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亚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亚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孕妇98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分娩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统计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 亚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组较对照组产褥感染、产后出血、胎盘残留、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剖宫产率和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亚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密切,应重视早期诊断治疗亚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尽量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需氧菌性阴道炎(AV)孕妇阴道菌群分布及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于深圳市南山医院产科门诊常规产检建册、诊断为AV的孕妇15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于门诊常规产检的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取阴道分泌物涂片及微生物培养,AV阳性依患者意愿治疗。分析AV孕妇阴道菌群分布情况,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AV孕妇分泌物一般为黄色或黄绿色、稀薄脓性。阴道菌群主要以GBS(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为主。AV孕妇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克林霉素治疗后,以上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孕期AV可导致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等,规范治疗可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胎膜早破患者胎儿纤连蛋白(Fetal fibronectin, fFN )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为产前早期诊断绒毛膜羊膜炎、预测妊娠结局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免疫吸附法对胎膜早破患者30例,健康孕妇30例进行宫颈阴道液fFN定性检测,同时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分娩后胎盘胎膜行病理检查.结果:研究组fFN阳性率为33.33%,对照组为3.33%,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中fFN阳性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者,且胎膜早破患者易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结论:fFN对产前诊断绒毛膜羊膜炎有价值,为预防不良妊娠结局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族链球菌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失调对胎膜早破和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方法:选择50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纳入研究,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收治的50例足月未胎膜早破孕妇纳入研究,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B族链球菌感染情况与阴道微生态情况。结果:发生率、B族链球菌感染发生率以及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族链球菌感染阳性者的绒毛膜羊膜炎感染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微生态失调者的绒毛膜羊膜炎感染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族链球菌感染对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容易增加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肺炎发生率,而阴道微生态失调对妊娠结局影响较低。  相似文献   

5.
吴庆庆  王燕  徐澈 《河北医学》2016,(11):1930-1932
目的:通过检测了解妊娠妇女需氧菌性阴道炎(AV)患病情况及其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阴道炎联合检测试剂筛查AV,阳性者取阴道分泌物培养确诊为AV.分为自愿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再选一组正常孕妇,分别观察其分娩方式、分娩孕周、胎膜破裂孕周、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新生儿评分、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感染等情况.以明确需氧菌感染对母儿的危害.结果:在1981例产期妇女中,其中确诊AV有237人,检出率为11.96%.其中单纯AV160例.未治疗组孕妇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正常组无差异.结论:妊娠期妇女需氧菌性阴道炎感染与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有关,孕期及时发现、诊断、治疗妊娠期妇女生殖道需氧型阴道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医学》2017,(3):199-200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阴道感染的妊娠结局。方法对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分娩的960例孕妇采用阴道分泌物检查,阴道感染阳性的为观察组,阴道感染阴性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早产、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裂伤两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约10%。结论积极预防和治疗阴道感染,可以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HBV携带者而临床无乙型肝炎症状的孕妇204例作为研究组,根据乙肝血清学测定分为大三阳亚组80例,小三阳亚组124例。随机抽取同期、同产次、同孕周、同年龄无合并症的孕妇100例作对照组,了解各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围生儿结局,同时了解HBV感染的母婴传播。结果 研究组中,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低体重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三阳与小三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V宫内感染发生率为25.23%。结论 孕妇无症状的HBV携带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对母婴影响较大;应加强这些孕妇的孕期监护,积极防治早产、产后出血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造成胎膜早破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14日至2018年1月27日我院收治的55例细菌性阴道病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55例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早产17例(30.9%)、胎膜早破14例(25.4%)、新生儿窒息7例(12.7%)、新生儿感染12例(21.8%)、胎儿窘迫5例(9.1%)、绒毛膜感染11例(20.0%);对照组早产5例(9.1%)、胎膜早破6例(10.9%)、新生儿窒息2例(3.6%)、新生儿感染4例(7.3%)、胎儿窘迫1例(1.8%)、绒毛膜感染1例(1.8%),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细菌性阴道病更容易导致孕产妇早产与胎膜早破,继而诱发绒毛膜羊膜炎,严重损害母婴健康。因此,临床应重视细菌性阴道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从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对围生期的影响及氯林可霉素的治疗效果。方法:妊娠≥28周患菌性阴道病的孕妇100例,未用药治疗50例为A组,氯林可霉素治疗50例为B组,正常孕妇50例为对照组,分别统计其围生期结局。结果: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其发生胎膜早破、羊水感染,早产及产后子宫内膜炎明显升高,而应用氯林可霉素春围生期疾病明显减少,结率:细菌性阴道病与一些不良围生期结局有关,患者给予治疗可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妊娠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妊娠者共计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妊娠合并乙肝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孕妇发生的不良妊娠结局明显多于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妊娠结局类型主要有早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妊娠期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容易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应当对此类孕产妇加强关注,积极进行治疗干预,以减少相关并发症,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更好地保障母婴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分娩方案与母婴结局.