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患者,男,32岁。因摔伤腰部20年,骨折术后10年,背部肿物切开引流不愈合1月入院。病史:20年前摔伤腰部骨折,未治疗,10年前继发双下肢麻木无力于我院行L1陈旧骨折后路减压Dick钢板内固定,术后痊愈出院。1月前因背部肿物于当地医院切开引流,切口至今不愈合来诊。自诉无发热病史。查体: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后正中有15cm长手术疤痕,无压痛,右竖脊肌外缘平L2椎体有3cm长引流口,局部红肿,有少量脓性及粘液性液体渗出,双下肢感觉肌力正常,双膝腱、跟腱反射下降,无病理征。X线片示L1陈旧骨折术后,内有Dick钢板固定,椎体前缘压缩5/6,T12、L1椎体前…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与特发性脊柱侧凸在治疗策略上有所不同,治疗效果亦较差。如进入成年期则治疗更加困难。我们收治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性,23岁,大学学生。因发现脊柱畸形20年入院。患者家族中无遗传疾病史,同胞姐姐未见任何畸形,年龄相差1岁。查体:前冲步态,行走不稳,全身无异常毛发,皮肤无色素沉着,颈短,后发际低,正面观胸椎向右侧凸,侧面观胸椎向前凸,颈椎活动度受限,四肢感觉运动正常。身高144cm,坐高69cm,双侧Hoffmann征(-),双侧Babinski征(-)。X线及三维CT成像检查示C1/2半脱位,C3~C7椎体融合,C7半椎体畸形,颈段椎体左侧…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18岁,学生。双下肢麻木,行走不便半年,不能行走1日。起病初,无明显诱因感觉双下肢无力,体育活动时易跌倒,发展至不能活动。入院前1月小便排出困难.于1988年1月21日入院。查体:全身情况尚好,浅感觉剑突以下减退,双膝以下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强,肌力0级,膝、踝阵挛(+),巴彬斯基征(+)。椎管造影X光片显示:T6~7椎体乎面有杯口状充盈缺损。CT扫描显示:T6~7椎体平面硬膜后间隙扩大,软组织块填塞,硬膜囊、脊髓受压变形。诊断:T6~7椎管内硬膜外占位病变。奎根氏试验(+),脑脊液常规、生化检验(-)。于1988年1月26日在局麻下行胸椎管探…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患者,女,27岁。主因发现脊柱畸形10年于2004年5月12日入院。入院后查体:双肩等高,双侧髂棘等高,左侧剃刀背畸形,左肋弓距髂棘5cm,右肋弓距髂棘4cm。身高160cm。影像学检查:T10~L4Cobb角30°,顶椎为L1椎体,旋转度Ⅲ度。入院诊断:特发性脊柱侧凸。入院后检查无禁忌,于5月19日在全麻下行左前侧入路,中华长城系统植入矫形,椎间植骨融合术。术中切除第11、12肋,进入腹膜后间隙,切除T11~L3之间椎间盘,于T11~L3椎体横行植入螺钉至对侧皮质。安放预弯的连杆,去旋转矫形,椎间隙植骨。术中未见明确的乳糜管和胸膜损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3岁,因"腰痛3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幼时即出现腰部疼痛,拍X片见腰4椎体发育不良,呈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凸明显,曾于13岁时手术切除部分半椎体,术后佩戴支具.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后X片见脊柱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于3年前腰痛又发作,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劳累后腰部疼痛加重.  相似文献   

6.
正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较多见,但因脑脊液漏引起颅内出血的报道较少。我院骨科自2018年1月~2020年12月共诊治脊柱术后脑脊液漏伴颅内出血患者3例,总结报道如下。病例1,女性,51岁,因"双下肢行走不稳两年加重半年"入院。八年前因胸椎结核行病灶清除、T11/12椎体融合术。入院后胸椎X线片、CT及MRI显示:T11/12椎体融合、T10水平黄韧带钙化、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 ,2 2岁。因胸腰背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2月余 ,逐渐加重 ,走路困难伴大小便困难 2d,于 1 999年 6月1 0日入院。患者自幼脊柱侧弯 ,逐渐加重 ,未经治疗。体检 :体温 3 7 2℃ ,血压 1 1 5/80mmHg,身材较矮 ,营养良好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法未触及肿大 ,脊柱胸腰段明显后突畸形 ,腰椎向左侧弯曲 ,诸棘突无压痛、叩痛 ,胸腰椎活动受限 ,自脐平面以下痛温觉减退 ,双下肢肌力IV级 ,肌张力高 ,腱反射亢进 ,踝阵挛 ( ) ,Babinski’s征 ( )。X线示脊柱呈“S”状侧弯后突畸形。MRI检查 :T10 ~T12 椎管内囊性占位…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仅占骨恶性肿瘤的4.6%[1],而脊柱的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则更为少见,国内仅个案报道。我院自1987年12月至1995年8月收治7例脊柱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7例,均为男性;年龄25~58岁,平均43.8岁;发病部位:胸根1例,腰椎4例,骶椎2例。临床表现:全身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及淋巴结肿大。所有患者均有腰背痛史并逐渐加重。6例患者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的放射痛。典型X光片显示病变椎体压缩,密度减低或清骨性破坏。入院时诊为脊柱肿瘤3例,脊柱结核2例,腰椎间盘突出2例。入院后均手术活俭或穿…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4岁。因颈部被电线杆压伤后疼痛、四肢不能活动10h入院,伤后有短暂昏迷史,醒后感颈部疼痛,四肢不能活动,无呼吸困难及大小便失禁。外院诊断为C3骨折后转入我院。入院查体:四肢肌力为0级,肌张力降低,C4平面以下痛觉减退,腹壁反射消失,双侧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亢进,双侧H off-m ann征及Babinski征均(-),肛门反射及提睾反射均( )。颈椎正、侧位X线片示C3椎体骨折,前柱压缩明显,颈椎轻度后凸畸形,颈椎CT扫描示C3椎体及双侧椎板骨折,颈椎M RI示颈脊髓于C3平面受后凸椎体压迫明显,T2相于C2~C4节段颈髓信号略增高。入院诊断:C3椎体…  相似文献   

10.
