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计划坦克中的一员,也是这个系列的巅峰之作。E-100的研制工作是从1943年6月开始的,由阿道拉公司负责研制。在1944年,因为要集中力量研制"鼠"式坦克,希特勒下达了停止研制E-100坦克的命令。这样一来,E-100超重型坦克就流产于样车研制阶段,工厂仅生产出样车的车体部分。1945年,这辆样车的车体落入盟军手中,1945年6月被转送到英国。虽然E-100未曾踏上战场,但是其计划装备的令人望而生畏的强大火力和坚不可摧的厚重装  相似文献   

2.
1935年,德里安的“装甲部队构想”开始具体化,德国武装部决定研制一种15吨重、全履带的新型坦克,柏林的莱茵钢铁—博尔西格(Rheinmetall-Borsig)、埃森的克鲁勃(Krupp)、纽伦堡的MAN和柏林—曼菲尔德的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四家公司竞标,最后戴姆乐—奔驰公司的方案获胜,在综合了其他方案的优点后生产出了Ⅲ号坦克。Ⅲ号坦克乘员5人,分别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和通讯员。新式的“车内联络系统”使乘员在作战时能直接用言语沟通而不必依靠手势,这在作战时极大地提高了坦克的反应时间,因而这个系统成为未来所有新型坦克的标准配置。根据战争的需要,Ⅲ号坦克有众多的改进型,其中J型是产量最多的一种,最初军方订购了900辆,后来又增加到2700辆。该坦克采用了新车体以安装50毫米装甲,这种整体式装甲比H型的30+30毫米附加式的结构更牢固,它也是德军第一种装甲加强到50毫米的坦克,而且它安装了新的50型驾驶员观察口和拥有跳弹板的50改型7.92毫米MG34车体外机枪座(均配用50毫米装甲)。车体前方进气口和发动机冷却系统也经过重新设计。火炮防盾和观察口盖都加强到50毫米。共1549辆J型安...  相似文献   

3.
Tasca最新发售的1/35最权威的"谢尔曼"套件是M4A3E2 Jumbo突击型坦克。M4A3E2是"谢尔曼"增加了很厚的装甲保护的产物,在坦克的前斜方焊接了4英寸厚的附加装甲,并且在车体两侧也贴了装甲板。其炮塔形状和76毫米T23炮塔是一样的,但它的特点是装甲较厚,并且是垂直的边线。75毫米炮一般作为标准炮来安  相似文献   

4.
和平年代人们都似乎忽视了一些非主流主战坦克。此次我制作的便是非主流主战坦克中的无头骑士——瑞典Strv103主战坦克,简称S坦克。此坦克是瑞典陆军兵器局在20世纪50年代打破传统设计的一种无炮塔型主战坦克,其固定式安装的火炮依靠车体的旋转和俯仰进行瞄准和射击。无炮塔设计也算是MBT中独一无二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瑞典以防御为主的战术思想和所面临的特殊的山地丛林环境。坦克射击完全靠改变车体的仰俯和旋转,可想这是一种很适合埋伏防御的武器设计。同时全可动悬挂也成为S坦克的一个亮点。它为后来别国的坦克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1943年,二战的形势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德军改攻为守,德军坦克在各条战线上都要面对愈来愈多的盟军坦克。为了应付这种局面,德军急需一种防护好、火力强的驱逐坦克,“猎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猎虎”使用稍为延长的“虎王”坦克底盘为基础,体长10.65m,战斗重量超过75吨以上,使用麦巴赫 HL230P30型12缸发动机。车体上部装甲厚200~100mm。炮盾厚达250mm。笔者此次制作的1/35“猎虎”驱逐坦克,系香港成龙模型公司的产品。制作上基本无大碍,以说明书指示加工部分改造就能顺利完成。只是因车体(D-36)有部分变形,所以 D-38在和车体结合时右下部会留下1mm 左右的缝隙,需多次用补土填平打磨,零件 D-34、D-35的固定处切掉  相似文献   

