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溪砾岩及其时代归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溪砾岩为一套厚层块状碳酸盐质砾岩,最大厚度达2000m以上,出露于四川盆地西缘的天全、宝兴、芦山一带,出露面积达100km^2以上,经剖面研究和横向追索表明,大溪砾岩的下伏地层为夹关组,横向上与灌口组,名山组呈相变关系,大溪砾岩的电子自旋共振年龄为55-91mA,指示其时代为晚白垩世-老第三纪。  相似文献   

2.
四川大邑—汶川地区侏罗—第三系砾岩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门山中南断四川大邑、崇州、都江堰、汶川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发育良好,划分为:侏罗系白田坝组、千佛岩组、遂宁组、莲花口组及五龙沟砾岩一组至三组;白垩系天马山组、夹关组和灌口组;下第三系名山组和上第三系(上部包括部分第四系)的大邑砾岩等岩石地层单元。各个地层单元几乎都有砾岩沉积。概述了该区砾岩的时空分布及特征,按沉积环境将砾岩划分为冲积扇砾岩、河道滞留砾岩及湖滨砾岩等,最后讨论了物源区及其时空演化。  相似文献   

3.
苟宗海 《地质通报》2001,20(1):25-32
龙门山中南段四川大邑、崇州、都江堰、汶川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发育良好,划分为侏罗系白田坝组、千佛岩组、沙溪庙组、遂宁组、莲花口组及五龙沟砾岩一组至三组;白垩系天马山组、夹关组和灌口组;下第三系名山组和上第三系(上部包括部分第四系)的大邑砾岩等岩石地层单元。各个地层单元中几乎都有砾岩沉积。概述了该区砾岩的时空分布及特征,按沉积环境将砾岩划分为冲积扇砾岩、河道滞留砾岩及湖滨砾岩等,最后讨论了物源区及其时空演化。  相似文献   

4.
四川大邑—崇州地区的白垩、第三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苟宗海  赵兵 《地层学杂志》2001,25(1):28-33,62
四川大邑、崇州地区的白垩、第三系发育良好 ,地层呈北东—南西走向。在《万家坪幅》区域地质调研期间 ,对该区的白垩系、第三系测制了多条剖面 ,划分出了天马山组、夹关组、灌口组、名山组及大邑砾岩等岩石地层单元 ,总结了它的岩石特征相变情况 ,讨论了白垩、第三纪地的地质时代及划分对比 ,简述了这一时期沉积环境的演变是由冲积扇到河、湖相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跃军  周晓东 《吉林地质》1998,17(4):20-23,44
通过1:5万区调填图(1988 ̄1990),笔者将蛤蟆塘盆地白垩纪地层划分为大拉子组,富兴屯砾岩,龙井组。其中大拉子组下部为山麓冲积扇沉积。上部为湖相沉积,富兴屯砾岩为河流-扇三角洲相沉积,龙井组为浅盆广湖相沉积,其中产有Nigerestheriasp.等化石,属早白垩世,与 吉盆地等有明显时代差异,具有穿时性。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徽县-成县早白垩世盆地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英利  王宗起  闫臻 《地质通报》2012,31(7):1142-1154
徽县-成县(徽成)盆地是西秦岭造山带内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早白垩世走滑拉分盆地。沉积相分析结果显示,盆地内部发育不同的沉积相组合,且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盆地充填序列分析表明,徽成盆地的沉积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田家坝组沉积时期、周家湾组沉积时期、鸡山组沉积早期和鸡山组沉积晚期。田家坝组沉积时期,盆地南部以冲积扇砾岩和辫状河砂、砾岩沉积组合为主;周家湾组沉积时期,盆地西部以冲积扇砾岩和辫状河砂、砾岩沉积组合为主;鸡山组沉积时期,盆地北部和南部以冲积扇砾岩和辫状河砂、砾岩沉积为主。在整个沉积过程中,盆地中心表现为湖泊(前三角洲)相细粒沉积,而河流和三角洲体系则分布于冲积扇和深水湖泊(前三角洲)沉积之间。古流向和物源恢复结果证明,盆地沉积物主体来自于盆地北部、南部的花岗岩和前侏罗纪地层。盆地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过程主要受控于盆地北缘徽凤断裂,盆地南部抬升与盆地边界断层的活动密切相关,是盆地的主要物源区。  相似文献   

7.
四川名山建山大邑砾岩沉积特征及地层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描述了四川名山建山大邑砾岩实测剖面,讨论了大邑砾岩的岩性组合特征及沉积环境。认为大邑砾岩主要为一套位于风化壳之上的河流-冲积扇沉积,自下而上由细变粗,属于物源区总体不断上升过程中的近源沉积。通过大邑砾岩中的孢粉组合,讨论了其地质时代。该剖面孢粉组合以水龙骨科孢子为主,年代地层归属于新近系上新统。  相似文献   