邱勇  贺永雄  俞杨 《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1):702-703
患者女,14岁,发现背部畸形10余年,加重2年,以特发性脊柱侧凸入院。查体:剃刀背畸形45°,双肩、双髂嵴不等高,躯干左倾。X线片显示:胸椎右侧凸,上端椎T8,下端椎T12,顶椎T10,Cobb角105°;椎体旋转Ⅲ度,Risser征+++(图1);椎旁未见异常影像学改变。M RI见T1~L1椎体前方及右侧大块低密度软组织影(图2)。体检无神经纤维瘤病体征,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准备充分后在全麻下行前路松解手术,术中见T1~L1凸侧脊柱被大量肿瘤组织潜行包裹、覆盖,肿瘤组织约24.5cm×9cm×4cm,不规则条索状,色红、质韧(图3),切除时出血少,予以尽量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1岁,因被其父母发现左侧睾丸肿大5d于2014年10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近期一直无左侧睾丸痛、无腹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及其他不适症状。入院查体:体温正常,左侧阴囊红肿,左侧睾丸、附睾肿大,约4cm×4cm×3cm大小,睾丸附睾界限不清,略向上移位。入院后血尿常规结果正  相似文献   

12.
1病例资料 患者女.63岁,因“突发剑突下疼痛向背部放射1d”于2010年4月26日入院。既往有胆囊结石30余年。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锁骨上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中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Murphy征(-)。  相似文献   

13.
脊柱骨折的分型能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我院收治1例少见的腰椎皮质下脱壳样骨折脱位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尚某,男,2 5岁,农民,住院号0 317,于2 0 0 0年12月31日,其在井下 煤时被石块压伤腰背,双下肢麻痹,当日入院。体查: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L1棘突皮下可扪及骨擦感,压痛。其上方凹陷空虚。浅感觉平面在腹股沟区,双下肢瘫痪,腱反射消失,肛门括约肌反射消失。X -ray显示:腰椎正位片见L1椎体上半皮质骨轮廓及后方附件存在;侧位片示L1椎体上1/2皮质骨及椎体附件于原位,下方椎体向后方完全脱位(图1)。CT显示L1椎体上1/2骨皮质呈空…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6岁,因腰背部疼痛伴胸腰椎后凸畸形进行性加重20年余,不能行走1.5年入院.患者既往无外伤及手术病史.体格检查:强迫性软椅状态,胸腰椎后凸畸形.右下肢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0级;左下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0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及浅感觉减退.Babinski征阳性.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均正常.X线片示:方形椎体,椎间盘纤维环及椎旁韧带广泛钙化和骨化,在椎体两侧形成骨桥连接,表现为竹节状脊柱.矢状面MRI示:T_(11,12)椎体后缘脊髓向腹侧疝出,腹侧蛛网膜下腔消失,继发出现背侧蛛网膜下腔增大(图la),T_(11,12)椎体后缘有一个"C"形缺损,伴脊髓和脑脊液疝出突人缺损的椎体(图1b,1c).人院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脊髓疝伴不全瘫. 肢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0级;左下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0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及浅感觉减退.Babinski征阳性.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均正常.X线片示:方形椎体,椎间盘纤维环及椎旁韧带广泛钙化和骨化,在椎体两侧形成骨桥连接,表现为竹节状脊柱.矢状面MRI示:T_(11,12)椎体后缘脊髓向腹侧疝出,腹侧蛛网膜下腔消失,继发出现背侧 网膜下腔增大(图la),T_(11-12)椎体后缘有一个"C"形缺损,伴脊髓和脑脊液疝出突人缺损的椎体(图1b,1c).人院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15.
