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多头棉试验地挂牌观测资料 ,分析了叶枝结铃特点 ,叶枝铃重与温度的关系 ,单株结铃结构特征 ,初步提出棉花稀植间套多头整枝结铃模型。  相似文献   

2.
根据试验和调查,确定铃重小于2.5g作为关中棉区无效花铃的铃重指标,根据铃重与花铃期热量条件的定量关系,给出了关中棉区无效花铃的热量指标为t日>15℃有效积温大于235℃·d,提出了推算剪无效花铃日期的方法,建立了关中棉区剪无效花铃时间段的马尔柯夫链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和回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土壤热量通量和蓄热量的计算原理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热量通量和蓄热量的计算原理与方法研究郭绍存,杜秀贤,梁秀婷(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研所)利用土壤热传导方程推导出的式(6),又经图解积分法再次推导而成的式(10),连同公式(7)分别是计算0─20厘米深土壤表层某时段内平均热量通量和相应时段内总蓄热量...  相似文献   

4.
王秀琴  吴婷芳 《干旱气象》2014,32(6):1003-1006
甘肃敦煌地区气候条件虽然适宜棉花生长,但热量条件处于棉花正常生长适宜指标的下线,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利用敦煌市国家基准气象观测站1983~2012年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敦煌棉花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棉花的株铃数、单铃重及僵烂铃率、蕾铃脱落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花蕾期气温、花后热量和花期气温、裂铃吐絮阶段灌水量是造成棉花僵烂铃和蕾铃脱落的主要原因。花铃期的平均气温越高,热量越充足,越有利于棉铃数的增加;7月上旬至8月中旬夜温不足降低了棉株矿物质和贮存物的积累速率,导致花蕾及胚珠发育不良,单铃胚珠数减少;盛夏7月中旬高温造成棉铃代谢紊乱,导致单铃不孕,造成株铃数不足和单铃重下降,进而影响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5.
城市气溶胶对边界层热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海啸  陈长和 《高原气象》1994,13(4):441-448
本文利用长、短波辐射模式和地面能量平衡模式,计算了烟雾层状况下的边界层和地面热量收支情况,计算表明,烟地务层的全天辐射效应使低层大气上部辐射能量收入为正,中下部辐射能量收入为负,总的结果是使低层大气稍稍冷却并使稳定增加,计算还表明,烟雾层造成的地面接收短波辐射能量的减少量可由大气逆辐射的增加量来补偿,烟雾层使得地面温度振幅变小。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棉花产量结构及发育速度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利用新疆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在构建棉花品种熟性指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温度对不同品种棉花产量结构及发育速度影响的模式,进一步分析了温度变化对不同品种棉花单株铃数、单铃重、霜前花比例及发育速度的可能影响。该文对棉花生产气象监测、预测及评价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棉花田间水分试验资料的基础上,找出了棉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及棉花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确定出新疆不同气候类型地区棉田一次适宜灌溉定额。根据试验求算实际蒸散量,利用彭门公式及土壤水分平衡方程,计算求得棉花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及不同年型不同气候类型地区棉田全生育期的适宜灌溉定额及最佳节水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8.
根据日光温室内外土壤温度的实测资料,计算了温室内外土壤热量垂直通量的平均日变化;利用热量平衡方程探讨了温室内土壤的增温效应,为推广和应用温室蔬菜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气候生态棉区化学调控适宜期的试验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山东省气候条件下,棉花生长发育主要受热量条件制约.由积温推算出在不同气候生态棉区以及不同品种、种植方式、密度和产量水平下的棉田物候期,由此得到相应棉田各次化调期,可改变田间小气候,提高成铃率10%~15%,单铃重增加0.3~0.9g,使棉田因蕾期缩短而改变播期及种植品种,扩大麦棉两熟种植区域,提高棉花品质.  相似文献   

10.
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中业务应用软件的本地化高 宇 夏巧利   1 0~ 2 0天降水趋势的统计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宁志谦 方建刚 谢双亭  棉花多头整枝技术花铃期热量补偿效应研究刘耀武 郭建侠 王苏俭  知识经济与陕西科技服务发展崔讲学 王万瑞 郭建侠  棉花生产模拟模型及生产管理决策系统研究进展程林仙 王建萍  地 (市 )台气象信息自动转发系统软件赵世发 孟明霞 王 俊  基于 MICAPS系统咸阳地区暴雨落区预报方法朱海利 李春娥 高莹  关中大棚蔬菜光补偿效应研究陈洪田 刘耀武 李化龙等《陕西气象》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