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球孢子菌病(coccidioidomycosis)是由粗球孢子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限或播散性疾病,是一种地方性流行病.原发性肺孢子菌病主要分布于美国的西南部、墨西哥、中美洲及南美洲,欧、亚和非洲也有个案报道,日本报道的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均为流行地归国人员~([1]).检索中国知网,国内只有球孢子菌感染伴皮肤损害的相关个案报道,未检索到肺球孢子菌病的相关文献.我们发现1例手术切除后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孢子菌病的病例,现将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肺诺卡菌病的的认识.方法 分析4例肺诺卡菌病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肺诺卡菌病患者2例有免疫性疾病并服用免疫抑制剂,4例均有咳嗽咳痰和发热,3例为午后发热.肺部影像学表现4例肺实变影,3例大小不等的结节影/肿块影并可见空洞.病原学检查标本多种.磺胺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肺诺卡菌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肺部多发结节影/肿块影并空洞形成是其影像学特点,磺胺是主要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病理确诊的肺隐球菌病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003年3月至2010年2月经病理确诊的38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8例均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21~70岁,平均(47±13)岁。38例中伴基础疾病者9例。流式细胞分析CD4细胞正常20例。影像学表现:35例病变靠近胸膜,以下肺部受累多见,其中左下肺21例,右下肺23例;单发结节影11例,多发结节影16例,多发斑片状影3例,肿块伴多发结节5例,弥漫性肺实质浸润影3例;4例患者行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病灶均有较高的标准化摄取值(SUV值)。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33例,开胸手术确诊1例,胸腔镜手术确诊3例,淋巴结活检确诊1例。治愈34例,显效3例,死亡1例。结论 在门诊就诊的肺部阴影患者中,肺隐球菌病应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疾病之一。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病灶多发、靠近胸膜及多位于下肺部等特点,但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皮肺穿刺活检是确诊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分析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及确诊方法、疗效等。结果①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男6例,女4例,有基础疾病者2例,有临床症状者8例,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发热,影像学表现为结节肿块型1例,肺炎型4例,混合病变型5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②治疗采用手术切除病灶和(或)氟康唑治疗。1例行手术切除后口服氟康唑,另9例均行氟康唑治疗,治愈6例,好转4例,有效率100%,疗程1~12月不等。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呈多样性,应积极行肺活检以协助诊断,肺隐球菌病单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隐球菌病的肺组织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1年-2018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并收治的30例肺原发性隐球菌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肺组织病理学特征(HE及特殊染色)、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肺原发性隐球菌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4~73岁,中位年龄55岁。临床症状多以咳嗽、咳痰、咳血为主;胸部X线检查常常表现为肺小结节影(19例),部分表现为分叶状或片状影(11例);CT检查常表现为肺不规则结节及类结节病变(22例),部分患者呈散在斑片状、磨玻璃样阴影伴小空洞形成(8例)。肺组织大体特征常不明显,肺组织切片HE染色后低倍镜观察呈肥皂泡样改变,高倍镜下可查见圆形或卵圆形的真菌,伴周围空晕形成,偶见上皮样肉芽肿形成及含有菌体的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现为PAS染色阳性、六胺银染色阳性均为97%,抗酸染色阴性率100%。结论肺原发性隐球菌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多无特异性,易误诊,通过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特殊染色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顾晨鹃  项轶  李敏 《国际呼吸杂志》2012,32(15):1150-1153
目的 分析肺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诊断要点.方法 报告1例经肺活检病理确诊的肺透明细胞癌病例,并结合文献资料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诊断要点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患者为女性,45岁,以反复咳嗽2个月为首发症状,胸部CT示两肺多发结节灶合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镜下肺活检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近20年国内外文献报道肺透明细胞癌病例仅27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5±11)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16/27)、胸痛(12/27)、咯血(10/27).影像学表现以周围型单发结节或团块影多见(22/27),病灶直径0.5~11 cm.该病罕见,属大细胞癌的变异型;确诊多依赖开胸肺组织病理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鉴别.结论 肺透明细胞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以肺部单发结节或团块影多见,亦可为两肺多发和弥漫型;确诊依赖肺组织病理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真菌病的病原学分布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肺真菌病59例,均经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送病理学确诊,分析其病原学分布和影像学特征。结果59例病理学确诊肺真菌病患者中,肺曲霉病24例(40.7%),肺隐球菌病24例(40.7%),肺毛霉病5例(8.5%),肺念珠菌病4例(6.8%),组织胞浆菌病2例(3.4%),合并放线菌肺炎1例(1.7%)。胸部影像学改变包括肺部肿块23例(39.0%),渗出性病变23例(39.0%),结节8例(13.6%),支气管肿物3例(5.1%),空洞病变1例(1.7%),弥漫性病变1例(1.7%)。误诊为肺炎12例(20.3%),肺结核7例(11.9%),肺癌4例(6.8%)。结论病理学确诊的肺真菌病以肺曲霉病和肺隐球菌病为多见,影像学表现主要以肺部肿块影和渗出性病变为主。肺真菌病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征性,诊断应尽早取得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治疗,以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00年01月至2019年05月,病理确诊的47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肺隐球菌病患者平均年龄50.4±13.5岁。