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70 mm)患者,因其有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的难点。我们自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诊治5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总结其围术期管理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占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50%左右,其中以二尖瓣损害极易影响心房传导系统,造成心房纤颤(房颤)。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90%术前存在房颤。二尖瓣置换心脏复跳后,有部分患者可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并维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本研究旨在观察心脏瓣膜手术、术前房颤患者术后恢复窦性心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人工瓣膜置换术与二尖瓣分离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4-12间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确诊收治的8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二尖瓣分离术,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瓣膜置换术。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能够有效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和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先心病及风心瓣膜病不同时期心肺功能相互关系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不同时期心肺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择52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及9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于术前,术后近,远期,拍摄心脏前后位X线片,进行肺功能检查及运动前后血气检测。对不同病种,不同时期的心功能级别,心胸比率与肺功能参数,经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65岁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总结老年人瓣膜病的手术效果。方法 1993年至2004年252例≥65岁老年瓣膜病病人接受瓣膜手术,占同期瓣膜手术5.5%(252/4546例),其中男147例,女105例;平均年龄(67.9± 2.9)岁。风湿性瓣膜病201例(79.8%),非风湿性瓣膜病51例(20.2%)。术前心功能Ⅲ-Ⅳ级141例 (56.0%)。主动脉瓣置换63例,二尖瓣置换93例,二尖瓣成形42例,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或成形47例,三尖瓣置换或成形7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4例。结果手术死亡23例(9.1%), 逐年病死率有下降趋势。与同期瓣膜手术16-64岁组相比,术后ICU时间显著延长[(60.1±101.2)h对 (43.0±70.6)h,P=0.00],术后带气管插管时间明显延长[(30.6±42.8)h对(24.1±45.0)h,P=0.0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10.6%对6.4%,P=0.01),住院时间明显延长[(25.7±41.3)d和(19.6± 14.4)d,P=0.00]。手术死亡病人术前心功能级别明显高于生存者[(2.8±1.0)级对(2.4±1.0)级,P< 0.05];术前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8%对59.5%)。结论老年人瓣膜病手术总体手术病死率可以接受,近2年手术病死率已接近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手术、术后急性肾衰需要透析、体外循环时间长、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是住院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7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病的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 2005年1月到2011年11月,115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接受心脏瓣膜手术,占同期心脏瓣膜手术的8.4%( 115/1366例),其中男65例,女50例;年龄(74.3±3.1)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68例(59.1%),非风湿性瓣膜病47例(40.9%).术前心功能Ⅲ~Ⅳ级75例(65.2%).行二尖瓣置换术(MVR) 55例(47.8%),主动脉瓣置换术(AVR) 33例(28.7%),AVR+ MVR 16例(13.9%),二尖瓣成形术(MVP)3例(2.6%),AVR+ MVP 5例(4.3%),三尖瓣置换术3例(2.6%).同期行左心房血栓清除术18例(15.7%),三尖瓣成形术71例(61.7%),Bentall手术6例(5.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例(13.0%).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1例(0.87%).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包括重度低心排血量综合征6例,新发房颤17例,呼吸机延迟拔管1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脑部并发症3例.术后6个月复查,112例(97.4%)生存,心功Ⅲ~Ⅳ级8例(7.14%).结论 老年患者心脏瓣膜手术虽然手术风险较高的,但仍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1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年5月至2006年4月我们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19例.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本组19例中男16例,女3例;年龄4~50岁。先天性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例,室间隔缺损(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修补术后1例、右心室起搏导线折断1例,无原发心脏病3例。  相似文献   

8.
<正>心脏疾病合并巨大左心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高,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已引起心脏外科医生的广泛关注[1]。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近期并发症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2000年5月至2010年7月我们对267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其治疗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共267例,男82例,女185例;平均年龄40.9(11~65)岁;平均体重52.4(30~75)kg。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3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害9例,Ebstein畸形2例,其他先天性心脏瓣膜病18例(其中房间隔  相似文献   

10.
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替换术6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替换术66例李惠君林世平缪文瑞江萍贾雷王伯杰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心脏受损重,反复出现心力衰竭,使心脏功能持续减弱,其根本的治疗方法是行瓣膜替换术。我院自1991年11月~1996年11月共行心脏瓣膜替换术175例,其中重症心脏瓣膜...  相似文献   

