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目的:探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Acupulse治疗痤疮瘢痕,其中包括头额、面颊为主的痤疮凹陷性瘢痕和增生性瘢痕。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33岁,根据不同的病变类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模式和激光输出能量进行治疗。结果: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Acupulse治疗痤疮凹陷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剥脱性CO_2点阵激光联合Er∶YAG激光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30例,采用自身半脸随机对照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患者一侧面部给予剥脱性CO_2点阵激光联合Er∶YAG激光治疗,剥脱性CO_2点阵激光治疗选择Deep模式,能量50~60 m J,覆盖率5%,频率0.25~1.0 Hz;Er∶YAG激光治疗,脉冲宽度400 ms,能量30~50 J/cm~2,频率1.4 Hz。对照组,在患者另一侧面部单独给予Er∶YAG激光治疗,脉冲宽度400 ms,能量30~50 J/cm~2,频率1.4 Hz。两组均每6周治疗1次,共4次。第4次治疗后6周采用痤疮瘢痕权重评分法(échelle d’évaluation clinique des cicatrices d’acné,ECCA)对两组患者的痤疮凹陷性瘢痕性状及数量进行权重评分;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大体照片进行评分;采用皮肤超声测量治疗前后瘢痕深度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疼痛程度、红斑持续时间、掉痂时间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ECCA评分、大体照片、痘坑深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Er∶YAG激光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单独应用Er∶YAG激光或剥脱性CO_2点阵激光联合Er∶YAG激光均可有效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且安全性高,其中联合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痤疮瘢痕在临床中常见,其治疗可分为激光类及非激光类,激光类又可分为剥脱性激光及非剥脱性激光。激光治疗中,CO2点阵激光联合富血小板血浆真皮注射或锐针皮下分离,效果优于单独CO_2点阵激光治疗;硅凝胶外用可增加Er∶YAG激光疗效;系统使用维A酸药物停药1个月内使用非剥脱点阵激光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皮秒激光方面,755 nm、532 nm及1 064 nm激光用于痤疮瘢痕的治疗均有良好效果。微针联合甘醇酸化学剥脱、微针射频联合锐针皮下分离疗效均优于单独微针或微针射频治疗。无针经皮气动注射技术用于痤疮瘢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剥脱性CO_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后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20例重度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本组患者面部左侧PRP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给予面部右侧单纯CO_2点阵激光治疗,平均治疗3次,每次治疗间隔2个月,半年后随访。采用美国皮肤检测仪Visia软件对20例患者两侧面部的治疗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并比较治疗前、后皮肤两侧毛孔值、纹理值。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大体观察可见面部左侧痤疮瘢痕明显较右侧平整光滑;两侧面部的纹理值、毛孔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面部左侧的纹理值、毛孔值改善更为明显,与右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联合剥脱性CO_2点阵激光可有效改善面部痤疮后浅表凹陷性瘢痕,缓解激光治疗产生的色素红斑水肿,使面部皮肤更加细腻光滑,瘢痕淡化平整,效果优于单纯CO_2点阵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与波长1 320 nm Nd∶YAG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5例,采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能量密度40~60mJ/cm~2;B组55例,采用Nd∶YAG激光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瘢痕部位增强典型相关分析法(Enhanced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ECCA)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降低,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斑、色素沉着,A组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较Nd∶YAG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O_2点阵激光Fusion模式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痤疮瘢痕患者28例,应用CO_2点阵激光Fusion模式治疗,共治疗3次,每次间隔3个月,于末次治疗后3个月观察疗效。采用GoodmanBaron痤疮瘢痕评价系统、VISIA皮肤检测仪评估疗效。同时统计患者主观评价。结果:治疗后,57%的患者GoodmanBaron痤疮瘢痕分级有改善,所有患者的GoodmanBaron痤疮瘢痕评分均有改善,改善分数最高为17分,最低为3分,平均改善分数为6.11分。VISIA数据分析示,治疗前后色斑、毛孔、皱纹、纹理、紫质的绝对分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6%的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治疗过程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O_2点阵激光Fusion融合模式,对于痤疮瘢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寻常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粉刺、脓疮、结节、囊肿及瘢痕。好发于面部及胸背部,严重的面部痤疮常遗留凹陷性瘢痕,影响患者的美观和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以往多采用化学剥脱、磨削术等方法,但终因效果不理想、不良反应大、患者难以接受。