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北京某高校教工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2006-2016年期间,对参加过2006年教工健康体检的人中空腹血糖7.0mmol/L、无糖尿病病史且未使用降糖药物的教工进行随访观察,到2016年底,共计纳入1 595名教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性别、高血压患病情况、血尿酸水平进行分组,分析不同血尿酸水平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结果非高血压女性教工中,不同尿酸组教工的血压,体质指数(BMI),血糖,血脂水平比较,除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其他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女性教工中,不同尿酸组教工的甘油三酯(TG),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高血压男性教工中,不同尿酸组教工的BMI,血清胆固醇(TC),TG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男性教工中,不同尿酸组教工的BMI,T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16年底,研究对象中有78例新发糖尿病,发病率为5.00/1 000人年。女性非高血压组和男性非高血压组人群从尿酸第2组(女性:尿酸186~218μmol/L;男性:尿酸233~274μmol/L)开始,随着尿酸水平的逐渐升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女性高血压组和男性高血压组人群中,不同尿酸水平研究对象糖尿病发病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血压患者中,不论男性或者女性,当其血尿酸水平在第3组(女性:218~249μmol/L;男性:274~313μmol/L)时,糖尿病的发病率最高,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8.81/1 000人年,17.00/1 000人年。结论当女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为218~249μmol/L,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为274~313μmol/L时,其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可能会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血尿酸与帕金森并认知功能障碍及病情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7例3085岁的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66例3085岁的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66例3085岁帕金森病患者纳入研究,为PD组,通过Moca量表筛查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把PD组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及认知功能正常组两个亚组。测定空腹血尿酸,对比分析PD患病率、认知功能及其病情分级与血尿酸水平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PD组血尿酸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PD认知功能障碍组血尿酸水平低于PD认知功能正常组。血尿酸水平与PD严重程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金森患者血尿酸水平减低很可能为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不可以用来评定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岛居民血尿酸水平及其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的关系。方法分析2011-2012年到浙江省洞头县人民医院行健康体检的13 216名海岛居民的血尿酸、血压、血脂、血糖的测定结果。结果男性血尿酸水平(325.34±71.2)μmol/L显著高于女性(281.1±61.5)μmol/L(P0.001),男、女40~49岁年龄段的血尿酸水平均最高;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17.2%,男性(23.3%)显著高于女性(8.9%,P0.001),女性随年龄增高患病率升高(P0.001),而男性各年龄段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病率为11.4%,男性(15.0%)显著高于女性(6.6%,P0.001);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01)。结论海岛居民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患病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西两地区居民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城市、农村各6个居(村)委会,共调查成人1 288人。抽取空腹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酸。结果广西两市县居民血尿酸均值为(317.13±88.64)μmol/L,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18.01%,城市、农村血尿酸均值分别为(335.14±86.14)μmol/L、(398.79±86.84)μ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4.31%、11.60%,城、乡血尿酸均值及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女性血尿酸均值分别为(362.00±89.74)、(286.26±73.42)μ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0.76%、16.12%,男、女血尿酸均值及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城市男性患病率为27.95%,女性为22.33%,农村男性患病率为15.20%,女性为8.48%,城市男女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及城市居民各年龄段血尿酸值、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农村居民各年龄段血尿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两市县居民高尿酸患病率比较高,城乡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存在差别,需根据城乡患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尿酸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 检测并分析92例PD患者(PD组)与92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的血尿酸水平;在PD组中,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分析各组的血尿酸水平;检测并分析PD组抗PD药物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结果 PD组治疗前血尿酸水平为(270 ±76) μmol/L,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46±69)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组轻度、中度、重度组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组抗PD药物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PD发病相关,血尿酸水平低则患PD风险高,但血尿酸水平不能作为判断PD严重程度的指标,抗PD药物治疗不影响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6.
