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伦理干预对隐睾儿童及其家属心理状态和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拟行手术的348例隐睾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常规干预措施的对照组(174例)和给予常规干预措施+伦理干预的实验组(174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隐睾认知程度等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儿及其家属人际关系(t=3.68,P0.05)、躯体化(t=2.69,P0.05)、偏执(t=2.14,P0.05)、焦虑(t=2.05,P0.05)、敌对(t=2.40,P0.05)、抑郁(t=2.02,P0.05)、强迫(t=2.30,P0.05)、恐怖(t=2.19,P0.05)、精神病性(t=2.85,P0.05)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实验组患儿及其家属知晓隐睾症(χ~2=16.32,P0.05)、知晓隐睾症治疗方法(χ~2=8.41,P0.05)、知晓隐睾症危害(χ~2=6.15,P0.05)、幼儿自愿接受治疗(χ~2=4.87,P0.05)、有治愈信心(χ~2=5.62,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8.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4.25%(χ~2=5.52,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11%(χ~2=17.59,P0.05)。结论:伦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隐睾儿童及其家属心理状态,提高其隐睾认知程度和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儿术后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精准心理调节干预对老年胃癌患者及其家属应激性抑郁障碍情绪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对我院94例老年胃癌患者进行编号,依据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给予精准心理调节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生活质量(GQOL-74)评分、并发症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家属状态-特质焦虑(STAI)评分、症状自评(SCL-90)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t=-6.402,P0.001)及SDS评分(t=-9.914,P0.001)均较对照组更低,且GQOL-74量表中物质生活(t=2.199,P0.05)、社会功能(t=2.960,P0.05)、心理健康(t=2.903,P0.05)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家属状态焦虑(t=-11.245,P0.001)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CL-90量表里面精神病性(t=-2.605,P0.05)、躯体化(t=-3.143,P0.05)、偏执(t=-2.257,P0.05)、强迫(t=-2.709,P0.05)、恐怖(t=-2.164,P0.05)、人际关系(t=-5.216,P0.001)、敌对(t=-2.260,P0.05)、抑郁(t=-6.100,P0.001)、焦虑(t=-5.687,P0.001)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351,P0.05)。结论:精准心理调节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胃癌患者及其家属应激性抑郁障碍情绪,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益于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结合风险管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风险管理,评估两组入院时、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QOL)、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满意度、依从性。结果:联合组出院时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089,P0.05);联合组干预后SAS(t=2.771,P0.05)、SDS(t=3.104,P0.05)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组干预后QOL(t=2.092,P0.05)、FIM(t=2.719,P0.05)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20,P0.05);联合组满意率(χ~2=5.316,P0.05)和依从率(χ~2=5.005,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结合风险管理可以改善脑出血手术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理支持性治疗联合音乐疗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心理状况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传统干预+心理支持性治疗+音乐疗法,n=40)与对照组(传统干预,n=40),观察两组心电图疗效、心理状况、心绞痛发作情况、血浆NO、cGMP水平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2,P0.05);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SAS得分(t=12.95,8.00;P0.05)、SDS得分(t=13.41,9.84;P0.05),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SAS得分(t=-4.29,P0.05)、SDS得分(t=-3.73,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t=34.87,22.82;P0.05),VAS疼痛得分(t=20.58,15.42;P0.05),持续时间(t=18.13,9.58,P0.05),均较干预前降低或缩短,且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发作频率(t=-9.97,P0.05),VAS得分(t=-5.37,P0.05),持续时间(t=-4.99,P0.05)均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血浆NO水平(t=-26.11,-20.63;P0.05),cGMP水平(t=-10.22,-6.55;P0.05),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干预后,血浆NO(t=4.02,P0.05),cGMP(t=1.87,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理辅导(t=2.51,P0.05),态度(t=2.37,P0.05),管理(t=4.98,P0.05)及总得分(t=5.75,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支持性治疗联合音乐疗法可有效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其心绞痛发生频率与持续时间,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配合度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临床上采取常规治疗和干预,观察组同时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儿静脉输液配合度、家属满意度、输液时的疼痛评分及渗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主动配合、参与配合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91.67%vs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11,P0.001);观察组家属在服务态度及健康教育、穿刺技术、心理干预和输液质量等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t=11.088,6.721,9.268,19.313,8.424;P0.001);两组病区环境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观疼痛、客观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7.046,-5.874;P0.001);观察组输液时渗漏(因患儿哭闹、触碰引起、穿刺部位固定不稳固、拔针按压不当等原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33%vs35.00%)(χ~2=12.570,P0.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患儿静脉输液配合度和家属对干预的满意度,降低输液时患儿的疼痛感,减少其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产前心理干预联合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1000名初产妇纳入本次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与健康宣教,实验组实施产前心理干预联合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比较2组入院时与临产前1d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并观察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喂养方式、产时应对行为评分。结果:临产前1d,实验组HAD中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3.765,-34.142;P0.001);实验组初产妇临产前1d健康知识掌握评分(t=30.056,P0.001)与产时应对行为评分(t=27.339,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剖宫产率20.80%,明显低于对照组34.60%(χ~2=23.773,P0.05);实验组母乳喂养所占比例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41.60%(χ~2=22.892,P0.05)。结论:产前心理干预联合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初产孕妇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及产时应对行为,提高健康知识水平,减少剖宫产,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不良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05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满意度及用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t=-9.170,P0.001)、SDS评分(t=-7.326,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身体功能(t=6.494,P0.001)、认知功能(t=5.196,P0.001)、情绪功能(t=6.320,P0.001)、角色功能(t=6.139,P0.001)、社会功能(t=3.741,P0.001)、恶心(t=10.359,P0.001)、疲倦(t=9.438,P0.001)、疼痛(t=12.129,P0.001)、失眠(t=5.230,P0.001)、便秘(t=9.918,P0.001)、腹泻(t=6.587,P0.001)、食欲丧失(t=6.401,P0.001)、经济困难(t=2.848,P=0.005)、呼吸困难(t=11.375,P0.001)、总体健康(t=4.646,P0.001)等QLQ-C30量表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319,P=0.012),干预组服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975,P=0.005)。