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正丁醇强化~(52)P-后标记法探讨了低温收集的菜油油烟凝聚物与DNA反应所形成的加成物。实验结果发现该凝聚物,在没有S_9活化系统的条件下,能与小牛胸腺DNA反应形成加成物,在薄板上呈现x_1,x_2,x_3三个点。未经加热的菜油中也存在着某种物质可直接与DNA反应,在薄板上形  相似文献   

2.
已证实菜油油烟的凝聚物有细胞遗传毒理作用,能引起鼠伤寒沙门氏菌TA_(98)回变菌落数增高,增加小鼠骨髓的微核细胞率和V_(79)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作者在菜油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以检验它对凝聚物引发微核的影响。结果表明,BHA能阻断菜油油烟凝聚物所引致的小白鼠骨髓微核细胞率的增高。  相似文献   

3.
已报道菜油中加入0.02%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能阻断其油烟凝聚物所诱导的V_(79)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和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本文报道BHA对菜油油烟凝聚物所致鼠伤寒沙门氏菌致变性的影响,以探求BHA在无害化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菜油油烟凝聚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有间接致变作用,能增加V_(79)细胞SCE频率。本文报道了菜油油烟凝聚物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的诱导作用,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化学致癌物导致DNA损伤,尤其是化学致癌物与DNA碱基的共价结合所形成的DNA加成物是癌肿始发的重要分子基础,癌肿常发生于该种加成物累加的细胞。因此,特异的DNA加成物的测定是研究肿瘤的发病机理和研究人类肿瘤病因以及研究分子流行病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用放射免疫方法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林县的检测结果表明,高发区食管癌癌旁上皮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核苷(O~6-medG)的含量比欧洲人食管上皮组织内高,为研究人类食管癌亚硝胺病因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目前常用的测定加成物的方法有同位素示踪、  相似文献   

6.
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本市女性肿瘤的诱发因素除吸烟外,与厨房小环境的空气污染有密切关系,其主要污染源来自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及烹调时的食用油油烟雾。有关资料提示,常用菜油烹调者肺癌相对危险度高于常用豆油者。Ames微生物试验已经证实了食用菜油、精制菜油和豆油等的油烟凝聚物对TA98菌株均有间接致突变作  相似文献   

7.
油烟凝聚物和大蒜油对V79细胞中p53、p21ra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研究油烟凝聚物与肿瘤发生的潜在关系及大蒜油的防护作用。方法 :用油烟凝聚物和大蒜油分别或同时处理V79细胞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V79细胞中 p5 3、p2 1r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油烟凝聚物处理组 p5 3、p2 1ra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1) ,且有剂量———效应关系 ;与对照组相比 ,5 0 μl/ml大蒜油处理组降低油烟凝聚物诱发V79细胞 p5 3、p2 1ras蛋白表达水平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油烟凝聚物有诱变作用 ,大蒜油可防护油烟凝聚物的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8.
MNNG所致哺乳类细胞非定标性突变的时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NNG所致哺乳类细胞非定标性突变的时相分析孙雪敏,余应年,陈星若(浙江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及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杭州310031)本实验室曾以穿梭质粒为探针,用DNA损伤剂甲基硝基亚硝胍(MNNG)、交链孢酚和菜油油烟凝聚物在哺乳类细胞中成功地诱...  相似文献   

