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讨论早期投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2例16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片、CT扫描、及ECT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X线片、CT及ECT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18.8%、43.8%及87.5%,X线、CT及ECT检查的准确分别为45.8%、68.5%及91.7%。结论:ECT是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满意方法。  相似文献   

2.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回顾分析了25例38个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表现,并与X线照片、核扫描进行了敏感比较。18个股骨头为早~中期坏死;17个有典型的“双线征”,1个股骨头和颈呈均匀低信号;20个股骨头为晚期坏死,头大部分呈低信号,并有散在的点状高信号。有31个坏死的股骨头合并关节积液。我们认为:在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MRI比ECT更为敏感,髋关节积液在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中有重要意义。MRI是目前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最敏感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通过CT灌注成像检测进行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11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X射线和MRI检测进行确诊及分级,并进行常规CT扫描检测和CT灌注成像检测,比较患侧与健侧影像学指标差异,统计CT灌注成像对不同分级股骨头缺血坏的检出率。结果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患侧与健侧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MT)等股骨头血流灌注功能影像指标数值均显著低于健侧水平(P0.05);CT灌注成像检测对Ⅰ期和Ⅱ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CT扫描检测(P0.05),而对于Ⅲ期和Ⅳ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出率与常规CT扫描检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检测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效果优于常规CT扫描检测,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例30个病变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平片、CT扫描及MRI影像学情况。结果X线平片与CT扫描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MRI的检出率远高于X线平片与CT扫描(P〈0.01)。结论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敏感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扫描。  相似文献   

5.
股骨头坏死修复过程的核素骨显像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用99m_Tc-MDP对36例股骨颈骨折或骨折愈合后发生股骨头塌陷者进行了放射性核素骨显像(RNBI)随访检查,其中11例结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检查。结果表明:(1)根据骨折后骨显像的动态变化,可较准确地了解股骨头坏死的修复过程,预测后期股骨头塌陷。(2)股骨头塌陷前期及塌陷后均呈现高代谢反应,17例股骨头塌陷者的平均患头/健头比为2.22,表明迟发性高代谢反应与塌陷有密切关系,因此,局部核素摄取量增加不能作为治疗有效的依据。(3)SPECT检查可去除平面骨显像的放射性重叠,对分析股骨头各断层的坏死和修复状况,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骨显像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三相骨显像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出院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1例(36个坏死股骨头),多次门诊后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7例(20个坏死股骨头),共计48例56个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对其进行^99Tc^m-MDP三相骨显像。其中31例36个坏死股骨头有近期X线片检查结果,列表与骨显像结果作了对照。结果:56个缺血性坏死股骨头静态骨显像均有相关坏死征象,血流相37个有改变(66.1%),血池相40个有改变(71.4%)。36个坏死股骨头X线片结果为正常者10个(27.8%),早期坏死7个(19.4%),坏死19个(52.8%),诊断灵敏性低于骨显像。结论:三相骨显像对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个准确、灵敏而简便的方法,可作为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7.
旋股外动脉全支移植ECT观察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应用旋股外动脉全支植入(指升支、横支、降支)治疗成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6例,效果满意。与传统单一移植1支血管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经ECT监恻,血流量有增加.②改进术式,游离成一个有自身血液循环的血管束,不会发生血管闭塞。③使股骨头的修复过程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8.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简要叙述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和坏死预测等的最新进展。为使骨折后骨坏死尽量减少,早期手术和关节穿刺减压,避免髋关节放置在伸直及内旋位是必要的,建议屈曲位牵引。应用Gd-DTPA增强MRI T1脂肪浸润扫描,可预测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建议将股骨头坏死分为静息型骨坏死和临床型骨坏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流行病学以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以期对我国股骨头坏死发病及治疗现状进行分析,提高股骨头坏死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整体水平。方法设计相关调查表格,对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的28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诊断、治疗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期间共收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282例,其中男210例,女72例,年龄19—80岁,平均42.6岁。股骨头坏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50例,平均激素(强的松)摄入10mg/d,平均持续4年;酒精性股骨头坏死202例,平均酒精摄入量2413ml/周,饮酒时间平均20年。双侧发病142例(50.5%)。初次诊断股骨头坏死分期,FicatⅠ期17髋占4%,Ⅱ期79髋占18%,Ⅲ期123髋占29%,Ⅳ期215髋,占49%。双侧同时发生股骨头坏死142例占50.5%。78例(28%)患者既往曾接受过药物治疗;其中27例(27髋)为无症状股骨头坏死。结论四川地区股骨头坏死男:女为2.92:1;发病年龄在42.6岁。酒精摄入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诱发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除关节置换术外,股骨头髓芯钻孔减压术是最常采用的保留股骨头的外科治疗措施。此股骨头坏死临床流行病学及相关研究分析,将对更好的认识我国股骨头坏死发病情况疾病因研究,对股骨头坏死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FH) MRI分期与坏死指数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82例(100髋)股骨头坏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1.5T MRI机器进行扫描,采用国际Hungerford分期方法进行MRI图像分期;再采用Koo所提出的方法计算坏死指数。行股骨头坏死分期与坏死指数的秩相关分析,并预测股骨头缺血坏死后发生股骨头塌陷的临界值。[结果] 100例ANFH髋部,Ⅰ期38例、Ⅱ期31例、Ⅲ期19例、Ⅳ期12例。随股骨头坏死分期上调,坏死指数显著增加,任意两个分期的坏死指数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股骨头坏死分期与坏死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Ⅱ期仅有4例股骨头坏死指数53.00%,但在Ⅲ期及Ⅳ期中所有股骨头坏死指数均53.00%。[结论]坏死指数与ANFH分期呈正相关关系,坏死指数为53.00%时可作为股骨头是否发生塌陷的预测临界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MRI影像学检查在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56例(共98髋),均进行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各临床分期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及早期征象的检出率。结果 MRI对股骨头坏死总检出率高于CT,且MRI对Ⅰ~Ⅱ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高于CT,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Ⅰ~Ⅱ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中,MRI对线样征、骨髓水肿、骨小梁模糊的检出率高于CT,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局部囊变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要优于CT,尤其是骨髓水肿、线样征、骨小梁模糊等典型征象,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5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进行了甲皱微循环观测,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对象:受检对象均为来院疗养员,男30例,女27例;年龄15~67岁;病史3月~11年;所有股骨头坏死病例均经X线确诊,单或双侧股骨头坏死共92处,其中诊断为I期...  相似文献   