结论:个性化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及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呼吸困难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诊呼吸困难患者150例,根据干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10.79,11.25;P0.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呼吸困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χ~2=16.968,P0.001)。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2.775,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急诊呼吸困难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娩预演对初产妇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抽签法将我院收治9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教育,实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分娩预演培训,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认知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娩方式意向与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实验组SAS(t=8.750,P0.001)、SDS(t=3.007,P=0.002)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娩态度(t=6.430,P0.001)、妊娠知识(t=7.327,P0.001)及产时应对(t=9.140,P0.001)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554,P0.05);实验组产后出血(χ~2=6.095,P=0.014)、感染(χ~2=5.031,P=0.025)及新生儿窒息(χ~2=7.551,P=0.006)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初产妇进行分娩预演,可有效提高初产妇认知程度,减少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改善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伦理干预对低龄女性意外妊娠及人工流产后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92例拟行人工流产术的低龄女性意外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常规干预+伦理干预的观察组(46例)和给予常规干预的对照组(46例),分别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等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人际关系敏感(t=2.32,P0.05)、偏执(t=2.44,P0.05)、躯体化(t=2.15,P0.05)、敌对(t=2.56,P0.05)、强迫(t=2.63,P0.05)、焦虑(t=2.07,P0.05)、恐怖(t=2.11,P0.05)、抑郁(2.02,P0.05)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精神病性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Beck抑郁问卷(BDI)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t=3.50,P0.05);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χ~2=9.91,P0.05);干预后,观察组意外妊娠原因知晓率(χ~2=4.48,P0.05)、性相关生理知识知晓率(χ~2=4.35,P0.05)、危险期和安全期知晓率(χ~2=4.36,P0.05)、避孕方法知晓率(χ~2=4.38,P0.05)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人工流产危害知晓率(χ~2=5.47,P0.05)、人工流产方法知晓率(χ~2=5.58,P0.05)、人工流产风险知晓率(χ~2=4.38,P0.05)、人工流产注意事项知晓率(χ~2=5.72,P0.05)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伦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低龄女性意外妊娠及人工流产后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还能引导患者建立正确的性观念,掌握避孕等相关知识,以防再次发生意外妊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KAP模式护理干预缓解围手术期胃癌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IKAP模式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抑郁程度、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t=-9.620,P0.001)、SDS评分(t=-8.792,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无或轻度焦虑或抑郁患者人数比例(χ~2=4.596,7.350;P0.05)显著多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χ~2=8.292,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F(t=18.315,P0.001)、RP(t=17.070,P0.001)、BP(t=15.766,P0.001)、SF(t=12.868,P0.001)、RE(t=17.404,P0.001)、MH(t=15.654,P0.001)、VT(t=15.600,P0.001)、GH(t=14.698,P0.001)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胃癌患者给予IKAP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联合家属配合宣教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儿治疗配合度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遴选136例门急诊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8例患儿给予门急诊输液常规干预为对照组,另68例患儿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联合家属配合宣教,观察两组静脉输液穿刺配合度、穿刺情况、患儿哭闹情况、主客观疼痛情况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输液配合率(80.88%)显著高于对照组(64.71%)(Z=4.492,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92.65%)显著高于对照组(80.88%)(χ~2=4.098,P0.05),穿刺完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10.720,P0.05),输液顺利率(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64.71%)(χ~2=3.970,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哭闹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4.248,P0.05),哭闹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12.247,P0.05),穿刺主观疼痛(t=-14.857,P0.05)及客观疼痛评分(t=-10.322,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家属静脉穿刺过程中服务态度(t=7.000,P0.05)、健康教育(t=7.012,P0.05)、病区环境(t=7.145,P0.05)、穿刺技术(t=4.400,P0.05)、心理干预(t=7.833,P0.05)及输液质量(t=4.341,P0.05)共6个方面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疏导联合家属配合宣教可提高门急诊静脉输液患儿的治疗配合度、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降低穿刺障碍率,有效缓解患儿在静脉穿刺输液中操作性疼痛,改善患儿不良情绪,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身体-心理-社会-灵性四位一体全人干预模式在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入院建档顺序将我院90例淋巴瘤患者(2017年10月——2019年3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施以身体-心理-社会-灵性四位一体全人干预,两组均于2个月后评价干预效果。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PFS评分)、心理状态[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希望水平(HHI评分)、疾病应对方式(MCMQ评分)改善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情感疲乏、行为疲乏、认知疲乏、感觉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t=-5.508,-3.984,-5.031,-5.101;P0.001);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14.112,-8.338;P0.001);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HHI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5.844,7.055,6.721;P0.001);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MCMQ量表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t=-11.137,-8.219,4.775;P0.001);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3.33%(42/45),高于对照组75.56%(34/45)(χ~2=5.414,P=0.020)。