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060821应用悬浮床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20060822电动磨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实验研究,20060823大面积烧伤创面感染菌种变迁及耐药性的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烧伤病人创面分离菌群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烧伤创面分离菌群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241例烧伤病人创面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上升,319株细菌的耐药率为60%,不动杆菌感染率及耐药率高,链球菌感染偶有发生。结论 创面分离菌中革兰氏阳性菌比例增加,各菌种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上升。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中华烧伤杂志》第20卷重点号内容预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烧伤病房是发生医院内感染和产生各种耐药菌株的重点区域,笔单位烧伤科2000年收治患67例,对其烧伤创面感染的细菌及耐药性作了如下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1986—1996年我院烧伤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通过对我院1986 ̄1996年烧伤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的调查,分析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 对1986年6月 ̄1991年5月,及1991年6月 ̄1996年6月两个时期的烧伤病人,分别进行血培养和创面培养细菌检出情况及药敏调查。结果 血培养结果表明微球菌上升至第一位,占21.6%;金黄色葡萄球菌退居第三位,其中,G^+球菌占56.5%,G^-杆菌占30.1%。创面培养,绿脓杆菌居首,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我院1986~1996年烧伤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的调查,分析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对1986年6月~1991年5月,及1991年6月~1996年6月两个时期的烧伤病人,分别进行血培养和创面培养细菌检出情况及药敏调查。结果血培养结果表明微球菌上升至第一位,占21.6%;金黄色葡萄球菌退居第三位,其中,G~ 球菌占56.5%,G~-杆菌占30.1%。创面培养,绿脓杆菌居首,占18.1%;阴沟杆菌居第二位,占13.1%。其中 G~-杆菌占58.4%,G~ 球菌占35.3%。微球菌,阴沟杆菌,嗜麦芽黄单胞菌,粪肠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有明显上升。结论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与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湿润烧伤膏于Ⅰ、Ⅱ度烧伤创面及供皮创面,并对用湿润烧伤膏包扎后的创面温度进行了测定,观察了烧伤肉芽组织埋存于湿润烧伤膏、复合抗生素软膏及碘醚膏中的菌量改变,结果说明:湿润烧伤膏无抑菌作用,也未发现其可促进或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包扎后的创面在湿润烧伤膏覆盖区与普通油纱布覆盖区,经测定温度基本一致,亦即湿润烧伤膏包扎后的局部条件与普通包扎疗法相比无特殊差别,临床过程也一致,如脱痂早、易感染等。因此,我们认为湿润烧伤膏对于烧伤Ⅰ度、浅Ⅱ度创面有一定的安抚作用,可酌情使用;在浅的真皮外露的创面使用时如配合抗生素治疗,也可适当选用湿润烧伤膏;但在深Ⅱ度创面使用应慎重。  相似文献   

7.
烧伤感染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自60年代中期由于开发了几个有效的局部抗菌药物和创面处理方法的显著进步,烧伤总面积和Ⅲ度烧伤面积的LA50有显著提高,侵袭性感染发生率有一定下降,但以感染和以感染为动因的多脏器功能衰竭仍为烧伤死亡的第一原因。烧伤感染一直是烧伤临床工作所关注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烧伤感染的几个主要临床问题:烧伤感染的概念、烧伤创面细菌生态学和烧伤中心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和讨论。一、烧伤感染的概念1962年Teplitz提出“烧伤创面脓毒症”概念前,有一个使临床医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发现一部分烧伤病人出现典型的败血症症状,但血培养始终阴…  相似文献   