32例患者咳嗽、咳痰,其中14例伴发热且均有基础疾病,2例患者长期口服激素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所有患者病理诊断明确,肺组织可见肉芽肿伴多核巨细胞性反应及隐球菌孢子;。影像学表现为结节肿块型、实变影、混合型病变等。除2例合并脑膜炎患者控制欠佳外,其余患者给予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等治疗,预后良好。结论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需获得病理或病原学依据。根据免疫状态不同,需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2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例,提高肺隐球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肺部CT表现:61.9%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23.8%表现为肺部浸润实变影,15.7%为混合病灶.所有患者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均呈阳性.确诊患者11例,其中开胸手术确诊2例,TBLB确诊1例,CT引导肺穿刺活检确诊7例,穿刺液培养阳性1例;临床诊断10例.所有患者均未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在接受氟康唑和氟胞嘧啶治疗3月后,所有患者肺部病灶均明显吸收.结论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应优先考虑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获取病理组织;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治疗反应可进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
周杰 《中国防痨杂志》2011,33(8):496-499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2006-2010年间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及确诊方法、疗效等。 结果 (1)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有基础疾病者5例,有临床症状者8例,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咯血,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呈多样性,7例经皮肺穿刺病理检查确诊,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2)治疗采用氟康唑治疗。3例行手术切除后口服氟康唑,另7例均行氟康唑治疗,治愈7例,好转2例,疗程6~12个月不等。结论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呈多样性,应积极行肺活检以明确诊断,肺隐球菌病单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HAML的MRI特征及临床表现。结果 9例均为单发肿块,中位直径4.0 cm(1.4~15.3 cm)。7例无不适症状,2例上腹部不适,均行手术切除,中位随访10个月(2~24个月),无复发。组织学上分为混合型4例和肌瘤型5例。免疫组化均HMB-45(+)、SMA(+)、CD34(+)。5例MRI回波序列见大量脂质成分。增强MRI分两种类型:Ⅰ型,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仍强化(混合型和肌瘤型各1例),其对应病理为肿瘤组织含较少血管;Ⅱ型,动脉期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消退,其病理为肿瘤富含血管(混合型3例及肌瘤型4例)。结论 HAM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HAML的增强MRI特征与肿瘤组织富含血管多少有关。确诊需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HMB-45、SMA、CD34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PC的病理和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肺隐球菌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3~67岁,中位年龄56岁。首发症状常为咳嗽、咳痰、胸痛和发热。影像学检查:5例显示团片状影,4例呈孤立性结节影,1例为混合病变,伴毛刺征及晕征等,术前8例考虑为肺癌,2例考虑特殊感染,无1例初诊为PC。后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均为肺隐球菌病。大体切面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的瘤样肿块,镜下可见8例有多核巨细胞肉芽肿形成伴大量炎细胞浸润,2例病灶内肺泡结构破坏,明显纤维化;特殊染色显示巨噬细胞胞质及肺泡腔中可见具有诊断意义的圆形空泡状隐球菌孢子。结论:PC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特异,病理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为肺癌、结核及结节病等疾病,其诊断主要组织学形态和特殊染色,术前行经皮穿刺肺活检的诊断方法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提高对该型PC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18例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13例,穿刺病理证实5例。18例病例均有较完整的临床资料,且均完成CT平扫,5例完成CT增强扫描。对比分析患者CT影像学特征,包括病灶数量、形态、大小、分布、密度及增强特点。 结果18例患者均无明确鸽粪接触史,均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患者。14例免疫功能正常,4例免疫功能低下,其中3例患有2型糖尿病,1例确诊肺癌1年。11例患者无临床症状,体检偶然发现,2例患者以咳嗽就诊,1例患者以胸闷1年就诊。4例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常规肺CT检查发现。男性11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为27~79岁,平均年龄(45.9±12.6)岁,以中、青年男性多见。右肺11例,左肺7例。单发结节型15例,多发结节型3例,结节共28个。病变以胸膜下分布为主,大小在2.5 cm内,13例可见晕征,10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多发者可呈结节样融合,1例见蘑菇兄弟征。CT增强扫描显示结节均呈轻中度延迟强化。 结论PC以中、青年男性多见,临床症状轻;病变以右肺多见,倾向分布于肺野外带及胸膜下,晕征、支气管充气征和蘑菇兄弟征等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尖瓣瘤(MAV)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6例MVA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超声心动图资料。6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7~63岁。临床表现胸闷4例,发热2例,体检可闻及不同程度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二尖瓣前叶囊袋状结构。二尖瓣瘤的病理特征,包括大体形态及光镜下囊壁结构以及相应瓣膜的病理改变。结果:大体观察可见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囊袋状结构,囊壁厚薄不一。囊壁光滑5例,囊内可见赘生物1例,囊壁结构与相应的瓣膜组织结构相同,相应的瓣膜组织4例尚可见炎症反应。结论:二尖瓣瘤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瓣膜病变,其发生多与主动脉瓣心内膜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23例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胸部CT表现:59.7%为单发或多发结节、团块影,21.4%为肺部浸润实变影,18.9%为混合病灶。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10例、术后病理确诊2例、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确诊1例;乳胶凝集试验阳性13例,其中病理与乳胶凝集试验均阳性的5例;脑脊液隐球菌墨汁染色阳性2例。