容量高达261 mAh/g。试验结果对富锂材料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电解二氧化锰为锰源,采用球磨法和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2Mn0.54Co0.13Ni0.13O2。探索了烧结温度对富锂锰基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温度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合成的正极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 同时通过充放电测试对材料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在850 ℃下, 以电解二氧化锰为锰源制备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在0.05C、0.1C、0.2C、0.5C和1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54.8、238.1、217.6、179.9和161.8 mAh/g。在0.2C下循环20次,容量保持率为93.66%, 在0.5C下循环50次容量保持率为90.03%, 在1C下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为88.31%。  相似文献   

4.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质量百分比的NiFe2O4@LiMn2O4复合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 对NiFe2O4@LiMn2O4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NiFe2O4的包覆并没有改变锰酸锂材料的晶体结构;锰酸锂颗粒表面没有观察到NiFe2O4材料存在。当NiFe2O4包覆量为1%时, 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其首次充放电效率、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此时NiFe2O4呈薄膜型包覆在锰酸锂颗粒的表面, 厚度约为14 nm, 首次放电比容量(0.1C)为121.2 mAh/g, 10C倍率放电条件下放电比容量为84.8 mAh/g, 1C循环4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90.64%。  相似文献   

5.
纳米Al2O3/Cu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广宏 《煤炭学报》2009,34(2):262-266
首先采用化学镀铜工艺制备了Cu包覆纳米Al2O3复合粉体,分析了预处理工艺和化学镀工艺对复合粉体的组成及形貌的影响;再将均匀包覆的复合粉体与铜粉充分混合后,利用热压烧结成型工艺制备了纳米Al2O3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并对质量分数为2.5%的纳米Al2O3铜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镀前预处理工艺及对传统镀液配方的调整,成功地在纳米Al2O3颗粒表面包覆了厚度均匀可控的镀铜层,从而提高了纳米Al2O3颗粒与铜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力,并实现了纳米Al2O3颗粒在复合材料基体中均匀分布.采用化学镀铜包覆技术制得的纳米Al2O3/Cu复合材料有较好的抗摩擦磨损性能,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较小,其相对耐磨性与钝铜相比提高了近1倍.  相似文献   

6.
李运刚  张快  李帅  严红燕 《矿冶工程》2023,43(1):129-132
介绍了Fe/Al2O3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从粉末冶金的角度阐述了Fe/Al2O3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铁基和陶瓷相的结合机理、制备工艺和材料性能的优化措施,最后就Fe/Al2O3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李伟伟 《矿冶工程》2018,38(2):128-130
在水溶液体系中, 制备了1%Al2O3修饰的镍基正极材料LiNi0.9Co0.1O2, 并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Al2O3修饰后没有改变正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 650 ℃热处理后正极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首次放电容量为178.4 mAh/g, 库伦效率为82.4%, 0.5C倍率5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8.1%。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Nb包覆对富锂锰基材料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Nb能够与材料表面的残存锂反应生成LiNbO3。当包覆量为0.2%时样品电化学性能最佳:0.1C下放电比容量为285.6 mAh/g,1C循环1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5.9%,且表现出较好的倍率性能和较低的电压衰减,优于未包覆样品。该性能提升可能归因于热处理过程中Nb扩散进入材料表层晶格,形成较强的Nb-O键,减缓了循环过程中晶格氧的流失,从而稳定结构;同时,表面生成的快离子导体LiNbO3不仅阻止了电解液对材料的侵蚀,降低了副反应的发生和过渡金属的溶解,而且促进了锂离子的扩散和电子的传导。  相似文献   