8.
四川天全、芦山、宝兴地区名山组地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第三系名山组广泛分布于天全-芦山复向斜内,地层出露良好。笔者(1989—1991年)在参加1:5万天全幅、灵关幅区域地质调查时,根据岩组图填图要求,又进一步展开了对名山组的研究。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新实测的地层剖面,以及重新将名山组划分为4个段和新建大溪砾岩等填图单元的情况;并阐述了将芦山组归并于名山组上部(4段)而取消该组名称的依据。综述了研究区的岩石组合特征、沉积构造,建立了地层层序。将名山组沉积环境解释为辫状河及湖泊环境。  相似文献   

9.
丹霞盆地是白垩纪形成的内陆山间红色盆地,主要由冲积扇体、曲流河沉积体、滨湖沉积体、浅湖沉积体和火山喷发沉积体组成,其中,冲积扇体和曲流河沉积体的岩石特征是粒度粗、成分复杂,粒度与成分在空间上变化快,较难识别。本文以剖面和钻孔资料为基础,重点研究了砾岩中的砾石特征,包括成分、形态、三轴大小、扁平砾石的产状等,用以确定扇体的物质来源方向和水体的古流向等,更好地识别冲积扇体的空间分布和冲积扇体之间的叠置关系。总体上,丹霞盆地内冲积扇体的发育具有如下规律:在盆地发育初期,冲积扇体较发育,但规模小,且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常和断裂活动有关。砾石主要来自附近的剥蚀区,砾石的稳定系数普遍较小,且其大小与物源区的地质时代和岩性有关。早期的冲积扇体常常和火山喷发沉积体相伴生,而后期的冲积扇体则和滨-浅湖相沉积伴生。在盆地发育晚期,冲积扇体表现为规模较大,常常和河流相沉积伴生,砾石稳定系数普遍较大。  相似文献   

10.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下组油藏属山前陆相盆地边缘冲积扇成因砾岩油藏,油藏单一扇体具独立成藏体系。研究中需区分不同扇体,厘清扇体展布及演化特征,为油藏后期精细开发提供依据。在沉积微相特征分析基础上,充分运用砾岩组分和重矿物资料,落实八区克下组发育的3大冲积扇体,发现扇体具明显区带性,自下而上呈退积式演化特征。对油田生产状况分析认为,八区克下组油藏产能及剩余油分布受沉积微相控制,其中主槽和辫流线为最有利相带,具高产特征,是剩余油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11.
红盆内109个点砾岩砾石万分、砾径、古流向的系统统计与沉积学研究,确定该红盆历经三期洪积事件,形成了8个冲积扇体。其中期为洪积事件上鼎盛时期,形成5个冲积扇体,并在其内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属晚白垩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12.
张春生  李春光 《地球科学》1995,20(1):95-100,T001
运用地震与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对永安镇油田沙四段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进行了较详细研究,指出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在地震剖面上具有两种反射形态:陡坡楔形体及陆坡丘形体,并认为前者形成时间早于后者,在对冲积扇-扇三角洲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识别出了6种岩相,结合地震剖面,划分了亚相有主要微相,通过对岩相及沉积构造组合关系的分析,总结出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水道沉积的3种类型及水道前缘沉积的2种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3.
刘宝成  袁力 《吉林地质》1994,13(1):69-79
黄松甸子砾岩型金矿床位于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活动带,长白-春化裂谷的北端春化盆地内。矿体赋存于第三纪冲洪积层底部粗碎屑沉积中,为一河流冲积扇沉积矿床。成矿物质来原为中性-中酸性岩类及赋存于其中的热液脉金矿化体。重砂矿物除自然金外还见有30余种其它矿物,并伴生可供综合利用的有益矿物钛铁矿和锆石。  相似文献   

14.
四川雅安——宝兴地区的侏罗—白垩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将四川省雅安-宝兴地区的株罗-白垩系地层,由老至新划分为白田坝组,千佛崖组,沙溪庙组,遂宁组,莲花口组,天马山组,夹关组,灌口组等8个岩石地层单元。描述了层型剖面的层序及岩石组合特征,讨论了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问题。对侏罗-白垩系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初步划分出河流相,湖泊相,冲积扇相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东南缘六台地区营城组二段发育一套冲积扇砾岩层。根据砾岩成因不同分为泥石流砾岩、河道砾岩和漫流砾岩等沉积类型,其中泥石流砾岩最为发育。通过研究泥石流砾岩的成分、结构成熟度和粒度分布特征,并运用经验公式最终判断其为再沉积的水上泥石流砾岩。河道砾岩和漫流砾岩沉积类型在本区保存较少,或许曾经在单个旋回中非常发育,但是被下个旋回猛烈的泥石流所改造。河道砾岩和漫流砾岩中层理的收敛方向及硅化木走向均表明本区古水流方向为近北西—东南向。根据古水流向等信息判断出本区砾岩的物源来自北西方向的北山,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本区砾岩冲积扇成因模型。  相似文献   

