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胸腔内大出血是胸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发现与处理,后果严重。本院从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行开胸手术32例,术后并发胸腔内出血再次手术止血2例。无1例死亡。就32例开胸手术病人进行胸腔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2.
"L"型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前开胸术后,我们应用直型引流管行胸腔引流。回顾性总结100例病人发现引流口附近疼痛严重,拔管后明显缓解者18例;改变体位或咳嗽时有侧孔移位造成气胸者4例;引流管周围漏气2例;拔管后胸透证实残有胸腔积液者9例。鉴于此,1993年1月起我们将自...  相似文献   

3.
螺旋式胸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式胸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总结2002年12月~2005年3月开胸术后使用螺旋式胸腔引流管的经验。结果应用螺旋式胸腔引流管的患者无一例因管腔堵塞、扭曲而造成引流不畅。结论应用螺旋式胸腔引流管解决了常规引流管引流不彻底、易堵塞等问题,避免了重新置管,减少了胸腔感染的机会,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包压塞后乳糜胸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人 女 ,2 6岁。 2 0 0 1年 5月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 10d出现胸闷、气短。X线胸片显示心影明显增大 ,左侧肋膈角消失。B超检查提示有大量心包腔积液、左胸腔中等量积液。立即心包穿刺抽出血性液 30 0ml,留置心包腔引流管。左侧胸膜腔穿刺 ,抽出血性液体 6 0 0ml。 2d后B超检查 ,心包内已无积液 ,拔除心包引流管。左胸膜腔仍有中等量积液 ,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引流量每日 130 0ml左右 ,引流液渐呈乳白色 ,苏丹III染色阳性 ,确诊为乳糜胸。遂行开胸胸导管结扎术。术后 2周病人痊愈出院。随访半年 ,病人体健。   讨论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改进方法对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共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及对照组。试验组,男44例、女28例,年龄(47±11)岁,采用26号硅橡胶胸腔引流管及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引流量300 ml/d时拔除引流管。试验组患者出院后3 d复查胸部X线片,经中心静脉导管抽液后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男40例、女29例,年龄(52±13)岁,术后采用26号硅胶单胸腔引流管引流,胸腔引流量100 ml/d时拔除引流管。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术后第1 d视觉模拟评分(VAS)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平均VAS疼痛评分、26号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曲马多使用人次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有7例患者在拔管后出现中量以上胸腔积液,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其中6例患者经中心静脉导管抽液而治愈。在拔管前经中心静脉导管抽液量平均为74.8 ml。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和26号胸腔引流管引流,有助于缩短引流时间、促进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常规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对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常规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资料,常规开胸手术组40例,胸腔镜手术组62例。与常规开胸手术组比较,胸腔镜手术组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少,手术时间、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胸腔镜手术对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胸手术,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7.
<正> 食管癌开胸术后,由于手术创伤造成胸膜腔内渗血渗液,同时也有气体进入胸膜腔,故手术后需在胸腔内放置引流管,以排出积气和积液,以利于病人减少术后并发症,早期拔管,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8.
例1 男,33岁.胸闷、呼吸困难1个月余入院.1个月前曾在外院诊断为右侧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带管30天后,用力咳嗽时胸腔引流管内仍有少量气泡溢出,将胸腔引流管拔除.拔管后第2天胸部X线检查示胸腔内仍有少量气体.因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转入我院.查体:神志清楚,轻度紫绀,胸廓对称,双侧胸上部呼吸音减弱.胸部X线示:双侧胸腔积气.血气分析:pH7.44,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34mmHg(1kPa=7.5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68.5mmHg.入院诊断:双侧自发性气胸.行胸骨正中开胸胸腔清理、胸膜固定术.术中见双肺布满大小不等的气囊腔,囊壁菲薄.肉眼几乎见不到正常肺组织.结扎破裂的气囊腔,在肺边缘处切取少量肺组织送病理检查.胸腔内均匀撒布滑石粉,常规置上、下两根胸腔引流管.术后胸腔引流管无漏气,于术后6天拔除胸腔引流管.病理诊断:肺淋巴管平滑肌瘤(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PLAM).  相似文献   

9.
胸膜腔内注入布比卡因用于开胸术后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膜腔内注入布比卡因用于开胸术后镇痛丛寿耆,王汉川,武毅彬,冯守山,郑丙祥自1991年9月以来,应用0.75%布比卡因胸膜腔内注入用于术后镇痛,现小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30例,男24,女6,年龄46~68岁。均为开胸手术,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10.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3岁,因中上段食管癌行右开胸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性切除、胃-食管右颈部吻合术,术后第3d,患者高烧达39℃,经检查发现右侧胸腔大量积液。调整胸腔引流管位置后自右侧胸腔内引流出大量消化液,确诊为消化道瘘,造影发现瘘口位于颈部胃-食管吻合口后壁,大小约直径3mm。自原术中放置的鼻胃管腔内置入金属导丝,C臂监视下在金属导丝导引下将胃管下送放置于空肠上段固定,经该导管行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胸腔引流方法。方法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对200例食管癌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按手术后放置胸腔引流管的数量不同分为两组,双胸腔引流管组(双引流管组):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男80例,女20例;年龄61.8±11.4岁),术后行双胸腔引流管引流;单胸腔引流管组(单引流管组):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男76例,女24例;年龄57.5±9.3岁)作为对照,术后均行单胸腔引流管引流。术后观察两组患者胸腔引流时间、胸腔引流总量、气胸或肺不张发生情况、术后拔管后胸腔穿刺或再次胸腔引流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双引流管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单引流管组(50.8±7.3hvs.75.6±9.4h,P〈0.05),术后气胸或肺不张发生率明显低于单引流管组(2%vs.12%,P〈0.05)。双引流管组患者术后拔管后仅有2例因术侧胸腔内有残余积液需行胸腔穿刺,无须行再次胸腔引流;单引流管组拔管后有10例因胸腔内有积液或气胸需行胸腔穿刺,有6例需行再次胸腔引流,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手术后放置双胸腔引流管引流更有利于肺充分复张,缩短胸腔引流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胸腔引流是目前国内胸部手术术后常规治疗措施,胸腔引流管是重要导管之一。本文旨在对术前导管及装置选择、术中置管位置、术后优质护理各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为制订有效的胸腔引流管理及干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2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除1例因重度肺动脉高压导管较粗、1例小血管出血转为开胸手术外,另19例均手术恢复良好。术后1例出现可逆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左胸腔少量积气,1例再通行二次VATS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均未放置引流管及输血,证实VATS治疗PDA是一安全可靠、创伤小、术后痛疼轻、恢复迅速的新方法,尤其适于儿童患者  相似文献   

