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目的按照WHO关于B细胞淋巴瘤的新分类,对我省部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进行形态学、免疫学表型及基因重排的研究。探讨三结合方案在DLBCL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8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测定,同时采用PCR扩增对其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β基因(TCR-β)克隆性重排的研究。结果28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有四种变型,分别为中心母细胞型17例(60.7%),免疫母细胞型5例(17.8%),间变性大细胞型4例(14.3%),富于T细胞或组织细胞型2例(7.1%)。免疫组织化学标记:28例DLBCL肿瘤细胞CD20均阳性表达(100%);4例间变性大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CD30阳性表达(14.3%);1例中心母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CD5阳性表达(3.5%);1例富于T细胞或组织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Lysozyme阳性表达(3.5%)。PCR扩增检测结果:DLBCL中IgH重排9例(32.1%),TCR重排10例(35.7%),双阳性2例(7.1%),总的阳性率为75.0%。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长期以来一直是病理工...  相似文献   

2.
二、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胃是较常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外受侵的部位。其中部分患者为胃MALT淋巴瘤恶性转化而来,大多数患者为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但临床表现和预后方面二者差异不大。胃DLBCL预后较好,Ⅰ期总的10年生存率达90%以上,Ⅱ期总的10年生存率达60%以上。文献报告合并MALT淋巴瘤成分的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HP感染率高于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别为65%和15%。因此,抗炎治疗通常认为对胃DLBCL无效。但也有部分文献报告抗炎治疗对早期胃DLBCL有效,有效率50%~60%。但无论如何抗炎治疗在胃DLBCL的地位不如在胃MALT淋巴瘤重要。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中最常见的一型淋巴瘤,占据西方国家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5%30%,发展中国家还要更高些,它在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对化疗的反应及预后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2008年版的WHO将DLBCL定义为弥漫增生的大B细胞恶性肿瘤,瘤细胞核大于或等于正常吞噬细胞核或大于正常淋巴细胞的2倍[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弥漫性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测定。结果: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占78.26%(18/23),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占4.35%(1/23),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占8.70%(2/23),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占8.70%(2/23)。形态学上瘤组织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细胞呈片状或结节状生长,瘤细胞弥漫排列,染色质粗颗粒状;CD-20肿瘤细胞均呈阳性,均不表达CD-3和Cyclin Dl。结论:DLBCL属有异质性的一组淋巴瘤,掌握其病理特征对于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韩香萍  汪洋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2):140-14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lymphoma,DLBCL)占临床所有B细胞淋巴瘤的50%左右,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s,NHL)的30%~40%,是NHL中最常见的一个亚型。1994年首次定义了DLBCL分类,2001年WHO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中又补充了新的亚型;2008年在WHO新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WHO分类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定义为:弥漫性增生的大B细胞恶性肿瘤,瘤细胞核大于或等于正常巨噬细胞核,或超过两倍正常淋巴细胞.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亚型,约占成人淋巴瘤的30%~40%,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过程呈侵袭性,近十多年来国外对DLBCL有很多深入的研究,但国内研究较少.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这种病,本文对DLBCL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病理类型和部位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本院病理科1993~2001年间诊断的淋巴瘤病例189例,应用WHO新分类进行分类. 结果189例患者中,霍奇金淋巴瘤11例(5.8%),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78例(94.2%).免疫表型显示,B细胞淋巴瘤160例(89.9%),T细胞淋巴瘤18例(10.1%).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主要病理类型117例(65.7%),但其组织细胞学呈明显异质性.胃部约有1/3的病例为MALT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瘤),未见T细胞淋巴瘤;而肠道可见到25.0%的病例为T细胞淋巴瘤;鼻腔鼻窦则以T细胞淋巴瘤为多数.结论本地区霍奇金淋巴瘤少见;结外NHL多于淋巴结,且B细胞淋巴瘤占绝大多数;DLBCL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它类型有明显的部位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右江医学》2019,(9):707-710
<正>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来源于成熟B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NHL中最常见的一个亚类,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5%~40%。据相关统计表明,DLBCL已成为发病率逐年增长的恶性肿瘤之一[1]。由于DLBCL在临床、分子遗传学及免疫表型等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现阶段临床上主要行化疗,虽然化疗的有效性较高,但化疗敏感  相似文献   

9.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B细胞淋巴肿瘤,大多数是原发的,部分是由惰性淋巴瘤转化而来,具有较高的侵袭性,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亚型.DLBCL在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临床表现上具有异质性,患者预后往往也差异比较大.目前已经根据细胞来源确定了DL...  相似文献   

