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采用术中MIOM监测,记录术中各个阶段的报警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使术中脊髓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最小化.分析术中警报按类型、原因、术前诊断以及手术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以及手术前后JOA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与术前基准电位相比较,术毕SEP及MEP波幅均有所提高,而潜伏期均未有明显改变.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以及行椎体次全切手术者术中监测“严重警报”发生率较高.结论 颈前路手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有效降低术中神经功能损伤,降低手术风险并能作为手术疗效评价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脑运动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运动区(与躯体运动和运动性语言功能密切相关的皮层和皮层下传导通路)病变手术治疗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术中难以准确定位运动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经颈前路椎间盘显微切除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采用日本整形学会(JOA)评分评定患者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JOA评分:术前平均11.5分,术后6个月平均15.1分;术后平均改善率85.3%。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1周后缓解;1例术后复查X线示钛板偏斜,患者出现颈项部疼痛,经理疗后缓解。本组无死亡、截瘫病例。植骨在6个月内全部融合,无骨不连、假关节形成。结论对中央型或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病人经行前路显微减压术,减压更充分,并可减少对脊髓、神经根的损伤,同时脊柱固定稳定,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经皮微通道显微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经皮微通道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05.00±18.07)min,术中失血量平均(43.75±11.03)ml,术后无感染、神经根损伤、硬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功能区胶质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738例功能区胶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8例在全麻下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130例在唤醒麻醉下行运动和或语言功能定位。所有病例术后近期运动障碍发生率为11.7%,远期为3.8%;语言区胶质瘤术后近期的失语率为28.8%,远期为4.1%。术中MRI辅助下进行电生理监测347例,全切率为89.3%。全麻下3.6%的患者术中出现癫痫大发作;唤醒麻醉下2.3%的患者出现一侧肢体或嘴角抽搐,仅1例(0.8%)出现癫痫大发作。结论 根据胶质瘤所在的部位选择适当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有助于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患者的功能皮层和皮层下重要功能通路,降低致残率,提高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概述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是应用各种神经电生理技术,来监测手术中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并提示术采取干预措施使神经损伤消除或减至最小的一门技术。它监测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过程是缺血和机械损伤,包括监测和定位两种技术。监测是在术中对神经通路功能的完整性进行连续的评估。定位是在术中对解剖上不确定的神经结构进行功能上的鉴定和保护(比如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电刺激面神经可以鉴别面神经与肿瘤的关系和确定神经功能的完整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NPM)技术在脑干出血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NPM辅助下显微手术清除脑干血肿40例。术中动态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并且术前监测波形与术中实时监测以及术后连续监测波形进行对照。结果40例病人中,GCS评分为5分的16例患者有6例术后第2天即恢复部分意识。术后死亡15例。存活的25例患者术后随访6月~3年,生活能自理4例,部分自理11例,意识清醒但重残5例,植物生存5例。结论对于脑干出血患者,NPM可判断术前脑干功能术中,可为手术者提供准确信息,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对脑干和颅神经功能的损伤,术后监测可预后患者转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髓内病变显微手术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26例脊髓髓内病变的临床资料,研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显微切除脊髓髓内病变中对脊髓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手术全切除21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病理诊断为炎性肉芽肿4例,胶质瘤7例,室管膜瘤1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术后深浅感觉减退11例,深浅感觉障碍缓解15例;肌张力增高7例,偏侧肌力明显下降1例,排尿困难1例。脊髓功能稳定或改善24例,加重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能很好地减少显微手术在切除脊髓髓内病变中对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从而大大减少了因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圆锥马尾病变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圆锥马尾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显微外科手术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监测脊髓功能,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确定肿瘤切除范围。结果显微镜下病变全切除92例(83.6%),次全或大部分切除18例(16.4%)。术后随访1~58个月,神经系统查体及JOA评分发现脊髓神经功能改善102例(92.8%),无变化4例(3.6%),下降4例(3.6%)。对病变切除前与切除后SEP潜伏期和波幅以及MEP潜伏期进行自身比较,脊髓神经功能改善和下降患者电生理监测指标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神经功能无变化患者相关监测指标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电生理监测指标的变化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基本相吻合。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实时了解脊髓神经功能的完整性,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圆锥马尾病变的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病理特点、临床分型及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0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颈椎间盘突出症128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脊髓型96例,神经根型22例,混合型10例.脊髓型和混合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使用JOA评分,由术前(12.30±1.05)分至术后(16.70±1.11)分.