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介绍丙烯腈、腈纶抽丝两套装置排放的含氰污水中硫氰酸钠含量波动范围在20~3036mg/L,造成对含氰污水处理场冲击。通过装置加强生产、制度管理后,使污水中硫氰酸钠含量波动范围减小到44~320mg/L,含氰污水场每年冲击次数由25次减至4次,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腈纶废水是典型的难降解、高氨氮废水。为评价电化学氧化法对腈纶废水深度处理的实际运行效果,通过建立腈纶废水处理中试装置,考察了其对经AO生物处理后腈纶废水中COD、氨氮、总氮、BOD5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析了其运行能耗。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中试装置对经生物处理后腈纶废水中COD去除率为39.2%。稳定运行后,该装置对废水中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00%与75.1%。经电化学氧化处理后,废水中的COD、氨氮浓度达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要求。电化学氧化处理不能显著提高腈纶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3.
<正>高酸原油是指酸值(以KOH计)等于或大于1.0 mg/g的原油,通常属于环烷中间基类重质原油,具有密度大、粘度大和残炭高等特性。高酸原油由于酸值高、乳化重、脱盐困难,加工时需要添加大量的破乳剂,产生的废水性质恶劣,致使污水处理场生化系统的水面产生大量泡沫,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场对COD、氨氮等的去除效果,导致污水回用设施运转不正常。为此,在污水处理场的沉降池和过滤器之间增加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相似文献   

4.
厌氧过滤器技术在PTA废水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厌氧过滤器技术在仪化PTA污水处理场的应用,对其处理效果、特点、启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5.
根据炼油废水的水质特点,对废水中氮的硝化和反硝化特点和工艺进行分析、评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现有污水处理场改造,对炼油废水生物脱氮技术应用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含氰废水处理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大庆石化总厂含氰废水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考察了国内外各种含氰废水处理技术,着重探讨了催化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的技术可行性。对含氰污水处理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腈纶废水中含有氰化物、单体聚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碱性氧化法、酸性回收法等处理含氰废水,难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上海某腈纶厂采用硫氰酸钠一步法和二步法湿纺工艺生产腈纶,废水处理采用"加药混凝沉淀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氰化物、氨氮、COD、BOD5去除率分别为94.5%、89.9%、88.2%、97%,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出大庆30万t乙烯工程废水具有有机污染物成分复杂、浓度高、波动大,可生化性强等特点,并进一步阐明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稳定并提高污水处理场运行效果的对策。稳定曝气池进水水质、均衡曝气池BOD污泥负荷,保持并提高污泥活性。  相似文献   

9.
MBR处理腈纶废水的效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魏健  宋永会  赵乐 《环境科学》2014,35(12):4610-4617
采用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SBMBR)处理腈纶聚合废水和丙烯腈废水,考察了不同废水比例和运行条件下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并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SBMBR对腈纶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碳源和碱度不足是影响脱氮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90 min缺氧/150 min好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5%、98.7%和74.6%,出水水质可以稳定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PCR-DGGE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内微生物多样性与进水水质和运行条件密切相关,微生物群落呈现出较明显的演替过程;通过克隆测序,从9个污泥样品中成功鉴定获得22种微生物的16S r DNA序列,并筛选出7种降解腈纶废水的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10.
研究Fe-Co合金催化降解腈纶废水的影响因素并优化,应用三维荧光光谱探讨腈纶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初始p H由1升到6,COD去除率由35.0%快速升至60.0%后再快速降至10.1%;反应时间小于10 min时,COD去除率由10.8%快速升至57.0%再缓慢升至60.8%后基本维持不变;合金与H2O2质量比和合金投加量对COD去除率影响较小。最优条件初始p H值为2,合金与H2O2质量比为6,合金投加量为2.868 g/L,反应时间为10 min下COD去除率可达到65.5%,处理后水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三维荧光扫描处理前后水样,3个明显荧光峰完全消失,分析各荧光峰发现:Fe-Co合金有效去除了腈纶废水中可见腐殖质类物质、类蛋白类物质以及UV腐殖质类物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厌氧反应装置,以腈纶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2组试验,对比了微量金属(Co)投加前后废水中有机物降解情况、累积产气量、三维荧光光谱图以及微生物生长情况,研究了微量Co对腈纶废水厌氧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的投加浓度〔以ρ(CoCl2)计〕为1.0 mg/L时,CODCr去除率达71.7%,累积产气量达到22.5 mL;当Co的投加浓度超过10 mg/L时,CODCr去除率为20%左右,累积产气量8.5 mL,未投加Co元素的空白对照组CODCr去除率为43.1%,累积产气量为10 mL.显示微量Co对腈纶废水厌氧生物降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干法腈纶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干法腈纶废水污染物种类多且难以生物降解的特点,以及抚顺石油化工公司腈纶化工厂废水处理工艺脱氮效果差、出水ρ(CODCr)高的现状,采用填料式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处理干法腈纶废水,考察该技术对干法腈纶废水CODCr,NH4+-N和TN的去除率,以及处理效果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MBR处理干法腈纶废水的出水水质稳定,对进水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耐冲击性;采用缺氧-好氧工艺不仅可去除97%以上的NH4+-N,还可去除60%以上的TN;但是由于干法腈纶废水可生化性差,且ρ(NH4+-N)高,缺氧段反硝化作用及好氧段硝化作用存在缺少碳源和碱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糠醛生产废水中含1—2.5%的乙酸,若废水外排,会造成大量损失且污染环境.通过30—80对膜组装的400×800mm电渗析器中试操作,回收了浓度为20%的乙酸,再经萃取、精馏工艺得到工业一级乙酸.治理后的废水含酸量为0.02—0.05%,可安全排放及回用.中试技术指标优于小试,重现良好.  相似文献   

