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对老年卒中恢复期的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卒中后老年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估其焦虑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MA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观察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和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75,-3.408,-7.464;P0.001),观察组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667,P0.001),治疗6个月观察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和PSQI评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t=-7.877,-9.481,-8.689;P0.001),观察组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28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反馈训练可以促进卒中后老年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的缓解,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康复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SAS、SDS、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干预组患者SAS(t=-8.735,P0.001)、SDS(t=-8.868,P0.001)、HAMA(t=-7.615,P0.001)、HAMD(t=-4.905,P0.001)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干预组患者康复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9.887,P=0.007)。结论: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实施心理康复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抑郁、焦虑症状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研究组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定,观察周期为8周。结果 8周后研究组抑郁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t=2.83,P0.01),且焦虑症状缓解(t=2.33,P0.05)、服药依从性也优于对照组(χ2=11.6,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抑郁、焦虑症状,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药物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抑郁药治疗,对研究组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8周,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分。依据评分改变情况判断心理护理在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治疗2周后HAMA评分显示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HAMA评分显示研究组与治疗前比较评分显著降低(t=4.43,P0.01),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t=2.21,P0.05)。治疗2周后HAMD评分显示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降低(t=2.26,P0.05),研究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t=4.43,P0.01),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t=2.34,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理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t=2.49,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功能,优于单纯使用抗抑郁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对女性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77例门诊和住院女性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的患者按照诊疗顺序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决定服用艾司西酞普兰(研究组)和西酞普兰(对照组),研究组39例,对照组38例。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筛选入组患者和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糖脂代谢生化指标和体重指数评定不良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HAMD、HAMA评分在治疗2、4、6、8周均有统计学意义(t=8.75~18.08,P均0.01),研究组治疗1周评分即有统计学意义,HAMD(t=2.52,P0.05)、HAMA(t=5.30,P0.01),对照组治疗1周仅HA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5)。两组间HAMD、HAMA评分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11和0.64,P0.05),治疗1周比较HA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5)、治疗2、4周比较HAMD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2.58和-2.14,P0.05)。TESS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08%和2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药对糖脂代谢和体质量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对女性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高三学生考前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在唐山市第五医院就诊的一定数量有过度考前焦虑、抑郁的高中学生,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和治疗12周后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HAMA评分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t=-0.14,P0.05);经治疗4周后,研究组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23,P0.05),并显著低于治疗前(t=2.23,P0.05);治疗8周后两组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t=-0.74,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治疗前(t=2.58,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HAMA评分再次显著低于对照组(t=-2.26,P0.05),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t=5.98,P0.01)。治疗前HAMD评分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t=1.73,P0.05);经治疗4周后,研究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16,P0.05),并显著低于治疗前(t=2.10,P0.05);治疗8周后两组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t=0.22,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治疗前(t=2.38,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0.16,P0.05),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t=2.03,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χ2=0.32,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治疗考前焦虑、抑郁起效快,疗效肯定,对于考前焦虑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6例PS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在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采用高频(10Hz)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接受rTMS伪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共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4周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thel指数(BI)评定神经功能。结果:经2周及4周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4,8.000;P0.01);两组在治疗2周及4周时HAMD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HAMD分值降低较显著(t=-3.484,-5.168;P0.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NIHSS分值均降低,BI分值明显升高,研究组NIHSS的减分值和BI的升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2.228,P0.05;t=2.815,P0.01;t=2.927,P0.01;t=5.273,P0.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高频rTMS对PSD患者抑郁情绪缓解及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信息-动机-行为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制定卒中后早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持续干预方案,探讨该方案对卒中后早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心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因卒中后早期偏瘫的患者共150例,根据干预模式分为IMB组和常规组,干预组在常规干预中同时结合IMB模型持续干预方案,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康复锻炼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干预前后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IMB组康复锻炼计划完成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97,P=0.004),干预后6个月IMB组患者的FMA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38,P0.001),IMB组和常规组患者干预前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IMB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78,-9.334;P0.001)。结论:以IMB模型制定的卒中后早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持续干预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卒中后早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和改善其抑郁和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和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对72例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伴焦虑、抑郁者,进行6周的随机对照研究,被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在常规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给予单纯的心理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艾司西酞普兰5~20mg/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疗效评定,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糖化血红蛋白(GHb)用于血糖控制的监测.结果 ①研究组治疗前后HAMD及HAM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85,5.69;P<0.01);②两组间从治疗第2周末起,各时点HAMD及HAM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t=4.67,5.01;P<0.01)、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3.68,P>0.05);③研究组GHb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能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药物相互作用少,耐受性好,安全性高,起效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重度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34)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n=32)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疗程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AMD、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0.93;P0.05)。