11.
自1991年4月至2005年3月我们采用改良Manouguian法对7例成人心脏瓣膜病合并主动脉瓣环窄小患者施行了主动脉瓣环扩大、心脏瓣膜替换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后果十分严重 ,选择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 (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CABG )和心脏瓣膜置换术 ,使缺血心肌再血管化和异常血流动力学得以矫正。我院自 1990年 6月~ 2 0 0 2年 6月共施行此类手术 13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10例 ,女 3例。年龄 12~ 74岁 ,平均5 7.1岁。病程 10个月~ 13年。 13例中二尖瓣病变者 7例 ,主动脉瓣病变者 4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者 2例。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者 3例 ,2支病变者 6例 ,3支病变者 4例。术前 4例有心绞痛 ,均有心电图ST段下降及T波倒…  相似文献   

13.
心脏瓣膜病恶液质病人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脏瓣膜病的严重病变,致心脏功能严重不全,并继发其他脏器的损伤,可伴有内分泌、代谢、营养、凝血机制的改变。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肝脾肿大、胸腹水,严重者出现肝、肾、肺等多脏器的功能不全。这类病人经积极围术期处理、重视术中心肌保护,其预后还比较满意。2000年8月至2003年9月,我们共收治21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  相似文献   

14.
重症心脏瓣膜病心脏不停跳下瓣膜置换术4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手术风险大 ,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 1 999年 1 1月以来 ,我们采用心脏跳动下瓣膜置换手术治疗 4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 ,效果较好。临床资料  40例中男 1 7例 ,女 2 3例 ;年龄 5~ 64岁。行二尖瓣置换术 (MVR) 2 4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 ) 6例 ,MVR +AVR 1 0例。另选择 1 998年 1月至 1 999年 1 0月所做的31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者作为对照组 ,男 1 3例 ,女1 8例 ;年龄 1 3~ 59岁 ;MVR 1 9例 ,AVR 8例 ,MVR +AVR 4例。术前两组的心胸比率、射血分数 (EF)、心功能等指标…  相似文献   

15.
巨大心脏患者换瓣手术治疗吴春齐李金声李金启刘亚湘心脏瓣膜病巨大心脏者,大多累及多个瓣膜,心肺功能严重减退,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983年以来,我科共为43例巨大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换瓣手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43例,男性18例,女性25...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提高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右心室功能不全患者的治愈率,总结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24例左心瓣膜病合并右心室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41~66岁。均行心瓣膜置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中心静脉压(CVP)升高(CVP〉25cm H2O)、右心室体积增大等右心衰竭表现。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于感染1例,持续低氧血症1例,低心排血量2例。随访15例,随访6~5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例,死因不明。其余患者均生存,生活质量良好,无右心室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9例患者无三尖瓣反流,4例轻度反流,1例中度反流。结论术中加用三尖瓣成形环保证三尖瓣功能是治疗右心室功能不全的解剖基础,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强心治疗及对右心室前后负荷的调整是治疗该类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5年7月,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 三尖瓣成形22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 主动脉瓣置换 三尖瓣成形35例,二尖瓣置换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结果死亡6例,其中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5例,心室颤动治疗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7.69%。随访53例,平均随访2.5年,死亡5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组织,选择合适瓣膜,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提高合并心脏恶病质瓣膜病患者外科治疗的成功率,探讨其围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符合心脏恶病质综合征诊断标准的21例心瓣膜病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二尖瓣置换术14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7例,同时三尖瓣成形术16例,结果:发生并发症13例,分别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死亡6例,主要死亡原因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合并心脏恶病质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应注意围术期处理,术中应重视三尖瓣功能纠正及左、,右心房折叠:术后注意低心排血量治疗,积极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加强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84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心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损害程度达Ⅰ级27例、Ⅱ级20例、Ⅲ级17例。经直线相关分析,心肌超微结构改变与病程、心衰史、心房纤颤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NYHA心功能分级无相关性。作者认为,NYHA心功能分级尚不能反映心肌超微结构损害程度。风湿性心瓣膜病病人出现心衰、心房纤颤,且靠强心利尿剂维持心脏代偿功能,提示心肌已有明显病理损害表现,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源性恶液质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6年 42例心脏恶液质瓣膜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4例( 9 .5 2 % ) ,2 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 ,3 8例患者出院时肝脾明显缩小 ,食欲好转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及肝、肾功能正常。随访 10个月~ 6年 ,心功能恢复至Ⅰ级 2 4例 ,Ⅱ级 14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围术期营养支持 ,正确地选择好手术时机 ,加强术中处理 ,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