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WCDMA系统无线接入控制的问题和WCDMA系统各种业务的特点,提出了能有效保障QoS的上行接入控制算法———PCD(Priority Code based DiffServ)算法。方案依据具体业务的分类和QoS指标来分配网络资源,解决了3G系统无线接入控制对实时业务质量的影响问题。设计了实时和非实时业务呼叫的接入控制信令流程,并对提出的算法和现有的接入算法进行了仿真评估。  相似文献   

2.
郑智华 《通信技术》2009,42(6):168-170
文章研究QoS优化下WCDMA系统的上行接入控制算法。从QoS分层结构,可度量参数出发,结合新用户呼叫到达率和用户切换到达率,提出WCDMA上行信号呼叫接入控制算法,考虑和平衡新接入用户阻塞率和已接入用户中断率。通过满足不同业务需要的QoS优化策略来控制上行允许接入用户,从而保证系统有稳定的通信质量。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文中给出算法使系统阻塞率和掉话率下降,系统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一种保证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系统服务质量(QoS)的预估动态带宽分配(DBA)算法,该算法把多个子周期组合为一个超周期,在超周期中预估各级业务带宽,然后在子周期内参考预估值进行带宽分配;并对用户上行数据进行接入管理,维持QoS的稳定.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既能保证各级业务的带宽利用率和时延要求,又能提供更加稳定的QoS.  相似文献   

4.
基于同轴的家庭电话线网络联盟(HomePNA)3.0网络是一个上下行共享同一频段,使用同步媒体接入控制(SMAC)或异步媒体接入控制(AMAC)方式工作的系统.为保障视频、语音和数据等多业务的服务质量(QoS)特性,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即高优先级业务基于流的带宽预留和低优先级业务基于流量统计的上行带宽分配.给出了模型和仿真结果,证明了这种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呼叫接入控制是无线通信中保证用户服务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多业务环境下,基于多载波通信的优先强占接入策略:当剩余无线资源不能接纳实时业务的呼叫时,实时业务呼叫强占部分非实时业务占用的子载波来保证实时业务的接入,与此同时增加了非实时业务的传输时延。本文通过二维Markov链模型对系统进行了建模和性能参数(呼叫阻塞概率及系统频带利用率)的求解。通过与保护信道策略和无优先策略的比较可以看到:优先强占策略将接入控制和服务质量保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保证了用户的QoS,又大大降低了系统中的实时业务用户的呼叫阻塞概率,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IEEE 802.16是第二代宽带无线接入网络的标准之一, 在其网络上为各种业务提供服务质量(QoS)保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802.16媒体接入控制层(MAC)中的四种上行 QoS 业务类型及其特点,并对其中的参数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现有的各种业务调度算法,并针对不同业务类型建议了几种相应的调度算法。最后探讨了这个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是新近提出的WCDMA的上行链路增强型版本,其主要目标包括:在快速变化的无线环境中获得较大的吞吐量;通过业务复用,同时传输多种业务;根据业务的服务质量(QoS)需求,限制相应的传输延时.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本文将目标传输延时作为业务的QoS需求,在HSUPA系统的增强型传输信道(E-DCH)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OoS需求的TFC选择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TFC选择算法,基于业务OoS的TFC选择算法提高了多业务传输时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8.
盛洁  唐良瑞  郝建红 《电子学报》2013,41(2):321-328
 针对现有异构无线网络负载均衡方法未能综合考虑重载网络业务转移和新业务接入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负载均衡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各小区负载水平和终端移动性,将重载小区的适量业务向重叠覆盖的轻载小区转移;其次通过资源预留和强占优先的接入控制策略,为不同优先级的新到业务提供有差别的服务.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保证系统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保障了实时与非实时业务的QoS,并相对于参考算法有效降低了系统阻塞率和业务切换概率.  相似文献   

9.
庄艳  陈继明  徐丹  张凯隆  潘金贵 《电子学报》2009,37(8):1699-1706
 针对协作式虚拟环境多用户协作的特点和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QoS的动态接入控制机制。该方法动态更新系统最小链路延时,用户在加入系统协作时,系统可将用户订购的服务质量与系统最小链路延时进行比对,从而允许用户加入或者被挂起。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动态接入控制方法,能够稳定网络流量、减轻路由器处理负荷,同时能使用户实时获得系统状况,调节本地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一种优化无线多媒体业务接入允许控制和资源分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莉  荆涛  付立  冯玉珉 《信号处理》2007,23(3):343-347
无线网络中的多媒体业务具有很大吸引力。本文将多媒体业务分为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提出了一种呼叫接入控制优化算法CAC-RA,此算法通过采用马尔科夫方法,排队论和非线性规划模型,同时解决呼叫允许控制和资源优化分配问题。提出的利益函数考虑了最大利用资源,同时满足无线网络各类用户的QoS要求,同时尽量减少用户的资源重新分配的频率和幅度变化,仿真实验数据显示CAC-RA算法能较好地适应业务变化的网络,同时实现了较为理想的利益值,满足无线网络多媒体用户的QoS要求。  相似文献   