治疗12周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t=40.26,-27.29;P均0.01;对照组t=19.11,70.85;P均0.01);研究组6、8、12周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82,-2.84,-3.41;P均0.05;t=-2.14,-3.01,-3.34;P均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799,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855,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晚发性抑郁症(LOD)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35例晚发性抑郁症患者(LOD组)、35例老年健康者(对照组)血清NSE水平,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LOD患者认知功能,以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的严重程度。结果 1LOD组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04,P0.001);2LOD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7,P0.01);3LOD患者血清NSE水平与MMSE评分负相关(r=-0.388,P0.05),MMSE评分与HAMD评分负相关(r=-0.413,P0.05)。结论晚发性抑郁患者血清NSE增高,并与其认知功能的改变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对高血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日常生活能力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90例高血压共病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联合抗抑郁剂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同时监测血压。结果研究组HAMD、HAMA、ADL评分治疗2周即有下降(tHD=2,01,tHA=1.94,tAD=2.14;P<0.05),6周时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HD=3.24,tHA=4.26,tAD=2.86;P<0.01),且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tHD=218.63,tHA=11.55,tAD=5.13;P<0.01);6周末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舒=2.94,3.25,t收=3.89,4.14;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t=2.56,3.51;P<0.01)。结论抗抑郁剂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控制高血压指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文拉法辛配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文拉法辛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用文拉法辛治疗,两组作8周持续治疗观察,于入组前及入组后第4,8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结果①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HAMD、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4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t=3.081,P<0.05),直至第8周末两组HAMD评分仍有差异(t=4.077,P<0.05);②第4周末研究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t=3.083,P<0.05),直至第8周末两组HAMA评分仍有差异(t=4.079,P<0.05)。结论文拉法辛配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有效,并且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和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康复干预,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29,P0.05);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86,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指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20,4.459;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同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表达性心理治疗对老年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住院患者孤独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PSD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82)和对照组(n=82)。对照组患者进行PSD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表达性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状态与特质孤独量表(STLS)评分,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N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DS和HAMD评分分别为(51.63±3.76)分和(19.06±4.0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0.049,P=0.000;t=-6.178,P=0.000);治疗后,观察组STLS量表总评分为(56.02±7.0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014,P=0.000);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为(24.40±3.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880,P=0.000),观察组CNS评分为(10.84±3.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878,P=0.000)。结论:表达性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减轻患者孤独感,增强患者精神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女性乳腺癌手术患者情绪特点及情绪疗法的干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就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中选取118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情绪疗法,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命质量等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0,P0.05);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0,P0.05);研究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2,P0.05);研究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5,P0.05);研究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69,8.646,20.212;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情绪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自信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药物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是对患者失眠症状的改善程度.方法:将16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86)和对照组(n=76),研究组接受穴位敷贴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持续6周,基线及治疗第1,2,6周末用同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s,HAMD-17)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定患者的抑郁和焦虑严重程度,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同时用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6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AMD评分分别为8.62±2.90,10.14±3.38,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05,P=0.0024);同样治疗6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AMA评分分别为6.93±2.19,10.30±3.55,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14,P<0.001);治疗6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SQI评分分别为5.23±1.90,8.14±3.11,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71,P<0.001).研究组皮肤瘙痒显著多于对照组,失眠显著少于对照组,其他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穴位敷贴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对抑郁症安全有效,同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时对患者运动阈值的影响及与疗效改善的相关性。方法使用10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44名抑郁症患者治疗2周共10次,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运动阈值,使用HAMD和HAMA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测定60名健康对照组的运动阈值与患者相比较。结果抑郁症患者左侧和右侧运动阈值和正常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左侧:t=-4.44,P=0.00;右侧:t=-5.15,P=0.00),抑郁症患者组的运动阈值低于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运动阈值左侧低于右侧,即左侧兴奋性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0);抑郁症患者左右侧运动阈值相比无差异(t=-1.14,P=0.26)。经颅磁刺激治疗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6.19,P=0.00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73,P=0.001)。治疗前后运动阈值无变化。抑郁症患者右侧运动阈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39,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皮层兴奋性比正常对照组高,左右偏侧性消失;运动阈值与临床症状变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39),研究组给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给予口服米氮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同时给予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结果在治疗第1、2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t=2.43,2.64;P0.05),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显示在第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27,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疗效与米氮平相似,但比米氮平能更快地控制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CT值预后抑郁指数及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因缺血性脑卒中于我院住院的患者共89例,根据预后是否发生抑郁分为抑郁组(PSD)和非抑郁组,记录所有患者卒中部位的CT值,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SPSS 24.0对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SD组和非PSD组患者病变部位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D组患者卒中后2w、1m和3m的抑郁指数显著高于非PSD组(t=7.083,10.369,13.866;P0.05),PSD组患者在卒中后1m和3m的HAMD评分显著高于非PSD组(t=7.758,11.027;P0.05),其中PSD组的平均CT值为(23.4±2.5)HU,非PSD组的CT值为(28.4±2.8)HU,PSD组显著低于非PS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17,P0.05),卒中后3个月PSD组的NIHSS显著高于非PSD组(t=5.262,P0.05)而ADL分低于非PSD组(t=-7.330,P0.05),缺血性脑卒中早期CT值和抑郁指数显著的负相关(r=-0.477,P=0.016),与HAMD评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526,P=0.004),与NIHSS评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487,P=0.001),与ADL评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503,P0.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CT值与抑郁指数和神经功能呈负相关,对卒中后PSD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