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1254例,将其中157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设为观察组,另1097例无胎膜早破孕妇设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孕妇分娩方案(剖宫产、阴道自娩、阴道助产)与母婴结局(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绒毛膜羊膜炎、伤口愈合不良、产褥病率、胎儿早产、胎儿窘迫、胎粪吸入性肺炎、1 min及5 min的Apgar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为4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0%,阴道自产率和阴道助产率分别为52.9%和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8%和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绒毛膜羊膜炎、伤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6.4%、9.6%、8.9%、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3.3%、3.5%、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胎儿早产、胎儿窘迫、胎粪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8.3%、4.5%、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1.9%、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产褥病率、新生儿1 min及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产道自产与产道助产的几率明显提高,其不良的母婴结局主要体现在产后出血、产妇并发症以及新生儿的并发症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清中sICAM-1与早产孕妇绒毛膜羊膜炎及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选择早产孕妇40例,其中伴有绒膜羊膜炎22例为研究组,未伴绒毛膜羊膜炎18例为对照组1,另选择足月产孕妇20例为对照组2。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及三组血清中sICAM-1的水平。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1胎膜早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血清sICAM-1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及2(P〈0.01)。结论血清中sICAM-1的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有相关性,而绒毛膜羊膜炎可导致胎膜早破,因此在临床上检测孕妇血清sICAM-1水平可作为预测早产胎膜早破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孕妇细菌性阴道病的患病情况,并探讨细菌性阴道病与不良围生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细菌性阴道病的综合诊断标准筛查妊娠晚期孕妇,追踪46例BV阳性者的妊娠结局。结果:患细菌性阴道病的妊娠晚期妇女发生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的发生率远高于未患细菌性阴道病的孕妇。结论:晚期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是导致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的重要因素,应常规筛查,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妊娠晚期细菌性阴道病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孕妇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的患病情况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采用BV的综合诊断标准筛查妊娠晚期孕妇,追踪54例BV阳性者(研究组)的妊娠结局;并以相同数量的54例BV阴性者(对照组)作对照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晚期BV阳性率为21.60%(54/250),研究组中绒毛膜羊膜炎、早产、胎膜早破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1.48%(17/54) 、25.93%(14/54) 、20.37%(11/54)及22.22%(12/54),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晚期妊娠合并BV感染导致妊娠及产褥期并发症增加,应常规筛查,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的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及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对胎膜早破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胎膜早破孕妇373例为观察对象,取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检测,根据结果分为UU感染组、CT感染组和非感染组(UU阴性且CT阴性),对其早产率、新生儿死亡率、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病理性黄疸、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UU感染组早产率和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感染组早产率、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U、CT感染与胎膜早破患者的早产及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产胎膜早破者胎盘病理改变的情况,探讨其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13年10月-2015年9月在该院分娩的早产孕妇中方便简单选取158例早产胎膜早破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早产即无胎膜早破者又无合并症者作为对照组(206)例,胎盘采用统一HE染色,研究两组孕妇胎盘病理改变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绒毛膜羊膜炎、合体结节增多、脐血管炎、胎盘梗死、绒毛间质纤维化其比例分别为51.9%、41.2%、15.2%、17.7%、22.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胎盘肿瘤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围产儿死亡等妊娠结局的发生比例分别占13.9%、8.86%、6.33%、8.2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数据对比,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胎膜早破者胎盘病理形态学改变与妊娠结局紧密相关,监测胎盘病理改变,可防治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霉菌性阴道炎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意义。②方法对胎膜早破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破膜超过12小时即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照组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各组孕妇的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率,新生儿的黄疸、肺炎、胎儿窘迫发生率。③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母亲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率均无显著差异( P >0.05);新生儿黄疸、肺炎、胎儿窘迫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P >0.05)。④结论霉菌性阴道炎合并胎膜早破患者,预防应用抗生素不能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绒毛膜下血肿(SCH)的先兆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93例先兆流产孕妇,按照孕龄及血肿进行分类,回顾性分析不同孕周、不同血肿大小的各组妊娠结局。结果:合并SCH的先兆流产会加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血肿越大,发生血肿的时间越晚,流产、死胎发生率增加,足月分娩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SCH的先兆流产患者早产率差异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并发症早产、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妊娠期糖尿病、胎盘功能不良、胎盘粘连、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等发生几率越多。结论:SCH对先兆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支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原体感染为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常见致病菌,在人泌尿生殖道中常可见到,在孕妇泌尿生殖道有较高的检出率,并可导致胚胎停止发育、流产、早产、羊膜炎或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低体重儿、新生儿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我们对628例妊娠合并支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孕妇细菌性阴道病的患病情况,并探讨细菌性阴道病与不良围生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细菌性阴道病的综合诊断标准筛查妊娠晚期孕妇,追踪46例BV阳性者的妊娠结局.结果:患细菌性阴道病的妊娠晚期妇女发生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的发生率远高于未患细菌性阴道病的孕妇.结论:晚期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是导致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的重要因素,应常规筛查,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