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加强归国劳务人员疟疾筛查,探讨输入性疟疾传播规律,提出口岸疟疾防控工作措施。方法选择泰州市某劳务公司23名赤道几内亚归国人员,通过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医学检查等方法,筛查疟疾感染情况。结果 23名归国人员中,18人曾在国外感染疟疾,占筛查总人数的78.2%,其中出境1个月内发病15人,占总病例数的83.3%,归国后有1人被确诊为恶性疟疾。结论口岸疟疾防控工作应关注归国劳务人员群体,加强出国前健康宣教,坚决取缔"黑中介",加大归国后疟疾筛查力度,建立部门间联防联控机制,有效防止输入性疟疾的传入。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合作逐渐增多,我国赴非洲技术人员和劳务人员越来越多,输入性疟疾数量也随之出现上升趋势。疾控中心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针对输入性疟疾发生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本文总结了贵阳市疾控中心和涉外企业、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海关等部门共同协作,在疟疾防控中建立和不断完善输入性疟疾联防联控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防止输入性疟疾在国内的传播,加强来自疫区归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和输入性疟疾的疫情处置。方法对从赤道几内亚回国劳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发现的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环境卫生处理,探讨输入性疟疾的处置方式。结果确证24例疟疾病例,判定为输入性疟疾。结论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入境人员的健康咨询、归国人员传染病监测,快速处理疫情是防止输入性疟疾播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防止输入性疟疾在国内的传播,探讨输入性疟疾的处置方式。方法对来自疫区归国人员进行疟疾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发现疫情后的处置。结果从赤道几内亚回国劳务人员中检出24例疟疾,结合流行病史,判定为输入性疟疾。疫情发现后,立即组成公共卫生人员的应急队伍进行处理。结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健康咨询、对归国人员传染病监测,快速处理疫情是防止输入性疟疾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加强对来自疟疾疫区归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控制本地流行传播。方法对2017年归国劳务人员中检出的疟疾感染者进行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根据疟疾诊断标准,诊断为输入性恶性疟,共四例。结论福清是福建最大的劳务输出地区,每年都有两千多名劳务人员输出,遍布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所以归国劳务人员的疟疾监测是一项重要工作,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疟疾检测水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强对来自疟疾疫区归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控制本地流行传播。方法对2016年归国劳务人员中检出的疟疾感染者进行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根据疟疾诊断标准,诊断为输入性恶性疟,共两例。结论泰安是山东最大的劳务输出地区,每年都有一万多名劳务人员输出,遍布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所以归国劳务人员的疟疾监测是一项重要工作,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疟疾检测水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连云港口岸24例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来自疫区归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和输入性疟疾的疫情处置,防止输入性疟疾在国内的传播。[方法]对从赤道几内亚回国劳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时,发现有高热、畏寒症状的疟疾疑似病例及时进行血液涂片疟原虫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证24例疟疾病例,经病史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为输入性疟疾,并进行了卫生检疫处置。[结论]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入境人员的健康咨询、归国人员传染病监测,快速处理疫情是防止输入性疟疾播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解决长三角区域口岸输入性传染病联防联控处置过程中信息传递障碍、行政限制等问题。方法构建长三角区域口岸输入性传染病联动处置机制,对联防联控体制进行创新研究。结果通过长三角区域口岸输入性传染病联动处置机制的建设,科学,有效地提升了长三角地区输入性传染病的联防联控工作效率。结论长三角区域口岸输入性传染病联动处置机制成效显著,是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间合作逐渐增多,赴非洲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导致我国输入性疟疾数量出现上升趋势,影响我国国民健康。因此口岸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加强出国前培训,加强监测检测力度,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等,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强对来自疟疾流行区归国劳务人员的医学排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减少疟疾传播的风险。方法对1名自乍德归国的劳务人员进行临床检查,实验室疟原虫检测,并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追踪监测。结果该名来自乍德的归国劳务人员是一名恶性疟疾感染者,同时伴有严重的肝功能损害,严重危及生命。结论随着劳务输出的增加会伴有输入性疟疾病例增多的危险,因此需要从每个环节加强管理,保护外派劳务人员的健康及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近年来我国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疫情,探讨现阶段恶性疟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查阅了2006年以来所有详细报道我国国境口岸输入性恶性疟的文献,对有关感染地区、诊疗状况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输入性恶性疟最主要的感染地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其中非洲地区的尼日利亚、安哥拉、几内亚、赤道几内亚,东南亚的缅甸是我国输入性恶性疟来源最多的国家。恶性疟易引起误诊,感染者常因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抗疟治疗而死亡。疟疾病人的实验室诊断率有待提高,采用疟原虫抗原快速检测法和PCR法等疟疾诊断新技术作为镜检的补充,有助于提高疟疾诊断水平。赴非洲等恶性疟高发区的归国劳务人员,恶性疟发病率高、复燃比例高,采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可提高疗效和阻止疾病传播。结论我国国境口岸输入性恶性疟防治重点是加强境外输入性疟疾监测与管理,提升恶性疟的诊疗水平,提高出国人员疟疾的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疟疾防控行为干预在降低疟疾发病率中的作用,为有效预防疟疾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两组(一组简单预防措施,另一组实施带有一定强制性综合预防措施)在非洲疟疾高流行国家工作的劳务人员疟疾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简单预防措施组平均自然感染率高达43.9%;实行综合预防措施组平均感染率为11.7%.把两组感染率进行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101.5041 P<0.05).