8.
浸浴疗法是处理烧伤创面的重要方法之一,有效的浸浴治疗能减少创面细菌和毒素,降低创面感染率。2005年10月-2006年10月,笔者单位对20例烧伤患者应用简易浸浴疗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羊膜覆盖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及时有效地封闭烧伤创面、提高创面修复质量,是烧伤治疗的重要环节。笔者自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对我科门诊患者Ⅱ度烧伤创面采用羊膜覆盖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湿润烧伤膏在烧伤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湿润烧伤膏于I,Ⅱ度烧伤创面及共皮创面,并对用湿润烧伤膏包扎后的创面温度进行了测定,观察了烧伤肉芽组织埋存于湿润烧伤膏,复合抗生素及碘醚膏中的菌量改变,结果说明:湿润烧伤膏无抑菌作用,也未发现其可促进或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包扎后的创面在湿润烧伤膏覆盖区与普通油纱布覆盖区,经测定温度基本一致,亦即湿润烧伤膏包扎后的局部扎疗法相比无特殊差别,临床过程也一致,如脱痂早,易感染等。因此,我们认为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我院1986~1996年烧伤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的调查,分析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对1986年6月~1991年5月,及1991年6月~1996年6月两个时期的烧伤病人,分别进行血培养和创面培养细菌检出情况及药敏调查。结果血培养结果表明微球菌上升至第一位,占216%;金黄色葡萄球菌退居第三位,其中,G+球菌占565%,G-杆菌占301%。创面培养,绿脓杆菌居首,占181%;阴沟杆菌居第二位,占131%。其中G-杆菌占584%,G+球菌占353%。微球菌,阴沟杆菌,嗜麦芽黄单胞菌,粪肠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有明显上升。结论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与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病例例1:男性,23岁,右手腕部高压电接触烧伤,伤后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26 d后因创面严重感染坏死入院。检查:右手腕部屈侧感染创面 8 cm× 5 cm,肉芽陈旧水肿,创面污秽积脓,腕部所有屈肌腱及正中神经裸露坏死,右手呈屈曲挛缩畸形,创面培养为绿脓杆菌。入院后行扩创及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愈合,但右手腕部功能已严重受损。 例2:男性,18岁,右手腕部高压电接触烧伤,伤后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38 d后因创面严重感染,并两次发生创面大出血而入院。检查:右腕部屈侧陈旧性感染创面 6 cm×5 cm,肉芽老化…  相似文献   

13.
由于各种新型抗生素、激素的大量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烧伤创面感染愈难控制。笔者单位2005年2月-2006年8月对感染6种耐药菌株的烧伤患者创面应用汇涵术泰护创液,取得较满意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32例赵贤忠季建峰项雅敏江苏省南通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南通226001)烧伤晚期残余创面发生率高,不易愈合,处理较困难。我科近两年试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32例烧伤后残余创面,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15.
深Ⅱ度烧伤磨痂工具改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切削痂术运用于烧伤创面后,休克期磨痂术这一烧伤创面微创手术方法已在国内应用数年。笔单位2002年3月-2006年1月应用该方法治疗深Ⅱ度烧伤患74例,认为其简单易行且比较有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烧伤患者由于皮肤黏膜屏障破坏及免疫功能下降,致使感染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患者。近年来,虽然新型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创面病原菌菌株分布及其耐药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此,我们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烧伤科收治的596例烧伤患者创面分离的革兰阴性菌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类肝素对大鼠深II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加深而延迟愈合的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外用类肝素软膏,观察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早期创面病理变化和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测定了烧伤创面含水量,血浆和烧伤创面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I/Ⅲ型胶原比例、真皮细胞增殖周期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创面外用类肝素可以降低烧伤创面水肿程度,增加血浆AT-Ⅲ活性,增加烧伤创  相似文献   

18.
我院收治的烧伤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小面积深度烧伤,有些Ⅲ度烧伤创面甚至变成慢性溃疡性烧伤创面经久不愈。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理想的外用药物促进创面愈合,最后往往是创面肉芽形成,不得不采用手术植皮,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经济负担。本科近年来采用先进的微波治疗技术治疗小面积深度烧伤,能够加速创面愈合,一般小面积深度烧伤能在2—3周左右愈合。2009年3月-2010年3月使用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照射治疗小面积深烧伤患者82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锡类散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附34例报告)赵贤忠烧伤晚期残余小创面发生率很高,治疗较困难。1992年以来,我们试用锡类散治疗,效果满意。l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34例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17个月~68岁、烧伤总面积8~64%。烧伤后期出现残余创面...  相似文献   

20.
烧伤创面处理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绳德 《临床外科杂志》2004,12(12):731-732
烧伤临床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于形成创面而引起,最后也将以创面的愈合而告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烧伤创面的修复是主体问题,也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烧伤全身性问题是应创面问题而产生,并随创面变化而演变。诚然,烧伤致死都是全身性并发症,因而也不能说全身问题是附属和次要的问题。但若局部创面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全身问题也就不可能完全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