9.
锂锰氧化合物的分子模型及理论容量计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LiNO3 和电解MnO2 为原料, 以含羟基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为分散剂, 采用流变相法合成尖晶石型LixMn2O4, 提出了锂锰氧的分子模型并计算了其理论容量。结果表明, 在700~800 ℃温度范围, 所得化合物为化学计量尖晶石型材料, 其理论容量为148 mAh/g;当合成温度达900 ℃以上时, 产物为缺氧型尖晶石, 其理论容量为120 mAh/g, 材料中电化学活性物质Mn3+的含量降低是材料理论容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实验结果表明, 当锂锰摩尔比为0.488 时, 锰的平均氧化价态为3.52, 在煅烧温度为760 ℃时, 所合成锂锰氧材料的充电容量可达128.1 mAh/g, 放电效率为92.3%。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nZVI),以其吸附废水中的Sb(Ⅲ),得到nZVI/Sb颗粒; 将其在500 ℃下氧气煅烧8 h,制得Fe3O4/Sb2O4材料; 再以葡萄糖为碳源、600 ℃氮气热处理,制备了Fe3O4/Sb2O4@C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ZVI吸附含Sb(Ⅲ)废水的适宜条件为:中性溶液Sb(Ⅲ)初始浓度100 mg/L,nZVI投加量1.2 g/L,室温下吸附50 min,该条件下废水中Sb(Ⅲ)去除率为73%; 引入Sb2O4后,铁基负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065.6 mAh/g; 包覆碳后,Fe3O4/Sb2O4@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明显改善,100 mA/g电流密度下,循环150圈后放电比容量仍可保持在483.7 mAh/g,电流密度2000 mA/g时,放电比容量仍有118.2 mAh/g。  相似文献   

11.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铌掺杂Li(Ni0.8Co0.1Mn0.1)1-xNbxO2(x=0,0.01,0.02,0.03)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电化学测试手段分析铌掺杂的影响。结果显示,铌掺杂没有改变材料的α-NaFeO2层状结构;充放电循环结果显示Li(Ni0.8Co0.1Mn0.1)0.98Nb0.02O2在1C充放电倍率、电压为3.0~4.3 V条件下,经过50周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5.9%,而没有经过掺杂处理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为85.3%;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证明了铌掺杂可以降低材料的电化学阻抗,从而提高材料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对经山寺铁矿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国内该类型铁矿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其成矿物质来源。经山寺铁矿的化学成分主要由Fe2O3、FeO、SiO2组成,A12O3和TiO2含量非常低,微量元素Sc、V、Cr等含量也比较低,指示其形成时极少受到陆源碎屑物质的混染;矿石的w(Sr)/w(Ba)值为3.37~52.20,均大于1,与海相-热液沉积物w(Sr)/w(Ba)值一致;w(SiO2)/w(A12O3)值为48.35~75.49,指示经山寺铁矿与火山沉积作用有关;经PAAS标准化后,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表现为重稀土元素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La、Eu、Y正异常,较高的δY/δHo值(55.96~75.29)及δLa/δYb1,指示矿石稀土元素可能来自海水和高温海底热液的混合溶液。综合研究认为经山寺铁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火山热液和海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钢厂低钛高炉渣的实际情况,研究了二元碱度(w(CaO)/w(SiO2))和MgO等化学成分变化对该渣系脱硫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钛高炉渣的脱硫能力随着炉渣二元碱度增加而提高;当w(MgO)<10%时,炉渣脱硫能力随MgO含量增加而升高,继续增加MgO含量,其脱硫能力反而降低;随着Al2O3和TiO2含量增加,炉渣脱硫能力降低。建议高炉生产炉渣二元碱度保持在1.05~1.10,炉渣MgO含量应保持在9%~10%,同时应适当降低Al2O3和TiO2含量。  相似文献   

14.
何敏  习小明  周友元 《矿冶工程》2014,34(4):119-121
采用二氧化锰还原法制备了锰酸锂前驱体, 将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 制得尖晶石型锰酸锂。利用AAS、滴定法、XRD、SEM表征样品的元素含量、晶体结构、形貌和粒径, 并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锰酸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二氧化锰还原法合成出了具有一定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前驱体。当热处理温度为800 ℃时, 锰酸锂的导电性最佳, 0.2C放电容量为132.7 mAh/g, 0.5C放电容量为123.9 mAh/g, 循环10次后, 容量衰减5.97%。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相球磨法制备了Li2FeP2O7/C正极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碳包覆含量以及碳源对其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温固相烧结合成样品的适宜温度为680 ℃,以柠檬酸为碳源、碳包覆量为5%时,合成的Li2FeP2O7/C晶型完整,晶粒较小且均匀,0.1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可达102.6 mAh/g,0.5C倍率下的初次放电比容量可达83.4 mAh/g,循环3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80.7 mAh/g,展现了较好的循环性能以及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