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35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胸膜炎,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6岁(22~67岁)。起病缓慢24例,起病突然11例。一般情况良好16例,稍差4例,很差15例。16例体温在38℃左右。左侧胸膜炎16例,右侧14例,双侧5例。胸积液量26例少量,6例中等量,仅3例大量。积液呈血性或浆液血性者22例,淡黄色8例,黄色混浊5例。除2例外,积液中蛋白含量均>3g%。嗜酸性粒细胞均值为48%(16~96%),8例血和胸液淀粉酶定量测定均正常。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300/mm~3者有27例。病程演变呈急性者16例(<3周),亚急性者7例(<3月),慢性者6例,反复发作者6例,但最终仅见2例胸膜增厚。15例抗结核治疗,7例非特异性抗菌素治疗,13例未治疗或仅作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2.
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发生嗜酸性细胞增多(简称E),以往很少有人报道,有关透析的专著甚至未提及此现象。作者报道某医院近几年77例维持血透治疗的尿毒症患者,每周透析18小时,其中19例(25%)发生了E(>500个/rnm~3)。嘈酸性细胞平均数为1.391±(SEM)319(范围500~9,028)/mm~3。血透后平均20±3月发生 E,所有患者一旦发生 E 即持续存在,但有2例嗜酸性细胞持续升高6和72个月后回复正常。除血透外,未发现其他引起 E 的原因。19例有E 的患者中9例有搔痒,但58例无 E 的患者中23例亦  相似文献   

3.
对5岁以下患哮喘的儿童作嗜酸细胞总数和嗜酸性蛋白质,包括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和嗜酸性蛋白X(EPX)的血清水平的测定,以探讨这些检测数据是否可反映气道的嗜酸细胞性炎性反应。 作者开始调查了27例有症状的患儿,其中14例  相似文献   

4.
患者畅××,女,53岁(住院号257909),因乏力、发热、左胸持续性隐痛三周于1985年10月5日入院。在院外查心电图示ST-T改变、嗜酸性细胞计数5,500/mm~3、骨髓像正常而转我院。复查嗜酸性细胞计数44/mm~3,拟为“心内膜下心肌梗塞”乃收入院。入院体检血压120/80mmHg、浅表淋巴结不大,颈静脉无怒张。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74次/分,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到肥大细胞,在IgE介导下肥大细胞可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影响局部血流。临床资料用酶免疫法对10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和16名无AMI证据的急性冠脉供血不足(acute coronary insufficiency, ACI)者作了连续血清IgE浓度测定和血嗜酸性细胞计数。结果AMI后平均血清IgE浓度逐渐增高,第7天达峰值,14天后下降,第3周末降至接近正常水平。有少数病人持续不降。IgE增高的同时血嗜酸细胞计数增加。ACI组IgE无改变。16例IgE初始浓度≥200IU/ml者并发症较少,仪1例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后出现休克,但存活。84例IgE初始浓度<200IU/ml者17例发生严重并发症,8例死亡。讨论一些作者认为嗜酸性细胞及其产物对AMI病裎有不利影响。已观察到AMI病人血清中具有细胞毒特性的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升高。尸解也发现心脏破裂时比急性穿壁破裂时心肌坏死区嗜酸性细胞更多。但事实上本文15例第1周末嗜酸性细胞>300/mm~3者均无合并症。AMI早期IgE升高可能是机体对坏死组织释放的蛋白发生体液免疫的一部分。IgE可致敏肥大细胞释放化学介质;位于梗死带,表  相似文献   