汉族和维吾尔族居民血尿酸及高尿酸血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汉族和维吾尔族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水平. 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调查乌鲁木齐市20~80岁汉族和维吾尔族健康体检者5 560名,采用尿酸酶法检测血尿酸水平,比较不同人群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结果 汉族人群血尿酸值平均为(344.23±103.22)μmol/L,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393.08±86.97),(259.83±68.89)μmol/L;维吾尔族人群平均为(310.23±106.85)μmol/L,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364.09±99.52),(246.42±75.44)μmol/L.汉族高于维族,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汉族人群27.3%(男性37.7%,女性9.5%),维吾尔族人群为17.58%(男性27.4%,女性5.7%).汉族男女性平均患病年龄分别为38.26和42.94岁,维吾尔族男女性平均患病年龄分别为46.42和51.83岁.结论 乌鲁木齐市汉族人群血尿酸值和高尿酸血症患病检出率均高于维吾尔族,也高于国内其他地区调查结果;汉族男女的发病年龄均低于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7.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3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非冠心病患者29例(对照组),进行血尿酸测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按病变范围分为对照组(29例)、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6例)、三支病变组(33例);按Gensini积分分为0~1分组(29例)、2~20分组(28例)、21~40分组(30例)、>40分组(25例).结果 ACS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 369.61±91.97)μmol/L比(298.33±92.46)、(330.43±87.42)μmol/L](P< 0.05).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 (298.33±92.46)μmol/L比(331.77±86.33)、(368.24±95.21)、(396.82±94.45)μmol/L](P<0.05),单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P<0.05).0~1分组[(298.33±92.46)μmol/L]和2~20分组[(320.77±86.33)μmol/L]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21~40分组[(366.61 ±91.97) μmol/L]和>40分组[(402.82±91.97)μ mol/L](P<0.05).21 ~40分组血尿酸水平低于>40分组(P<0.05).血尿酸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正相关(r=0.348,P< 0.05).结论 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稳定性、狭窄程度以及范围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价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甘肃省朝觐人群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并研究其相关因素,为防治高尿酸血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7月赴麦加朝觐的1 995例朝觐体检者的血尿酸及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丙氨酸转氨酶、天氡氨酸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朝觐人群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同族男性(354.00±78.80)μmol/L和19.25%,女性(284.91±72.31)μmol/L和14.88%;东乡族男性(365.39±88.02) μmol/L和26.72%,女性(285.64±86.39) μmol/L和15.17%.回族、东乡族男性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东乡族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回族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64,P<0.05),女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分类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民族(OR=1.37,95%CI:1.03~1.82)、体质指数(OR=2.76,95% CI:1.99~3.82)、血压(OR=1.35,95%CI:1.05~1.73)、丙氨酸转氨酶(OR=1.57,95%CI:1.17~2.10)、尿素氮(OR=1.70,95%CI:1.31~2.20)、肌酐(OR=1 1.26,95%CI:3.00~42.20)均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结论 甘肃省朝觐穆斯林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且民族、体质指数、血压及肝肾功能均与该人群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的血浆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氧化应激在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的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56例、无自杀患者85例以及健康对照者42例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及尿酸水平,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测评.结果 自杀未遂组的血浆白蛋白[(43.35±3.38) g/L]、总胆红素[(9.30±3.97)μmol/L]及尿酸[(275.83±87.62) μmol/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5.82±3.41) g/L,(14.32±5.28) μmol/L,(317.13±89.01)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自杀组的血浆白蛋白[(43.38±3.18) g/L]、总胆红素[(9.56±4.26) μmol/L]及尿酸[(283.94±80.95) μmol/L]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杀未遂组与无自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尿酸水平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63和-0.171,P<0.05).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及尿酸水平与病程、HAMD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的血浆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降低,与年龄有关,病程和抑郁程度并未加重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水平与PD的关系.方法 选择PD患者4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择年龄、性别等与病例组患者相匹配的40例作为对照组.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两组受检者血清中锰水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直接测定法测定血清中铮、铜、铁水平.结果 病例组血清中锰水平高于对照组[(0.269±0.326)μmol/L与(0.125±0.054)μmol/L比较,P<0.05],铁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512±0.949)μmol/L与(0.676±0.111)μmol/L比较,P<0.01],两组血清中铜、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量元素与PD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其中金属元素铁、锰可能是PD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尿酸(UA)水平关系. [方法]128例高血压病患者行双侧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依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分为5组,同时检查血UA值. [结果]5组间血UA值分别为:内膜增厚组(267±52) μmol/L;内膜斑块形成组(325±50)μmoL/L;管腔轻度狭窄组(347±50)μmol/L;管腔中度狭窄组(389±48)μmol/L;管腔重度狭窄组(17±48) μmol/L.5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 [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与血尿酸浓度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尿酸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降尿酸治疗。结果经统计和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尿酸水平下降为(343±152)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6±16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各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过程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积极进行降尿酸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复发的出现,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3.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门诊老年冠心病患者200例,对照组150例,取静脉血检测血尿酸值.