6.
正苏德战争初期,一向"皮薄馅大"靠机动性碾压对手的德国坦克,在面对苏联"皮糙肉厚"的T-34坦克群时,德国不得不陷入被动挨打的地步,为扭转这一战局,"豹"式坦克应运而生。"豹"式坦克最早期的型号"豹D",最初亮相于库尔斯克会战,由于"豹"式坦克工艺复杂,又是第一次参加实战,暴露出很多问题,经过改进的"豹A",再到后期的"豹G",该型坦克才日趋成熟。"豹G"加强了车体装甲,改进了传动装置,增加了车内三防通风装置,是"豹"式坦克生产最多的型号。麦田(RFM MODEL)这款剖切展示版,我特别欣赏,能够很好展示出"豹G"内外的特点,为了使内构部分更生动,我在制作这款模型时,还在内部增加了若干LED灯。  相似文献   

7.
易语 《模型世界》2009,(11):32-37
“杀手”简介 1942年末,德国陆军装备局提出了新的坦克歼击车需求:新战车零件要和Ⅳ号坦克通用,并装备“豹”式坦克装备的Pak4270倍口径的75毫米火炮。不同于以前的驱逐战车,如“黄鼠狼”系列,新战车的主炮装在了全封闭车体的上部结构中,以尽可能降低车辆高度,提高车辆的隐蔽和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8.
SMK重型坦克 1937年,哈尔科夫机车厂决定在T-35重型坦克基础上研制新一代多炮塔重型坦克,其特点是拥有强大的装甲防护。能够突破敌方的坚固防御阵地。1937年11月5日,哈尔科夫机车厂的方案获得批准.其技术特点是:战斗全重50-60吨,装甲厚度45毫米至75毫米,装有3个炮塔——1个炮塔装备76毫米榴弹炮,另两个装备45毫米加农炮。1938年初,哈尔科夫机车厂提交了6个相关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孙川 《模型世界》2014,(5):70-73
<正>279工程核战坦克是由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设计师托洛亚诺夫,在1957年研发的原型坦克。279坦克第一个特征是使用整圈较薄的椭圆形防盾包围住车体,一方面用来对抗成型装药弹头,让弹头的金属喷流在穿透防盾后不会直接对车体造成损坏;另外就是当核子武器引爆后所形成的震波与暴风侵袭而来的时候,由于浑圆的外观以致于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苏军重型坦克威胁,德军在"虎"式坦克服役之初就已经着手研发下一代重型坦克,装备比"虎式"更强力的71倍口径88毫米火炮;车体及炮塔除了增厚的装甲外,更采用了高倾角的抗弹外形;使用梅巴赫公司HL230P30型V形12缸700马力水冷汽油机为其强劲的动力,这一切高性能参数,指向了一个令盟军留下噩梦般记忆的传奇重战车——"虎王"!  相似文献   

11.
森理 《模型世界》2016,(8):14-23
正ZTZ-99是我国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工程代号WZ-123。与96式相比,其制造成本与性能更高,它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型,其炮塔和车体均采用复合装甲,是中国陆军装甲旅和机步旅(师)的主要突击力量,被称为中国陆战王牌。99式主战坦克在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亮相,然而其早期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其在使用中不断地改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终于在2015年9月胜利大阅兵上公开亮相99式的最新型号ZTZ-99A。小时候的印象觉得只有长着"蛋壳"形状炮塔的才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援助中国建设了包头第一机械厂,标志着中国开始具备坦克生产能力。1956年中国成功白行生产了B2.34型坦克柴油机,可供T-3485中型坦克配装,标志着中国坦克工业具备了坚实的基础。1958年11月,首辆中国组装的T-54A中型坦克在包头第一机械厂下线,从而结束了中国不能自行生产坦克的历史。此后包头第一机械厂开始自行生产T-54A中型坦克的14种主要部件,包括车体、炮塔、行星转向机、变速箱等。  相似文献   

13.
记得曾经一位初通军事的朋友看见我摆在案头的日本90式坦克模型脱口而出:“豹2”。的确,一是因为豹2的名声在军事迷中如雷贯耳,不愧有“德国战车”之美称。再则90式主战坦克在炮塔轮廓,车体线型方面酷似豹2,更不用说其引进配备的与豹2一模一样的120毫米主炮。难怪一般的军事爱好者难辩其详,故而有人戏称其为“日本豹”。就是这曾一度夺得世界主战坦克排行榜头魁,也是世界上最昂贵的90式主战坦克,是战后日本继61式,74式之后研制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日本人是一个善于“拿来”的民族,既然有“小 M47”之称61式,又有 T62似的74式,难免就有了当今的“日本豹”90式。加之90式拥有50吨  相似文献   