6.
对60例不吸烟的持续性哮喘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高张盐水诱导痰试验,测定痰悬混液中细胞总数、细胞分类计数和上清液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髓过氧化物酶(MPO)、白介素-8(IL-8)水平。结果观察组痰液标本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22例、正常38例,痰液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者中性粒细胞比率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和对照组(P均<0.0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痰ECP含量明显高于嗜酸性粒细胞正常者和对照组(P<0.01),观察组痰液MP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中性粒细胞和IL-8水平存在相关性(r=0.69,P<0.01)。认为持续性哮喘患者存在两种不同的气道炎症反应模式,非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反应更为常见,可能与IL-8介导的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嗜碱粒细胞表达高水平、高亲和力的IgE受体 ,也是全身过敏反应的效应细胞 ;刺激嗜碱粒细胞可以释放组胺和其它预先形成的介质 ,合成另外的介质和细胞因子。嗜碱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尚难以确定。作者使用已被确认的一种嗜碱粒细胞特异性抗原识别单克隆抗体 2D7,免疫组化法定量检测致死性哮喘(FA)死亡患者肺部嗜碱粒细胞 ,对比FA死亡患者与非哮喘死亡患者的差异。方法 分别取 3组尸检肺标本。①FA组 :患者 5例 ,年龄 1 4~ 44、平均 3 1岁 ;②非致死性哮喘组 (NFA)有哮喘病史的患者 6例 ,年龄 3 8~ 80 (平均 50 )岁 ;③…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72例慢性咳嗽患者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及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X线胸片、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嗜酸粒细胞检查、24h食管pH值监测、诱导痰细胞分类等检查,根据临床表现、检查结果等明确诊断及针对病因治疗。结果 72例慢性咳嗽患者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48例(66.7%),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8例(11.1%),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7例(9.7%),感染后咳嗽(PIC)3例(4.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诱导的药物性咳嗽2例(2.8%),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2例(2.8%),病因不明者2例(2.8%)。72例患者经特异性治疗后,66例(91.7%)患者咳嗽得到控制,6例(8.3%)患者咳嗽部分缓解。结论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但以CVA多见,针对病因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特应性哮喘和非特应性哮喘患儿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儿科特应性哮喘患儿105例、非特应性哮喘患儿84例以及对照患儿80例。通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总IgE水平、使用NO分析仪检测FeNO水平及通过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EOS计数和比例。比较各组血清总IgE水平、FeNO水平及外周血EOS计数和比例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特应性哮喘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个指标对特应性哮喘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和非特应性哮喘组相比,特应性哮喘组血清总IgE水平、FeNO水平及外周血EOS计数和比例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EOS比例(OR=1.259,95%CI:1.039~1.525)、血清总IgE水平(OR=1.003,95%CI:1.001~1.005)、FeNO水平(OR=1.087,95%CI:1.019~1.158)升高是特应性哮喘患儿发病的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EOS比例(AUC=0.789,...  相似文献   

10.
作者旨在评价咳嗽反射解剖学的诊断方法以确定咳嗽的病因;考查一下各种病因的范围和常见性,以及特殊治疗的效果。慢性顽固性咳嗽的条件是:①至少有一位经治医师在诊断及治疗上发生过困难;②困扰病人至少3周以上。本文研究49例中男22例,女27;年龄17~88岁;咳嗽时间3周至40年。常规采集病史,体检,X线胸片。如有指征加作:白细胞及嗜酸细胞计数,副鼻窦X线片,痰细胞学及细菌学检查,肺功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上消化道造影,食管镜活检,食管测压及pH监测,心导管。如FEV_1/FVC异常,吸异丙肾上腺素后再测。如FEV_1/FVC正常则做甲基胆碱激发试验(MIC,FEV_1降低20%为阳性)以发现咳嗽变异型哮喘。  相似文献   

11.
粒细胞病     
1283 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5例报告赖作新广东医学2(1):22,19815例均系广东省的首次报告。患者均有10个月~20年的咳嗽、气喘病史。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及直接计数绝对值均显著增多。肺部透视多见纹理增粗、大便蛔虫卵+~++,诊断为蛔虫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解痉、止喘、化痰及抗过敏治疗效果不佳或不稳定,后经海群生或驱虫药治  相似文献   

12.
作者前曾报道,在几例伴有腹泻的结缔组织疾病患者的小肠大肠粘膜活检中见有嗜酸性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本文描述10例隐窝周围嗜酸细胞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和形态学特征,提供了炎症浸润致腹泻的证据。病例和方法:常规对腹泻患者检查中,10例内镜示正常粘膜像,而上、下消化道活检标本光镜下特征为:a)上皮结构保存,无溃疡、糜烂或隐窝脓肿;b)隐窝附近粘膜深部有以嗜酸性细胞为主的浸润,电镜下见肥大细胞浸润;c)在较严重病例,邻近的粘膜肌层平滑肌细胞有嗜酸性细胞浸润。并无上皮下胶原层增厚和固有层的表层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后平均随访36  相似文献   