近几年来,CO_2点阵激光在治疗痤疮后凹陷性瘢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发展,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笔者应用CO_2点阵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CO_2点阵激光联合使用积雪草甘无痛治疗浅表瘢痕面部痤疮瘢痕。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CO_2点阵激光联合积雪草甘治疗面部凹陷瘢痕97例,男性57例,女性40例;年龄18~42岁,平均(27.3±5.5)岁。治疗前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抹于治疗区域,1.5 h后,清洗面部,75%乙醇消毒,用点阵CO_2激光对痤疮瘢痕进行治疗,能量40~60 m J,点阵覆盖率9%~25%,重复1~2次。根据瘢痕大小深浅调节图形。术后冰敷20 min,每日外涂积雪草甘两次。并嘱患者注意补水防晒,保持创面干燥,直至痂皮自然脱落,治疗间隔周期为3个月,连续治疗3次。结果:三次治疗改善大于80%,手术不需住院,门诊进行。结论:CO_2点阵激光联合使用积雪草甘治疗体表浅表性瘢痕操作方便,术后恢复快,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患者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目的:VISIA皮肤检测仪定量评价CO_2点阵激光两种模式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的长期疗效。方法:面部痤疮萎缩性瘢痕患者20例进行自身对照试验,随机选择患者一侧面部痤疮萎缩性瘢痕进行局灶高能量治疗,另一侧采用大面积低能量平扫技术。共治疗5次,每次治疗间隔3个月。每次治疗后3个月均使用VISIA皮肤检测仪采集皮肤色素斑、红斑、毛孔、纹理、紫质数据分析,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激光技术(CO_2点阵激光治疗系统联合染料激光)治疗创伤后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纳入的15例创伤后瘢痕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每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对治疗前后瘢痕严重程度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统计患者主观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瘢痕严重程度评分由治疗前(64.3±19.8)分下降至(39.8±14.3)分,改善百分比达(37.6±9.6)%,其中10例患者认为功能明显或显著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激光技术(CO_2点阵激光治疗系统联合染料激光)治疗创伤后瘢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宜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面部痤疮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CO_2点阵激光分别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和A型肉毒素治疗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HS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患者46例。A组采用CO_2点阵激光治疗;B组采用CO_2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C组采用CO_2点阵激光联合A型肉毒素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1,6和12个月随访,对比疗效、瘢痕厚度、瘢痕面积、瘢痕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6个月,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P0.05);C组瘢痕厚度、瘢痕面积、瘢痕评分低于A组和B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三组血清TNT-α、TGF-β1和MMP-9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2个月,C组复发率低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_2点阵激光联合A型肉毒素治疗HS疗效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其中约95%的患者易遗留瘢痕。激光是治疗痤疮瘢痕有效的方法之一。用于治疗痤疮瘢痕的激光分为剥脱性激光及非剥脱性激光,前者包括CO_2激光、波长2 940 nm的Er∶YAG激光,后者包括波长1 320 nm的Nd∶YAG激光、波长1 064 mn的长脉冲Nd∶YAG激光、波长1 550 nm的Er∶Glass激光、半导体激光。此外皮肤微针及射频也可用于痤疮瘢痕的治疗。剥脱性激光疗效好但不良反应大、非剥脱性激光不良反应小但疗效差于剥脱激光。采用点阵激光的方式,与射频联合使用,可以增强其疗效,减少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在瘢痕内切除薄化及CO_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新理念。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6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选择2处相似的增生性瘢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于瘢痕内切除薄化术后采用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治疗术后创面,3个月后采用CO_2点阵激光再次治疗此处瘢痕,并于激光术后应用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治疗术后创面;对照组于瘢痕内切除薄化术后采用凡士林油纱治疗术后创面,3个月后采用CO_2点阵激光再次治疗此处瘢痕,并于激光术后应用红霉素眼膏及医用硅酮凝胶膏序贯治疗术后创面。