结论 综合实施预防措施可明显降低在非洲疟疾高流行国家工作的劳务人员疟疾感染率,进而减少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对降低输入性疟疾在我国二代传播的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加强对来自疫区的归国人员疟疾的医学监测,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控制该病的传播。方法对2009年12月25日从入境的劳务人员检出的疟疾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追踪监测。结果该患者为疟疾感染的潜伏期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并以呼吸道感染为首发症状而就诊治疗。结论随着新疆劳务输出的增加将有伴随输入性传染病增多的危险。因此要加强对前往疫区的劳务人员疟疾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前往疟疾疫区的出国劳工开展有关疟疾防治知识宣教干预,对干预前后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建立有效的疟疾宣教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书面宣教材料分别对同一出国劳务人群干预前后对疟疾防治知识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劳工进行干预后,研究对象得分为6.23±1.59,比干预前(4.37±2.17),明显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33P0.001);干预后,劳工对疟疾相关知识各问题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并且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学历、职务、年龄、职业、出生地等劳工,经过干预后,干预前后得分变化差异未明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出国劳工疟疾防治知识的宣教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采用宣教方式对出国劳工进行干预是有效的,值得提广。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湖南口岸从回国劳务人员中连续发现恶性疟疾病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加强对来自疟疾疫区的回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防止输入性疟疾的传播。方法对2007年2月1日~3月18日发现的3例疟疾病例进行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疫情监控、卫生处理、宣传教育等处理措施。结果3例病人均有疟疾流行病区(分别在赤道几内亚、埃塞俄比亚和安哥拉)劳务工作史,有疟疾样症状。此次发病表现为间歇性发作寒战、高热、大量出汗;血涂片查见疟原虫。综合分析后,确诊为输入性恶性疟疾。结论现今,各类输入性传染病疫情越来越严重,许多地区受到输入性恶性疟疾的威胁。各级医疗单位和临床医生应提高对疟疾等传染病的认识;各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加强对出国劳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制定有效措施,以达到防止传染病传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辽宁口岸输入性疟疾流行情况,为口岸输入性疟疾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辽宁口岸2005—2012年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以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其特点。结果2005—2012年共检出疟疾19例,均为输入性疟疾,检出率为3.60/10万。其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临床多高热,以间日疟为主,其中11例患者有疟疾史。19例患者全部为男性,主要是中青年,多为劳务人员和船员,多数来自非洲及东南亚地区。结论根据辽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掌握国内外疫情信息,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疾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播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宜昌市近5年来疟疾的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为巩固疟疾防治成果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09年全市所有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全市疟疾发病率较低,呈波动性变化,以输入性病例为主;每年夏秋季节为发病高峰;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比为7.17∶1,67.35%的患者年龄为30~59岁;疟疾高流行地区返乡及援外务工回国人员是主要患病人群;主要为间日疟.结论 宜昌市输入性疟疾形势严峻,在控制本地发病的同时,各级疾控中心与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培训和疟疾防治工作力度,认真做好出国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管理和监测,降低疟疾继发性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宜昌市近5年来疟疾的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为巩固疟疾防治成果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09年全市所有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全市疟疾发病率较低,呈波动性变化,以输入性病例为主;每年夏秋季节为发病高峰;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比为7.17∶1,67.35%的患者年龄为30~59岁;疟疾高流行地区返乡及援外务工回国人员是主要患病人群;主要为间日疟.结论 宜昌市输入性疟疾形势严峻,在控制本地发病的同时,各级疾控中心与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培训和疟疾防治工作力度,认真做好出国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管理和监测,降低疟疾继发性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深圳口岸中国籍出入境人员疟疾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出入境人员疟疾相关健康教育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于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在前往深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及医学咨询的中国籍人员选取出入疟疾疫区者,对其疟疾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695份,其中男性594名,占85.47%,主要为商务人员(83.17%)。能正确了解自己的目的地为疟疾疫区、疟疾的主要症状及传播方式的比例分别为67.48%、40.58%及78.71%;境外发热及时就医率为58.42%;归国人员中,在疟疾疫区坚持防蚊者占67.79%。在疟疾知识的知晓率方面,女性(37.62%)低于男性(52.19%);各年龄组中,18~30岁组最低(46.03%);旅游探亲(41.30%)及劳务人员(21.05%)低于商务人员(52.4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18.00%)低于其他组;前往不同目的地者知晓率为非洲最高(55.76%),亚洲其次(43.27%),美洲最低(24.29%)。自疟疾疫区归国人员中,在疫区居留6个月以上人员知晓率(59.77%)高于3个月以下者(41.45%);有疟疾患者接触史者知晓率(58.73%)高于无接触史者(41.28%)。结论调查对象对疟疾及个人防护认知度不高,对疟疾发病的主要症状的识别水平较低,出现发热等疟疾症状时主动就医行为率不高。低收入、低学历群体、劳务人员及长期旅行者感染疟疾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近年江苏省输入性恶性疟流行趋势,讨论新时期下合理的控制措施和策略.方法 收集近年江苏省输入性恶性疟的流行病学资料,并运用适当的统计分析.结果 今年来,江苏省输入性恶性疟问题日益突出,诊断技术和归国人员的必要检测有待加强.结论 通过加大对外轮和归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比例力度,可以有效提高输入性恶性疟的检出率和对输入性恶性疟流行散播的控制能力,降低江苏省输入性恶性疟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