9.
大鼠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B(a)P48h后,取出肝脏,分为两半分别在新鲜时及经福尔马林固定后;或在新鲜时及经石蜡包埋后,分别用32P后标记法检测其DNA加成物,结果分别可分离到1个和5个加成物斑块,其相对加成物标记量(RAL))有很好的剂量-效应依赖性关系,经统计学处理后,相同剂量点上加成物的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浓度B(a)P处理后的FL细胞,再经福尔马林-磷酸盐缓冲液固定后,可分离到4个加成物斑块,其RAL有良好的剂量-效应依赖性关系。提示;固定组织(细胞)和石蜡包埋组织中RNA加成物的定性和定量均无明显的变化;32P后标记法亦可运用于固定组织(细胞)和石蜡包埋组织中DNA加成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致癌性多环芳烃(PAH)代谢活化生成的终致癌物能够与遗传物质DNA发生共价结合,进而引发一系列遗传损伤效应,最终导致肿瘤发生。为了探讨PAH致突变、致癌的作用机制,验证体外条件下PAH代谢活化物与DNA共价结合的发生,我们以3~H标记的苯并(a)芘(BaP)作为示踪剂,对Bap代谢活化物与新分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共价结合形成与修复的规律以及共价结合形成的个体差异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们利用最近建立的检测尿液黄曲霉毒素(AF)B_1及其代谢产物(AFP_1、AFM_1)和DNA加成物(AFB_1-N~7-Guanine)的方法,分别检测上海市区队列研究中发现的22例肝癌及其140名对照尿液AFB_1、AFP_1、AFM_1和DNA加成物,同时测定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肝癌病例尿液AF检出率(59%)比对照高(38%)。DNA加成物阳性者肝癌相对危险度估计值(OR)为4.9。尽管AFP_1(OR=6.1)、AFM_1(OR=3.0)和AFB_1(OR=2.3)均与OR显著或接近显著增高有关,但伴随DNA加成物阴性时,AFP_1、AFM_1或AFB_1阳性并不显著增高OR。本文还发现HBsAg阴性者尿AF阳性OR仅增高1倍,而HBsAg阳性者伴尿AF阳性使OR增高11.5倍。以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HBsAg、受教育程度、吸烟和重度饮酒等因素后,尿液检出AF的OR为3.8(95%CI:1.2~12.2)。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与方法:本文应用DNA合成抑制(DSI)实验对居民家庭烹调油烟进行了致突变性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烹调油烟凝聚物均可见到DNA合成抑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实验证实,烹调油烟中存在着引发人体细胞DNA损伤地平线性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穿梭质粒pZ189作为探针,用菜油油烟凝聚物RapeSeedOilCondensate,RC)诱发人羊膜FL细胞中的非定标性突变。结果显示:l2.5和50μg/mlRC处理组的突变频率较自发突变频率增加了3.5和4.1倍;两个处理组的点突变频率分别为11.9×1O-4(19/15996)和11.6×l0-4(17/14701),比自发点突变频率2.9×10-4(2/6822)分别增加了4.1和3.9倍,其卡方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  相似文献   

14.
应用32P后标记法检测人羊膜上皮细胞(FL)经不同浓度茶多酚(25μg/ml,50μg/ml和100μg/ml,终浓度,下同)和β-萘黄酮(2×l0-5mol/L)所形成的B(a)P-DNA加成物,观察茶多酚化学预防作用。结果表明,茶多酚不仅可以抑制β-萘黄酮对FL细胞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的活性的诱导,减少B(a)P-DNA加成物的形成;也可抑制经β-萘黄酮诱导后的FL细胞形成B(a)P-DNA加成物,而且该抑制效应与茶多酚剂量一致。茶多酚的化学预防作用可能与其影响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的表达调节以及抑制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彗星试验检测间接致突变物的DNA损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与方法:用彗星试验检测在体外活化与不活化条例下9种间接致突变物(苯并(a)芘、7,12-二甲基苯并蒽、3-甲基胆蒽、2-氨基蒽、2-氨基芴、4-硝基喹啉-1-氧化物、乙基亚硝基胍、黄曲霉素B1和环磷酰胺)对V79细胞的DNA损伤作用。结果:在活化条件下,8种物质出现DNA损伤作用或损伤作用增强,1种物质(4-硝基喹吉林-1-氧化物)DNA损伤作用减弱。结论:加入体外活化系统,彗星试验可检测间接致突变物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16.
食用油油烟(COF)是我国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HPLC分析表明,加热至250℃以上时,食用油油烟气中至少含有220多种产物,其中包括具有致癌性的杂环胺类和以B(a)P为代表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肺癌的发生与接触食用油油烟有关。毒理学研究也从多个遗传终点揭示了油烟具有遗传毒作用和潜在致癌性。通过对非靶细胞体系的研究,推测食用油油烟的上述毒性作用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鉴于氧化应激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食用油油烟对肺细胞的氧化性损伤作用,我们以大鼠肺Ⅱ型细胞为实验对象,从细胞毒性,DNA交联,DNA单链断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生成量以及谷胱甘肽(GSH)含量测定等多方面观察与评价COF对肺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与氧化应激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食用油油烟颗粒提取物对大鼠肺Ⅱ型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和致DNA交联与断裂作用。食用油油烟颗粒提取物可引起大鼠肺Ⅱ型细胞MDA含量增高,提示食用油油烟颗粒提取物能诱发大鼠肺Ⅱ型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有可能造成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破坏,导致细胞正常生长和调控机制的紊乱。同时,油烟颗粒提取物可引起大鼠肺Ⅱ型细胞GSH含量降低,该作用随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提示油烟颗粒提取物自身或经细胞代谢后可产生自由基,进而影响机体抗氧化和过氧化过程的平衡。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可以降低油烟颗粒提取物对大鼠肺细胞的细胞毒性与DNA毒性。从而提示食用油油烟对肺细胞的毒性作用与其氧化应激作用有关,氧化性损伤可能是其对肺细胞功能和遗传物质造成损害的重要方式之一。综上所述,油烟颗粒提取物对大鼠肺Ⅱ型细胞具有氧化应激作用,自由基的产生是导致氧化损伤的主要原因,引起膜脂质过氧化与GSH抗氧化防御系统能力下降可能是其两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用~(32)P后标记法分别对铺柏油路工人、献身员、大学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加成物进行 了分析,结果发现他们分别可分离到1-7、0-7、0-5个加成物斑块,其相对加成物标记量(RAL,加成物个数/10~7个核苷酸)分别为1.34-4.24(2.29±0.88)、0-0.93(0.50±0.48)、0-0.32(0.16±0.18).经统计学处理后,铺柏油路工人组与后2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沥青环境中的暴露对人  相似文献   