对比观察两组瘢痕内切除薄化术后治疗疗程结束后及CO_2点阵激光术后治疗疗程结束后的瘢痕增生情况、CO_2点阵激光术后1 h的创面疼痛程度及点阵激光术后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结果瘢痕内切除薄化术后治疗疗程结束后两组瘢痕VSS评分对比采用u检验,u=70.488,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_2点阵激光术后治疗疗程结束后两组瘢痕VSS评分对比采用u检验,u=20.58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_2点阵激光术后1 h两组创面VAS评分对比采用u检验,u=47.829,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_2点阵激光术后两组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对比采用u检验,u=33.906,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可有效缓解增生性瘢痕CO_2点阵激光术后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及瘢痕内切除薄化与CO_2点阵激光术后瘢痕组织消退,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是目前临床上防治增生性瘢痕的理想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58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术后瘢痕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使用585 nm脉冲染料激光和CO_2点阵激光对22例手术后增生性瘢痕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后4周采用585nm脉冲染料激光能量密度如4.0~5.5 J/cm2,10.0 mm光斑和7.0~8.0 J/cm2,7 mm光斑,脉宽0.45~2 ms进行治疗;术后6周采用超脉冲CO_2(Syneron-Candela CO_2RE)进行治疗,根据瘢痕厚度选用消融模式或激光打孔技术。消融模式采用30%的点阵覆盖率,能量密度50~70 m J/cm2,光斑直径10 mm,脉宽10 ms,激光打孔点-点间距约4 mm;共治疗2~4次,间隔时间4周。结果:22例瘢痕患者中有21例瘢痕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变,治疗总满意率达95%,平均疼痛评分为7.2,1例PIH(炎症后色素沉着),无起泡、烧伤或其他不良反应。结论:58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CO_2点阵激光是目前比较安全、高效的瘢痕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CO_2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二组增生性瘢痕患者,治疗组32例应用CO_2点阵激光,同时瘢痕内注射曲安奈德,每月1次。对照组20例,仅用曲安奈德注射瘢痕,每半个月1次。观察并比较疗效。疗效评价采用临床良好、满意和不满意或无效三级判断疗效,结合温哥华烧伤瘢痕评估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与自身对照区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及痛痒程度等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1,2,6个月时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经1~5次治疗,效果良好25例(占78.16%);满意7例(占21.87%);不满意或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患者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及痛痒程度、在治疗前、后及治疗后自身对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_2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对治疗增生性瘢痕有比较好的疗效,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少,且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目的:观察纳米点阵射频仪器(Venus VIVA)在皮肤美容中的临床安全性、疗效及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分析应用纳米点阵射频(Venus VIVA)治疗面部松弛、毛孔粗大、颈纹、面部重度痤疮瘢痕及妊娠纹的临床疗效,评估纳米点阵射频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归纳总结针对不同肤质、皮肤问题采用的合适治疗参数及手法。结论:纳米点阵射频技术(Venus VIVA)是全新的点阵射频治疗技术,其气化带及热凝固带可控,治疗效率高,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O_2点阵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囊肿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囊肿性痤疮患者60例,以就诊的序号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患者30例,采用CO_2点阵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浅层光斑1~6(根据皮损的大小),能量80 m J,密度50%。深层光斑3~10(根据皮损的大小),能量15 m J,密度5%。清除囊肿内分泌物,止血后根据皮损面积,用新鲜配制浓度5%的5-氨基酮戊酸液外敷于皮损处,避光封包1.5 h后,用红光照射仪照射全脸,照射剂量80 J/cm2,根据皮损反应进行剂量调节,照光距离10 cm,照光时间20 min。光动力治疗每间隔7 d治疗1次,共治疗4次;CO_2点阵激光于第1次光动力治疗前预处理囊肿及结节处。及4次光动力治疗后1周,治疗囊肿性痤疮瘢痕处,共两次。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光动力治疗,治疗方法同联合组。治疗2、4、8周分别进行疗效判断,记录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的痤疮GAGS评分,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逐渐下降;治疗4周后两组GAG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_2点阵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与单纯光动力治疗比较,治疗囊肿性痤疮效果好、有效率高、起效快,疗效与治疗次数正相关,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疗效明显,复发率减少。是一种单次治疗时间短、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化治疗方案,适合门诊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O2点阵激光技术联合盐酸氨基酮戊酸在面部痤疮上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面部痤疮患者42例,男性26例,女性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患者均用CO2点阵激光治疗其面部痤疮,激光治疗后,对照组不用辅助药物,实验组联合盐酸氨基酮戊酸外用。  相似文献   

20.
正目的:研究比较优化脉冲光(Optimal Pulse Technology,OPT)及CO_2点阵激光在治疗皮肤瘢痕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2014年皮肤瘢痕患者1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采用波长515~1 200 nm的OPT治疗仪,4~6次为一个疗程,每次间隔3~5周。治疗组92例,采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治疗3~4次为一疗程。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