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用程序升温氨脱附研究SO_4~(2-)/ZrO_2超强酸催化剂的酸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程序升温氨脱附研究了H2SO4的浓度、焙烧温度、氨水的浓度和锆前体的晶型等制备参数对SO42-/ZrO2催化剂的酸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大于1.0mol/L时催化剂表面主要为一种强酸中心。随着H2SO4浓度的增大,表面酸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不仅酸强度减弱,而且总的酸量减少。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增至2.0mol/L时表面主要为一种弱酸中心。焙烧温度不高于773K时,表面主要为一种强酸中心,且酸量大。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向多种强度的酸中心并存转化,且强酸中心数量减少。用浓氨水制得的催化剂存在多种强度的酸中心,且酸量大。用稀氨水时催化剂表面主要为一种强酸中心。用H2SO4处理晶型ZrO2时得不到超强酸。  相似文献   

2.
接枝环境下丙烯酸丁酯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膨胀计法研究了丙烯酸正丁酯在接枝体系中的聚合反应动力学。发现被接枝物SBS浓度低于某一数值时,聚合反应速率与SBS浓度无关。还测得在SBS浓度不大于0.27mol/L时,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对反应速率的级数分别为0.6和1.83。  相似文献   

3.
石油馏分及产品中元素硫的示波极谱测定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提出了采用示波极谱法测定馏分油及石油产品元素硫的方法,支持电解液是含有0.5mol/L醋酸和0.3mol/L醋酸铵体按比为1:1的甲苯-甲醇溶液。在此介质中,饱和甘汞电极的峰电位为-0.61V。该方法灵敏度高,当元素硫浓度为0.1mg/L,时仍可以看到明显峰电流;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对1mg/L元素硫的测定,标准偏差为0.02;元素硫浓度在0 ̄4mg/L浓度范围与极谱峰电极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APS-TU引发丙烯酸酯类单体与海藻酸钠的接枝共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硫酸铵(APS)与硫脲(TU)组成引发体系,研究甲基内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乙酯(EMA)、丙烯酸甲酯(MA)分别与海藻酸钠(SA)的接枝共聚反应,IR及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当[APS]=[TU]=(6-8)×10 ̄(-3)mol/L、[M]=0.6mol/L、SA=2.0g/100mol、60℃、反应4h时,所得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G)及接枝效率(E)值最佳。单体接枝活性顺序为:MMA>GMA>MA>EMA。  相似文献   

5.
乙炔加氢酯化合成丙烯酸甲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乙炔和甲酸甲酯加氢酯化反应直接合成丙烯酸甲酯,考察了催化剂、溶剂、气相组成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酸镍或氯化镍与碘化钠复合物为催化剂,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CO气氛中有利于目的产物的合成。在镍浓度为0.04mol/L、碘化物浓度为0.054mol/L、反应起始压力6.0MPa、CO起始分压3.0MPa、反应温度180℃条件下,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66%,丙烯酸甲酯选择性为86%。  相似文献   

6.
固体酸催化合成马来酸二辛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固体酸MZ为催化剂,探讨马来酸酐和2-乙基己醇的酯化反应。结果表明,在该催化体系中;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150℃、反应7h,马来酸酐与异辛醇投料比1∶2.6(mol),催化剂加入量为马来酸酐投料的4%-6%,MZ催化剂与产物易分离,且容易再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过硫酸铵(APS)-硫代硫酸钠(STS)及Ce ̄(4+)分别引发丙烯腈与壳聚糖接枝共聚反应,IR及SEM表征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当[Ce ̄(4+)]=(6-8)×10 ̄(-3)mol/l;[AN]=(5-6)×10`(-1)mol/l;壳聚糖=0.75g/100m1;40°C;反应5小时及当[APS]=[STS]5×10 ̄-3mol/l;[AN]=6×l0 ̄(-1)mol/l;壳聚糖=2.0g/100m1;60°C;反应5小时时,所得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G)及接枝支链的分子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8.
溶胶-凝胶技术用来制备中孔γ-Al2O3陶瓷膜,并考察了浇铸条件对膜完整性的影响。溶胶浓度大于1.5mol/L后,溶胶浓度的增加使溶胶粘度增大;溶胶中的有机添加剂会改变溶胶的粘度,随着溶胶中添加剂含量的增加,溶胶的粘度增大。由此研究了三种配方的浆料对膜完整性的影响,其中溶胶浓度与有机添加剂的含量成反比。用溶胶浓度0.5~0.8mol/L,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3%~4.5%的浆料可制得无裂缺的γ-Al2O3陶瓷膜。多次烧铸可改善陶瓷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首次将固体酸TiO2/SO4^2-和TiO-ZrO2/SO4^2-用于催化合成烷基糖苷,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合成正丁苷的催化活性的影响,确立了其最佳催化效果时的制备条件,H2SO4浸泡浓度为0.1mol/L,焙烧温度为350 ̄500℃、混合催化剂的最佳Zr/Ti原子比为0.66 ̄1.16。  相似文献   