结论:身体-心理-社会-灵性四位一体全人干预模式应用于淋巴瘤患者可明显减轻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希望水平,调节应对方式,还可显著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24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和临床干预满意度情况。结果:在接受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与实验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t=8.5591,6.1722;P0.01),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总满意度为80.65%,实验组为96.77%,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19,P0.05)。结论:临床对慢性胃炎患者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予以科学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并且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干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聚焦解决模式认知干预对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负性心理、病耻感、心理弹性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皮肤科90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并给予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认知干预,观察组给予聚焦解决模式认知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采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评价病耻感,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价心理弹性水平。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病耻感得分、CDRISC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3个月干预,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时的SAS评分(t=-11.283,P0.001)、SDS评分(t=-7.851,P0.001),病耻感得分(t=-9.242,P0.001)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DRISC评分(t=6.793,P0.00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13,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认知干预在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和病耻感,并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和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个性化干预联合心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28例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干预联合心理干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SAS(t=-4.889,-10.440;P0.001)、SDS评分(t=-4.412,-7.525;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5.643,19.945,29.795,28.538,14.690,21.262;P0.001);观察组患者干预满意度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9%(χ~2=5.494,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个性化干预联合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不良心理状况,提高干预满意度,促进患者身体、心理、社会等功能达到最优化,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配合家长心理辅导对尿道下裂患儿社会心理及社会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11月-2015年4月行常规干预的200例尿道下裂患儿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0月实施心理行为干预配合家长心理疏导的综合干预模式的200例尿道下裂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分及主观生活质量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9.708,-6.043;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尿道裂开、尿瘘、尿道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092,14.414,6.926;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5.077,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3个月抑郁、交往不良、社交退缩、多动及攻击性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190,-9.474,-8.072,-9.226,-7.003,-12.789;P0.01),社会生活质量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01,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配合家长心理辅导能明显缓解尿道下裂患儿家长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儿心理行为及其社会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团体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对行软组织扩张器治疗头部整形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软组织扩张器治疗的头部整形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根据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治疗依从性及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t=-6.816,P0.05)、SDS评分(t=-5.890,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H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987,P0.05);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308,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好占比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5.600,P0.05),工作满意度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81%(χ~2=5.908,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用于行软组织扩张器治疗头部整形患者中,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增强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模式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及头皮静脉穿刺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9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两组(每组96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干预措施,研究组患儿在常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模式。分别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变化,并记录干预后两组患儿头皮静脉穿刺疗效及家长对干预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干预前,两组SCARED及DSRSC评分值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SCARED和DSRSC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24.675,21.465;P0.001)。经过心理干预后,研究组的疗效总有效率(95.83%)显著优于对照组(84.3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68,P0.001)。研究组家长对干预总满意度(96.87%)显著高于对照组(81.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2,P0.001)。结论:心理干预模式可改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同时提高患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效果,并且能够获得较好的干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用于围绝经期妇女在牙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到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2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4)和观察组(n=104)。对照组实施口腔门诊常规治疗操作,观察组联合应用心理干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同时比较两组的治疗配合度、不良事件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A评分明显好于治疗前(χ~2=30.654,P0.01),而HAMD评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及满意度都明显好于对照组(χ~2=6.933,36.117;P0.05),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082,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围绝经期妇女在牙科治疗过程中的焦虑症状,使患者配合医师顺利完成治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更易为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