13.
股骨头坏死表面积测量及在股骨头塌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磁共振扫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的图像,计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ofthefemoralhead,ONFH)表面积及坏死面积占整个股骨头表面积的百分比(简称坏死表面积比),检验其准确性,并应用于临床预测股骨头塌陷。方法2001年6月~2003年6月,对8例13髋拟行关节置换的ONFH患者术前作标准的MRI扫描,依T1连续图像计算,得出坏死表面积及坏死表面积比。将手术标本锯成与MRI扫描相同的层厚和层数,应用坐标纸粘贴,图像分析仪测出数据,并作统计学分析。另对16例25髋、期非手术治疗的ONFH患者,用MRI扫描图像法测定其股骨头坏死表面积及坏死表面积比,临床随访至股骨头出现塌陷,未塌陷者至少随访24个月,比较两者差异。结果MRI图像法与标本测量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的16例25髋中,17髋发生股骨头塌陷,坏死表面积为31.06±8.10cm2(95%CI26.58~35.55),坏死表面积比为58.91%±15.11%(95%CI51.14~66.68),未塌陷的8髋坏死表面积为14.16±9.32cm2(95%CI6.37~21.95),坏死表面积比为29.48%±19.76%(95%CI12.97~45.99)。未塌陷组中仅4髋坏死表面积比>33%,塌陷组均>33%。结论MRI图像法能较准确计算股骨头坏死表面积及坏死表面积比,可用于预测股骨头塌陷,坏死表面积比>33%为股骨头塌陷的临界值。此计算法仍较复杂,宜进一步简化,以利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SPECT断层骨显像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26例X线片检查无异常表现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双髋关节SPECT断层显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受累的32个股骨头均有骨坏死征象。认为SPECT断层显像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颈骺板早闭的发病因素。方法:在描述症状和体征的基础上,对罹患本病的5例儿童进行了ESR、C-反应蛋白测定;X线片、CT、同位素和病理检查。结果:平均年龄为10.7岁。主要表现有跛行,患髋疼痛和屈曲、内旋活动受限,肢体平均短缩1.9cm;X线片显示股骨颈骺板线消失,股骨头小,股骨颈短;CT发现股骨头密度不匀;99mTC骨扫描可见股骨头放射性均匀分布,但骺板处无浓聚;2例病理结果为滑  相似文献   