10.
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posi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ALK+DLBCL)是一种罕见并具有特征性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点的恶性淋巴瘤。在DLBCL中所占比例小于1%,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归类为DLBCL一个独特的亚型。1997年Delsol等~([1])首先报道7例嗜窦性分布的  相似文献   

11.
B细胞淋巴瘤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约占70%~80%,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套细胞淋巴瘤(TCL)、Burkitt’s淋巴瘤(BL)、滤泡性淋巴瘤(FL)、其他类包括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SLL/CLL)、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以及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  相似文献   

12.
郑方  冷青  季征  吴音  宋扬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43-43
目的总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自2000年7月-2012年2月收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54.76%为Ⅲ~Ⅳ期;35.71%患者有B症状;ECOG评分2~4分者占26.19%;IPI中高危者(3~5分)占28.57%;。结论 DLBCL以中年男性多见,胃肠道易受累,血液指标有改变,肝肾功能常降低。  相似文献   

13.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类异质性的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其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点及预后各异。近年来,对DLBCL进行了大量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并试图对其进一步分型。作者综述DLBCL的形态学、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目前最常见的成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均为首位类型,占西方国家成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构成比的30%~40%,发展中国家高达60%,儿童所占比例在10%以下.DLBCL是一种侵袭性强,进展迅速,易于播散,并具有显著临床异质性的中度-高度恶性淋巴瘤.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少部分患者可通过化疗治愈,大部分则治疗效果不佳或缓解后复发而累及生命.我院应用[R-CHOP]14天为一周期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在光镜下对DLBCL分型,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DLBCL的免疫表型特点,使用的抗体有CD20、CD79、CD10、CD45RO、CD30、CD68、CD43、CD5、bcl-2、EMA、CK、S-100等,结果:根据不同的形态学特点可将DLBCL分为以下几种亚型;中心母细胞性13例、免疫母细胞性3例,浆母细胞性1例,B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例,大多叶核淋巴瘤1例和富于组织细胞和(或)T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3例。一般均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有4例表达T相关标记CD43。结论:DLBCL具有异质性的一组淋巴瘤,具有较宽的细胞谱系,掌握其形态学特点对于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淋巴细胞溶质蛋白1(lymphocyte cytosolic protein 1,LCP1)表达的生物学意义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Wstern Blot的方法观察LCP1在正常人B淋巴母细胞系和多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进而在高表达LCP1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DLBCL)细胞系OCI-LY19中将其沉默,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并用PI染色的方法检测LCP1对OCI-LY19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LCP1在DLBCL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人B淋巴母细胞系,沉默LCP1后发现OCI-LY19细胞活力下降,且细胞周期进展明显被抑制。结论 LCP1与DLBCL细胞增殖密切相关,提示其是一个重要DLBCL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17.
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生长特性观察 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  相似文献   

18.
<正>灰区淋巴瘤(Gray zone lymphoma,GZL)是一种独特类型的淋巴瘤,指介于两种淋巴瘤之间,不能归为其中任何一种。1998年"灰区淋巴瘤"的概念首次被提出,2008年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正式列出引用了两种GZL:(1)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特征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HL)之间(BCLu-DLBCL/CHL);(2)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特征介于DLBCL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MALT和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94例结外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6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2例),经HE、免疫组化和PCR复查后,收集其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相比较,MALT淋巴瘤发病的中位年龄、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和细胞增殖活性均偏低;MALT淋巴瘤复发率低于结外DLBCL,而病人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结外DLBCL。两种淋巴瘤的IE期病人的存活情况较IE期以上的病人好;结外DLBCL中,有转移者存活状况较无转移者差,但MALT淋巴瘤的淋巴结转移与无转移组病例的生存状况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淋巴瘤在发病年龄、细胞增殖水平、临床分期、复发等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上有明显差异;肿瘤分期与两种淋巴瘤的生存状况有关,但淋巴结转移仅与结外DLBCL的生存和预后有关,而与MALT淋巴瘤无关。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类罕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其病理类型90~95%为弥漫大B细胞型(DLBCL),既往多采用CHOP样方案化疗,但疗效不佳。而中枢神经系统的DLBCL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外的DLBCL相比,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以及其下游NF-kB通路的频发突变更为常见。2017年8月,B细胞受体(BCR)通路抑制剂伊布替尼在国内上市,浙大一院以伊布替尼联合化疗治疗了2例复发难治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原发病均获得控制,但需关注感染等相关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