14.
含腈污水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安庆丙烯腈──腈纶联合装置污水处理系统工艺路线及运行现状。含腈(氰)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在生化处理过程中首先被转化为氨氮,然后进一步硝化。但在特定的水质条件下氨氮难以硝化的问题较为突出,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电-Fenton法预处理腈纶聚合废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电-Fenton法预处理腈纶聚合废水,研究了试验条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阳极采用Ti/SnO2-Sb2O3网状极板,阴极采用网状钛板,对腈纶聚合废水进行电解处理. 分别考察了停留时间,电解电压,FeSO4·7H2O投加量和pH对废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为pH>电解电压>FeSO4·7H2O投加量;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电解电压为15 V,pH为5,FeSO4·7H2O投加量为1.44 mmol/L,电解时间为3 h时,腈纶聚合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为31.98%,丙烯腈的去除率为74.10%,出水c(Fe2+)为0.004 mmol/L,废水的ρ(BOD5)/ρ(CODCr)从0.05升至0.47,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处理丙烯酸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周平  钱易 《环境科学》1995,16(1):58-61
介绍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丙烯酸废水的中试研究。当进水COD为710—992mg/L时,平均去除容积负荷NV=4.0kgCOD/(m3·d),污泥负荷NS=1.6kgCOD/(kgVSS·d);进水COD为1277—2276mp/L时,NV=6.8kgCOD/(m3·d),Ns=2.8kgCOD/(kgVSS·d);氧利用率约17%。同时对流化床出水进行了后处理试验,提出了丙烯酸废水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二甲基乙酰胺湿纺腈纶废水是含有难降解物质的化工废水,碳氮比低,水质波动大。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对二甲基乙酰胺湿纺腈纶废水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工艺参数为曝气时间3 h,溶解氧4.5~5.5 mg/L,补充无机碳源碳酸氢钠0.5 mg/L,缺氧停留时间2 h的工况下,COD去处理率为75%,BOD为98%,TOC为70%,NH4+-N为94%,TN为80%,DMAC达到99%。  相似文献   

18.
Fenton法深度处理腈纶废水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Fenton法深度处理难降解腈纶废水的影响因素及其优化反应条件,应用紫外和三维荧光光谱探讨腈纶废水生化出水中污染物的去除规律. 研究表明:初始pH由1.5升至6.0时,CODCr去除率由20.0%快速升至61.8%后再缓慢降至51.0%;c(Fe2+)由0.8 mmol/L增至10.8 mmol/L时,CODCr去除率先由2.5%增至58.0%再缓慢降至55.5%;c(H2O2)和反应时间对CODCr去除率影响较小. 正交试验极差表明,CODCr去除率的影响因素为初始pH>c(Fe2+)>c(H2O2)>反应时间,最优条件〔c(Fe2+)为7.20 mmol/L、c(H2O2)为0.16 mol/L、初始pH约为3、反应时间为90 min〕下腈纶废水生化出水ρ(CODCr)由308 mg/L降至103 mg/L,去除率为66.5%. 紫外和三维荧光光谱显示,腈纶废水生化出水中的类蛋白类物质完全被去除,大部分可见腐殖质类物质以及UV腐殖质类物质也被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