1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病,我院自1992年4月以来,采用单纯钻孔减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3例,女5例。年龄25~78岁,平均40岁。本组病例按Marcus分期,Ⅱ期9例,Ⅲ期5例,Ⅲ~Ⅳ期3例,Ⅳ期1例,病程最长21年,最短8个月,均因髋部疼痛、跛行、髋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就诊。由股骨颈骨折(骨折良好愈合)引起者11例,髋脱位所致4例,因类风关长期应用激素1例(双侧),慢性酒精中毒所致1例(双侧),另1例原因不明。18例中,11例经MRI…  相似文献   

17.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植骨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同侧带旋髂深动静脉血管蒂髂骨植骨治疗成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9例20髋。根据Ficat分期方法,其中Ⅱ期1髋,Ⅲ期13髋,Ⅳ期6髋。有14髋随访1~5年,临床评价采用改良的Jacobs方法,临床总优良率为85.7%。术后X线显示2例股骨头进一步塌陷,1例疼痛加重改为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双期薄层扫描对胰头癌可切除性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薄层增强扫描对胰头癌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螺旋CT双期薄层增强扫描胰头癌的CT表现,观察肿块对邻近器官或组织侵犯情况,以及有无远处器官和淋巴结转移,据此判断肿块能否切除,并将其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螺旋CT诊断胰头癌可切除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4.6%,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91.7%,准确性为87.5%。结论 螺旋CT  相似文献   

19.
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2000年5月-2005年6月,对48例(54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病灶清除、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植入治疗。男32例(36髋),女16例(18髋);年龄26~62岁,平均38.7岁。有烟酒史21例,接受激素治疗史15例,髋关节轻微扭伤史2例,余患者无明显诱因。病程2~32个月。按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国际骨坏死分期标准,Ⅰ期9髋,Ⅱ期31髋,Ⅲ期14髋。采用95丹东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分,Ⅰ期患者平均76.94分,Ⅱ期平均62.38分,Ⅲ期平均55.64分。均经X线、CT或MRI检查,证实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异物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切口Ⅰ期愈合。48例均获随访22~73个月,平均42.5个月。采用上述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分,Ⅰ期患者平均96.89分,Ⅱ期平均92.54分,Ⅲ期平均78.46分。优33髋,良17髋,可3髋,差1髋,优良率为92.6%。结论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髓芯减压、死骨清除的基础上,提供了骨修复的力学支撑,避免了股骨头塌陷,同时通过中药的局部释放改善股骨头微循环,有利于股骨头的修复重建,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适合于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  相似文献   

20.
股骨头坏死图像分析的类型和转归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54例股骨颈骨折后有系列X线片,经图像分析见股骨头坏死有以下类型:(1)无坏死;(2)点片状坏死;(3)新月形坏死;(4)橄榄形坏死;(5)扇形坏死;(6)全头坏死。各坏死类型的演变及其转归不同,与最终临床上股骨头坏死关系密切。无坏死、点片状、新月形坏死面积较小,无发展成临床股骨头坏死者。橄榄形、扇形坏死面积较大,有24%~25%演变成全头坏死,并出现临床股骨头坏死。全头坏死则有80%成为临床股骨头坏死。图像分析可及早发现股骨头坏死,比X线片显示出股骨头坏死的时间提早甚多,计全头坏死平均早2.3年,橄榄形早3.8年,扇形早4.8年。与股骨头坏死组织学切片对比,表明图像分析方法可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