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介绍红柳林井田含煤地层及可采煤层2-2、3-1、4-2、4-3、4-4、5-2的煤质特征,阐述了各煤层的宏观煤岩类型及显微煤岩特征,结合各煤层基础资料分析了可采煤层煤质特征及变化规律,得出本井田各可采煤层均为长焰煤(CY41)和不粘煤(BN31),是直接液化的原料用煤、气化用煤和优质动力煤。  相似文献   

2.
沁水煤田位于山西省南部,是山西省最大的煤田,老龙湾井田位于该煤田的西南部边缘。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上古生界二叠系山西组及石炭系太原组,山西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其中下部发育该区主要的可采煤层3号煤层。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其中下部发育本区内的另一主要可采煤层15号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沁水煤田老龙湾井田煤炭勘探项目"的勘查成果,利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岩相古地理等理论及方法,总结其含煤地质特征及控煤因素,重点剖析了井田内含煤地层的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布规律及主要可采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研究了该区聚煤古地理环境及其对煤层厚度的控制,对山西组3号煤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及形成原因进行客观的分析,对该区煤层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永陇矿区丈八井田地质构造、地层、含煤地层、可采煤层的特征分析,揭示井田地质构造较简单,主要可采的2#、3#煤层均为结构简单、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含煤建造受到特定古地理环境影响,煤层厚度变化有一定规律,可为下一步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古城一号井田各主采煤层的含煤性及其煤质特征的分析,探讨了井田煤层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评述了井田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幸福井田含煤地层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物,环境的变化影响了煤质的变化.该文通过对勘探资料的分析和研究,阐明了井田内6个主要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根据煤质特征指出了上述可采煤层的主要用途及其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保林 《煤》2018,(2):61-63
郭家台勘查区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统南营儿群(T3n),煤层对比以岩相旋迴及煤层组合特征为基础,结合标志层、煤层自身特征、煤层层间距及煤岩层物性特征等用综合方法进行对比,基本理清了勘查区可采煤层的层数,煤层层位在纵向、横向上的变化情况。认为勘查区主要可采煤层煤D10层、煤C4-4及煤C5-1层分布面积较大,煤层层位较稳定,对比标志层清楚,物性特征明显,对比可靠。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贵州坪山煤田概况,结合主采煤层煤的物理性质、煤岩类型及煤变质程度,系统分析了坪山井田可采煤层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沉积环境与煤层灰分、硫分等的关系进行探讨,指出煤层硫分自南东向北西逐渐降低并呈不规则的带状分布,并初步提出了该井田煤的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8.
增子坊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含煤层数多,主采煤层结构复杂。煤层的赋存特征及稳定性是影响煤矿设计、建设、开采的主要因素;因此,可采煤层的稳定性决定了矿井所具备的生产能力、采煤方法选择及采区布置,所以研究井田中可采煤层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为煤矿今后建设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吴孟秋 《西部探矿工程》2024,(2):142-144+148
煤矿位于国保背斜两翼,总体构造形态为走向南西—北东向,倾向为北西向和南东向,倾角一般为10°,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含煤岩系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平均厚度为226.33m。含煤10~23层,含可采煤层6层(17、18、19、24、25、26煤层),其中17、19、26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18、24、25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6层可采煤层均为较稳定煤层。井田内煤类单一,为无烟煤三号(WY3)。通过地表踏勘、钻探验证、样品化验、测井等工作手段查明矿区煤层特征,了解含煤地层特性。通过煤质特征及岩相特征进行分析,可为同类地区煤层勘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滇黔井田的概况,并对滇黔井田勘探工作取得的大量基础性煤质资料进行整理,系统分析了滇黔井田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确定了其煤类、宏观煤岩类型及显微类型,指出该井田各煤层均具有广泛用途,可作动力用煤、民用煤及火力发电。  相似文献   

