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利用火力发电厂中循环水管道与凝汽器之间连接所形成的弯管,首先从弯管流量测量基本理论入手,分别用自由涡流理论和强制涡流理论,建立了循环水在弯管内流动过程中,弯管内外径的压力差与循环水流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关系模型.其次,利用实验室实验确定循环水流量与弯管内外径之间压差的关系,实现了利用弯管对流体流量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循环水管网水力工况分析及凝汽器传热特性计算,得出了不同机组负荷、不同循环水进水温度下循泵的优化投用方案.  相似文献   

3.
淮南矿业集团潘三电厂为2×135MW机组,#2机组于2007年12月投产,为了能够保证#2机组安全持续稳定运行,使机组能够较好的完成发电任务,故于2009年10月厂领导决定将#2机组大修.针对在大修期间发现#2机组凝汽器存在的若干问题,我厂改进了循环水处理方法,并在2010年5月对#2凝汽器进行了清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现有循环水系统进行改进,在不同的循环水温度和负荷下,调节各机组的循环水流量或改变循环水泵的运行方式,达到凝汽器的最佳运行真空,降低机组发电综合煤耗,达到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确定循环水泵的最优运行方式的重点,在于计算循环水泵在不同运行方式时凝汽器总体传热系数的估计值。现有文献在计算凝汽器总体传热系数时,通常采用美国传热学会标准中的经验公式,通过实例发现该公式中凝汽器蒸汽负荷和循环水流量对传热系数修正不足,造成该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存在偏差,最大偏差可达40%,针对该公式在循环水流量和蒸汽负荷偏离设计值时产生的偏差给出了改进的修正系数,计算证明改进的修正系数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偏差小于2%。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某330 MW机组变频循环水系统中,运用枚举法搜索不同负荷、不同循环水温度下循环水泵的最佳运行方式,对火电厂循环水系统的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理论分析和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火电厂汽轮机、凝汽器、循环水泵和管网系统的主要特性和相互制约关系进行分析,把建立的数学模型和现场试验数据库编成应用软件,实现火电厂循环水系统的优化功能并指导经济运行,获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7.
凝汽器的清洁度是电厂关注的重要指标.凝汽器的清洁度降低,其内部真空值也随之降低,而真空值的变化直接影响机组的效率.因此,掌握凝汽器清洁度的判断与清洗技术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凝汽器清洁度的判断和清洗技术,以期为凝汽器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FLUENT的弯管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中的RNGk飊毰湍流模型,对90曘圆形弯管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 通过对比不同初始速度条件下弯管的内部流场,找出了弯管的压力场和速度场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同时模拟出 二次流现象,为今后弯管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电厂循环水泵变频调控可实现循环水系统连续、稳定调节,是保证电厂凝汽器真空度稳定和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文章以某火力发电厂机组循环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增设了循环水泵的变频调控系统,对循环水系统相关设备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机组实际需求计算出电动机高压变频器自动运行频率,并优化了循环水泵运行方式。结果表明:机组负荷维持在260~300 MW,凝汽器平均真空度能够维持在-96.28 kPa,较优化前的真空度降低了1.36 kPa;循环水泵电流较优化前最大降幅为90.5 A,电厂循环水系统达到最优运行状态,进而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机组循环水系统经变频优化控制后,实现了循环水量的自动优化调节,提高了循环水泵的使用寿命,使得冷端系统接近最经济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0.
循环水系统是火力发电厂的重要辅机系统,也是厂用电的消耗大户,其耗电量约占机组发电总量的1%-1.5%。为保证凝汽器冷却需求,循环水泵容量一般都具有较大的裕度。为了合理利用循环水泵的出力,节能降耗,三河电厂通过对设备和控制逻辑的改进,实现了循环水系统的母管制运行。改造后的运行实践证明,循环水母管制运行降低了辅机能耗,兼顾了机组的安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以90°弯管对研究对象,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弯管内部的液固两相流动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重点对弯管内固液两相流的磨损预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在本算例中碰撞模型的选择对最终磨损预测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可以忽略碰撞模型对磨损计算带来的差异;对7种磨损模型分别进行了计算评估,结果表明基于Oka磨损模型和Vieria磨损模型的磨损预测结果与实验值最为接近;颗粒形状会对磨损预测产生较大影响,随着颗粒形状因子的减小,磨损呈现下降趋势.研究成果可为后续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凝汽器循环水系统优化运行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绝大多数电厂的运行人员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当负荷变化、循环水入口温度变化及凝汽器工作条件变化时,仅凭经验通过看真空表值,来决定开启循环水泵的台数,因此不一定是在机组的最佳真空下运行.采用绘图方法,以国产300 MW机组为例,分析了循环水入口温度变化时,不同的机组负荷、不同的循环水流量对应的汽轮机功率改变值和循环水泵耗功的改变值,从而得出循环水系统的优化运行方案;利用Visual Basic 6.0面向对象语言,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了循环水系统优化运行的可视化软件,为电厂的经济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轮式管道机器人弯管运行的干涉问题,研制一种具有差动运行功能的轮式管道机器人——三轴差动式管道机器人.首先介绍了机器人的结构组成和基本原理,对机器人的牵引力、越障能力等驱动特性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理论分析模型.同时,建立机器人的虚拟样机仿真模型,对其牵引力、越障能力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机器人在弯管运行的仿真结果表明:机器人能够顺利通过弯管,三轴差动机构具有较好的差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弯管内的流体应力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弯管内粘性流体的应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影响弯管内粘性流体应力的因素.弯管内流体应力不仅与流体性质有关,还与管内流体的速度和弯管的弯曲半径有关,该结论为弯管的应力分析和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安徽华电宿州发电有限公司两台超临界600MW机组提高机组经济性的工程案例。通过对水环式真空泵工作水强行冷却,降低真空泵工作液温度,提高真空泵抽吸能力。保证凝汽器双背压压差,降低了凝汽器平均背压值,从而在循环水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汽轮机的净出力,最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低温热能回收热泵改造技术,以凝汽器出口循环水为余热源、汽轮机采暖抽汽为驱动热源,余热和抽汽共同将热网回水温度提高到80℃。再进入热网换热器继续提高温度,达到供热要求。由于利用了循环水余热,机组排汽热损失减小,热耗降低。若机组(抽汽550 t/h)背压提高到9.1 k Pa运行,热泵利用该机组70%的循环水余热,机组热耗将下降22.6%。  相似文献   