结论肺隐球菌病临床、影像、缺乏特异性;病理检查为金标准、但易漏诊;乳胶凝集试验特异性高,可弥补病理检查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和肺曲霉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PA)的临床特点的差异,为这两种疾病的临床鉴别提供依据,减少误诊或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4年期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分别确诊为PC (29例)、PA (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C 组中18例存在宿主因素(3例)和(或)基础疾病(15例),基础疾病中肺外基础疾病占12例;27例出现临床症状,最常见咳嗽、咳痰;影像学表现结节团块型最多,获取组织病理最多的方法为手术肺活检(19例),其次为经皮肺穿刺活检9例。PA 组中32例存在宿主因素(24例)和(或)基础疾病(32例),反复应用抗生素占18例,基础疾病中肺结核等肺部基础疾病占24例;33例出现临床症状,最常见咳嗽、咯血;影像学表现混合型最多,21例伴空洞形成,14例表现为空气新月征;获取病理方法手术肺活检最多。PC 组中结节团块型、伴胸膜增厚、支气管充气征、病灶分布于左肺下叶、行经皮穿刺肺活检的病例数与 PA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PA 组在反复抗生素应用、合并肺结核基础疾病、咯血、伴钙化影、近邻支气管扩张、薄壁不规则空洞、空气新月征与 P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C 和 PA 患者宿主免疫因素及基础疾病有所不同,两组间症状无特异性,PA 出现咯血更常见,PC 影像主要表现为结节团块型及支气管充气征,多伴胸膜增厚,而 PA 以混合型为主,空气新月征和曲霉球为 PA 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的临床表现、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21年4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确诊的13例EGP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受累器官情况、血液学及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和治疗、随访情况。结果 13例EGPA患者中男7例,女6例;年龄27~60岁,中位年龄37岁。受累器官包括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耳鼻喉眼等。10例白细胞升高,11例嗜酸性粒细胞(Eos)升高。10例IgE升高。6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10例行病理检查,显示Eos浸润明显。所有患者均接受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13例,4例复发,1例死亡。结论 EGPA主要临床特点为外周血Eos增多及病理组织Eos浸润,病变累及多个系统,以呼吸系统最常见。病理活检可协助诊断。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EGPA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手术切除的40例误诊为肺癌的FO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结果(1)40例FOP患者中,男34例,女6例,年龄范围为26~82岁,平均年龄(55.55±10.52)岁。(2)临床表现中,咳嗽咳痰21例,发热6例,咯血8例,胸痛12例,体检发现14例。(3)病变在肺野外、中、内带及各肺叶均有发生。CT表现多样,除结节影和实变影外,合并有分叶状、边缘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密度不均、胸膜牵拉等。病灶范围≥3 cm的26例,<3 cm的14例。(4)共有8例患者行PET-CT检查,其中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增高,提示恶性病变可能;2例未见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增高,考虑炎症后改变。(5)40例患者中,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均正常,仅有1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轻度增高,D-二聚体均正常。(6)病理提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扩张,腔内见纤维素样黏液栓形成,间质多量淋巴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7)40例手术患者中,1例患者半年后复查手术缝线周围复发;余复查均正常。结论FOP临床相对少见,因其特殊影像表现极易误诊。临床医师需不断加强对FOP的认识,通过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影像、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等综合诊断,以减少临床误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IMP)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内镜特征。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IMP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腹部X线、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内镜检查;3例行气钡灌肠造影检查,11例行内镜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14例I...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以磨玻璃样密度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为表现的早期肺癌并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以达到早期识别及治疗的目的。方法 对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胸科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确诊的14例以GGO为首要表现的肺癌并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CT扫描征象、手术方式、病理类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GGO为表现的早期肺癌并发肺结核以查体时发现多见(9/14),CT表现为陈旧性结核病灶并发混合密度GGO(mGGO) 12例;GGO与结核病灶位于同侧同叶4例。术前对患者进行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9例,术后继续行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6例。术前有3例患者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确诊肺癌,其余11例为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行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10例,肺叶(GGO病灶所在处)切除加同侧异叶肺结核瘤局部切除2例,肺段切除1例,楔形切除1例。肺结核病灶标本经病理检查确诊10例,另4例依据病史及影像学表现符合陈旧性肺结核诊断;表现为GGO的早期肺癌病灶标本经病理检查确诊腺癌11例,鳞癌1例,腺鳞癌1例,大细胞癌1例。纵隔淋巴结病理检查均未见转移。本组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短期随访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及结核复燃等。结论 GGO为表现的早期肺癌并发肺结核患者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薄层CT扫描加动态观察有利于诊断。手术方式需在肺癌切除的基础上兼顾结核病灶的处理,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加手术切除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