11.
姬彩飞  叶建 《中州煤炭》2022,(5):99-106
为了满足顺和西井田探矿权转采矿权需要,分析了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主要研究了褶曲、断层、小构造发育程度以及岩浆岩,得出,井田地质勘查类型是二类Ⅱ型,构造总体形态为一复式背向斜。断层构造和小褶曲较发育,构造复杂程度为二类中等构造。并对二煤层、三煤层进行了评价,得出,主勘的二2煤层大部分可采,属较稳定煤层。三4、三2煤层属不稳定煤层,局部可采,煤类有无烟煤、贫煤,均可用于动力用煤及民用燃料。煤层局部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为天然焦现象,井田煤层稳定程度属Ⅱ型(较稳定煤层)。研究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脱维勒克井田位于伊犁盆地南缘斜坡带上,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共含煤12层,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7层。其中3号和5号煤层为井田主采煤层,均为全区稳定分布的特厚煤层,煤层结构总体简单;均为低变质烟煤,以不粘煤为主,部分为长焰煤。井田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岩石为抗水、抗风化和抗冻性能弱,易风化崩解离层和易软化的软质岩,属不稳定顶底板。煤炭开采过程中,应对井巷围岩进行有效支护,以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王坡井田位于山西省沁水煤田南部,井田内地表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上统石千峰组,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在收集井田内施工的37个钻孔和3号煤层采掘工程图的基础上,叙述了王坡井田的含煤地层、可采煤层的赋存层位、特征及煤质特征,总结了煤层赋存的地质特征及煤质分类和用途。  相似文献   

14.
玉川井田位于准格尔煤田南部,井田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上部,含可采煤层5层,主要可采煤层为6上和6号煤层,属较稳定类型。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宽缓的背斜,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井田内煤层属中灰、低硫-中硫、低磷、中低-高发热量的长焰煤,是良好的动力用煤。  相似文献   

15.
煤层对比研究是煤炭资源勘探、矿井采掘过程中重要的地质工作.本文以陇东地区刘园子井田煤层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刘园子井田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的基础上,从煤层厚度分布、煤层结构、煤层层间距、岩性岩相-沉积旋回及煤层层位、可采煤层煤质5个方面对井田内的煤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刘园子井田可采煤层皆具有向斜中心较厚,外围较薄,北部较厚,南部较薄的变化规律,多为厚-特厚煤层,煤层结构较易辨别对比,煤层层间距存在明显的差异;岩性岩相上存在上细下粗的粒度组合形式;可采煤层的煤质具有明显差异及变化规律.这对有效追踪煤层在层序地层中位置的变化情况,为陇东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提供指导和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龙湾井田位于晋获褶断带的西侧,沁水块坳的南端,析城山坳缘翘起带的北侧。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含煤地层平均总厚度为131.86m,共含煤12~15层,煤层平均总厚度为8.74m,含煤系数为6.63%,含可采煤层2层,平均总厚度为4.65m,可采含煤系数为3.53%。根据区内钻孔资料,对区内含煤地层、可采煤层的赋存位置、特征及煤质、煤层气含量特征进行分析评价,总结了区内煤层的特征、分类及煤层气含量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义桥煤矿含煤地层对比及煤质特征,综合利用钻探、地震解释、测井及煤质化验成果资料。研究表明标志层、沉积特征、地震解释进行煤岩层对比可靠,3上煤层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中厚煤层,煤类为气煤;3下煤层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厚煤层,煤类为气煤、1/3焦煤;16煤层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薄煤层,煤类为气煤、1/3焦煤。  相似文献   

18.
许泰 《煤》2018,(6)
以陇东地区刘园子井田煤层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刘园子井田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的基础上,分别采取煤层自身特征,岩性、岩相-沉积旋回及煤层层位,可采煤层煤质三种不同的方法对井田内的煤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刘园子井田煤层的厚度相对较稳定、煤层结构较易辨别对比,煤层层间距存在明显的差异;岩性、岩相上具有下粗上细的粒度组合形式;可采煤层的煤质存在明显差异及变化规律。为有效追踪煤层在层序地层中位置的变化情况,区分及进行煤层对比、煤层编号及命名奠定了基础,对规划和指导陇东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巴彦宝力格煤田的区域地层、煤层概况。着重分析了井田内地层岩性、地层厚度及可采煤层特征,并通过对地层及构造类型的分析,阐述了井田内地层及煤层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英格库勒二井田的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概况。着重分析了井田内地层岩性、地层厚度及可采煤层特征,并通过对地层及构造类型的分析,阐述了井田内地层及煤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