10.
直接法合成硬脂酸稀土工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脂酸稀土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80℃;硝酸稀土、氨水和硬脂酸的投料浓度分别为2.4mol/1、0.8mol/l和1.0mol/l;反应体系PH值为5;氨水滴国时间和保温时间各为30min。  相似文献   

11.
马来酸酐接枝C_5石油树脂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了 C5 石油树脂与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制备方法 ,并讨论了影响接枝物软化点、粘接强度的一些因素 ,接枝改性是提高 C5 石油树脂粘接性能的有效方法 ,接枝后 C5 石油树脂可在胶粘剂 ,涂料 ,增粘剂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控制酯化率和非外加相转移催化剂的方法,在敞开体系中合成了月桂醇聚氧乙烯醚(7)仲辛基磺基琥珀酸混合双酯钠。最佳工艺条件为:n[月桂醇聚氧乙烯醚(7)]:n(马来酸酐)=1.00:1.10,于140℃单酯化反应2.5 h,得到单酯化率为99.8%的单酯化产物;n(仲辛醇):n(马来酸酐)=4.0:1.0,加热介质温度为220℃,双酯化反应3.5 h,得到双酯化率为94.96%的双酯化产物。n(亚硫酸氢钠):n(马来酸酐)=1.10: 1.00,加热介质温度为190℃,磺化反应4.5 h,产物的表面张力为30.9 mN/m、临界胶束浓度为1.26×10~(-4) mol/L、乳化力为4.46 min、渗透力为3.35 s、分散力为91.85%、去油污力为98.93%。与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快T)和月桂醇聚氧乙烯醚(7)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LESS)进行性能对比,产物分散力、去油污性能较快T均得到了改善;与LESS相比,渗透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顺丁烯二酸酐、内烯酸和烯丙基磺酸钠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经共聚应就制得硫酸钙防垢剂聚顺丁烯二酸酐-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三元共聚物(BSI);专察了BSI含量、温度、时间、体系pH、NaCl含量、成垢离子(Ca~(2+)和SO_4~(2-)))浓度对防垢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BSI含量对高浓度成垢离子溶液防垢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70℃、25 h、ρ(BSI)=3mg/L、c(Ca~(2+))=c(SO_4~(2-))=0.1 mol/L、体系pH=8、ρ(NaCl)=7.5 g/L的条件下,防垢率为99.0%。成垢离子浓度对BSI的防垢率影响很大,对于高浓度成垢离子溶液,增加BSI用量仍可使其具有较好的防垢效果;当溶溶剂化物中(Ca~(2+))=c(SO_4~(2-)=0.6 mol/L、ρ(BSI)=220 mg/L时,防垢率仍可达到99.0%。根据BSI的分子结构特点,分析了BSI与Ca~(2+)形成络合物的络合机理,还进一步探讨了BSI的分散絮凝和晶格畸变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非外加相转移催化剂反应的新方法合成了磺基琥珀酸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 3)基己基混合双酯钠(AETCSS)。最佳工艺条件为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 3) /顺酐 (摩尔比 ) =1∶1.10 ,于 90℃单酯化反应 2 .5h ,得到产率为 10 0 .1%的单酯化产物 ;单酯化产物在己醇 /顺酐 (摩尔比 ) =2 .0∶1.0 ,14 0℃条件下反应 2 .0h ,得到产率为 94 .9%的双酯化产物 ;该产物在亚硫酸氢钠 /顺酐 (摩尔比 ) =1.0 5∶1,加热介质温度为 130℃条件下磺化反应 2 .2 5h。测得产物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乳化率、渗透率、耐硬水性能分别为 32 .0× 10 -3 N/m ,7.9× 10 -5mol/L ,2 .5min ,6 .2s和 35min。AETCSS与磺基琥珀酸双己酯钠盐 (DHS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 3)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AESS)相比 ,通过在DHSS中引入乙氧基 ,乳化力和耐硬水性能均得到了改善 ,且渗透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复合型固体酸催化合成马来酸二异辛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质量比为1∶1∶1的ZrOCl2、FeSO4和粉煤灰制备了粉煤灰复合型固体酸催化剂,制备条件为陈化时间12h,浸渍液硫酸的浓度为0.25mol/L,浸渍2h,120℃下干燥24h,600℃下焙烧3h。将该催化剂用于异辛醇与马来酸酐合成马来酸二异辛酯的酯化反应,考察了异辛醇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带水剂的种类及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在异辛醇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为2.5、催化剂用量为马来酸酐质量的6%、带水剂二甲苯的用量为异辛醇体积的42%、反应时间3.0h的条件下,酯化率达93.2%。所得产物易分离纯化,操作过程简单易行。粉煤灰复合型固体酸催化剂具有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对环境友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以聚氧乙烯甲基烯丙基二醚 (APEO n)、顺丁烯二酸酐 (MAn)、苯乙烯 (St)等为共聚单体 ,合成了一系列聚羧酸型水溶性梳状共聚物 ,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组成等对水泥浆分散性能的影响 ,进行了砂浆和混凝土实验。结果表明 ,超分散剂对水泥粒子的分散性能受接枝链的长度和密度影响 ,当接枝链长度为n =2 0~ 6 0、St的摩尔分数为 5 %~ 2 0 %时 ,分散性能良好 ;在掺量为w =2 .5 %时 ,混凝土实验减水率达 2 9% ,2 8d抗压强度达到 5 0MPa。  相似文献   