13.
报告20例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主要诊断标准是发作性支气管哮喘,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曲菌抗原皮试呈即发反应,血清中有曲菌沉淀抗体,血清IgE升高,肺部浸润病变及中心型支气管扩张。次要标准有痰直接涂片或培养曲菌生长,痰中曾见棕色的栓子,曲菌迟发反应阳性。作者认为,具备7条主要标准则诊断肯定,如具备6条很可能为本病,如仅有包括肺部浸润在内的3条主要标准则属可疑病例。据此,本文20例中15例为确诊或很可能的病例,5例为可疑病例。前者包括6例女性,9例男性,确诊时平均年龄25.6岁。均有哮喘病史,平均白细胞总数9870/毫米~3,嗜酸性细胞8~29%(平均16.7%),所有病员血清中皆证明有烟曲菌沉淀抗体,IgE平均值高达  相似文献   

14.
<正>嗜酸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EOE)食管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目前病因不明,现报道1例孟鲁司特钠片(商品名:顺尔宁;默沙东公司生产)治疗有效的EOE患者。1病例资料患者,女,60岁,因间断进食哽噎7年,加重伴胸骨后疼痛8d入院。既往体健,对青霉素过敏,否认家族遗传病史。体检:正常面容,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心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白细胞  相似文献   

15.
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介导多种细胞(嗜酸性白细胞、中性白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白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及跨内皮转移,在变态反应性炎症中起重要作用。 对象和方法 为评估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E-Selectin(sE-Selectin)在变态反应性炎症中的作用及其在细胞表面表达、释放的调节机制,作者研究了42例哮喘患者,其中特异性哮喘20例(男13,女7),平均年龄38.4(20~65)岁;非特异性哮喘22例(男12,女10),平均年龄53.2(27~70)岁。井以正常人25例、肺炎患者18例作为对照。实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通过对82例慢性咳嗽患者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耳鼻喉镜、鼻窦部X线、胸部CT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24h食管pH值测定等检查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结果 82例慢性咳嗽患者分别为:咳嗽变异性哮喘37例(45.1%),鼻后滴漏综合征15例(18.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10例(12.2%),感染后咳嗽9例(11.0%),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7例(8.5%),心理源性咳嗽4例(4.9%)。结论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应对其有充分的认识,采用分步诊断程序,加强随访以提高诊断。  相似文献   

17.
嗜酸性白细胞数在哮喘病时变异很大,每立方毫米经常超过1000,其低值每立方毫米为350~400,也超过正常情况下的最高值(每立方毫米50~250),正常情况下的平均数约为每立方毫米100。哮喘时阻塞性改变有明显的可逆性,而可逆性和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密切相关。嗜酸性白细胞增多与其说提示非可逆性疾病(肺气肿),不如说可逆性疾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8例肢端肥大症体外培养的垂体GH瘤细胞上探讨IGF-1对GH分泌的反馈调节作用。10~(-7)mol IGF-1使3例垂体GH瘤细胞GH基础分泌抑制到对照的44.6%~52.4%(P<0.05),1例GH分泌增加134.9%(P<0.05),4例GH基础分泌没有明显改变,表明体外培养的垂体GH瘤有一半以上对IGF-1 3小的·的急性作用失去正常的GH分泌抑制反应。3例对IGF-1失去GH分泌抑制反应的垂体GH瘤细胞同时伴有GH对GHRH_(1-44)及(或)生长抑素激动剂SMS_(201-995)反应消失,提示部分垂体GH瘤细胞的IGF-1和某些下丘脑激素受体或受体后有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4例诊断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4例EG患者中,10例病变范围涉及黏膜层,1例病变范围涉及肌层,3例病变范围涉及浆膜层。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内镜下黏膜活检或手术活检均证实胃肠道组织有较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给予糖皮质激素类治疗的9例患者,1~2周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嗜酸性粒细胞数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14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内镜或手术取到活体组织中提示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确诊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该疾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例1男性,52岁。因反复腹泻伴脐周隐痛5月余入院。体重下降约15 kg。体格检查:消瘦,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血白细胞20.4×109/L、嗜酸性粒细胞65%;白蛋白26.4 g/L。大便黄稀、偶见脓细胞,细菌培养及涂片查真菌阴性。血吸虫试验阴性。腹部平片及B超检查正常。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钡灌肠提示慢性结肠炎;乙状结肠病理检查提示黏膜组织慢性炎症伴明显嗜酸性细胞浸润。诊断为嗜酸细胞胃肠炎(EG),予强的松30 mg/d治疗,腹泻好转(每日1~2次),无腹痛。1年后患者腹泻又加重,每日3~5次,并下肢水肿。血白细胞14~32.2×109/L,嗜酸性粒细胞41%~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