11.
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服务质量及技术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代移动通信(3G)系统将Internet和移动通信相结合,使得移动通信中业务的数量和种类得到前所未有的增长。各种实时和多媒体业务的不断涌现,要求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QoS)保证。与Internet相比,3G系统中的QoS具有自身的特点,给3G系统QoS的实现带来更大的技术挑战。本文总结了这一领域近年来众多的研究成果,对实现3G系统中的QoS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指出了几种技术解决途径,提出了无线接口的QoS实现框架,最后展望了3G的未来及支持QoS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梁鸿斌 《通信技术》2014,(4):425-429
在对3G手机VoIP话音QoS的主要实现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3G手机VoIP话音QoS新的实现技术。文中通过对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协议)的详细研究,同时根据3G系统无线信道的具体特点,说明了实时传输控制协议运用于3G手机VoIP话音的QoS控制中的缺陷,并阐述了相应的控制解决方法。在基于Android的3G智能手机的VoIP客户端软件中,综合运用VoIP话音QoS的主要成熟实现技术,同时结合文中提出的VoIP话音QoS的解决思路,实现了对VoIP话音的QoS的控制。基于Android的3G智能手机的VolP客户端软件通过在不同的网络环境条件下的测试,VoIP话音质量良好,说明文中提出的3G手机VoIP话音QoS新的实现技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多业务蜂窝CDMA系统中的呼叫接纳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码分多址(CDMA)技术的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将支持多种业务传输,有效的呼叫接纳控制策略将使系统在满足各类业务不同QoS要求的同时,能够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该文首先分析了多业务蜂窝CDMA系统的剩余容量与QoS约束间的关系,接着提出了适用于任意多类业务环境、基于信号干扰比(SIR)测量的两种呼叫接纳控制策略,局部策略与全局策略,并通过大量计算机仿真研究了两种策略在业务均匀分布和非均匀分布环境下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两种业务分布情况下,全局策略的性能部优于局部策略。  相似文献   

14.
移动流媒体关键技术及其平台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移动流媒体成为移动通信发展的新热点,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的制订使得通过无线信道传输视频信息成为可能.介绍了移动流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阐述了移动流媒体的关键技术,包括网络协议、系统结构、QoS控制等,最后介绍了基于RealSystem的移动流媒体平台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Scarce radio resources and the ambition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mobile customers with a guarantee of service are push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from homogeneous non‐service convergent 2G and convergent‐service 2.5G and 3G wireless systems to heterogeneous integrated and convergent service 4G networks. This evolution has had several consequences from network design, control and service management points of view. In the emerging integrated 4G networks one of the issues is the signalling of information related to different control purposes such as QoS, mobility and security signalling. In fact, some questions such as which are the candidate signalling protocols, and which approach of integrated signalling to be adopted (unified versus non‐unified)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emerging 4G integrated network. This is precisely the scope of this paper. We first identify the requirements related to mobility, security/AAA and QoS signalling, then we consider candidate signalling protocols and we propose possible approaches in the integration of signalling in the context of 4G networks.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刘燕 《电子工程师》2010,36(10):14-16,20
随着高速多媒体业务的迅速发展,如何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以及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Beyond3G)的性能和容量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业务无线接入时的服务质量(QoS)问题上,高效的纠错编码是必不可少且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文中简要回顾了纠错码在前两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并着重介绍了目前的研究热点——Turbo码和LDPC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基于QoS的3G网络系统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泾 《通信技术》2010,43(8):51-53
为了有效地解决无线通信网络在宽带业务不断增加时产生的拥塞问题,提出了将区分服务模型应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以满足不同业务对QoS的需求。详细分析了区分服务模型的关键技术以及区分服务模型的系统结构,将区分服务模型和第三代移动通信分组域核心网系统结合起来,设计了支持QoS的第三代移动分组域核心网络。实验表明提出的模型较好地解决了第三代移动网络分组域核心网的QoS问题,提高了对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的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集群通信系统,可以承载不同类型的集群业务,并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质量(QoS)保证。在无线网中提供QoS保证,呼叫接纳控制(CAC)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学习总结常规移动通信系统CAC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集群通信的特点,给出了适用于TD-SCDMA集群通信系统的呼叫接纳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19.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3G)的第二阶段是采用IP传送网 ,服务质量 (QoS)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在讨论基于IP的 3G中QoS体系结构、业务QoS要求基础上 ,重点研究QoS控制原理和区分服务的实现 ,并得出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 (OVSF) codes are used in both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UTRA-FDD) and time division duplex (UTRA-TDD) of the third-generation (3G)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ey can support multirate transmissions for mobile terminals with multicode transmission capabilities. In this paper, a new OVSF code assignment scheme, namely "multicode multirate compact assignment" (MMCA), is proposed and analyzed. The design of MMCA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mpact index" and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mobile terminals with different multicode transmission capabilities and different quality of service (QoS) requirements. Priority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multirate realtime traffic and best-effort data traffic is also supported in MMCA. Analytic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MMCA is efficient and fa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