上胸椎肿瘤手术治疗后的椎体重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上胸段脊柱肿瘤椎体切除手术治疗后椎体的重建方法。方法 :对 19例侵犯椎体的上胸椎肿瘤经不同途径前入路切除肿瘤后 ,应用髂骨植骨 1例、肋骨植骨 6例、钛网植骨 8例、人工椎体 5例进行椎体重建替代 ,并辅以前路内固定系统行邻近椎节固定。随访 1~ 43个月。结果 :各种方式植骨进行重建 19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患者 1个月后均可坐起进食。 17例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 ,2例无明显改善。均无明显椎体替代物下沉现象 ,无断钉及内固定脱落。结论 :上胸椎肿瘤椎体切除术后应用髂骨、肋骨、钛网、人工椎体进行重建替代 ,均可良好恢复术后椎体高度及脊柱的稳定性。人工椎体的应用能进一步缩短患者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16.
1 病历摘要 儿童脊柱椎体破坏,首先考虑诊断为椎体结核,其次为骨嗜酸性肉芽肿、转移瘤等.临床上原发脊柱椎体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病例十分罕见,现报道如下.患者女,6.5岁,以"间歇性低热、伴腰痛半年,双下肢不全瘫1个月"就诊.X线片发现T9椎体破坏,诊断为"胸椎结核",并于抗结核治疗两周后,入院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8岁。因左髋部酸痛、行走不适并渐进性加重7年余,于1999年3月收治入院。7年前无诱因出现左侧髋部、腹股沟处紧箍样疼痛伴麻木感,偶有膝部放射性酸痛,发作无规律。无发热,局部无红肿,服用抗生素、休息可以缓解,但行走不适随时间逐渐加重,近期行走500m即出现左髋部明显酸胀、无力感。入院后查体:神清,轻度跛行,左髋部皮肤无红肿,无窦道;左髂骨翼增厚,轻压痛,左腹股沟深压痛,局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左髋关节外展、屈曲轻度受限,左髋Feber征阳性,Gaenslen征阳性,Thomas征阳性(30°)。实验室检查:血沉…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11岁。因脊柱胸腰段渐进性侧凸5年入院。于1996年无意中发现胸背部呈侧凸畸形,无任何不适。于1998年在本院行X线摄片示脊柱胸腰段呈“C”形侧凸畸形,未见脊柱半椎体畸形。当时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弯”,并给予矫形支具治疗,发现脊柱侧凸畸形进行性加重,且自2002年1月去除支具后畸形加重明显。病程中患者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柱后凸成形术的优势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5月52例接受脊柱后凸成形术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结果 52例患者均完成脊柱后凸成形术,1例术后发生脊柱前骨水泥渗漏,1例术后发生脊柱后骨水泥"尾巴",未造成脊髓硬膜囊受压、疼痛等后遗症,52例患者随访1~18个月,平均6个月,无复发。结论脊柱后凸成形术不仅具有椎体成形术的优点,还恢复压缩椎体的强度和刚度,又可部分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矫正后凸畸形。但脊柱后凸成形术又存在骨水泥渗漏、肺栓塞、脊髓损伤、局部出血和血肿、疼痛加重、一过性发热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合并高肩胛征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高肩胛征与双肩平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科以脊柱畸形首诊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24例CS合并高肩胛征患者,其中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11.8±6.0岁(2~31岁)。通过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测量并记录患者侧凸类型、Cobb角、顶椎位置、上下端椎位置、双肩高度差、高肩胛的位置及半椎体位置等。并对双肩高度差和弯型参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表现为颈胸椎或胸椎侧凸畸形,平均侧凸Cobb角49.5°±23.3°。侧凸顶椎位于T1~T11,其中16例患者表现为单节段或多节段半椎体畸形,半椎体发生于T4及以上节段10例;合并肋骨畸形15例,其中9例发生于脊柱侧凸的凹侧,3例发生于侧凸凸侧,3例发生于侧凸两侧。高肩胛发生于脊柱侧凸凸侧15例(62.5%)、凹侧7例(29.2%)、双侧2例(8.3%)。高肩胛位于侧凸凸侧的15例患者均为凸侧肩高于凹侧;高肩胛位于侧凸凹侧的7例患者中,5例凹侧肩高于凸侧,2例凸侧肩高于凹侧。双肩高度差平均为15.7±21.0mm。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双肩高度差与Cobb角、顶椎位置、上下端椎位置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S合并高肩胛征患者多表现为颈胸段和胸段侧凸畸形,以T4以上节段半椎体多见,高肩胛征及合并的肋骨畸形均多见于脊柱侧凸的凸侧,而双肩高度差与弯型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