14.
开胸术中见硬膜外导管暴露于胸腔内一例方伟敏叶爱华鲍泽民作者单位:20009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麻醉科(方伟敏、鲍泽民);浙江丽水市医院麻醉科(叶爱华)患者,男,67岁,咳嗽痰中带血3月,诊左上肺癌入院,ASAⅡ级,硬膜外阻滞-支气管内插管复合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与传统开胸行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左心房粘液瘤切除的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69例左心房粘液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胸腔镜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47.36±13.02)岁;传统开胸组,39例,男10例、女29例,年龄(49.17±13.09)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胸腔镜组与传统开胸组相比,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但术后住ICU、术后住院和机械通气时间更短、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缩短、胸腔引流量更少且住院总费用更低,术后30 d内恢复工作比例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脑梗塞等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随访11个月至4年7个月,平均(38.5±12.7)个月,两组粘液瘤均无复发。结论与传统开胸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比较,胸腔镜下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有效性和安全性更佳,可作为外科治疗左心房粘液瘤优先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单、双胸腔引流管的临床效果及单胸腔引流管在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09年3~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93例肺癌患者,将其分为单胸腔引流管组[46例,男39例、女7例,年龄(58.4±9.5)岁和双胸腔引流管组(47例,男32例、女15例,年龄(58.2±9.0)岁]。观察两组的引流量、引流管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拔管后积气与积液。结果双胸腔引流管组中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ideo-assistedthoracicsurgery,VATS)患者数显著高于单胸腔引流管组,而开胸手术数显著少于单胸腔引流管组(P〈0.05)。双胸腔引流管组引流量显著多于单胸腔引流管组[(824.4±612.5)mlVS.(510.7±406.7)ml,P〈0.05]。单胸腔引流管组与双胸腔引流管组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皮下气肿、胸腔积气、积液和再次置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肺叶切除术单胸腔引流管引流效果优于或与双胸腔引流管效果相当,且带管时间有缩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负压球细管引流10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0月 ,我们对 1 0 3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病人采用负压球细管引流替代传统的粗胶管水封瓶闭式引流 ,效果满意。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1 0 3例中男 64例 ,女 39例 ;年龄 48~ 74岁。食管癌 48例 ,行胸内弓上、胸顶吻合 46例 ,右开胸三切口颈部吻合 2例 ,对侧胸膜开放 1 7例 ;贲门癌 55例 ,均为胸内弓下吻合。术后并发吻合口瘘 1例。A :导管前段 B :导管后段 C :负压球图 1 负压球结构示意图  方法 我们采用苏州产一次性无菌、无毒、无热源硅胶制负压球引流管(图 1 )行胸腔引流。导管长 80cm ,…  相似文献   

18.
胸外科术后并发胸腔内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胸外科术后并发胸腔内出血的观察护理体会。方法: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胸腔引流量、中心静脉压及每小时尿量的变化,以便尽早发现胸腔内出血。结果:16例胸腔内出血病人通过再次开胸止血,全部抢救成功。结论:开胸术后并发胸腔内出血通常需要再次乎术止血,护士细心观察及时发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老年自发性气胸合并肺大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预防和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合并肺大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经验、治疗难点,探讨治疗对策,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老年自发性气胸合并肺大泡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117例患者中55例行胸腔镜手术,62例行开胸手术.结果 住院死亡4例(3.4%),均死于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发生并发症45例(38.5%,45/117),主要并发症为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术后胸腔引流管漏气72例,其中16例漏气时间>7d,5例漏气时间>14d,再次开胸修补1例.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1~60d(5.2±8.2d).随访113例,随访时间3~18个月,无气胸复发.结论 老年自发性气胸合并肺大泡患者由于术前合并症多、肺组织质地和弹性差以及愈合能力差,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增高.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采取有效的肺修补方法减少漏气、减少手术时间和创伤是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条件.同时应强化呼吸道祛痰、营养支持,尽早拔除胸腔引流管,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20.
曹燕 《护理学杂志》2015,30(4):38-39
对8例开胸术后乳糜胸患者采用50%葡萄糖溶液进行胸腔内灌注治疗。结果6例灌注3~5次治愈,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行二次手术结扎胸导管后治愈。提出乳糜胸是胸外科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需仔细观察胸腔引流液的量及性状,同时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时进行对症处理,给予营养支持是其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