结果 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361.90±83.9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84.76±73.1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心病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23.00%)明显高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55岁及以上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高尿酸血症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以"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2018—2019年基线调查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北、浙江、陕西及湖南省选取4272名55岁及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来评价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并检测空腹血清尿酸水平,计算人群血清尿酸水平与MoCA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尿酸水平对人群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结果血清尿酸正常组和高尿酸血症组的55岁及以上人群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分别为38.6%和38.4%;血清尿酸正常组中,非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血清尿酸水平为291.4μmol/L,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血清尿酸水平为283.7μmol/L,非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认知功能障碍人群(F=16.12,P<0.05),且该组研究对象MoCA分值与其血清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03,P<0.05);高尿酸血症组中,非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血清尿酸水平为450.9μmol/L,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血清尿酸水平为442.4μmol/L,非认知功能障碍人群与认知功能障碍人群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4,P>0.05),且该组研究对象MoCA分值与其血清尿酸水平亦无相关性(r=0.064,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55岁及以上人群患有高尿酸血症不是其患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1.04,95%CI 0.87~1.25,P=0.630)。结论血清尿酸在正常值范围内,适当提高血清尿酸水平可能会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保护作用;未发现高尿酸血症会增加55岁及以上人群患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曹小丽  秦娇琴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09-4010,4013
目的 分析63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血清尿酸水平.方法 分析患者首发症状、影像学表现,同时尿酶法检测血清尿酸水平,与66名健康对照比较.结果 初次发病平均年龄(39.43±14.76)岁,女性占93.7%;以视力损害首发36.5%,脊髓症状首发34.9%;影像学提示颈、胸髓受累分别为27.0%和44.4%,脑部病变占39.7%;病例组尿酸水平(224.73±66.07)μmol/L,对照组为(310.00±79.99)μmol/L,两组比较P<0.05.结论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首发症状无特异性,脑部损害并不罕见但无特异性,血清尿酸水平较正常对照为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同透析方法治疗脑出血合并急性肾衰竭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腹膜透析(PD)与间歇性血液透析(HD)治疗脑出血合并急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46例脑出血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按透析方法不同分为PD组(24例)和HD组(22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PD组血尿素氮透析前(31.05±15.01)mmol/L,透析后第10天(13.23±3.86)mmol/L,HD组血尿素氮透析前(34.80±13.36)mmol/L,透析后第10天(14.65±4.02)mmol/L.PD组血肌酐透析前(465.55±135.31)μ mol/L,透析后第10天(176.25±91.31)μmol/L,HD组血肌酐透析前(495.33±107.25)μmol/L,透析后第10天(207.85±93.24)μmol/L.两组透析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发生并发症(低血压、心力衰竭、再次出血、严重感染)4例次,HD组为11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平均住院费用PD组(863.25±153.78)元,HD组为(1054.45±237.26)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PD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危险因子在女性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32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196例(男性冠心病组),女132例(女性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各种冠心病危险因子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尿酸水平等进行比较;对所有患者随访1~3年,观察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并对女性冠心病组发生心力衰竭者与未发生心力衰竭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女性冠心病组三酰甘油、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冠心病组(P<0.05)。随访l~3年,女性冠心病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冠心病组[27.27%(36/132)比16.84%( 33/196)],女性冠心病组发生心力衰竭者血尿酸水平为(368.85±78.60)μmol/L,未发生心力衰竭者血尿酸水平为(336.63±69.65)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危险因子是女性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的重要推动因素,而血尿酸是其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通过对血尿酸等进行早期监测并采取干预措施,减缓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患者接受肾移植的效果.方法 从1997年7月~2007年2月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中选取28批次总共125例,每批次中均同时含有术前接受PD和HD的患者.按肾移植术前的主要透析方式分为PD组(44例)与HD组(81例),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移植前PD组血浆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HD组[(38.91±5.13)g/L和(43.78±4.82)g/L,P<0.05],但移植后两组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组移植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优于HD组,两组的术后18个月血肌酐水平分别为(84.00±19.94)μmol/L和(107.17±52.4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远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移植前后的血红蛋白、尿量、排斥发生率、移植术后并发症、人/肾存活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D患者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较HD患者满意,但两者肾移植远期效果相当,均可作为终末期肾病患者肾移植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兰州市居民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1~6月在甘肃省兰州市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 558名居民,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和腰围等身体指标,测定血尿酸、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分析尿酸水平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HUA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兰州市居民的血尿酸水平为(304.41±83.31)μmol/L,95%CI(300.27~308.55)μmol/L,男性血尿酸水平为(351.11±73.48)μmol/L,高于女性(254.62±61.5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64,P0.01)。人群中HUA总患病率9.37%(146/1 558),男性患病率14.55%(117/804),高于女性患病率3.85%(29/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8,P0.01)。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研究对象的BMI、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且HUA组高于非H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与血尿酸水平呈负相关(r=-0.306,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腰围、静息心率、OGTT-2h、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与血尿酸水平独立相关(R~2=0.245,P0.01)。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超重、血脂异常及吸烟是HU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UA与性别、体质量、血压、血脂、血糖等因素相关,在男性人群中控制体重质量,减少抽烟的量及频率,纠正脂代谢异常和控制高血压对防治HUA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3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UAER进行分组:UAER<20 μg/min为无白蛋白尿组(182例),UAER 20~199 μg/min为微量白蛋白尿组(120例),UAER≥200 μg/min为大量白蛋白尿组(54例),并对血尿酸、UAER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无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的平均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68±77) μmol/L、(298±90)μmol/L、(363±113)μmol/L(P<0.05).将血尿酸值从小到大排序,四分位后分别为(220±36)μmol/L(107~255 μmol/L)、(287±24)μmol/L(256~315 μmol/L)、(333±54)μmol/L(316~363 μmol/L)、(416±65)μmol/L(364~613 μmol/L),相应的白蛋白尿(包括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分别为32.5%、46.2%、48.7%、59.2%(P<0.01).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UAER与血尿酸呈正相关(r=0.221,P<0.05),另外还与体重指数、血甘油三酯呈正相关.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胰岛素应用、吸烟、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等因素后,血尿酸是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6,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UAER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