18.
食用油油烟(COF)是我国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HPLC分析表明,加热至250℃以上时,食用油油烟气中至少含有220多种产物,其中包括具有致癌性的杂环胺类和以B(a)P为代表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肺癌的发生与接触食用油油烟有关。毒理学研究也从多个遗传终点揭示了油烟具有遗传毒作用和潜在致癌性。通过对非靶细胞体系的研究,推测食用抽油烟的上述毒性作用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鉴于氧化应激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食用油油烟对肺细胞的氧化性损伤作用,我们以大鼠肺Ⅱ型细胞为实验对象,从细胞毒性,DNA交联,DNA单链断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生成量以及谷胱甘肽(GSH)含量测定等多方面观察与评价COF对肺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与氧化应激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食用油油烟闰提取物对大鼠肺Ⅱ型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和致DNA交联与断裂作用。食用油油烟颗粒提取物可引起大鼠肺Ⅱ型细胞MDA含量增高,提示食用油油烟颗粒提取物能诱发大鼠肺Ⅱ型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有可能造成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破坏,导致细胞正常生长和调控机制的紊乱。同时,油烟颗粒提取物可引起大鼠肺Ⅱ型细胞GSH含量降低,该作用随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提示油烟颗粒提取物自身或经细胞代谢后可产生自由基,进而影响机体抗氧化和过氧化过程的平衡。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可以降低油烟颗粒提取物对大鼠肺细胞的细胞毒性与DNA毒性。从而提示食用油油烟对肺细胞的毒性作用与其氧化应激作用有关,氧化性损伤可能是其对肺细胞功能和遗传物质造成损害的重要方式之一。综上所述,油烟颗粒提取物对大鼠肺Ⅱ型细胞具有氧化应激作用,自由基的产生是导致氧化损伤的主要原因,引起膜脂质过氧化与GSH抗氧化防御系统能力下降可能是其两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健脾理气合剂阻抑黄曲霉毒素B_1启动小鼠致肝癌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健脾理气合剂阻抑AFB1启动小鼠致肝癌的机理。 方法 选择2月龄ICR小鼠50只,随机分成两组:中药组与对照组。每组25只。预先予中药组小鼠灌服健脾理气合剂,每天25g/kg,共15天。16天时,给予AFB11mg/kg,腹腔内注射。用RIA法测定两组小鼠暴露AFB1后0、05、1、2、4、8、24h共7个不同时相肝脏AFB1DNA加成物的含量,并检测与AFB1代谢相关的两相酶系活性。 结果 健脾理气合剂能使小鼠暴露AFB1后高峰时相(1h)的肝脏AFB1DNA加成物水平显著降低(3491±481比4136±282pmol/mgDNA,P<005)。该合剂能诱导小鼠肝脏P450还原酶活性(15107±2889比9593±2642nmol/L细胞色素C/min/mg蛋白,P<001)及GST活性(804±082比595±081μmol/L产物/min/mg蛋白,P<001),并能提高肝脏GSH的含量(10164±0772比8032±0828nmol/g肝组织,P<001)。 结论 健脾理气合剂能通过增强小鼠肝脏Ⅰ相及Ⅱ相解毒酶功能、减少肝脏AFB1DNA加成物形成,而阻抑AFB1启动致肝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快速、无放射性污染的生物方法来检测环境样本中的二恶英类化合物.材料与方法:二恶英类化合物可以活化胞浆内芳香烃受体(AhR)使之与一段包含特定序列的双链DNA结合,结合的DNA因受蛋白质保护可抵抗核酸外切酶消化而保留下来,痕量的保留DNA通过PCR检测出来.根据此原理本研究将TCDD溶液加入到含AhR及相关蛋白的细胞溶质中,在体外与含二恶英反应元件的DNA作用形成二恶英-AhR-DNA复合物,用核酸外切酶Exo Ⅲ和S1核酸酶进行消化后作PCR,通过琼脂糖电泳可以检测目的DNA是否存在;同时以有机溶剂DMSO设为对照.结果:在实验组用琼脂糖电泳可以检测到期望大小片段的DNA,而对照组为阴性.结论:该方法可作为环境样本中二恶英污染的生物检测手段,具有灵敏、经济和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