16.
根据底砾岩的砾石成分、结构、分布、产状及沉积相序等特征,将燕山中段常州沟组底砾岩分为冲积扇沉积、河流沉积、扇三角洲沉积、海滩沉积等4种成因类型,并探讨了常州沟早期燕山盆地的岩相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北麓侏罗系一个典型的古冲积扇--凤凰台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境内大别山北麓,发育着一套晚侏罗世厚度近2000m的巨厚砾岩层——凤凰台组。这是一个具有特征结构构造的典型的冲积扇相沉积。沿山麓呈多个扇体相互叠王状分布。对其砾石成分研究。为大别山抬升时代,提供重要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18.
大溪砾岩为一套厚层碳酸盐质砾岩,具有砾石含量高,砾石分选、磨圆较好的特点。据砾石统计、薄片分析、古生物鉴定、古流分析及重矿物组合表明,大溪砾岩中砾石主要来自龙门山区的泥盆系—三叠系,填隙物中的石英碎屑可能主要来自杂岩体。大溪砾岩的砾石成分有向上趋于复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鲁东诸城盆地白垩系由下向上包括林家庄组、辛格庄组和红土崖组。下白垩统林家庄组为杂色粗碎屑岩系;上白垩统辛格庄组为杂色细碎屑岩系,红土崖组为砖红色砂岩、砾岩互层沉积夹玄武岩(73.5Ma),为恐龙化石埋藏层位,并与区域上莱阳青岛龙及恐龙蛋化石等产出层位可以对比。诸城地区晚白垩世时期主要为冲洪积沉积环境,辛格庄组上部为洪泛平原粉砂岩—细砂岩—灰质土加积序列,局部夹扇中辫状河砾岩、粗砂岩,红土崖组下部与下伏辛格庄组顶部过渡部位是冲积扇泥石流、辫状河和洪泛平原粉砂泥质砾岩、砂岩加积沉积序列。识别出与冲积扇沉积体系相关的3种埋藏相类型:冲积扇泥石流、洪泛平原和辫状河河道(砂砾岩),前二者是研究区主要的埋藏相类型。所含化石主要为鸭嘴龙的残体骨骼,个体大小参差不等,互相间可叠盖一起,同时也有孤立发育的骨骼化石。高密度、单一种类恐龙残体骨骼化石的沉积、埋藏特征代表了恐龙集群埋藏—沉积事件。  相似文献   

20.
合肥—潢川盆地南缘中生代冲积沉积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潢川盆地南缘中生代地层被划分为4个年代体(Chronsome)。年代体Ⅰ包括早侏罗世防虎山组和中晚侏罗世圆筒山组下部,由辫状河、曲流河以及滨一浅湖沉积体系组成,局限于盆地东端;年代体Ⅱ包括中晚侏罗世三尖铺组、朱集组和圆筒山组上部,下部为冲积扇沉积,中、上部为辫状河沉积,早期属于横向水流系统(南北方向),晚期是纵向水流系统(东西方向),近EW向的信阳—金寨—舒城断裂是其南部边界;年代体Ⅲ包括早白垩世早期凤凰台组、段集组、周公山组,前两组为冲积扇沉积,后者为辫状河和越岸沉积,粗碎屑明显向盆进积达数公里,南部边缘发育横向水流,而往盆地方向发育纵向水流。年代体Ⅳ为早白垩世晚期黑石渡组和陈棚组,南部边界是磨子潭晓天断裂和桐柏-商城断裂,断裂以伸展走滑为主,东段早期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晚期为深湖浊积岩沉积。晚白垩世沉积仅发育在西段局部地区,其余处于隆升状态。平行于大别山造山带的近EW向纵向断裂控制着年代体的南部边界,NE向郯城庐江断裂和商城麻城断裂控制着年代体侧向相的变化。合肥潢川盆地南缘沉积从东往西逐渐超覆,揭示大别造山带折返具有自东而西的递进特征。郯城—庐江断裂和商城—麻城断裂对年代体的发育有明显影响,郯城—庐江断裂控制着早侏罗世沉积,表明构造活动至少始于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