17.
顺酐直接加氢制备γ-丁内酯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海京 《石油化工》2002,31(11):917-921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以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直接加氢制得γ-丁内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顺丁烯二酸酐液态空速、氢酐摩尔比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265℃左右,压力0 4~0 8MPa,氢酐摩尔比250/1,液态空速不大于0 24h-1。提出了催化剂的再生方法,并进行了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反应挤出技术制备了尼龙66/弹性体/玻璃纤维三元复合材料。对三元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熔体流动速率、吸水率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其微观形貌作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加工过程中,弹性体发生了接枝反应,生成了马来酸酐(MAH)-g-弹性体反应型增容剂,该增容剂进一步与尼龙66和玻璃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强化了三元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当弹性体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三元乙丙橡胶(EPDM)或乙烯-乙酸乙烯酯(EVA)的加入量为15份(质量)时,相应三元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尼龙66的5.8,6.7,4.7倍;拉伸强度分别为109.32,99.30,85.46 MPa。  相似文献   

19.
琥珀酸二(2-乙基丁酯)磺酸钠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非外加相转移催化剂在敞开体系中进行反应合成琥珀酸二 ( 2乙基丁酯 )磺酸钠的新方法( )。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2乙基 1丁醇与顺酐的摩尔比为 2 .2 6∶ 1 ,于 1 30℃条件下酯化反应 1 .5h,得到酯化率为 95%的酯化产物。亚硫酸氢钠与顺酐的摩尔比为 1 .1 0∶ 1 ,加热介质温度为 1 30℃下磺化反应3.2 5h。测定了所得产物的表面活性与应用性能 :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乳化力和渗透率分别为 3.2 4×1 0 - 2 N/m,3.72× 1 0 - 2 mol/L,1 .2 5min和 9.6 s。与外加相转移催化剂方法 ( )制得的产物进行性能对比 ,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所得产物的主要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相近。而方法 ( )比方法 ( )减少了水洗、蒸馏和外加相转移催化剂的过程 ,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用作降凝剂的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三元共聚物。研究表明,当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三种单体摩尔比为1∶3∶3,原油预热温度为60℃,三元共聚物在江汉原油中加量为300mg/L时,此三元共聚物可使江汉原油的凝固点为28℃降到13℃。它是一种新型的原油降凝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