14.
演地 《模型世界》2016,(12):64-67
正T-44坦克是在早期T-34/85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主要改进有扭杆悬挂、横置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并优化了车体外形。该坦克有4名乘员,取消了机电员,航向机枪固定在车体上,由驾驶员操作。炮塔是T-34/85坦克炮塔改进而来,但取消了炮塔底部的颈环。该车二战结束前有投入量产,但未能参加实战。随后在其基础上发展的T-54中型坦克于1946年装备苏军,T-44开始退居二线,直到70年代仍用于训练,其比较著名的亮相是1956  相似文献   

15.
<正>德国国防军坦克的炮塔一直是我最感兴趣的一类炮塔。在我看来这种简洁紧凑的楔形外观,成为了二战末期德国国防军在坦克设计风格上注重简洁于效率的缩影。但相较炮塔的设计,它的外形更加吸引我。我一直想制作一辆"Paper Panzer"推出的诸如豹F、豹II,或是后期的E-50这样的带有楔形炮塔的国防军坦克。之前我甚至想到过去制作一辆装有楔形炮塔的四号J型试验车。之前我一直在制作苏俄题材的装甲模型,不过现在我对德国二战题材产生了兴  相似文献   

16.
MG RX-75钢坦克比例:1/100售价:4800日元让老玩家苦苦等待的经典之作,身为"V作战三皇"之一的钢坦克,虽其貌不扬,但其作为高达实验原型的重  相似文献   

17.
<正>设定背景1946年,尽管受到盟军及苏军的夹击,腹背受敌的德军凭借剩余的资源负隅顽抗。高层寄望于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批准了E系列战车的投产,E-75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强弩之末背水一战的产物,E-75设计重量75-90吨,上车首装甲厚160毫米,下车首装甲厚100毫米,炮塔前装甲厚达252毫米,装备一门88毫米L100加农炮,配合马力强劲的HL234发动机,其最高时速达40千米/小时,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钢铁巨兽。不过前线战事节节败退,加之国内资源严重不足,最终这种坦克夭折于想象与图纸中,并没有生产出来。  相似文献   

18.
来自"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的大量著名历史照片显示,1944年诺曼底战场上的四号H坦克普遍采用了防磁装甲.来自博卡基村战场的"莱尔"装甲教导师的照片也显示,该型坦克的炮塔裙板上敷有防磁装甲. 威龙新推出的这款四号H坦克模型配备了炮塔裙板的防磁装甲,这在主流的1/35同类套件中尚属首次.与大多数历史照片所描述的一样,该车的前部防磁装甲为横纹样式,并且大部分装甲板都已经在工厂就预制了防磁装甲,包括首上装甲、炮塔前装甲、挡泥板以及车体后部装甲.H型进入批量生产之时,在工厂预制防磁装甲逐渐成为了业界惯例.这批坦克的车体裙板以及被裙板覆盖的表面一般不敷设防磁装甲.  相似文献   

19.
1939年12月19日,苏联开始生产装备KV-1重型坦克,KV是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KlimentYefremovichVoroshilov,1881—1969)的缩写。当时,KV-1坦克参加了入侵芬兰的战争,在那些战役中,苏联最高指挥部意识到需要加强KV-1坦克的火力以摧毁芬兰军的雕堡及其他的防御工事,于是用KV-1的底盘生产了KV-2坦克。KV-2型坦克装有1门M-10型152毫米榴弹炮。之所以采用这样大口径的火炮,其目的是为了能够摧毁敌方坚固的防御工事(譬如芬兰的曼纳海姆防线)。但这也使坦克的炮塔变得特别巨大,不仅导致车体行动不便,而且看上去宛如一个立在坦…  相似文献   

20.
1943年4月德国IV号G型坦克发生了装甲和火力几个关键部位的变化。这些G型坦克新产品在车体两侧和炮塔处加装了侧裙板,以起到抵御苏联反坦克炮攻击保护自己坦克的作用。7.5厘米KwK40炮管尺寸从43口径扩大到48口径,增强了该坦克对付苏联T-34和KV-1坦克的火力。这些被改进的G型晚期型坦克被用在了1943年夏季东线库尔斯克战役以及其他战役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