17.
利用建立于PHOENICS操作平台上的凝汽器汽侧流场的三维模型,对某电厂600 MW凝汽器壳侧复杂的混合物流动过程进行了计算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理论分析,找出了换热器性能薄弱的环节,提出了改造方案.计算结果与实验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复合弯管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不稳定和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2轴计算机控制缠绕机来实现复合弯管缠绕成型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测地线和非测地线对弯管和直管部分进行了纤维缠绕路径设计,给出了不滑线、不架空缠绕的边界条件,并结合面片缠绕理论对复合弯管进行缠绕节点设计,给出了弯管外侧线型布满条件来分析弯管内侧纤维重叠情况,并编制缠绕控制程序来验证该缠绕方法的实用性.运行结果表明:该成型方法具有硬件结构简单、成本低且缠绕线型稳定、高效等特点,能够满足各种复合弯管的缠绕需求.  相似文献   

19.
深圳前湾燃机电厂采用海水作为循环冷却水,海水中的大量海生物直接影响到凝汽器的传热效果。为了保证机组的高效安全运行,前湾电厂委托广东省中试所进行循环水加药试验,从而找到最优的加药方案。  相似文献   

20.
弯管中液固两相流及壁面碰撞磨损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ulerian-Lagrangian混合模型对弯管内液固两相流在低浓度(初始体积分率为3%~8%)运行时壁面磨损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流场中湍流速度及压力的分布,并对不同角度弯管壁面处的磨损率进行了预测和比较.模拟结果表明:在弯管为90°时,颗粒分布最为理想,最大磨损率出现在弯管中心角40°~60°的范围内,即该区域固粒对壁面的碰撞频率和强度最大.该结果为弯管内多相流防、除垢技术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