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使用VSA评分:由术前(8.10±1.37)分至术后(0.30±0.19)分.结论 认识其游离压迫物和硬膜囊、后纵韧带、神经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正确选择手术方案和手术细节可以确保手术安全性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在手术中实时了解神经功能完整性,鉴别神经结构和非神经结构,帮助术者减少医源性神经损伤和手术并发症,已逐渐成为神经外科手术中不可缺少的监测手段。圆锥马尾区手术易造成病人下肢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大小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本文就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圆锥马尾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52例听神经瘤患者实施均经枕下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术中进行颅神经肌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监测,并在术末行面神经电刺激判断面神经的保留情况。结果52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全切,肿瘤全切除率100%,面神经解剖保留率92.3%(48/52),功能保留率为88.5%(46/52)。术末刺激强度≤4mA即引起肌电反应者提示预后良好。结论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高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同时,术末电刺激可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神经电生理监护在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生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与神经外科手术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近十年来,术中电生理监护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包括神经肌电图、脑电图、诱发电位、脑磁图等。微血管减压(microvessel decompression,MVD)术作为功能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相关技术趋向成熟,而面肌肌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有助于加强其术中颅神经保护、疗效判断以及术后神经功能评估。本文从神经电生理原理、操作技术和影响因素以及在MVD术中应用价值,结合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脊髓肿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常常会因手术机械性损伤直接导致的脊髓损害和脊髓缺血间接导致的脊髓损害而加重原有的脊髓、神经损伤或造成新的医源性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感觉、运动和大小便功能永久性障碍。因此,在脊髓手术中避免对脊髓造成损伤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发展,在全麻脊髓肿瘤手术中开展神经电生理监测以保护脊髓传导通路的完整性,术后躯体感觉、运动功能,尿道及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正常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探讨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 2012年12月46例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监测组)及45例常规显微手术(对照组)治疗的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全切除75例(监测组38例,对照组37例);监测组和对照组出现新颅神经损伤症状发生率分别为0和11.1%、原有颅神经损伤症状加重比率分别为2.2%和1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0和 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四脑室肿瘤患儿显微手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最大可能切除肿瘤,减少术中脑干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2例髓内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肿瘤,所有手术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结果 肿瘤全切52例(50.98%),大部分切除48例(47.06%),部分切除2例(1.96%)。术后2周神经功能障碍改善16例(15.69%),无变化20例(19.61%),加重66例(64.7%)。98例随访3个月~2年,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94例(92.16%),其中完全正常者67例(65.69%);症状仍未恢复到术前4例(3.92%),肿瘤复发4例(3.92%)。结论 采用显微手术切除髓内肿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技术在颈前路手术摆体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在MIOM辅助下颈前路手术治疗的5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疗效。观察颈椎体位摆放过程中,经颅运动诱发电位(TcMEP)、体感诱发电位(SSEP)变化。结果 在体位摆放过程中,6例TcMEP部分消失、SSEP未见明显变化,其中5例在颈部重新摆放体位后,TcMEP完全恢复、SSEP未见明显变化;1例在颈部复位后,TcMEP并没有立即完全恢复,而是在减压后完全恢复,SSEP未见明显变化。术毕TcMEP波幅较术前均有提高,而TcMEP潜伏期及SSEP均未见明显变化。所有病人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55例术后7 d JOA评分[(13.53±1.93)分]较术前[(10.25±2.80)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 MIOM技术是预防颈前路手术体位摆放过程中颈髓、神经根损伤的有效方法,其中TcMEP对颈部体位摆放相关颈髓及神经根损伤的敏感性较高,颈部复位可纠正不当体位,避免或加重颈髓或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异丙酚全静脉麻醉方案下,联合应用正中神经脑干躯体感觉诱发电位(MN-BSEP)和经颅短串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STTES-MEP)对颈髓手术实施术中监护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变换不同的刺激条件、记录条件、技术参数,分别摸索MN-BSEP和STTES-MEP的可靠检测方法,并按照总结得到的技术规范,选择我科15例接受颈髓手术的病人,进行术中联合监护,对照分析术前和术后脊髓功能的改变和诱发电位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MN-BSEP基本不受麻醉影响,术后的改变与术后病人感觉功能的转归情况相吻合;STTES-MEP与麻醉方案有关,在异丙酚麻醉下,可记录到清晰、稳定的运动诱发电位,其术后的变化与术后病人肌力的转归情况相吻合。结论选用异丙酚全静脉麻醉,联合应用MN-BSEP和STTES-MEP实现对颈髓功能的术中监护是可行的,其效果优于单纯应用体感诱发电位或运动诱发电位进行监护。  相似文献   

20.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指由全身性炎性反应引起的一种弥漫性大脑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常被漏诊。目前,仍缺乏统一而确定的SAE诊断标准,其诊断主要依据于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技术可早于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学检查监测到SAE患者病情的变化,且具有无创性、可重复进行床旁操作以及快捷的优点。本文对脑电图或连续脑电图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经颅多普勒超声等神经电生理技术在SAE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